首页> 中国专利> 桩基承台临河深基坑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桩基承台临河深基坑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桩基承台临河深基坑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通过悬挂横梁限定滑移连接架的横移方向,组合采用竖向卷拉机和横向卷拉机控制铺盖滚轴及防渗铺盖的卷铺方向;采用组合监测管进行坑外土体稳定性和水位监测;在坑外土体内设置了回收压浆管和留置压浆管,可压浆形成压浆固化体;通过外侧导板限定钢板桩的打设方向;在钢板桩插设过程中,同步通过内置压浆管进行桩侧压浆体施工;调位顶压体可沿补强撑柱上下移动,可通过调位顶压体对钢板桩施加横向顶压力;通过囊袋底撑板和囊袋侧撑板限定反压囊袋的位置,并可通过囊袋填充液对反压囊袋施加挤压力,可提高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改善钢板桩的抗渗性能、降低渗透病害处治难度。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临水基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以提高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改善钢板桩的抗渗性能、降低渗透病害处治难度的桩基承台临河深基坑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临河工程建设时,受外部水位影响,临水侧挡水构筑物的稳定性常常是工程控制的重点和难点,临水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常出现失稳滑坡、渗透破坏等工程病害。

现有技术中已有一种基坑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该支护体系包括顶架,顶架与伸缩件连接,伸缩件设在地面上,顶架与底架连接,底架的外侧设有护板。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序:场地平整;安装伸缩件、顶架和底架;土方开挖,下放底架,护板支护;铺设衬砌结构,提升底架;继续提升,进行覆土回填;拆除支护体系;回填覆土,恢复地表。虽然该技术不需要施工围护桩、锚索等临时结构,但其中涉及的伸缩件占地空间较大,难以同步解决基坑渗流问题。

鉴于此,为改善深基坑支护体系的施工质量和效率,目前亟待发明一种可以提高基坑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改善钢板桩的抗渗性能、提升渗漏处治效率的桩基承台临河深基坑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但可以降低基坑施工对坑外土体扰动和施工难度,而且可以提高钢板桩的支挡效果,还可以保护施工环境的桩基承台临河深基坑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桩基承台临河深基坑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1)施工准备:确定坑外土体的渗透路径和临近河道的水位变化规律,制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装置;

2)河堤防渗铺盖卷铺:在坑外土体的顶面布设横梁定位板,通过横梁连接栓限定悬挂横梁的竖向高度,并在横梁定位板的上表面设置定位板压重;使防渗铺盖的铺盖滚轴与竖向卷拉机通过铺盖拉索连接,并通过滑移连接架及横向卷拉机控制竖向卷拉机的横向位置;在悬挂横梁与防渗铺盖的顶端设置铺盖支压体,在横向卷拉机和竖向卷拉机作用下,使铺盖滚轴带动防渗铺盖沿坑外土体的表面滚动,进行防渗铺盖卷铺施工;

3)河堤稳定性与渗流监测:自坑外土体的顶面向坑外土体钻设监测管布设孔;在组合监测管的外表面包裹外包土工布,将组合监测管连同外包土工布插入监测管布设孔内,并在外包土工布与监测管布设孔的间隙设置间隙填充体;使测斜仪与组合监测管的测斜连接槽连接,进行深层水平位移观测;通过水位计测试组合监测管内的水压力;

4)基坑上部支撑设置:自坑外土体的上表面向坑外土体内引孔,并将回收压浆管与留置压浆管同步插入钻设的孔洞内,并使回收压浆管与留置压浆管的分界标高位于基坑开挖面平齐;采用外部压浆设备使浆液经回收压浆管向留置压浆管的外侧壁压浆,形成压浆固化体;压浆固化体形成强度后,根据基坑上部放坡的形状要求,进行基坑内部上层土体放坡开挖;

5)基坑下部钢板桩插设并施工桩侧压浆体:基坑内部上层土体开挖完成后,在开挖底面上沿钢板桩打设轴线的两侧分别插设一排外侧导板,并通过导板锚筋将外侧导板与坑外土体连接牢固;采用外部插板装置进行钢板桩插设施工,在钢板桩插设施工时,同步通过内置压浆管向坑外土体压浆,形成桩侧压浆体;

6)基坑稳定性增强施工:钢板桩内侧基坑土体开挖完成后,在基坑内部沿环向均匀间隔打设补强撑柱;在钢板桩面向补强撑柱侧设置桩侧撑梁,并通过撑柱端帽上部的顶压体调位栓控制调位顶压体的高度;先调整上层斜撑和下层斜撑的长度,对补强撑柱提供侧向顶压力,再通过调位顶压体对桩侧撑梁及钢板桩施加横向顶压力;

7)局部渗漏处反压囊袋封堵:对存在局部渗漏的部位,先通过底撑板锚筋将囊袋底撑板连接牢固,并向反压囊袋内压注囊袋填充液,并通过囊袋侧撑板限定反压囊袋的侧向位置。

相较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可通过悬挂横梁限定滑移连接架的横移方向,组合采用竖向卷拉机和横向卷拉机控制铺盖滚轴及防渗铺盖的卷铺方向,降低了防渗铺盖的铺设施工难度。

(2)本发明组合监测管可同步满足坑外土体稳定性和水位监测的需要,降低了监测施工对坑外土体的扰动和现场施工的难度,节省监测费用。

(3)本发明在坑外土体内设置了回收压浆管和留置压浆管,通过压浆形成压浆固化体,不但可以节省工程材料用量,而且可提升基坑外侧土体的稳定性。

(4)本发明通过外侧导板限定钢板桩的打设方向,可实现对钢板桩的导向打设;同时,本发明在钢板桩插设过程中,同步通过内置压浆管进行桩侧压浆体施工,既可降低钢板桩插设难度,又可改善钢板桩的支挡效果。

(5)本发明调位顶压体可沿补强撑柱上下移动,可通过调位顶压体对钢板桩施加横向顶压力,并可通过上层斜撑和下层斜撑对补强撑柱提供斜向支撑,实现了对钢板桩稳定性的动态控制。

(6)本发明可通过囊袋底撑板和囊袋侧撑板限定反压囊袋的位置,并可通过囊袋填充液对反压囊袋施加挤压力,可提升渗漏处治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桩基承台临河深基坑支护体系的施工流程图。

图2是图1中的河堤防渗铺盖卷铺施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滑移连接架与悬挂横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组合监测管布设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组合监测管横断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的基坑上部侧向支撑布设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的钢板桩导向插设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钢板桩与内置压浆管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的基坑内部可调补强施工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滑移支撑体与钢板桩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的反压囊袋封堵施工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坑外土体;2-横梁定位板;3-横梁连接栓;4-悬挂横梁;5-定位板压重;6-横向卷拉机;7-防渗铺盖;8-铺盖滚轴;9-竖向卷拉机;10-铺盖拉索;11-滑移连接架;12-铺盖支压体;13-监测管布设孔;14-组合监测管;15-外包土工布;16-间隙填充体;17-测斜仪;18-测斜连接槽;19-水位计;20-回收压浆管;21-留置压浆管;22-压浆固化体;23-钢板桩;24-外侧导板;25-导板锚筋;26-内置压浆管;27-桩侧压浆体;28-补强撑柱;29-桩侧撑梁;30-撑柱端帽;31-顶压体调位栓;32-调位顶压体;33-上层斜撑;34-下层斜撑;35-底撑板锚筋;36-囊袋底撑板;37-反压囊袋;38-囊袋填充液;39-囊袋侧撑板;40-横梁滑槽;41-滑移横板;42-连接立杆;43-横向拉索;44-连接挂板;45-滑撑外侧板;46-渗透槽孔;47-管壁压浆孔;48-导板横板;49-导板竖板;50-浆液溢出孔;51-滑撑外侧板;52-滑撑内侧板;53-侧板连接体;54-支撑体连杆;55-斜撑连接隼;56-斜撑转动铰;57-斜撑支板;58-滑撑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现场吊装施工技术要求、型钢轧制及焊接施工技术要求、螺栓紧固施工技术要求、压浆施工技术要求、囊袋缝合施工技术要求等,本实施方式中不再赘述,重点阐述本发明涉及方法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桩基承台临河深基坑支护体系施工流程图,桩基承台临河深基坑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对桩基承台临河深基坑进行支护,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1)施工准备:确定坑外土体(1)的渗透路径和临近河道的水位变化规律,制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装置;

2)河堤防渗铺盖卷铺:在坑外土体(1)的顶面布设横梁定位板(2),悬挂横梁(4)固定限位在横梁定位板(2)的上方,使防渗铺盖(7)的铺盖滚轴(8)与竖向卷拉机(9)连接,其中竖向卷拉机(9)连接置于滑移连接架(11)的一端,滑移连接架(11)的另一端连接置于悬挂横梁(4)上的横向卷拉机(6),滑移连接架(11)置于悬挂横梁(4)上横向滑动;在悬挂横梁(4)与防渗铺盖(7)的顶端设置铺盖支压体(12),在横向卷拉机(6)和竖向卷拉机(9)的作用下使得铺盖滚轴(8)带动防渗铺盖(7)沿坑外土体(1)的表面滚动,进行防渗铺盖(7)的卷铺施工;

在步骤2)中,悬挂横梁(4)采用钢板轧制而成,横断面呈矩形,在悬挂横梁(4)上设置供横梁连接栓(3)穿设的孔洞、供滑移连接架(11)横向移动的“十”字形的横梁滑槽(40),的端部设置横向卷拉机(6)。可通过横梁连接栓(3)限定悬挂横梁(4)的竖向高度,具体的,横梁连接栓(3)穿过悬挂横梁(4)上的孔洞被固定。在本方案的实施例中,横梁连接栓(3)采用螺杆轧制而成,与横梁定位板(2)垂直焊接连接,与悬挂横梁(4)相接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紧固螺母。

如图2所示,滑移连接架(11)卡置在横梁滑槽(40)中滑动,滑移连接架(11)包括滑移横板(41)和连接于滑移横板(41)上下表面的连接立杆(42),滑移横板(41)上表面的连接立杆(42)通过横向拉索(43)与横向卷拉机(6)连接,滑移横板(41)下表面的连接立杆(42)与连接挂板(44)垂直焊接连接,连接挂板(44)采用钢板轧制而成,且与竖向卷拉机(9)焊接连接或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横向拉索(43)和铺盖拉索(10)均采用钢丝绳。

具体的,通过滑移连接架(11)及横向卷拉机(6)控制竖向卷拉机(9)的横向位置,横向卷拉机(6)横向拉动滑移连接架(11)在悬挂横梁(4)的位置,进而调节竖向卷拉机(9)的横向位置,竖向卷拉机(9)进而带动铺盖滚轴(8)的运动,最终使得防渗铺盖(7)卷铺置于坑外土体(1)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梁定位板(2)的上表面设置定位板压重(5),防渗铺盖(7)的铺盖滚轴(8)与竖向卷拉机(9)通过铺盖拉索(10)连接。

3)河堤稳定性与渗流监测:自坑外土体(1)的顶面向坑外土体(1)方向钻设监测管布设孔(13);在组合监测管(14)的外表面包裹外包土工布(15),将组合监测管(14)连同外包土工布(15)插入监测管布设孔(13)内,并在外包土工布(15)与监测管布设孔(13)的间隙设置间隙填充体(16);使测斜仪(17)与组合监测管(14)内侧壁的测斜连接槽(18)连接,进行深层水平位移观测;通过置于组合监测管(14)内表面的水位计(19)测试组合监测管(14)内的水压力;

在步骤3)中,组合监测管(14)采用PVC管,在组合监测管(14)的内侧壁上至少设置两对相互垂直的测斜连接槽(18),测斜仪(17)的两端插入测斜连接槽(18)中实现连接。在组合监测管(14)的内侧壁上设置2~5排与外侧壁贯通的渗透槽孔(46),渗透槽孔(46)平面呈长方形或椭圆形。在一些实施例中,水位计(19)采用水压力传感器,间隙填充体(16)采用粒径均匀的中粗砂。

4)基坑上部支撑设置:自坑外土体(1)的上表面向坑外土体(1)内引孔,并将回收压浆管(20)与留置压浆管(21)同步插入钻设的孔洞内,其中回收压浆管(20)套置在留置压浆管(21)的尾端内,并使回收压浆管(20)与留置压浆管(21)的分界标高和基坑开挖面平齐;采用外部压浆设备使浆液经回收压浆管(20)向留置压浆管(21)的外侧壁压浆,在孔洞内形成压浆固化体(22);压浆固化体(22)形成强度后,根据基坑上部放坡的形状要求,进行基坑内部上层土体放坡开挖;

在步骤4),回收压浆管(20)与留置压浆管(21)均采用钢管轧制而成,回收压浆管(20)与留置压浆管(21)通过螺纹连接,留置压浆管(21)的管壁上设置管壁压浆孔(47)。具体的,留置压浆管(21)的口径尺寸不大于孔洞的口径尺寸,回收压浆管(20)的口径尺寸不大于留置压浆管(21)的口径尺寸,回收压浆管(20)连接且置于留置压浆管(21)的尾端。当留置压浆管(21)插入孔洞内时,回收压浆管(20)的一端凸出坑外土体(1)的上表面设置。

如图7所示,在本方案的实施例中,基坑内部上层土体为倒置的梯形结构。

5)基坑下部钢板桩插设并施工桩侧压浆体:基坑内部上层土体开挖完成后,在开挖底面上沿钢板桩(23)打设轴线的两侧分别插设一排外侧导板(24),采用外部插板装置进行钢板桩(23)插设施工,在钢板桩(23)插设施工时,同步通过钢板桩(23)上的内置压浆管(26)向坑外土体(1)压浆,形成桩侧压浆体(27);

在本方案的实施例中,外侧导板(24)通过导板锚筋(25)与坑外土体(1)连接牢固,此时,导板锚筋(25)穿过外侧导板(24)插入坑外土体(1)内。钢板桩(23)垂直插设入坑外土体(1)内。

在步骤5)中,外侧导板(24)采用钢板轧制而成,横断面呈“T”形,包括相互垂直的导板横板(48)和导板竖板(49),导板竖板(49)的底端插入坑外土体(1)内,其中导板横板(48)横铺在开挖底面上,两侧的外侧导板(24)的导板竖板(49)形成供钢板桩(23)的孔洞。导板横板(48)与导板竖板(49)垂直焊接连接,在导板横板(48)上设置供导板锚筋(25)连接的孔洞。

钢板桩(23)采用U型钢板桩,在钢板桩(23)的内侧凹槽内沿钢板桩(23)的长度方向设置1~2根内置压浆管(26),内置压浆管(26)采用钢管轧制而成,且内置压浆管(26)的侧壁上设置浆液溢出孔(50),该内置压浆管(26)与钢板桩(23)焊接连接。

6)基坑稳定性增强施工:钢板桩(23)内侧基坑土体开挖完成后,在基坑内部沿环向均匀间隔打设补强撑柱(28),在钢板桩(23)面向补强撑柱(28)侧设置桩侧撑梁(29),滑撑侧板(58)套置在补强撑柱(28)周侧,其中滑撑侧板(58)的一端通过调位顶压体(32)和桩侧撑梁(29)抵靠,另一端和上层斜撑(33)以及下层斜撑(34)连接,通过套设在补强撑柱(28)头部的撑柱端帽(30)上部的顶压体调位栓(31)控制调位顶压体(32)的高度,先调整上层斜撑(33)和下层斜撑(34)的长度,对补强撑柱(28)提供侧向顶压力,再通过调位顶压体(32)对桩侧撑梁(29)及钢板桩(23)施加横向顶压力;

在步骤6)中,滑撑侧板(58)包括滑撑外侧板(51)、滑撑内侧板(52)和侧板连接体(53),滑撑外侧板(51)和滑撑内侧板(52)对称设于侧板连接体(53)的两侧,且滑撑外侧板(51)和滑撑内侧板(52)分别设置在补强撑柱(28)的两侧,侧板连接体(53)的顶面与支撑体连杆(54)垂直焊接连接。补强撑柱(28)采用钢板轧制而成,其内设置供侧板连接体(53)滑移的槽道。

撑柱端帽(30)套设在补强撑柱(28)的顶侧,撑柱端帽(30)采用钢板轧制而成,横断面呈“U”形;顶压体调位栓(31)置于撑柱端帽(30)的上部,支撑体连杆(54)采用螺杆轧制而成,与顶压体调位栓(31)通过螺纹连接。

滑撑外侧板(51)的外侧倾斜连接上层斜撑(33)和下层斜撑(34)组成的斜撑,下层斜撑(34)固定在斜撑支板(57)上置于开挖底面,其中上层斜撑(33)与下层斜撑(34)均采用钢管轧制而成,在上层斜撑(33)与下层斜撑(34)相接处通过斜撑连接隼(55)连接,分别在上层斜撑(33)与滑撑外侧板(51)之间、下层斜撑(34)与斜撑支板(57)之间设置斜撑转动铰(56),所述斜撑转动铰(56)采用球铰。

在一些实施例中,侧板连接体(53)采用钢板轧制而成,横断面呈“十”字形,与滑撑外侧板(51)和滑撑内侧板(52)焊接连接。

7)局部渗漏处反压囊袋封堵:对存在局部渗漏的部位,先将囊袋底撑板(36)连接牢固在开挖底面上,并向反压囊袋(37)内压注囊袋填充液(38),并通过囊袋侧撑板(39)限定反压囊袋(37)的侧向位置,囊袋侧撑板(39)置于囊袋底撑板(36)上。

在步骤7)中,通过底撑板锚筋(35)将囊袋底撑板(36)连接牢固,囊袋底撑板(36)采用钢板轧制而成,在囊袋底撑板(36)上设置供底撑板锚筋(35)穿设的孔洞,上表面与囊袋侧撑板(39)垂直焊接连接;所述反压囊袋(37)采用橡胶片或土工膜缝合成闭合的立方体;所述囊袋填充液(38)采用自来水或泥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根据其上桩基承台临时深基坑支护体系施工方法施工得到的上桩基承台临时深基坑支护体系。

参照图2~图11所示,本方案提供一种桩基承台临河深基坑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通过悬挂横梁(4)限定滑移连接架(11)的横移方向,组合采用竖向卷拉机(9)和横向卷拉机(6)控制铺盖滚轴(8)及防渗铺盖(7)的卷铺方向;采用组合监测管(14)进行坑外土体(1)稳定性和水位监测;在坑外土体(1)内设置了回收压浆管(20)和留置压浆管(21),压浆形成压浆固化体(22);通过外侧导板(24)限定钢板桩(23)的打设方向;在钢板桩(23)插设过程中,同步通过内置压浆管(26)进行桩侧压浆体(27)施工;调位顶压体(32)可沿补强撑柱(28)上下移动,可通过调位顶压体(32)对钢板桩(23)施加横向顶压力;通过囊袋底撑板(36)和囊袋侧撑板(39)限定反压囊袋(37)的位置,并可通过囊袋填充液(38)对反压囊袋(37)施加挤压力。

坑外土体(1)为可塑状态的粘性土。

悬挂横梁(4)采用厚度为2mm的钢板轧制而成,横断面呈矩形,宽度为20cm、高度为10cm;悬挂横梁(4)上设置供横梁连接栓(3)穿设的孔洞,供滑移连接架(11)横向移动的“十”字形的横梁滑槽(40),端部设置横向卷拉机(6);横梁滑槽(40)截面呈倒“T”形,宽度为18cm;横向卷拉机(6)的工作电压为220V的卷扬机。

横梁连接栓(3)采用直径为60mm的高强度螺杆轧制而成,与横梁定位板(2)垂直焊接连接,与悬挂横梁(4)相接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紧固螺母;横梁定位板(2)采用厚度为10mm的钢板压轧而成。

滑移连接架(11)包括滑移横板(41)和连接立杆(42),使滑移横板(41)上表面的连接立杆(42)通过横向拉索(43)与横向卷拉机(6)连接,使滑移横板(41)下表面的连接立杆(42)与连接挂板(44)垂直焊接连接。其中,滑移横板(41)采用厚度为10mm的钢板压轧而成,连接立杆(42)采用直径60mm的钢管制成。

连接挂板(44)采用厚度为10mm的钢板压轧而成,与竖向卷拉机(9)焊接连接;竖向卷拉机(9)的工作电压为220V的卷扬机。

定位板压重(5)采用混凝土预制块。

防渗铺盖(7)采用防渗土工膜。

铺盖滚轴(8)采用直径为10mm的轴承。

铺盖拉索(10)和横向拉索(43)均采用直径20mm的钢丝绳。

铺盖支压体(12)采用液压千斤顶。

监测管布设孔(13)平面呈圆形,直径为110mm。

组合监测管(14)采用直径为100mm的PVC管,壁厚为6mm;在组合监测管(14)的内侧壁上设置两对相互垂直的测斜连接槽(18),测斜连接槽(18)的宽度为2mm、深度为3mm;在组合监测管(14)的内侧壁上设置3排与外侧壁贯通的渗透槽孔(46),渗透槽孔(46)平面呈椭圆形,长边长3cm、短边长1cm。

外包土工布(15)采用土工膜缝合而成。

间隙填充体(16)采用粒径均匀的中粗砂。

测斜仪(17)采用便携式水平测斜仪。

水位计(19)采用水压力传感器。

回收压浆管(20)与留置压浆管(21)均采用直径为60mm的钢管轧制而成,并使回收压浆管(20)与留置压浆管(21)通过螺纹连接;在留置压浆管(21)的管壁上设置管壁压浆孔(47);管壁压浆孔(47)平面呈圆形或椭圆形。

压浆固化体(22)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浆进行固化,压浆固化体(22)的厚度为50cm。

钢板桩(23)采用“U”型钢板桩(23),在钢板桩(23)的内侧凹槽内沿钢板桩(23)长度方向设置2根内置压浆管(26);内置压浆管(26)采用直径为60mm的钢管轧制而成,侧壁上设置浆液溢出孔(50),与钢板桩(23)焊接连接。浆液溢出孔(50)直径为30mm。

外侧导板(24)采用厚度为10mm的钢板压轧而成,横断面呈“T”形,包括相互垂直的导板横板(48)和导板竖板(49),并使导板竖板(49)的底端插入坑外土体(1)内50cm;导板横板(48)宽度为30cm,与导板竖板(49)垂直焊接连接,在导板横板(48)上设置供导板锚筋(25)连接的孔洞。导板锚筋(25)采用全粘结锚杆,锚杆直径为25mm的螺纹钢筋。

桩侧压浆体(27)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补强撑柱(28)采用厚度为10mm的钢板压轧而成,宽度为20cm,在补强撑柱(28)上设置供侧板连接体(53)滑移的槽道。

桩侧撑梁(29)采用厚度为10mm的钢板轧制,宽度为30cm。

撑柱端帽(30)采用厚度为10mm的钢板压轧而成,横断面呈“U”形。

调位顶压体(32)采用液压千斤顶。

上层斜撑(33)与下层斜撑(34)分别采用直径为100mm和直径110mm的钢管轧制而成,在上层斜撑(33)与下层斜撑(34)相接处通过斜撑连接隼(55)连接;在上层斜撑(33)与滑撑外侧板(51)之间、下层斜撑(34)与斜撑支板(57)之间分别设置斜撑转动铰(56)。其中,斜撑连接隼(55)采用直径为30mm的螺栓轧制而成;斜撑转动铰(56)采用直径100mm的球铰;斜撑支板(57)采用厚度为10mm的钢板压轧而成。

囊袋底撑板(36)采用厚度为2mm的钢板压轧而成,在囊袋底撑板(36)上设置供底撑板锚筋(35)穿设的孔洞,上表面与囊袋侧撑板(39)垂直焊接连接;底撑板锚筋(35)采用直径为100mm的钢管;囊袋侧撑板(39)采用厚度为10mm的钢板压轧而成。

反压囊袋(37)采用厚度3mm的橡胶片缝合成闭合的立方体。

囊袋填充液(38)采用自来水。

滑撑侧板(58)包括滑撑外侧板(51)、滑撑内侧板(52)和侧板连接体(53);滑撑外侧板(51)和滑撑内侧板(52)对称设于侧板连接体(53)的两侧,均采用厚度为10mm的钢板轧制而成;侧板连接体(53)的顶面与支撑体连杆(54)垂直焊接连接。

侧板连接体(53)采用厚度为10mm的钢板压轧而成,横断面呈“十”字形,与滑撑外侧板(51)和滑撑内侧板(52)焊接连接。

支撑体连杆(54)采用直径为60mm的螺杆轧制而成,与顶压体调位栓(31)通过螺纹连接;顶压体调位栓(31)采用与支撑体连杆(54)相匹配的螺母。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