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河涌污水治理用的排污泥设备

一种河涌污水治理用的排污泥设备

摘要

一种河涌污水治理用的排污泥设备,包括有固定支架和工作台,固定支架顶部设有工作台;电机,工作台顶部中间设有电机;手动抖动机构,工作台顶部中间设有手动抖动机构,手动抖动机构的部件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排污机构,手动抖动机构的部件一侧连接有排污机构。本发明在手动抖动机构和排污机构的配合下,可以对河涌污水进行初步去除污泥;在电机、搅拌机构、下剂机构、自动抖动机构和沉淀机构的配合下,可以实现自动往污水中加入水絮凝剂、将污水和水絮凝剂搅拌充分并在杂质沉淀后对清水进行收集的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32090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蔡梅清;

    申请/专利号CN202011076841.2

  • 发明设计人 蔡梅清;

    申请日2020-10-10

  • 分类号C02F1/52(20060101);B01D21/02(20060101);B01D21/01(20060101);B01D21/24(20060101);

  • 代理机构11632 北京七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王晓丰

  • 地址 510665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棠德花园三期5幢602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47:53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污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河涌污水治理用的排污泥设备。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由于近代环境破坏严重,人们越来越看重水资源的利用,人们对循环使用水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很多地方的河流水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急需人们对污水进行治理。

现有的污水治理方法,一般是人们往水中倒入一定的水絮凝剂,使得清水与杂质进行分层,再对清水进行收集,这种污水治理方法操作步骤繁琐,人们需要不断对水进行搅拌,使得水和水絮凝剂充分接触,且水中含有一定的污泥,影响了污水治理的效果。

综上所述,因此需要研发一种能够自动去除污泥、自动往污水中加入水絮凝剂、将污水和水絮凝剂搅拌充分并在杂质沉淀后对清水进行收集的河涌污水治理用的排污泥设备,从而解决现有污水治理方法存在的需要人工去除污泥、人工往污水中加入水絮凝剂、人工对污水进行搅拌并且清水难以收集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去除污泥、自动往污水中加入水絮凝剂、将污水和水絮凝剂搅拌充分并在杂质沉淀后对清水进行收集的河涌污水治理用的排污泥设备。用于克服现有污水治理方法存在的需要人工去除污泥、人工往污水中加入水絮凝剂、人工对污水进行搅拌并且清水难以收集的缺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河涌污水治理用的排污泥设备,包括有:

固定支架和工作台,固定支架顶部设有工作台;

电机,工作台顶部中间设有电机;

手动抖动机构,工作台顶部中间设有手动抖动机构,手动抖动机构的部

件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

排污机构,手动抖动机构的部件一侧连接有排污机构。

可选地,手动抖动机构包括有:

第一固定板,工作台顶部靠近电机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固定板;

滑轨,第一固定板顶部均设有滑轨;

滑块,滑轨内均滑动式连接有滑块;

直线弹簧,滑块两侧与滑轨内壁之间均连接有直线弹簧;

第一把手,滑块顶部均设有第一把手;

筛选箱,第一把手之间连接有筛选箱。

可选地,排污机构包括有:

排污管,筛选箱的一侧设有排污管;

第二固定板,排污管下部两侧均设有第二固定板;

连接杆,第二固定板顶部均设有连接杆;

第一挡板,连接杆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与排污管相配合;

第二把手,第一挡板上部两侧均设有第二把手;

第一弹簧,第一挡板两侧和第二固定板顶部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均套在连接杆上。

可选地,还包括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有:

第一固定柱,工作台顶部靠近电机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固定柱;

搅拌箱,第一固定柱之间连接有搅拌箱;

第一排水管,搅拌箱的一侧设有第一排水管;

第一转轴,工作台顶部靠近电机的一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轴;

锥齿轮组,第一转轴和电机的输出轴之间连接有锥齿轮组;

缺齿轮,第一转轴顶部设有缺齿轮;

第二转轴,搅拌箱底部中间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转轴;

直齿轮,第二转轴底部设有直齿轮,直齿轮与缺齿轮相啮合;

搅拌杆,第二转轴上部两侧均设有搅拌杆。

可选地,还包括有下剂机构,下剂机构包括有:

第二固定柱,工作台顶部靠近第一转轴的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柱;

第一齿条,第二固定柱顶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与缺齿轮相啮合;

第二弹簧,第一齿条和第二固定柱左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套在第一齿条上;

第三固定柱,工作台顶部一侧设有第三固定柱;

放置盘,第三固定柱上部连接有放置盘;

絮凝剂箱,放置盘外壁两侧之间连接有絮凝剂箱,絮凝剂箱底部一侧开有漏孔;

第三转轴,放置盘中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三转轴;

单向齿轮,第三转轴底部设有单向齿轮;

第二齿条,第一齿条顶部连接有第二齿条,第二齿条与单向齿轮相啮合;

第一挡环,放置盘内壁下部设有第一挡环;

开口杯,第三转轴上部周向均匀连接有开口杯,开口杯上部中侧均开有圆孔,圆孔与漏孔相配合;

第二挡环,相邻的两个开口杯上部中侧之间均连接有第二挡环,第二挡环与漏孔相配合;

第二排水管,放置盘和搅拌箱之间连接有第二排水管,第二排水管与第一挡环相通,第二排水管与开口杯相配合。

可选地,还包括有自动抖动机构,自动抖动机构包括有:

第四固定柱,工作台顶部一侧均匀设有第四固定柱;

第四转轴,第四固定柱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四转轴;

第一传送组件,第四转轴中部和电机输出轴之间连接有第一传送组件;

第五固定柱,工作台顶部靠近电机的两侧均设有第五固定柱;

第五转轴,第五固定柱上部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五转轴;

第二传送组件,第四转轴两侧和第五转轴之间均连接有第二传送组件;

凸轮,第五转轴内侧均设有凸轮,凸轮均与同侧第一把手相挤压配合。

可选地,还包括有沉淀机构,沉淀机构包括有:

沉淀箱,工作台顶部另一侧设有沉淀箱,沉淀箱与第一排水管相通;

活性炭,沉淀箱内壁上部设有活性炭;

第三排水管,沉淀箱远离第一排水管的一侧设有第三排水管;

第三固定板,第三排水管两侧均设有第三固定板;

第六转轴,第三固定板上部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六转轴;

第二挡板,第六转轴中部设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与第三排水管相配合;

扭力弹簧,第二挡板上部两侧和同侧第三固定板之间均连接有扭力弹簧,扭力弹簧均套在第六转轴上;

第三把手,第六转轴一侧设有第三把手。

可选地,电机的转速可以调节。

有益效果

1.本发明达到了对河涌污水进行排污泥、自动往水中加入水絮凝剂、将水和水絮凝剂搅拌充分并在杂质沉淀后对清水进行收集的效果;

2.在手动抖动机构和排污机构的配合下,可以对河涌污水进行初步去除污泥;

3.在电机、搅拌机构、下剂机构、自动抖动机构和沉淀机构的配合下,可以实现自动往污水中加入水絮凝剂、将污水和水絮凝剂搅拌充分并在杂质沉淀后对清水进行收集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手动抖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排污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搅拌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下剂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下剂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自动抖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沉淀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A部分的立体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固定支架,2-工作台,3-电机,4-手动抖动机构,41-第一固定板,42-滑轨,43-滑块,44-直线弹簧,45-第一把手,46-筛选箱,5-排污机构,51-排污管,52-第二固定板,53-连接杆,54-第一挡板,55-第二把手,56-第一弹簧,6-搅拌机构,61-第一转轴,62-锥齿轮组,63-缺齿轮,64-直齿轮,65-第二转轴,66-搅拌杆,67-第一固定柱,68-搅拌箱,69-第一排水管,7-下剂机构,71-第二固定柱,72-第二弹簧,73-第一齿条,74-第二齿条,75-单向齿轮,76-第三转轴,77-第三固定柱,78-放置盘,79-第一挡环,710-开口杯,711-第二挡环,712-絮凝剂箱,713-第二排水管,8-自动抖动机构,81-第四固定柱,82-第四转轴,83-第一传送组件,84-第五固定柱,85-第五转轴,86-第二传送组件,87-凸轮,9-沉淀机构,91-沉淀箱,92-活性炭,93-第三排水管,94-第二挡板,95-第三固定板,96-第六转轴,97-第三把手,98-扭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申请而不限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河涌污水治理用的排污泥设备,包括有固定支架1、工作台2、电机3、手动抖动机构4和排污机构5,固定支架1顶部设有工作台2,工作台2顶部中间设有电机3,工作台2顶部中间设有手动抖动机构4,手动抖动机构4的部件与电机3的输出轴相连,手动抖动机构4的部件左侧连接有排污机构5。

当人们需要对河涌污水进行排污泥时,人们首先将污水倒入手动抖动机构4的部件中,随后人们用手左右移动手动抖动机构4的部件,使得水从手动抖动机构4的部件中流出,人们即可对已完成排污泥的水进行收集,污泥留在手动抖动机构4的部件内,随后人们再用手转动排污机构5的部件,使得污泥从排污机构5的部件中排出,人们对再对污泥进行收集,由此人们可以对河涌污水进行排污泥。

实施例2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手动抖动机构4包括有第一固定板41、滑轨42、滑块43、直线弹簧44、第一把手45和筛选箱46,工作台2中侧顶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固定板41,第一固定板41顶部均设有滑轨42,滑轨42内均滑动式连接有滑块43,滑块43左右两侧与滑轨42内壁之间均连接有直线弹簧44,滑块43顶部均设有第一把手45,第一把手45之间连接有筛选箱46。

当人们需要对河涌污水进行排污泥时,人们首先将需要进行治理的污水倒入筛选箱46内,水从筛选箱46底部流出,人们即可对已完成排污泥的水进行收集,当筛选箱46底部被污泥堵住时,人们用手左右移动第一把手45,第一把手45左右移动带动滑块43和筛选箱46左右移动,直线弹簧44不断发生形变,筛选箱46左右移动使得水顺利流出,当污泥不再堵住筛选箱46底部时,人们松开第一把手45,直线弹簧44复位带动滑块43、第一把手45和筛选箱46移动复位,污泥残留在筛选箱46内,由此可以实现对河涌污水进行排污泥。

排污机构5包括有排污管51、第二固定板52、连接杆53、第一挡板54、第二把手55和第一弹簧56,筛选箱46左侧下部设有排污管51,排污管51左侧下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二固定板52,第二固定板52顶部均设有连接杆53,连接杆53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挡板54,第一挡板54与排污管51相配合,第一挡板54上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二把手55,第一挡板54前后两侧和第二固定板52顶部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弹簧56,第一弹簧56均套在连接杆53上。

当人们需要对污泥进行收集时,在手动抖动机构4的配合下,河涌污水中的水从筛选箱46底部漏出,河涌污水中的污泥残留在筛选箱46内,污泥从筛选箱46内流至排污管51内,污泥被第一挡板54挡住无法流出,当人们不再需要对河涌污水进行排污泥时,人们首先将污泥收集框放置在排污管51下方,随后人们用手拉动第二把手55向上运动,第二把手55向上运动带动第一挡板54向上运动,第一弹簧56被拉伸,第一挡板54向上运动不再挡住排污管51内的污泥,使得污泥从排污管51内流出,人们即可对污泥进行收集,随后人们松开第二把手55,第一弹簧56复位带动第一挡板54和第二把手55向下运动,由此即可实现对污泥进行收集。

实施例3

如图4-图9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还包括有搅拌机构6,搅拌机构6包括有第一转轴61、锥齿轮组62、缺齿轮63、直齿轮64、第二转轴65、搅拌杆66、第一固定柱67、搅拌箱68和第一排水管69,工作台2顶部中间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固定柱67,第一固定柱67之间连接有搅拌箱68,搅拌箱68左侧下部设有第一排水管69,工作台2顶部前侧中间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轴61,第一转轴61和电机3的输出轴之间连接有锥齿轮组62,第一转轴61顶部设有缺齿轮63,搅拌箱68底部中间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转轴65,第二转轴65底部设有直齿轮64,直齿轮64与缺齿轮63相啮合,第二转轴65上部前后两侧均设有搅拌杆66。

当人们需要将已初步排污泥的水和水絮凝剂进行搅拌时,人们首先手动将水絮凝剂倒入搅拌箱68中,在手动抖动机构4和排污机构5的配合下,已初步排污泥的水流入搅拌箱68中,人们启动电机3,电机3输出轴转动带动锥齿轮组62转动,锥齿轮组62转动带动第一转轴61顺时针转动,第一转轴61顺时针转动带动缺齿轮63顺时针转动,当缺齿轮63转动到有齿部分与直齿轮64相啮合时,缺齿轮63顺时针转动带动直齿轮64逆时针转动,直齿轮64逆时针转动带动第二转轴65逆时针转动,第二转轴65逆时针转动带动搅拌杆66逆时针转动,搅拌杆66转动对搅拌箱68中的水和水絮凝剂进行搅拌,随后已搅拌均匀的水从第一排水管69中流出,当缺齿轮63转动到有齿部分与直齿轮64脱离啮合时,直齿轮64、第二转轴65和搅拌杆66停止转动,由此可以实现对已初步排污泥的水和水絮凝剂进行充分搅拌。

还包括有下剂机构7,下剂机构7包括有第二固定柱71、第二弹簧72、第一齿条73、第二齿条74、单向齿轮75、第三转轴76、第三固定柱77、放置盘78、第一挡环79、开口杯710、第二挡环711、絮凝剂箱712和第二排水管713,工作台2前侧顶部中侧设有第二固定柱71,第二固定柱71顶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一齿条73,第一齿条73与缺齿轮63相啮合,第一齿条73左侧和第二固定柱71左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72,第二弹簧72套在第一齿条73上,工作台2顶部右侧设有第三固定柱77,第三固定柱77上部左侧连接有放置盘78,放置盘78外壁前后两侧之间连接有絮凝剂箱712,絮凝剂箱712底部右侧开有漏孔,放置盘78中部转动式连接有第三转轴76,第三转轴76底部设有单向齿轮75,第一齿条73顶部连接有第二齿条74,第二齿条74与单向齿轮75相啮合,放置盘78内壁下部设有第一挡环79,第三转轴76上部周向均匀连接有开口杯710,开口杯710上部中侧均开有圆孔,圆孔与漏孔相配合,相邻的两个开口杯710上部中侧之间均连接有第二挡环711,第二挡环711与漏孔相配合,放置盘78左侧和搅拌箱68右部上侧之间连接有第二排水管713,第二排水管713与第一挡环79相通,第二排水管713与开口杯710相配合。

当人们需要往搅拌箱68中倒入水絮凝剂时,人们首先将水絮凝剂倒入絮凝剂箱712中,水絮凝剂被挡在第二挡环711顶部无法流出,在电机3、手动抖动机构4和搅拌机构6的配合下,电机3的输出轴转动带动锥齿轮组62、第一转轴61和缺齿轮63顺时针转动,当缺齿轮63转动到有齿部分与第一齿条73相啮合时,缺齿轮63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一齿条73向左运动,第二弹簧72被拉伸,第一齿条73向左运动带动第二齿条74向左运动,第二齿条74向左运动带动单向齿轮75顺时针转动,单向齿轮75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三转轴76顺时针转动,第三转轴76顺时针转动带动开口杯710顺时针转动,开口杯710顺时针转动带动圆孔顺时针转动,当圆孔转动至与漏孔相配合时,絮凝剂箱712中的水絮凝剂从漏孔中流至开口杯710中,随后开口杯710继续转动至与第二排水管713相配合,使得开口杯710中的水絮凝剂从第二排水管713中流入搅拌箱68中,当缺齿轮63转动到有齿部分与第一齿条73脱离啮合时,第二弹簧72复位带动第一齿条73向右移动复位,第一齿条73向右移动带动第二齿条74向右移动,第二齿条74向右移动使得单向齿轮75停止转动,从而使得第三转轴76、开口杯710和第二挡环711停止转动,絮凝剂箱712中的水絮凝剂再次被挡在第二挡环711顶部无法流出,开口杯710与第二排水管713脱离配合,使得开口杯710内的水絮凝剂被第一挡环79挡住无法流出,由此可以实现往搅拌箱68中加入水絮凝剂。

还包括有自动抖动机构8,自动抖动机构8包括有第四固定柱81、第四转轴82、第一传送组件83、第五固定柱84、第五转轴85、第二传送组件86和凸轮87,工作台2右侧顶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四固定柱81,第四固定柱81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四转轴82,第四转轴82中部和电机3输出轴之间连接有第一传送组件83,工作台2中侧顶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五固定柱84,第五固定柱84上部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五转轴85,第四转轴82前后两侧和第五转轴85之间均连接有第二传送组件86,第五转轴85内侧均设有凸轮87,凸轮87均与同侧第一把手45相挤压配合。

当人们需要自动对筛选箱46进行抖动时,在电机3和手动抖动机构4的配合下,电机3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传送组件83转动,第一传送组件83转动带动第四转轴82转动,第四转轴82转动带动第二传送组件86转动,第二传送组件86转动带动第五转轴85转动,第五转轴85转动带动凸轮87转动,当凸轮87与第一把手45相接触时,凸轮87转动推动第一把手45移动,随后凸轮87与第一把手45脱离接触,第一把手45移动通过滑块43和直线弹簧44带动筛选箱46左右移动,由此可以实现对筛选箱46进行抖动。

还包括有沉淀机构9,沉淀机构9包括有沉淀箱91、活性炭92、第三排水管93、第二挡板94、第三固定板95、第六转轴96、第三把手97和扭力弹簧98,工作台2顶部左侧设有沉淀箱91,沉淀箱91右侧中部与第一排水管69相通,沉淀箱91内壁上部设有活性炭92,沉淀箱91左侧上部设有第三排水管93,第三排水管93左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三固定板95,第三固定板95上部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六转轴96,第六转轴96中部设有第二挡板94,第二挡板94与第三排水管93相配合,第二挡板94上部前后两侧和同侧第三固定板95之间均连接有扭力弹簧98,扭力弹簧98均套在第六转轴96上,第六转轴96前侧设有第三把手97。

当人们需要对收集已完成排污泥的清水时,在电机3、搅拌机构6和下剂机构7的配合下,水絮凝剂与已初步排污泥的水充分混合后流入沉淀箱91内,污水中的杂质在水絮凝剂的作用下与水分层并沉淀在沉淀箱91内壁下部,同时活性炭92再次对水中的杂质进行吸附,当杂质完全沉淀时,人们用手转动第三把手97,第三把手97转动使得第六转轴96转动,第六转轴96转动带动第二挡板94转动,扭力弹簧98发生形变,第二挡板94转动与第三排水管93脱离配合,使得清水从第三排水管93中排出,人们即可对清水进行收集,当清水排出完全时,人们松开第三把手97,扭力弹簧98复位带动第二挡板94转动复位,第二挡板94转动复位带动第六转轴96和第三把手97转动复位,人们再对沉淀箱91中的沉淀和杂质进行清理,由此人们即可收集已完成排污泥的清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子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未作详细阐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已有技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