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锅炉运行负荷参数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锅炉运行负荷参数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摘要

本发明适用于能源运行管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锅炉运行负荷参数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通过对锅炉群组中每一台锅炉设置负荷上下限极值,对寻优算法输出的第一目标参数中超出所述负荷上下限极值的负荷相关参数进行限制,并计算负荷总差,然后在未超出负荷上下限极值的负荷相关参数中重新分配所述负荷总差,以此满足寻优算法输出的第一目标参数下的全局平衡,实现了在保证锅炉在负荷限制内运行的条件下,可以对寻优算法输出的最优负荷运行目标参数应用于现场。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30830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39351.2

  • 发明设计人 陈鑫;牛辰庚;孔飞;

    申请日2020-10-22

  • 分类号G06Q10/04(20120101);G06Q50/06(20120101);G06F17/1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687 北京嘉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杨超

  • 地址 100102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东路1号10层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46:2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源运行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炉运行负荷参数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锅炉设备是目前能源应用中一种重要的能量转换设备,随着技术的发展,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多个锅炉进行组合形成的锅炉设备群组(也简称锅炉群组),并且还采用了基于数据和算法驱动的建模求解,以实现负荷调度和运行优化。

不过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在使用构建的智能模型或基于数据的寻优算法来对锅炉设备群组进行运行优化时,容易造成输出结果与场景不吻合,无法直接使用。例如,针对锅炉的负荷优化运行,虽然现有的寻优算法给出了锅炉设备群组在全局下的最优解,但如果根据该最优解对锅炉进行调节,那么会出现锅炉响应该最优解后的负荷超过其自身的负荷限制,从而造成燃烧不稳定等新的问题,进而无法适用。因此,如何解决现有针对锅炉的智能模型或算法导致锅炉负荷运行不符合实际的情况,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当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炉运行负荷参数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寻优算法的锅炉运行负荷参数调整方法,包括:S1.获取寻优算法输出的第一目标参数,所述第一目标参数包括针对锅炉群组中每一台锅炉在所述寻优算法下实现全局最优负荷运行所得到的负荷相关参数;S2.对所述锅炉群组中的锅炉预设一个负荷上下限极值;S3.将所述负荷相关参数中超出对应锅炉预设负荷上下限极值的第一负荷相关参数设置为该锅炉新的负荷上下限极值;计算锅炉群组中所述第一负荷相关参数与对应锅炉的所述预设负荷上下限极值的差值,累加所述差值,计为锅炉群组的负荷总差;S4.将所述负荷总差按比例重新分配给所述负荷相关参数中未超出对应锅炉的预设负荷上下限极值的第二负荷相关参数;S5.基于所述第一负荷相关参数和第二负荷相关参数,更新所述第一目标参数,得到第二目标参数;S6.输出所述第二目标参数。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对所述锅炉群组中的锅炉预设一个负荷上下限极值,包括:对锅炉群组中每一台锅炉预设的负荷上限值和负荷下限值。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将所述负荷相关参数中超出对应锅炉预设负荷上下限极值的第一负荷相关参数设置为该锅炉新的负荷上下限极值;计算锅炉群组中所述第一负荷相关参数与对应锅炉的所述预设负荷上下限极值的差值,累加所述差值,计为锅炉群组的负荷总差,包括:针对每一台锅炉的负荷相关参数,比较所述负荷相关参数是否大于对应锅炉的预设负荷上限值;若是,则所述负荷相关参数为第一负荷相关参数,将所述第一负荷相关参数设置为该锅炉新的负荷上限值,计算所述第一负荷相关参数与所述负荷上限值之差,并累加计算锅炉群组的负荷总差;若否,则再比较所述负荷相关参数是否小于对应锅炉的负荷下限值。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再比较所述负荷相关参数是否小于对应锅炉的负荷下限值之后,还包括:若是,则所述负荷相关参数为第一负荷相关参数,将所述第一负荷相关参数设置为该锅炉新的负荷下限值,计算所述第一负荷相关参数与所述负荷下限值之差,并累加计算锅炉群组的负荷总差;若否,则标记所述负荷相关参数为第二负荷相关参数。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将所述负荷总差按比例重新分配给所述负荷相关参数中未超出对应锅炉的预设负荷上下限极值的第二负荷相关参数,包括:基于针对锅炉群组中每一台锅炉预设的分配系数,确定第二负荷相关参数对应锅炉的分配比例;按所述分配比例确定所述锅炉所分配得到的负荷总差份额;计算所述第二负荷相关参数与对应的所述负荷总差份额的之和。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确定第二负荷相关参数对应锅炉的分配比例,具体包括:确定当前第二负荷相关参数对应锅炉的分配系数;确定所有第二负荷相关参数对应锅炉的分配系数总和;计算当前第二负荷相关参数对应锅炉的分配系数与分配系数总和的比值,将所述比值作为所述负荷总差的分配比例。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计算所述第二负荷相关参数与对应的所述负荷总差份额的之和之后,还包括:判断各所述第二负荷相关参数与对应的所述负荷总差份额的之和是否超出对应锅炉的预设负荷上下限极值;若是,则将所述第二负荷相关参数与对应的所述负荷总差份额的之和设置为第一负荷相关参数,进行步骤S3;若否,则基于所述第一负荷相关参数和第二负荷相关参数,更新所述第一目标参数,得到第二目标参数。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寻优算法的锅炉运行负荷参数调整装置,其包括:目标参数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寻优算法输出的第一目标参数,所述第一目标参数包括针对锅炉群组中每一台锅炉在所述寻优算法下实现全局最优负荷运行所得到的负荷相关参数;负荷极值预设模块,被配置为对所述锅炉群组中的锅炉预设一个负荷上下限极值;负荷总差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负荷相关参数中超出对应锅炉预设负荷上下限极值的第一负荷相关参数设置为该锅炉新的负荷上下限极值;计算锅炉群组中所述第一负荷相关参数与对应锅炉的所述预设负荷上下限极值的差值,累加所述差值,计为锅炉群组的负荷总差;负荷总差分配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负荷总差按比例重新分配给所述负荷相关参数中未超出对应锅炉的负荷上下限极值的第二负荷相关参数;目标参数更新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负荷相关参数和第二负荷相关参数,更新所述第一目标参数,得到第二目标参数;目标参数输出模块,被配置为输出所述第二目标参数。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方案中的方法步骤。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方案中的方法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锅炉群组中每一台锅炉设置负荷上下限极值,对寻优算法输出的第一目标参数中超出所述负荷上下限极值的负荷相关参数进行限制,并计算负荷总差,然后在未超出负荷上下限极值的负荷相关参数中重新分配所述负荷总差,以此满足寻优算法输出的第一目标参数下的全局平衡,实现了在保证锅炉在负荷限制内运行的条件下,可以对寻优算法输出的最优负荷运行目标参数应用于现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以应用本发明锅炉运行负荷参数调整方法或锅炉运行负荷参数调整装置的系统架构;

图2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锅炉运行负荷参数调整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3为图2中所示步骤S230在一实施例中的实现流程图;

图4为图3中所示步骤S322在一实施例中的实现流程图;

图5为图2中所示步骤S240在一实施例中的实现流程图;

图6为图5中所示步骤S510在一实施例中的实现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锅炉运行负荷参数调整装置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请参见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以应用本发明锅炉运行负荷参数调整方法或锅炉运行负荷参数调整装置的系统架构。

如图1所示,该系统结构100包括锅炉群组(也称为锅炉设备群组)120和寻优算法模块110,其中,所示锅炉群组120中包括多个锅炉(也称为锅炉设备)121、122、123,且每个锅炉121、122、123至少对应包括有一个对锅炉121、122、123进行控制的电子设备131、132、133。所述寻优算法模块110是对锅炉群组120进行基于最优配置的数据计算后输出目标参数,由所述锅炉群组120响应该目标参数来实现最优配置,例如负荷最优运行。

具体的,所述电子设备131、132、133可以包括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当所述电子设备131、132、133为硬件时,可以包括计算机、微型控制器、存储介质、定制芯片等,例如工控机、或基于单片机或专用集成电路的控制器等。当所述电子设备131、132、133为软件时,可以包括安装在上述硬件中的应用程序或计算机程序等,例如,实现寻优算法模块110的计算机程序。当然,所述电子设备131、132、133也可以是上述软件与硬件的结合,例如,微型计算机系统,其中包括用于对锅炉进行控制调节的各种计算机程序以及支持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的硬件设备。

示例性的,所述电子设备131、132、133,可以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发明基于寻优算法的锅炉运行负荷参数调整方法的步骤。

示例性的,所述电子设备131、132、133,还可以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基于寻优算法的锅炉运行负荷参数调整方法的步骤。例如,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存储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子设备131、132、133可以是独立于锅炉121、122、123存在,即是一种独立的设备;此外,所述电子设备131、132、133也可以是所述锅炉121、122、123的一部分;甚至,所述电子设备131、132、133可以为一个整体,例如服务器或计算机控制系统,用于对锅炉群组进行调节控制。

所述寻优算法模块110,可以具体实现为安装在其他计算机系统上的计算出程序或程序模块,由所述寻优算法模块110对应的计算机程序进行运算实现对锅炉群组120的负荷运行的最优解,并输出对应的目标参数。此外,所述寻优算法模块110也可以具体实现为安装在所述电子设备131、132、133上的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程序模块。

在实施应用中,所述寻优算法模块110可以为各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建模求解算法,例如单纯基于进化类算法或线性规划的建模方法。由于,该寻优算法模块110可以为现有技术,故这里不做赘述。

图2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锅炉运行负荷参数调整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炉运行负荷参数调整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任意的电子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31、132、133。

结合图2所示,所述锅炉运行负荷参数调整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210-S260:

S210:获取寻优算法输出的第一目标参数,所述第一目标参数包括针对锅炉群组中每一台锅炉在所述寻优算法下实现全局最优负荷运行所得到的负荷相关参数。

具体的,所述寻优算法为现有技术,其输出的第一目标参数是基于锅炉群组运行产生的数据或者外部的数据为驱动,进行建模算法求解得到的实现全局最优负荷运行的参数。其中,由于在一个锅炉群组中包括至少一个或多个锅炉,所述第一目标参数中包含针对锅炉群组中每一台锅炉的运行目标参数,以此来实现对锅炉负荷的调节。

例如,以图1所示来说,在锅炉群组中包括如图1所示的锅炉121、122、123,即由三个锅炉组成的锅炉群组,其中,针对锅炉群组中每一台锅炉121、122、123在所述寻优算法下实现全局最优负荷运行所得到的负荷相关参数为W1、W2、W3,那么上述第一目标参数可以表示为Wi,i∈[1、2、3]。在该第一目标参数Wi的调节下,可以使锅炉群组中每一台锅炉121、122、123在基于闭环反馈的数据下实现最经济或最有利的负荷运行。具体的,上述负荷相关参数可以具体为锅炉的出口烟气量、燃料供给量、或负荷值等,也就是说,负荷相关参数可以为实现锅炉负荷调节的任何相关参数,通过上述负荷相关参数可以对应锅炉某一具体的负荷值。在实际运行中,锅炉在过高或过低的负荷下运行,都不是最经济或最有利的状态。

S220:对所述锅炉群组中的锅炉预设一个负荷上下限极值。

具体的,所述负荷上下限极值为对锅炉群组中每台锅炉预设的一个输出负荷的上限值与下限值,用于判断寻优算法输出的负荷参数是否超出该锅炉的负荷上下限极值。

S230:将所述负荷相关参数中超出对应锅炉预设负荷上下限极值的第一负荷相关参数设置为该锅炉新的负荷上下限极值;计算锅炉群组中所述第一负荷相关参数与对应锅炉的所述预设负荷上下限极值的差值,累加所述差值,计为锅炉群组的负荷总差。

具体的,现有寻优算法输出的第一目标参数虽然实现了锅炉群组在全局下的最优运行参数方案,但在所述第一目标参数中对于一些锅炉的负荷相关参数并不能与该锅炉的实际运行情况相匹配。例如,再结合图1所示,假设第一目标参数Wi中,针对锅炉101的负荷相关参数W1会导致锅炉运行的负荷超出实际可行的最高限制,此时则会造成锅炉的不稳定性,引发新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对锅炉群组中每一条锅炉预设负荷上下限极值,以此来克服寻优算法输出的针对具体锅炉的负荷相关参数导致锅炉运行超出实际负荷限制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荷上下限极值包括针对锅炉群组中每一台锅炉的负荷上限值和负荷下限值。同样,以锅炉群组包括锅炉121、122、123为例,假设锅炉121、122、123的负荷上下限极值分别为X1、Y1、X2、Y2、X3、Y3。其中,所述负荷上下限极值包括负荷上限值和负荷下限值,即锅炉121的负荷上限值为X1,负荷下限值为Y1。同理,锅炉122的负荷上限值为X2,负荷下限值为Y2;锅炉123的负荷上限值为X3,负荷下限值为Y3。本实施例,利用每台锅炉预设的负荷上限值和负荷下限值,来限制第一目标参数中针对锅炉的负荷相关参数容易引发锅炉超出负荷限制运行的问题。

具体的,下面将通过具体示例来对本步骤中针对每一台锅炉的负荷相关参数的限制进行更为清楚的说明。

示例一,请参见图3,为图2所示步骤S230在一实施例中的实现流程图。结合图3所示,所示步骤S230,具体包括S310-S322:

S310:针对锅炉的负荷相关参数,比较所述负荷相关参数是否大于对应锅炉的预设负荷上限值。

具体的,对锅炉具体预设的负荷上限值与第一目标参数中的对该锅炉的负荷相关参数可能不是同一参数。例如,负荷上限值可以为一具体的功率值,而负荷相关参数为蒸汽出口量,此时二者的比较则需要进行转换。比如,将负荷上限值转换为与负荷相关参数一致的参数,例如将负荷上限值对应的功率值转换为相应的蒸汽出口量,或者将蒸汽出口量转换为对应的负荷值,都可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不同参数的转换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常规技术或现有技术,故这里不再赘述。

S321:若是,则所述负荷相关参数为第一负荷相关参数,将所述第一负荷相关参数设置为该锅炉的新的负荷上限值,计算所述第一负荷相关参数与所述负荷上限值之差,并累加计算锅炉群组的负荷总差。

具体的,第一负荷相关参数是对负荷相关参数的分类,具体指负荷相关参数中那些超出锅炉负荷上下限极值的负荷相关参数,即第一负荷相关参数并非仅限于某一台锅炉的负荷相关参数。作为超出负荷上限值的第一负荷相关参数,需要限制它超过负荷上限值,即令第一负荷相关参数等于所述负荷上限值。例如,假设锅炉122的负荷相关参数W2超出了负荷上限值X2,锅炉123的负荷相关参数W3超出了负荷上限值X3;那么,W2和W3即为第一负荷相关参数,且有W2=X2,W3=X3。

此外,对于超出负荷极限的负荷相关参数,再对其限制于负荷上下限极值时。还需要记录所述限制所导致的负荷总差,这是因为,对于第一目标参数来说是基于锅炉群组全局下实现的最优参数解,故对于整个锅炉群组来说,该第一目标参数对应的是一个平衡的系统,在对其中某一负荷相关参数进行限制,必然导致其参数发生具体变化,这种变化会破坏该系统的平衡,为此这里需要记录限制所导致的负荷总差。

具体的,由于第一负荷相关参数的个数可能不止一个,当多个负荷相关参数由于超出负荷上下限极值进行限制时,可以多这些不同负荷相关参数与负荷上下限极值的负荷差进行累加,得到总的差值,即负荷总差。例如,还是以锅炉群组包括锅炉121、122、123为例,在锅炉122的负荷相关参数W2超出了负荷上限值X2时,假设负荷总差为Z,此时,Z=W2-X2;此外,锅炉123的负荷相关参数W3超出了负荷上限值X3时,则负荷总差为Z=(W2-X2)+(W3-X3)。

需要说明的是,负荷总差Z=W2-X2,与上述示例中W2=X2,并不矛盾。因为,第一负荷相关参数是负荷相关参数的另一称呼,并不限制其具体值。例如,当负荷相关参数W2>X2时,所述负荷相关参数W2即为第一负荷相关参数,假设负荷相关参数W2为13,负荷上限值X2为10,那次此时则令第一负荷相关参数W2=10,负荷总差Z初始为0,此时负荷总差Z=W2-X2=13-10=3。

S322:若否,则再比较所述负荷相关参数是否小于对应锅炉的负荷下限值。

同理,在所述负荷相关参数没有超出负荷上限值时,还需要判断所述负荷相关参数是否超出锅炉的负荷下限值。

示例二,请参见图4,为上述图3所示步骤S322在一实施例中的实现流程图。

结合图4所示,上述步骤S322,可以具体包括步骤:

S410:若是,则所述负荷相关参数为第一负荷相关参数,将所述第一负荷相关参数设置为该锅炉新的负荷下限值,计算所述第一负荷相关参数与所述负荷下限值之差,并累加计算锅炉群组的负荷总差。

同样,本步骤S410与步骤S321的区别仅在于负荷极限的不同。具体的,还是以锅炉群组包括锅炉121、122、123为例,假设锅炉122的负荷相关参数W2超出了负荷下限值Y2,即W2<Y2,则此时,W2=Y2,Z=(W2-Y2)。具体的,在锅炉群组中,同时还有锅炉123超出了锅炉的负荷上限值,即W3<X3,此时负荷总差Z=(W2-Y2)+(W3-X3)。

S420:若否,则标记所述负荷相关参数为第二负荷相关参数。

具体的,所述第二负荷相关参数与第一负荷相关参数都是指代不同条件下的负荷相关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对于负荷相关参数是否超出锅炉负荷上下限极值的判断,并非仅限于上述示例中的步骤。例如,在具体实施中,还可以是先判断负荷相关参数是否超出锅炉的负荷下限值,再判断是否超出负荷上限值。本申请对于负荷上下限极值的判断顺序并不做限制。

S240:将所述负荷总差按比例重新分配给所述负荷相关参数中未超出对应锅炉的预设负荷上下限极值的第二负荷相关参数。

具体的,分配负荷总差的方式不止一种,例如,可以采用平均分配。但考虑到总差的分配同样需要保证不超出锅炉的极值,可以利用预设分配系数的方式来实现。

示例三,如图5所示,为图2中步骤S240在一实施例中的实现流程图。如图5所示,所述步骤S240,具体包括步骤:

S510:基于针对锅炉群组中每一台锅炉预设的分配系数,确定第二负荷相关参数对应锅炉的分配比例。

具体的,所述分配系数的设定没有限制,只需要保证锅炉群组中所有锅炉的分配系数相加之和等于1即可。

S520:按所述分配比例确定所述锅炉所分配得到的负荷总差份额。

S530:计算所述第二负荷相关参数与对应的所述负荷总差份额的之和。

具体的,每个未超出负荷上下限极值的第二负荷相关参数所分配到的负荷总差份额即等于负荷总差与所述第二负荷相关参数的分配比例。

其中,上述步骤S510中分配比例的确定可见图6,为上述图5所示步骤S510在一实施例中的实现流程图。如图6所示,所述步骤S510具体包括:

S610:确定第二负荷相关参数对应锅炉的分配比例。

具体的,再结合图1所示锅炉121、122、123为例来说,假设锅炉121、122、123的分配系数为a1、a2、a3,锅炉121、122、123的负荷相关参数为W1、W2、W3,其中,针对锅炉122和123的负荷相关参数超出了负荷上下限极值,即负荷总差要在第二负荷相关参数W2和W3中进行分配。

S620:确定所有第二负荷相关参数对应锅炉的分配系数总和。

具体的,结合上述假设,分配系数总和为(a2+a3)。

S630:计算当前第二负荷相关参数对应锅炉的分配系数与分配系数总和的比值,将所述比值作为所述负荷总差的分配比例。

具体的,锅炉122对应的第二负荷相关参数的分配比例即为:a2/(a2+a3),同理,锅炉123对应的第二负荷相关参数的分配比例即为:a3/(a2+a3)。

由上可知,锅炉122分配到的负荷总差份额为:a2/(a2+a3)*Z,锅炉123分配到的负荷总差份额为:a3/(a2+a3)*Z。

此外,对负荷总差进行分配后,实际可能存在的人负荷相关参数,例如锅炉122为例,即W2=W2+(a2/(a2+a2))*Z。此时,由于进行负荷总差分配后,所述第二负荷相关参数增加了,故存在超出负荷上下限极值的可能。

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S530之后,还可以包括步骤:判断各所述第二负荷相关参数与对应的所述负荷总差份额的之和是否超出对应锅炉的预设负荷上下限极值;若是,则初始化所述负荷总差为零,并返回步骤S230;若否,则进入下面的步骤S250。在本实施例中,相当于对第二负荷相关参数进行重新负荷上下限极值判断,如果确实有超出负荷上下限极值的,则再次进行累加负荷总差并重新分配即可,以此来实现锅炉在复合限制内运行,且不破坏寻优算法输出的第一目标参数对于锅炉群组的最优运行调节。

S250:基于所述第一负荷相关参数和第二负荷相关参数,更新所述第一目标参数,得到第二目标参数。

具体的,由于上述步骤针对锅炉群组中所有锅炉的负荷相关参数进行负荷上下限极值判断后,对超出负荷上下限极值的负荷总差进行了重新分配,为了实现系统的平衡。与此相对应的,原始第一目标参数中的负荷相关参数也发生了变化,为此变化后的负荷相关参数,就成为了最终的目标参数,即第二目标参数。

S260:输出所述第二目标参数。

通过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在不用改变现有寻优算法的情况下,使其可以直接应用于现场锅炉群组中,实现在保证锅炉在负荷限制内运行的条件下,直接响应寻优算法输出的最优负荷运行目标参数。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与第二实施例为一个总的发明构思下,对应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锅炉运行负荷参数调整装置。

请参见图7,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锅炉运行负荷参数调整装置的原理图。在具体实施中,本实施例中的锅炉运行负荷参数调整装置可以用于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中。

如图7所示,所述锅炉运行负荷参数调整装置700,具体包括:目标参数获取模块710,被配置为获取寻优算法输出的第一目标参数,所述第一目标参数包括针对锅炉群组中每一台锅炉在所述寻优算法下实现全局最优负荷运行所得到的负荷相关参数;负荷极值预设模块720,被配置为对所述锅炉群组中的锅炉预设一个负荷上下限极值;负荷总差确定模730,被配置为将所述负荷相关参数中超出对应锅炉预设负荷上下限极值的第一负荷相关参数设置为该锅炉新的负荷上下限极值;计算锅炉群组中所述第一负荷相关参数与对应锅炉的所述预设负荷上下限极值的差值,累加所述差值,计为锅炉群组的负荷总差;负荷总差分配模740,被配置为将所述负荷总差按比例重新分配给所述负荷相关参数中未超出对应锅炉的负荷上下限极值的第二负荷相关参数;目标参数更新模块750,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负荷相关参数和第二负荷相关参数,更新所述第一目标参数,得到第二目标参数;目标参数输出模760,被配置为输出所述第二目标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荷上下限极值包括针对锅炉群组中每一台锅炉的负荷上限值和负荷下限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荷总差确定模块730,具体包括:第一极值判断单元,被配置为针对每一台锅炉的负荷相关参数,比较所述负荷相关参数是否大于所述锅炉的负荷上限值;第一负荷限制单元,被配置为若是,则所述负荷相关参数为第一负荷相关参数,所述第一负荷相关参数等于所述负荷上限值,并累加计算负荷总差等于所述负荷相关参数与所述负荷上限值之差;第二极值判断单元,被配置为若否,则再比较所述负荷相关参数是否小于所述锅炉的负荷下限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极值判断单元,还包括:第二负荷限制单元,被配置为若是,则所述负荷相关参数为第一负荷相关参数,所述第一负荷相关参数等于所述负荷下限值,并累加计算负荷总差等于所述负荷相关参数与所述负荷下限值之差;标记单位,别配置为若否,则标记所述负荷相关参数为第二负荷相关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负荷总差分配模块740,具体包括:分配比例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基于针对锅炉群组中每一台锅炉预设的分配系数,确定第二负荷相关参数对应锅炉的分配比例;负荷总差分配单元,被配置为按所述分配比例确定所述锅炉所分配得到的负荷总差份额;负荷参数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二负荷相关参数等于对应锅炉的负荷相关参数与所述负荷总差份额的之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配比例确定单元,还包括:分配系数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当前第二负荷相关参数对应锅炉的分配系数;分配系数计算单元,被配置为确定所有第二负荷相关参数对应锅炉的分配系数总和;分配比例计算单元,被配置为计算当前第二负荷相关参数对应锅炉的分配系数与分配系数总和的比值,将所述比值作为所述负荷总差的分配比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负荷总差分配模块740,还包括:第三极值判断单元,被配置为判断各所述第二负荷相关参数是否超出对应锅炉的负荷上限值或负荷下限值;第一结果响应单元,被配置为若是,则返回对每台所述锅炉预设一个负荷上下限极值,根据针对每台所述锅炉的第一目标参数,将超出对应锅炉负荷上下限极值的第一负荷相关参数设置为该锅炉新的负荷上下限极值,将所述第一负荷相关参数与所述负荷上下限极值的差值计入负荷总差;第二结果响应单元,被配置为若否,则基于所述第一负荷相关参数和第二负荷相关参数,更新所述第一目标参数,得到第二目标参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