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提取光信号的检测装置、SC光纤适配器及FC光纤适配器

一种提取光信号的检测装置、SC光纤适配器及FC光纤适配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以实现不同方向输入的提取光信号以及能将提取光的光信号输出并便捷的与外部管理系统进行连接的检测装置以及根据该检测装置实现的SC光纤适配器和FC光纤适配器。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插芯、设置在所述插芯的轴向孔内的光纤、设置所述插芯的凹口内的光探测器,所述光纤上设有让光信号射出的切口,所述切口置于所述插芯的凹口底部、且对准所述光探测器,所述光探测器包括基体、设在所述基体底部的光探测面以及分别与所述光探测面的正负极连接的正电极和负电极,所述切口对准正对所述光探测面,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上端伸出所述插芯与连接器连接。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8584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申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300841.6

  • 申请日2020-11-19

  • 分类号G02B6/38(20060101);H04B10/075(20130101);

  • 代理机构33213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陈包杰

  • 地址 325611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清江镇江沿村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44:4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取光信号的检测装置及SC光纤适配器、FC光纤适配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用光纤通信网络各层次光设备、光缆、业务链路等光纤跳接点的管理,通常采用标签来实现,如纸标签、电子标签和光子标签。纸标签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简单成本低,但不能实现智能管理;通过纸标签来管理,时间久了后,纸标签上的字会褪色看不见,特别是户外光纤分配箱,环境恶劣,纸标签上的字很容易消失。电子标签基于RF等实现主动或被动式管理,但易受电磁干扰。光子标签是进来提倡的方法,方法有光纤光栅、可见红光等,光纤光栅式成本高,不利于大范围推广;可见红光还是得肉眼观察,不能实现智能化。进而导致光互连端口管理失效。

电子标签技术对光纤进行电子标签来管理,其方法是在光纤通信网络各层次光设备、光缆、业务链路等光纤配线盘内嵌入电子标签读写器,在光纤跳线上套上电子标签环,以实现光缆的识别。该技术必须将光纤跳线上的电子标签环和配线盘内嵌电子标签读写器进行配对且不得脱离,否则失效以至不能有效管理。另则既然是电子标签该处必须要接入市电,而电子标签容易受电磁干扰,影响其使用。另外,电子标签在用机房路由必须依托纤序查找仪器人工查找,无法实现故障诊断、定位、查找功能。

专利号为ZL200910002203.3的专利中,在光纤网络中设置超结构光纤布拉格光栅以及加热模块、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的方式,通过改变温度改变反射波长,进而实现对光纤的识别。一则需要对温度进行严格控制,不能应用于户外;另则整体结构尺寸太大,不能用于光端接口位置;再者成本较高。

以上两种方法的弊端大于其优点,在光纤通信网络各个层次的光纤总配线架、光交换箱、光纤分配箱等设施、光缆、光纤物理链路以及承载业务的业务链路全路由动态管理中不适用。端口取光是在光互连端口增加一个小结构,电信局端导入波长1620nm-1660nm专用的测试信号,光互连端口结构检测到该测试信号,该通信经过检测、放大、编码等操作,然后回传到电信局端,进而实现光纤通信网络全路由互连端口的智能动态管理。

专利号为201820969207.3和201820968101.1的发明中,在两光纤端口的适配器中增加一小段光纤,光纤对接的时候会有非常微弱的信号泄露,以此检测该信号,进而实现对光信号的提取。光纤直接对接,泄露的光只有0.02dB左右,且由于对接界面还有空气等,该信号会被吸收而无法检测到。

专利号为201820815053.2的发明中,在两光纤端口的适配器中增加一小段弯曲的光纤,通过光纤的弯曲导致光的泄露,进而进行检测。弯曲半径过大,结构尺寸过大;弯曲半径过小,光纤传输损耗急剧增加,不具有实用性。

针对上述问题,申请人曾提出了一种申请号为“201910801623.1”、名称为“光信号提取装置及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的申请,该光信号提取装置可通过光子标签光信号标定和分析,可实现故障自诊断和查找以及路由互连网的建立,进而实现光纤全链路的智能管理。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光信号在光纤中双向传输,光双向经过取光V形或U形缺口时,提取出来的光与光纤轴向呈15-25°夹角,如12所示,这对光探测器的结构及其安装和定位有要求,否则可能会出现从一个方向进入可探测,而从另一个方向进入就不可探测。另外,还没有实现如何将提取的光信号输出以及便捷的与外部管理系统进行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以实现不同方向输入的提取光信号以及能将提取光的光信号输出并便捷的与外部管理系统进行连接的检测装置以及根据该检测装置实现的SC光纤适配器和FC光纤适配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插芯、设置在所述插芯的轴向孔内的光纤、设置所述插芯的凹口内的光探测器,所述光纤上设有让光信号射出的切口,所述切口置于所述插芯的凹口底部、且对准所述光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探测器包括基体、设在所述基体底部的光探测面以及分别与所述光探测面的正负极连接的正电极和负电极,所述切口对准正对所述光探测面,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上端伸出所述插芯与连接器连接。

所述的提取光信号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正电极接线端子、负电极接线端子,所述正电极接线端子、负电极接线端子固定在接线端子电极座上。

所述的提取光信号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探测器还包括底座,所述基体、正电极和负电极均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底座卡接在所述插芯的凹口内。

所述的提取光信号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探测器的正负极通过引线与分别所述正电极、负电极键合。

所述的提取光信号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与插芯之间采用环氧树脂胶固定。

所述的提取光信号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电极接线端子具有插口部以及连接在所述插口部一端的负极接线端部,所述正电极接线端子具有插针部以及连接在所述插针部一端的正极接线端部。

所述的提取光信号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呈“V”形、且开口角度α为100°-150°。

所述的提取光信号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取光信号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探测面呈六边形、且其中的长边置于所述切口两侧设置的让位槽内。

一种SC光纤适配器,包括SC光纤适配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SC光纤适配器本体上装配有上述所述的提取光信号的检测装置。

一种FC光纤适配器,包括FC光纤适配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FC光纤适配器本体上装配有上述所述的提取光信号的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提取光信号的检测装置、SC光纤适配器及FC光纤适配器的优点如下:

1、可在现有光纤连接适配器(如FC、SC、ST、LC、D4、DIN、MU、MT等)中均嵌入本发明的检测装置,能同时检测来自不同方向的光信号以实现光信号的提取和探测,同时能非常便捷的与外部管理系统进行连接,通过对光子标签光信号标定和分析,可实现故障自诊断和查找以及路由互连网的建立,进而实现光纤全链路的智能管理。

2、具有成本低、安装简单、结构尺寸紧凑、可靠性高、寿命长、方便管理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取光信号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取光信号的检测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提取光信号的检测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光纤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光探测器的基体及光探测面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光探测器的基体及光探测面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负电极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正电极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SC光纤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FC光纤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提取光信号的检测装置的取光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的提取光信号的检测装置,包括插芯1、设置在所述插芯1的轴向孔2内的光纤3、设置所述插芯1的凹口4内的光探测器5。所述插芯1为陶瓷插芯。所述光纤3上设有让光信号射出的切口6,且所述光纤3对应切口6两侧设有让位槽21。所述切口6置于所述插芯1的凹口4底部、且对准所述光探测器5。所述光探测器5包括基体7、设在所述基体7底部的光探测面8,所述光探测面8的正极24与正电极9连接,所述光探测面8的负极25下负电极10连接。所述切口6对准正对所述光探测面8,所述正电极9和负电极10上端伸出所述插芯1与连接器11连接。所述光探测器5所提取的光信号波长均在光通信波段,即1250nm-1650nm范围,因此光探测面8所用的材料为磷化铟InP,且光探测面8与常规所用圆形、矩形有区别,为6边形,最长对角线位于光纤3的让位槽21处,且两者之间根据需要填充一定折射率的液体或固化成固体。不失一般性,以图示为例说明其工作过程,当光信号从左侧输入时,光信号经过提取光信号处时,光泄露进入填充的折射率液体或固体中,与原传输光形成一定的角度输出,并落在所述光探测器5的光探测面8最长对角线的右端,通过光电效应转换成电信号由光探测面8的正极24和负极25输出,然后通过所述正电极9和负电极10、正电极接线端子12和负电极接线端子13输出。同理,当光信号从右侧输入时,光信号经过提取光信号处时,光泄露进入填充的折射率液体或固体中,与原传输光形成一定的角度输出,并落在所述光探测器5的光探测面8最长对角线的左端,通过光电效应转换成电信号由光探测面8的正极24和负极25输出,然后通过正电极9和负电极10、正电极接线端子12和负电极接线端子13输出。输出的电信号再通过其他的分析和处理,进而进行光纤跳接点的识别和智能管理。

优选的,所述连接器11包括正电极接线端子12、负电极接线端子13,所述正电极接线端子12、负电极接线端子13固定在接线端子电极座14上。所述负电极接线端子13具有插口部17以及连接在所述插口部17一端的负极接线端部18,所述正电极接线端子12具有插针部19以及连接在所述插针部19一端的正极接线端部20。通过上述,实现所述连接器11的微型插座结构,可配合插头与外部管理系统快速连接。

优选的,所述光探测器5还包括底座15,所述基体7、正电极9和负电极10均安装在所述底座15上,使其形成一个整体与所述插芯1进行快速连接。

优选的,所述光探测器5的正负极通过引线16与分别所述正电极9、负电极10键合。以实现所述光探测器5与所述正电极9、负电极10的一体化连接,以减少光损。

优选的,所述光纤3与插芯1之间采用环氧树脂胶固定,以提高所述光纤3与插芯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切口6呈“V”形、且开口角度α为100°-150°,理想为135°,以将原传输光形成一定的角度输出,并落在所述光探测器5的光探测面8最长对角线的两端。

实施例2:

如图10所示,本发明一种SC光纤适配器,包括SC光纤适配器本体22和实施例1所述的检测装置。所述SC光纤适配器本体22主要由壳体26、安装在所述壳体26内的连接件27以及安装在连接件27内的陶瓷套管28组成。所述陶瓷套管28为具有一开口的C型结构。所述检测装置的插芯1安装在所述陶瓷套管28内,所述检测装置的连接器11安装在壳体26的SC光纤适配器取光口29内。

实施例3:

如图11所示,本发明一种FC光纤适配器,包括FC光纤适配器本体23和实施例1所述的检测装置。所述FC光纤适配器本体23主要由金属主体30、安装所述金属主体30内的安装螺母31、安装在所述安装螺母31内的安装定位环32以及安装所述安装定位环32内的陶瓷套管28组成。所述陶瓷套管28为具有一开口的C型结构。所述检测装置的插芯1安装在所述陶瓷套管28内,所述检测装置的连接器11安装在壳体26的FC光纤适配器取光口33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