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圣草次苷在制备抑制心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圣草次苷在制备抑制心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圣草次苷在制备抑制心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药物提供新的选择,也为圣草次苷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所述的圣草次苷通过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存活率降低、细胞形态学损伤和细胞内ROS水平的升高,来有效抑制活性羰基化合物诱导的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对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4544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辽宁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24416.6

  • 申请日2020-10-20

  • 分类号A61K31/7048(20060101);A61P9/00(20060101);A61P9/10(20060101);A61P9/12(20060101);A61P7/02(20060101);

  • 代理机构21207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金春华

  • 地址 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南大街5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38:3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圣草次苷的应用,具体地说,涉及圣草次苷在制备抑制活性羰基化合物诱导的心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2019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患病人数达2.9亿,死亡率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心血管疾病是心脏和血管相关疾病,包括血栓、冠心病、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每年引起的成本损失超过3116亿美元,相关危险因素多而复杂,主要涉及饮食、运动、年龄、遗传及吸烟等。当长期暴露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作用下,将会造成血管内皮细胞(HUVEC)损伤,最终引发内皮功能障碍。

血管内皮细胞是血管内皮最基本的功能单位,是血管内外物质和营养交换的场所。在正常条件下,完整的血管内皮对于维持血管稳定性是必需的,它能够有效防止血液循环中有害物质进入,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内环境稳态,维持血管及机体健康。当内皮细胞受损时,这种稳态被打破,使得细胞间隙增大,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一些大分子物质进入血管内,导致疾病发生。

活性羰基化合物指的是一类体内糖代谢,脂质过氧化和食物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包含一个或多个羰基基团的高活性亲电化合物。活性羰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易与细胞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发生反应,导致细胞损伤并对机体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多种常见慢性疾病如阿兹海默氏症、帕金森症、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与之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活性羰基化合物在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活性氧的下游产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氧化应激反应,过量的活性羰基化合物会破坏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导致细胞死亡。丙烯醛是一种结构筒单且具有代表性的活性羰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人类日常生活中。考虑到丙烯醛对人体的高毒害性,制备一种来源广泛且有效抑制丙烯醛毒性的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圣草次苷(Eriocitrin),又名圣草枸楷苷,分子式为C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探究圣草次苷在制备抑制活性羟基化合物诱导的心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对圣草次苷的生物学活性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圣草次苷单用或与其他药物联用,在制备抑制心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的,上述的应用,圣草次苷单用或与其他药物联用,在制备抑制活性羰基化合物诱导的心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的,上述的应用,所述活性羰基化合物为丙烯醛。

更优选的,圣草次苷在制备抑制丙烯醛毒性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的,上述的应用,所述心血管疾病为包括血栓、冠心病、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优选的,上述的应用,圣草次苷的有效剂量为0.1~0.3mg/kg·d。

一种药物组合物,以圣草次苷为有效成分,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一种药物组合物制剂,将上述的药物组合物制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或注射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从细胞存活率、细胞形态学观察及细胞内ROS水平出发,发现圣草次苷能够抑制丙烯醛诱导的细胞氧化应激,为圣草次苷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实验依据。本发明发现,圣草次苷通过抑制细胞氧化应激,抑制心血管疾病。进一步的,圣草次苷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的降低、形态学损伤及细胞活性氧水平的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圣草次苷对丙烯醛诱导的HUVEC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图2为圣草次苷对丙烯醛诱导的HUVEC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其中,a:空白;b:50μM丙烯醛;c:50μM丙烯醛+25μM圣草次苷;d:50μM丙烯醛+50μM圣草次苷;e:50μM丙烯醛+100μM圣草次苷。

图3为圣草次苷对丙烯醛诱导的HUVEC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

其中,a:空白;b:50μM丙烯醛;c:50μM丙烯醛+25μM圣草次苷;d:50μM丙烯醛+50μM圣草次苷;e:50μM丙烯醛+100μM圣草次苷。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选用血管内皮细胞(HUVEC细胞)为研究对象,检测圣草次苷对活性羰基化合物丙烯醛诱导的HUVEC细胞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一)细胞存活率检测实验

将HUVEC细胞接种于96孔板,培养24h后进行药物处理。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丙烯醛损伤组(50μM),不同浓度的圣草次苷保护组(25、50和100μM)。加入丙烯醛和圣草次苷共同处理细胞24h后,每孔加入20μL MTT(5mg/ml)孵育4h。处理结束后,吸出培养基,每孔加入150μL的DMSO溶液,检测490nm处的吸光度值,计算HUVEC细胞的存活率。

结果如图1所示,丙烯醛处理后,HUVEC细胞的存活率与Control组相比显著(P<0.01)降低,当加入不同浓度的圣草次苷进行保护后,细胞存活率相对于丙烯醛处理组呈现升高趋势,100μM的圣草次苷能显著(P<0.01)抑制丙烯醛诱导的细胞存活率降低的现象。MTT结果表明,圣草次苷能够有效抑制丙烯醛诱导的HUVEC细胞存活率降低的趋势。

(二)细胞形态学观察

细胞形态和数量是判定细胞生长状态的良好指标。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丙烯醛损伤组(50μM),不同浓度的圣草次苷保护组(25、50和100μM)。于6孔板中培养HUVEC细胞,培养24h后,加入丙烯醛同圣草次苷共同继续孵育24h,处理结束后,对细胞进行观察及拍照。

细胞生长状态如图2,Control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呈菱形且轮廓分明,贴壁细胞数量较多。丙烯醛处理后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细胞多数由菱形变为圆形,胞体出现皱缩,背景变暗无光泽,贴壁细胞数量显著(P<0.01)减少,细胞生长受到抑制。观察不同浓度圣草次苷组(25、50和100μM)细胞可见,与丙烯醛损伤组相比,细胞形态较丙烯醛损伤组明显好转,细胞皱缩程度减轻,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且随圣草次苷浓度的增加,对细胞形态学损伤的抑制效果增强,呈现正相关。结果显示,圣草次苷能够有效抑制丙烯醛诱导的HUVEC细胞的形态学损伤。

(三)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检测

将细胞接种于12孔板细胞爬片中,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丙烯醛损伤组(50μM),不同浓度的圣草次苷保护组(25、50和100μM),处理结束后,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的DCFH-DA荧光探针,避光温育45min。孵育结束后,使用PBS进行轻轻淋洗,5min/次,共3次。清洗后使用4%多聚甲醛室温固定30min,封片后置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

结果如图3所示,Control组为正常对照组,绿色荧光强度代表的是细胞内ROS水平,对照组细胞呈微弱荧光,丙烯醛处理后细胞内绿色荧光强度显著(P<0.01)升高,说明丙烯醛能够诱导HUVEC细胞内ROS水平升高。经过圣草次苷共孵育后,细胞内绿色荧光强度减弱,说明圣草次苷能够抑制丙烯醛诱导HUVEC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

总之,圣草次苷通过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存活率降低、细胞形态学损伤和细胞内ROS水平的升高,来有效抑制活性羰基化合物诱导的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对细胞起到保护作用,为圣草次苷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实验依据。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