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逢坡止回机构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

一种逢坡止回机构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逢坡止回机构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包括转轴、套筒、外套、摆锤和限位棘爪;套筒套装在转轴上,套筒和转轴之间具有转动自由度和轴向移动自由度;外套通过滑轨套装在套筒上,外套和套筒之间具有轴向移动自由度;所述摆锤转动套装在外套上,在摆锤的内壁上设置有一拨杆,在外套上开设有周向槽道,在套筒外壁上设置有一段螺旋线槽,所述拨杆穿过外套上的周向槽道并伸至套筒上的螺旋线槽中;限位棘爪安装在套筒上,并在转轴上设置有一圈棘轮,当摆锤的拨杆拨动套筒运动到一定位置时,套筒上的限位棘爪与转轴上的棘轮相啮合,从而转轴只能单向转动,保证了使用人员的安全,有效的避免溜坡的意外危险的发生。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传动制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逢坡止回机构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商场、楼宇的入口设计的都是无障碍坡道且坡度较陡峭,给乘坐普通轮系轮椅车的残障人士带来极大不便和安全隐患。目前,消费市场上虽出现了电动轮椅,但价格相对昂贵,并且稍有操纵不当就会产生安全事故,影响很大。因此,对于一些体质相对稍弱的人士来讲,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电动轮椅并不符合其出行需求。

因此,目前市场需要一个当在坡道中途位置时,车轮只能向前行进不能向后运动的机构,即实现相关车辆的坡道停留,防止溜坡发生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逢坡止回机构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该机构无需额外动力源,单依靠摆锤重力作用作为输入实现逢坡止回功能。该机构适用于轮椅、婴儿车、救护担架车等有相关应用诉求的设备,能提高相关设备使用安全系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并且能够避免意外的发生。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逢坡止回机构,包括转轴、套筒、外套、摆锤和限位棘爪;

所述套筒套装在转轴上,套筒和转轴之间具有转动自由度和轴向移动自由度;外套通过滑轨套装在套筒上,外套和套筒之间具有轴向移动自由度;所述摆锤转动套装在外套上,在摆锤的内壁上设置有一拨杆,在外套上开设有周向槽道,在套筒外壁上设置有一段螺旋线槽,所述拨杆穿过外套上的周向槽道并伸至套筒上的螺旋线槽中;

所述限位棘爪安装在套筒上,并在转轴上设置有一圈棘轮,当摆锤的拨杆拨动套筒运动到一定位置时,套筒上的限位棘爪与转轴上的棘轮相啮合,从而转轴只能单向转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套筒外壁上沿其轴向设置有凸起的滑道,在外套的内壁上沿其轴向设置有对应的滑槽,滑道与滑槽滑动配合安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套筒外壁上的凸起的滑道的数量为两条,对称设置;外套内壁上的滑槽的数量为两条,对称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棘爪的数量为4个,沿圆周等间隔排布在套筒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棘爪包括直杆段、棘爪和弹簧,棘爪连接在直杆段的底端,直杆段活动安装在套筒上的安装孔中,弹簧套装在直杆段上,为限位棘爪提供向内的弹性恢复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使用时,外套固定在车架基体上,转轴上安装车轮。

上述逢坡止回机构的使用方法如下:

逢坡止回机构的外套与车架基体固定安装,当车体处于平面路况时,套筒上的限位棘爪与转轴上的棘轮为不结合状态,此状态下,车体能够正常前后运动;

当车体处于坡道路况时,摆锤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偏转,进而摆锤的拨杆会拨动套筒相对转轴沿轴向运动,使套筒上的限位棘爪与转轴上的棘轮进入结合状态,此状态下,车体只能正向运动,实现坡道停留的效果,防止溜坡发生危险。

所述的逢坡止回机构在轮椅中的应用:包括轮椅基体和逢坡止回机构,逢坡止回机构的外套与轮椅基体固定安装,轮椅的两个车轮安装在逢坡止回机构的转轴两端,通过逢坡止回机构实现该轮椅的逢坡止回功能。

所述的逢坡止回机构在婴儿车中的应用:包括婴儿车基体和逢坡止回机构,逢坡止回机构的外套与婴儿车基体固定安装,婴儿车的两个后车轮或两个前车轮安装在逢坡止回机构的转轴两端,通过逢坡止回机构实现该婴儿车的逢坡止回功能。

所述的逢坡止回机构在救护担架车中的应用:包括救护担架车基体和逢坡止回机构,逢坡止回机构的外套与救护担架车基体固定安装,救护担架车的两个后车轮或两个前车轮安装在逢坡止回机构的转轴两端,通过逢坡止回机构实现该救护担架车的逢坡止回功能。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实现了车体的坡道停留功能,保证了使用人员的安全,有效的避免溜坡的意外危险的发生。

本发明通过棘轮轴与卡杆的配合,不仅可以很好的实现上述功能,而且无需电力驱动,低碳环保。

本发明适用范围广泛,适用于轮椅、婴儿车、救护担架车等有相关应用诉求的设备,能提高相关设备使用安全系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并且能够避免意外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逢坡止回机构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逢坡止回机构的D向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逢坡止回机构的C向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逢坡止回机构的B向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逢坡止回机构的A向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逢坡止回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逢坡止回机构去掉套筒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逢坡止回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

1.转轴2.套筒3.外套4.摆锤5.限位棘爪。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以上附图获得其他的相关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参见附图,一种逢坡止回机构,包括转轴1、套筒2、外套3、摆锤4和限位棘爪5。

所述套筒2套装在转轴1上,套筒2和转轴1之间具有转动自由度和轴向移动自由度;外套3通过两条滑轨套装在套筒2上(即在套筒2外壁上沿其轴向设置有两条凸起的滑道2.1,在外套3的内壁上沿其轴向设置有两条对应的滑槽3.1,滑道与滑槽滑动配合安装),外套3和套筒2之间具有轴向移动自由度;所述摆锤4转动套装在外套3上,能够在外套上自由转动,在摆锤4的内壁上设置有一拨杆4.1,在外套3上开设有周向槽道3.2,在套筒2外壁上设置有一段螺旋线槽2.2,所述拨杆4.1穿过外套上的周向槽道3.2并伸至套筒上的螺旋线槽2.2中,这样当摆锤绕外套转动时(使用时外套位置固定,由于摆锤和外套上的周向槽道配合,从而使得摆锤和外套之间只具有转动自由度),摆锤的拨杆会拨动套筒相对转轴沿轴向运动。

所述限位棘爪5安装在套筒2上,并在转轴1上设置有一圈棘轮1.1,当摆锤的拨杆拨动套筒运动到一定位置时,套筒上的限位棘爪与转轴上的棘轮相啮合,从而转轴1只能单向转动。

本发明的逢坡止回机构的使用方法如下:

逢坡止回机构的外套与车架基体固定安装,当车体处于平面路况时,套筒上的限位棘爪与转轴上的棘轮为不结合状态,此状态下,车体能够正常前后运动。

当车体处于坡道路况时,摆锤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偏转,进而摆锤的拨杆会拨动套筒相对转轴沿轴向运动,使套筒上的限位棘爪与转轴上的棘轮进入结合状态,此状态下,车体只能正向运动,实现坡道停留的效果,防止溜坡发生危险。

实施例二

进一步的说,所述限位棘爪5包括直杆段5.1、棘爪5.2和弹簧5.3,棘爪5.2连接在直杆段5.1的底端,直杆段5.1活动安装在套筒上的安装孔中,弹簧套5.3装在直杆段5.1上,为限位棘爪提供向内(即向转轴)的弹性恢复力。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限位棘爪5的数量优选为4个,沿圆周等间隔排布在套筒上。

实施例三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逢坡止回机构在轮椅中的应用:包括轮椅基体和逢坡止回机构,逢坡止回机构的外套与轮椅基体固定安装,轮椅的两个车轮安装在逢坡止回机构的转轴两端,通过逢坡止回机构实现该轮椅的逢坡止回功能。

实施例四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逢坡止回机构在婴儿车中的应用:包括婴儿车基体和逢坡止回机构,逢坡止回机构的外套与婴儿车基体固定安装,婴儿车的两个后车轮或两个前车轮安装在逢坡止回机构的转轴两端,通过逢坡止回机构实现该婴儿车的逢坡止回功能。

实施例五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逢坡止回机构在救护担架车中的应用:包括救护担架车基体和逢坡止回机构,逢坡止回机构的外套与救护担架车基体固定安装,救护担架车的两个后车轮或两个前车轮安装在逢坡止回机构的转轴两端,通过逢坡止回机构实现该救护担架车的逢坡止回功能。

为了易于说明,实施例中使用了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发明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