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便于根据不同训练需求更换配重的高尔夫练习棒

一种便于根据不同训练需求更换配重的高尔夫练习棒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于根据不同训练需求更换配重的高尔夫练习棒,其配重部外端具备容纳硬币插入的弧形槽位,用于训练者自行通过插入硬币轻易拆装配重部,该配重部一端设有配重块外螺纹;其中,配重部内部设有配重块内螺纹,其用于与棒体进行螺纹连接;棒体外表面依次设置相隔一定距离的球棒螺纹一与球棒螺纹二;棒体、棒头部、配重部之间保持固定连接。本发明一方面在配重块端面设计便于一般训练者采用硬币等随身物件便能轻易更换配重块的槽位,另一方面还通过在不同部位设计螺纹连接结构,使棒体能够同时固定配重部与棒头部,这种三段部位之间形成两两相互固定的连接关系,能够在提高配重块装配稳定性的基础上也提升了练习棒应用时整体的平稳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2110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莞市矩东贸易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208814.6

  • 发明设计人 李小刚;李伟强;

    申请日2020-11-03

  • 分类号A63B69/36(20060101);

  • 代理机构44473 广东腾锐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莫建坤

  •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桥陇旧围一巷4号2栋2单元203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35:2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尔夫球训练器具,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根据不同训练需求更换配重的高尔夫练习棒。

背景技术

高尔夫运动是一项具有特殊魅力的运动,能够让人们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交流技巧,被誉为“时尚优雅的运动”。高尔夫球杆则是高尔夫球运动中的基本装备,一般由球头、杆身、握把组成。按球杆的不同用途,和球杆被设计成不同的杆头形状和杆身长度。

新材料与科技研究新成果不断推动球杆的改造与更新,并且由于高尔夫要求在球场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的球杆,因此不同球杆的性能与用途不同,例如,有些用于在已经掌握运动技巧之后使用的正式高尔夫球杆,还有用于训练者未掌握运动技巧之前日常练习挥杆姿势与挥杆力度等项目的练习棒,虽然这种练习棒并非正式高尔夫球杆,但其在使用者练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比直接使用正式高尔夫球杆具有训练更加灵活、利于因人而异、提高训练水准等优点。实际上,对于越来越多的高尔夫球运动爱好者或竞技者来说,正确地选择和使用高尔夫练习棒是掌握高尔夫球运动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预先使用高尔夫练习棒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是难以掌握这项运动的基本技巧的。

可见,高尔夫球练习棒结构的设计也关系着该项运动爱好者们或初级别的竞技者能否顺利地掌握基本的运动技巧。因而,业内的技术研发人员也正不断的对练习棒这一器具进行不断的研究,这也成为了近年来高尔夫球运动项目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例如,近年来,出现的一些高尔夫练习棒,都是根据科学原理设计,构思巧妙、工艺考究精良、功效显著,可很方便地配合训练者进行日常的练习,现已被越来越多的高尔夫职业球手、职业教练用作教学及个人训练球技之用。

目前的一些高尔夫练习棒能够集诸多高尔夫训练功效于一体,也是职业或非职业球手和职业教练们训练方法与现代科技巧妙结合的见证,它也方便根据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进行组合,能够用于在室内室外进行高尔夫推杆练习、节奏练习、体能训练、方向指示练习、球位练习、挥杆平面练习、推杆平面练习等,不同类型的高尔夫练习棒也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具体包括:帮助球手正确校准站位、帮助球手掌握正确击球姿势、利于辅助使用者提高挥杆技能、帮助球手有效进行挥杆平面练习等。

本发明技术方案之设计人员对于目前的高尔夫球练习棒的构造在针对不同训练人群使用时出现的适应性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发现目前的高尔夫练习棒无法在确保自身结构装配稳定的基础上来满足不同训练人群根据不同训练需求调节练习棒的重量,这一技术问题的发现主要归结于以下因素:

首先,由于不同训练者受到体重、身高、体力、臂力等不同身体素质的影响,若全部使用相同重量的高尔夫练习棒,则既无法轻易地掌握该项运动的基本技巧,也无法达到有效的训练效果,事倍功半;这边需要挑选适配使用者自身需求的高尔夫练习棒,显然,需要准备各种重量不相同的练习棒,如此一来,则会造成器具的浪费,并且训练场要准备一大批不同规格的练习棒来满足不同身体素质的训练者,众多的训练器具则显得过于冗余。

因此,技术人员设计出更够调节不同重量的高尔夫练习棒来满足不同身体素质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可进一步采用更换配重块的方式,棒体与配重块之间采取活动连接的方式,让不同训练者能够通过更换配重块的方式得到满足自身需求的相适宜总量的高尔夫练习棒,如此一来,则训练场无需准备各种不同重量的练习棒,节省了大量的器具。

然而,这其中也存在着两个较为普遍的弊端,其一,毕竟配重块是具有一定重量的,很多训练者无法针对配重块轻易地拆装,特别是在拆下原配重块来装配选择的新的配重块时,训练者除了额外借助一些工具则无法轻易地进行拆换,这便对配重块的装配带来了较大的麻烦,需要额外借助一些拆卸工具来完成,同时,也要有一定动手能力才能更换,这并不适合普通训练者使用;其二,若采用额外的专用工具,还需要对配重块表面进行进一步的设计,来配合专用工具,根据训练者自身习惯,这些工具携带并不方便,若没有携带时则无法更换配重块,从这一常见问题来看,无论是专用工具还是用于适配这些工具所增加的结构,都增加了成本;其三,即便能够拆换配重块,然而,配重块都是通常装配在练习棒端部的,端部需要具备相应的装配口,例如,若采用螺纹装配方式则需要留有螺纹结构,在装配完毕之后,由于仅通过一层螺纹结构装配在练习棒的端部,无法确保配重块装配之后的稳定性,特别是训练者在挥杆训练时会明显感觉到配重块部位出现松脱时会产生轻微的晃动,可见,在练习棒端部与配重块之间仅采用单一的固定连接结构是无法完全确保练习棒应用的稳定性的;其三,很多练习棒的端部与棒体之间都是活动连接,这也是为了满足不同配重块的体积,毕竟配重块的体积并非相同的规格,正是由于这种活动连接方式,导致在配重块装配之后,棒体、端部、配重块三者之间结构连接容易出现松动,进一步地,肯定会导致训练者在进行大力挥杆姿势训练时感觉到明显的晃动。

为了满足不同训练者能够轻易地更换配重块,以及在训练时避免因棒体或配重块产生轻微的晃动而影响训练效果,本发明技术方案之设计人员结合现有技术,在首先分析出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后,将每一个设计阶段所采取的中间方案有效的进行多次实际的尝试,最终才得到趋于本发明高尔夫练习棒结构的最优技术方案,提出一种便于根据不同训练需求更换配重的高尔夫练习棒,其一方面在配重块端面设计便于一般训练者轻易更换配重块的槽位,同时,另一方面还通过在不同部位设计螺纹连接结构,使棒体能够同时固定配重块与棒体端部,在提高配重块装配稳定性的基础上提升了练习棒应用时整体的平稳度。当然,经过实践应用表明,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能够缓解、部分解决或完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弊端。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减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根据不同训练需求更换配重的高尔夫练习棒,其一方面在配重块端面设计便于一般训练者轻易更换配重块的槽位,同时,另一方面还通过在不同部位设计连接结构,来提升练习棒应用时整体的平稳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根据不同训练需求更换配重的高尔夫练习棒,其用于训练者握持其棒体一端在掌握基本运动技巧前针对挥杆姿势、挥杆幅度以及挥杆力度进行练习,该高尔夫练习棒包括:

棒头部,其固定于棒体的端部,并且其两端分别带有头部内螺纹;

配重部,其外端具备容纳硬币插入的弧形槽位,用于训练者自行通过插入硬币轻易拆装配重部,该配重部与弧形槽位所在位置相对的一端设有配重块外螺纹,以便其与棒头部的螺纹连接部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其中,配重部内部设有配重块内螺纹,其用于与棒体进行螺纹连接;

其中,棒体外表面依次设置相隔一定距离的球棒螺纹一与球棒螺纹二;

其中,球棒螺纹一先穿过棒头部内部,使棒体的球棒螺纹二先与棒头部的头部内螺纹二进行螺纹固定连接;再通过配重块外螺纹与棒头部的头部内螺纹一进行螺纹固定连接,同时使配重块内螺纹与棒体的球棒螺纹一进行螺纹固定连接,从而使棒体、棒头部、配重部相互之间保持固定连接。

通过对以上技术方案进一步实施不同的技术手段,还可在同一个构思基础形成不同的技术方案:

技术人员还可在配重部外端面开设十字形槽位来代替弧形槽位,该十字形槽位由弧形槽位与一个矩形槽位相交叉构成,从而通过插入硬币或钥匙插入十字形槽位来轻易更换配重部,其中的矩形槽位的深度与弧形槽位相同。

此外,配重部外端面开设的槽位还包括弧形槽位与至少一个条形槽位,条形槽位设置于弧形槽位的两侧。

对于配重块,其通过硬币或钥匙插入相应的槽位内部以旋转的方式进行拆换。

对于棒体、棒头部、配重部之中,每两个部件保持两两相接的固定连接关系。

技术人员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配置相应的设置,例如:

球棒螺纹一位置处的棒体截面直径小于球棒螺纹二位置处的棒体截面直径;

棒头部采用圆柱体结构并且其底面直径大于棒体;

棒体采用圆柱体结构并且其具有一段握持部。

本发明一方面在配重块端面设计便于一般训练者采用硬币等随身物件便能轻易更换配重块的槽位,另一方面还通过在不同部位设计螺纹连接结构,使棒体能够同时固定配重部与棒头部,这种三段部位之间形成两两相互固定的连接关系,能够在提高配重块装配稳定性的基础上也提升了练习棒应用时整体的平稳度。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实施的便于根据不同训练需求更换配重的高尔夫练习棒,其外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实施的便于根据不同训练需求更换配重的高尔夫练习棒,其配重部可拆装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实施的便于根据不同训练需求更换配重的高尔夫练习棒,其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实施的便于根据不同训练需求更换配重的高尔夫练习棒,其配重部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实施的便于根据不同训练需求更换配重的高尔夫练习棒,其配重部开设弧形槽位状态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A方向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所实施的便于根据不同训练需求更换配重的高尔夫练习棒,其配重部开设十字形槽位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所实施的便于根据不同训练需求更换配重的高尔夫练习棒,其配重部另外设置一条条形槽位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所实施的便于根据不同训练需求更换配重的高尔夫练习棒,其配重部另外设置两条条形槽位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所实施的便于根据不同训练需求更换配重的高尔夫练习棒,其待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所实施的便于根据不同训练需求更换配重的高尔夫练习棒,其装配示意图。

图中:

1、棒体;

11、球棒螺纹一;12、球棒螺纹二;

2、棒头部;

21、头部内螺纹一;22、头部内螺纹二;

3、配重部;

31、弧形槽位;32、配重块外螺纹;33、配重块内螺纹;34、十字形槽位;

35、条形槽位;

4、握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拟实施的便于根据不同训练需求更换配重的高尔夫练习棒,所实施的技术手段要达到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的高尔夫练习棒如何在确保自身结构装配稳定的基础上来满足不同训练人群轻易地调整练习棒重量,从而提升练习棒应用时整体的平稳度。

本发明技术方案之设计人员主要以高尔夫练习棒的端部设计便于一般训练者轻易更换的配重块为基础进行实施的,同时,另一方面还通过在不同部位设计螺纹连接结构,使棒体能够同时固定配重块与棒体端部高尔夫练习棒,可见,所构建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棒体尺寸、材质、螺纹具体形状等进行改进的,技术方案不包括如有关练习棒其他训练功能等方面的构造,如果涉及到,则所涉及的各种手段均采用常规技术手段;由于不同需求者应用的环境与条件不同,对于练习棒配置的各个组件并不相同,例如,很多产品分为低配、高配等,对于不在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之内的这些可选常规技术手段,本实施例无必要将每一个构造所涉及到的辅助零部件、零部件组件安装位置、装配方式、安装细节等细化出来。因而,所实施的技术方案实际上是一种能够让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常规技术手段参照及实施的高尔夫练习棒结构,技术人员根据不同的应用条件以及环境,按照本申请形成的高尔夫练习棒结构进行实际装配与调试,能够构建成最终的改进之后的结构,并且通过所构建成的高尔夫练习棒构造在应用时能够实际获得其带来的一系列优势,这些优势将会在以下对系统结构的解析中逐步体现出来。

如图1-3所示,对于以上拟实施的便于根据不同训练需求更换配重的高尔夫练习棒,其包括用于训练者手部握持的练习棒的棒体1,技术人员通常优选采用圆柱体结构并且其具有一段握持部4,该棒体1另一端(即需要拆换配重块的一端)设置有棒头部2,对于该棒头部2,其亦为圆柱体结构并且底面直径大于棒体1,其与棒体1之间优选通过螺纹方式连接,技术人员在具体实施时能够利用常规技术手段对棒头部2与棒体1二者的尺寸进行合理的配置。

进一步地,所实施的棒头部2通过螺纹结构活动便于拆换的配重部3,从而使高尔夫练习棒整体形成三段式结构,即棒体1、棒头部2以及配重部3,如此既便于根据训练者的自身需求获得重量相适宜、应用时比较顺手的练习棒,又能够提升练习棒调整重量的灵活度。

如图4-6所示,对于以上拟实施的便于根据不同训练需求更换配重的高尔夫练习棒,所实施的配重部3外端面开设一弧形槽位31,并且该槽位于外端面形成用于插入硬币等物件的矩形孔,由于配重部3的更换往往需要借助额外的工具,若普通训练者没有携带这一类的工具,则并不容易进行更换。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实施弧形槽位31这一用于硬币插入的槽位结构,训练者能够轻易地利用随身携带的硬币插入槽位内部来旋转配重部3,从而达到拆换配重部3的目的,这一设计也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理念。

如图7-9所示,对于以上拟实施的便于根据不同训练需求更换配重的高尔夫练习棒,从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这一角度出发,技术人员于配重部3外端面开设的槽位还包括如图7所示的十字形槽位34、如图8或图9所示的条形槽位35与弧形槽位31相结合。

其中,所实施的十字形槽位34由弧形槽位31与一个矩形槽位相交叉构成,该弧形槽位31的尺寸与图6所设置的弧形槽位31相同,该矩形槽位所设置的深度与弧形槽位31相同且其长度可容纳常规尺寸钥匙插入,从而既可以通过硬币插入来轻易更换配重部3,又可以通过钥匙插入来轻易更换配重部3。

相应地,如图8或图9所示的条形槽位35可设置为一条或两条,技术人员可参考十字形槽位34的尺寸来设置,当训练者将钥匙插入条形槽位35之后,其可通过旋转的方式更换配重部3。

可见,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首先能够满足不同训练人群轻易地调整练习棒重量,因而,解决了本发明所提出的部分技术问题。

如图3、图4、图10、图11所示,本发明所实施的便于根据不同训练需求更换配重的高尔夫练习棒,为了通过解决练习棒自身结构装配稳定性来提升应用时整体的平稳度,需要对三段式(棒体1、棒头部2、配重部3)练习棒各自的连接结构加以重新设计,从而形成三段之间互有连接关系的稳定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首先,技术人员可参考图10的螺纹设计方式,于配重部3外端连接处设置用于与棒头部2进行螺纹连接的配重块外螺纹32,同时,于配重部3内部设置用于与棒体1进行螺纹连接的配重块内螺纹33;

其次,技术人员可参考图10的螺纹设计方式,于棒头部2与配重部3相连接的一端设置用于与配重部3进行螺纹连接的头部内螺纹一21,同时,于棒头部2与棒体1相连接的一端设置用于与棒体1进行螺纹连接的头部内螺纹二22;

最后,技术人员可参考图10的螺纹设计方式,于棒体1与配重部3相连接的一端设置用于与配重部3进行螺纹连接的球棒螺纹一11,同时,于棒体1与棒头部2相连接的一端设置用于与棒头部2进行螺纹连接的球棒螺纹二12。

相应地,技术人员在实施以上连接方式之后,再根据常规技术手段对三段结构相互之间连接部位的尺寸、螺纹的形状等进行匹配设计,使之能够通过螺纹方式相互连接,这些常规技术手段例如球棒螺纹一11位置处的棒体1截面直径小于球棒螺纹二12位置处的棒体1截面直径,以便球棒螺纹一11位置处的棒体1能够直接穿过与球棒螺纹二12进行螺纹配合的头部内螺纹二22,另外,一些其它的一些常规技术手段不再赘述。

对于以上本发明所实施的便于根据不同训练需求更换配重的高尔夫练习棒,在拆换配重部3时,首先通过硬币等随身物件插入配重部3端面的槽位内,使用者能够轻易地通过旋转的方式拧动配重部3;若因配重部3的体积变化而需要更换棒头部2,则在重新装配时,棒体1的球棒螺纹一11先穿过棒头部2内部,使棒体1的球棒螺纹二12先与棒头部2的头部内螺纹二22进行螺纹固定连接,再安装挑选好的配重部3,使其配重块外螺纹32与棒头部2的头部内螺纹一21进行螺纹固定连接的同时,配重块内螺纹33与棒体1的球棒螺纹一11进行螺纹固定连接,从而通过棒体1、棒头部2、配重部3相应的内外螺纹固定连接的方式形成部位相互间保持稳定的练习棒结构。由于三段结构之间无论是否位置相邻,相互之间均能通过螺纹进行连接,因此,不仅实现了更换配重块之后练习棒自身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提升了训练者在进行挥杆训练时练习棒的平稳度。

除了本发明技术方案之外,合理布局的高尔夫练习棒结构不仅局限于以上各个器件、组件,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增减,或可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基础进一步设计具有其它功能的高尔夫练习棒,由于这些均属于拓展方面,不再另外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具体实施”等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或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所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恰当的方式结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设置”、“具有”等均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或在不影响部件关系与技术效果的基础上通过中间组件间接进行,也可以是一体连接或部分连接,如同此例的情形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了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应用,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轻易对这些实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它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案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对于以下几种情形的修改,都应该在本案的保护范围内:①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基础并结合现有公知常识所实施的新的技术方案,该新的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并没有超出本发明技术效果之外,例如,在优化高尔夫练习棒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带有硬币或钥匙插入槽位的配重块进行优化改进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并且该技术方案没有超出本发明之外的有益效果;②采用公知技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部分特征的等效替换,所产生的技术效果与本发明技术效果相同,例如,对螺纹形状或尺寸等进行常规替换;③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基础进行拓展,拓展后的技术方案的实质内容没有超出本发明技术方案之外;④利用本发明文本记载内容所作的等效变换,将所得技术手段应用在其它相关技术领域的方案。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