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可用于新冠肺炎防控的移动式智能化分选工作站

一种可用于新冠肺炎防控的移动式智能化分选工作站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用于新冠肺炎防控的移动式智能化分选工作站,包括可以车载箱体及箱体内智能化信息控制系统;上述箱体被分隔为左、右两个部分,其中左侧为人员分选工作室,右侧为信息控制系统,左、右两个部分以隔板分开;分选工作室建设入口通道、常规就诊出口通道、发热转运出口通道,包括前侧入口门及左、后侧两个信息系统控制的分选高危及正常人员通过的门;智能化信息控制系统含改进的安全身份认证、人员分选操作台、诊断分析台、大数据分析及传输系统等,安全身份认证通过粘贴固定在身份证正面条形码及充磁金属磁条进行,信息处理依托局域无线HIS系统完成。本发明可保护工作人员安全及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数据准确性,用于多种条件下新冠肺炎等传染病防治。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2777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李延鹏;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07052.0

  • 发明设计人 李延鹏;张伟;

    申请日2020-10-16

  • 分类号E04H3/08(20060101);

  • 代理机构37267 泰安市诚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姚艳梅

  • 地址 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红门东村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35:2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息技术研究领域,涉及一种可在多种条件下进行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检分诊、安全身份认证、人员分选等可用于新冠肺炎防控的移动式智能化分选工作站。

背景技术

全方位采取预防措施是传染病常态化预防的主要手段,而预检分诊是各级 医疗机构有效防控的最为重要措施之一。目前,预检分诊工作各环节相对独立 的集中于医院门诊部入口位置,必须由现场医护人员与患者面对面完成,需要 大量的人力物力,智能化程度低,因接触病人带来医护人员感染风险始终存在, 需要预检医护人员严格自我防护,为医护人员带来巨大工作压力。同时,疫情 发展及诊断处置全凭医护人员主观判断处置,缺乏客观数据实时支持,预检分 诊工作主观因素较大。

为严格落实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 救治”的目标要求,按照医疗机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中预检分诊应严格设 置防护分区、严格区分人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设置“三区两通道”、采取安全 隔离措施、严防交叉感染和污染等要求,适应医疗机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 中预检分诊、传染病预防、医学防疫等工作需要,迫切需要一种可在多种条件 下用于新冠肺炎等传染病防治、卫生防疫、安全身份认证的移动式智能化分选 工作站。

通过智能化信息控制建设方式,进行新冠肺炎等传染病防治、卫生防疫等 工作,可解决目前传染病防控环境无法有效建立、安全身份难确定、防疫数据 难以快速取得等技术难题,以及传染病人分诊防治及防疫工作中存在的帐篷搭 置时间较长、易感染、难隔离、环境复杂、干扰因素多、人力成本高、缺乏针 对性强的辅助设备等难点。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要求及相关技术缺陷、难点,为满足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关于新冠肺炎感染等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需要,提高信息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本发明人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完成本发明。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通过智能化信息控制建设方式,解决目前传染病防控环境无法有效建立、安全身份难确定、防疫数据难以快速取得等技术难题,以及传染病人分诊防治及防疫工作中存在帐篷搭置时间较长、易感染、难隔离、环境复杂、干扰因素多、人力成本高、缺乏针对性强的辅助设备等难点。

2、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改进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可用于新冠肺炎防控的智能化分选工作站是基于信息化条件下可以车载的箱体,箱体由便于清洗消毒的塑钢材料制成;箱体内被分隔为左、右两个部分,其中左侧部分为人员分选工作室,右侧部分为信息控制系统,左、右两个部分以隔板分开;分选工作室为可开放的封闭环境。

所述分选工作室右侧箱体为智能化分选操作区域,包含有凹进式安全身份识别操作区、磁性感应器、凹进式诊断分析操作区、语言交互装置、体温测量仪。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控制系统包含通过改进安全身份认证系统形成的认证分选模块,诊断分析台形成的诊断分选模块,大数据分析及传输、语音交互识别、门禁控制形成的控制分选模块。

进一步地,智能化分选操作区域上部体温遥感红外线测量仪、中部凹进式安全身份条码及磁条识别操作区域及显示器、中部的诊断分析台及显示器、下部的语言交互装置、两侧的磁性感应器,均与右部分智能化信息控制系统连接;

进一步地,中部凹进式安全身份识别操作区及显示器用于身份证及安全身份识别,两侧的磁性感应器用于磁条识别,可通过输入手机号码等方式实现人机互联;

进一步地,中部凹进式诊断分析操作区根据构建疫情和症状数据库智能分析功能,结合显示器可选项调查,用于疫情分析排查,可通过输入手机号码等方式实现人机互联;

进一步地,下部语言交互装置、防控资料发放口用于提示分选人员注意事项等。

所述分选工作室入口通道为信息系统控制的分选工作室前侧向右推动的感应门,上方放置感应装置,感应门放置于固定在地面的滑槽内,滑槽连接分选工作站并通过螺丝固定于墙、地面、连接物体上;

所述分选工作室发热转运出口通道为信息系统控制的分选工作室左侧前开门,由安全身份认证、语音交互识别、体温测试提示的高危人员通过并进入专属通道,到达处置转运区域;

所述分选工作室常规就诊出口通道为信息系统控制的分选工作室后侧向左右推动的推开门,可由安全身份认证、诊断分析、语音交互识别、体温测量等提示的安全人员通过。

所述工作站右侧为可锁闭的上、下两部分封闭空间,其中上部为信息控制系统,与分选工作室操作区域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取得有益效果是:

1、可用于新冠肺炎防控的移动式智能化分选工作站具有智能分选、实用有效、安全快捷、医患分离、获取数据及时等特点,解决了传染病人分诊防治工作中难隔离、缺乏针对性强的辅助设备等难点。

2、分选工作站构建疫情和症状数据库智能分析功能,实现疫情排查、发热诊断和隔离处置方面的智能化,且外联政府部门疫情防控网络,为诊断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持,解决了院前传染病人员安全身份难确定的防控工作核心难点。

3、分选工作站依据各医疗机构门诊布局建设,可嵌入门诊内部,也可独立于门诊之外,解决了传染病人分诊防治及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防控环境无法快速有效建立、帐篷搭置时间较长的问题。

4、分选工作站的非接触工作模式,可有效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保护工作人员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及预防效果,解决了医疗机构环境复杂、易感染的问题。

5、分选工作站围绕医疗机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预检分诊工作智能化、便捷化,充分体现技术特色及优势,解决了防疫数据难以快速取得、干扰因素多、人力成本高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改进技术方案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附图中,各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比例绘制,附图仅仅针对与本领域技术及研究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工作站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工作站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工作站分选工作室右侧平面结构示意图。

1-前侧感应门;2-信息控制系统;3-滑槽;4-箱体隔板;5-体温遥感红外线测量仪;6-安全身份识别操作区;7-显示器1;8-诊断分析操作区;9-显示器2;10-磁性感应器;11-语言交互装置;12-蓄电池;13-防控资料发放口;14-一次性消毒垫;15-照明灯具;16-紫外线灯;17-信息传输装置;18-太阳能接收装置;19-按钮;20-感应装置;21 -开关;22-左侧门;23-后侧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用于新冠肺炎防控的移动式智能化分选工作站,所述工作站是基于信息化条件下可以车载的箱体,箱体由便于清洗消毒的塑钢材料制成,涉及在多种条件下进行医疗机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中预检分诊的工作站。

本实施例中,所述用于可用于新冠肺炎防控的移动式智能化分选工作站依据医疗机构及门诊布局,可嵌入门诊内部或独立于门诊之外,通过滑槽3用螺丝固定;门诊内部可使用医疗机构电源、独立于门诊之外可使用蓄电池12或太阳能接收装置18。

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被分隔为左、右两个部分,左、右两个部分以隔板4分开,其中左侧部分为人员分选工作室,分选工作室为可开放的封闭环境;右侧部分为信息控制系统2,为可锁闭的上、下两部分封闭空间,其中上部为信息控制系统2,与分选工作室操作区域连接;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选工作室右侧箱体为智能化分选操作区域,包括中部凹进式安全身份条码及磁条识别操作区域6及显示器7、中部的诊断分析台8及显示器9、下部的语言交互装置11、两侧的磁性感应器10,均与右部分智能化信息控制系统连接。通过改进的安全身份认证、人员分选操作、大数据分析及传输系统、诊断分析台、语音交互识别及门禁控制形成智能化信息控制系统,信息处理依托局域无线HIS系统完成;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控制系统包含通过改进安全身份认证系统形成的认证分选模块,诊断分析台形成的诊断分选模块,大数据分析及传输、语音交互识别、门禁控制形成的控制分选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安全身份条码及磁条首先由医疗机构体检中心进行自然人群体检,录入基本信息和相关信息,基本信息包括序列号、单位、人员种类、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务、地址等;相关信息包括:身高、体重、体表面积、血容量、血压、药物过敏、新冠肺炎感染、血源传播性疾病、疫区往来史,以及体检和血检信息等;人员基本信息和体检信息录入安全身份认证系统储存,同时打印条形码并粘贴固定在身份证正面,身份识别卡记录信息与相应数据库中记录信息相联接对应,针对药物过敏、不宜常规输血救治、新冠肺炎感染等高危人群设计充磁金属磁条粘贴身份证正面相同位置。

所述凹进式安全身份识别操作区6及显示器7用于身份证及安全身份识别,两侧磁性感应器10用于身份证磁条感应识别,中部凹进式操作区域6放置身份证及粘贴条码,用于身份证、安全身份、高危人员识别,识别结果通过显示器7显示,且可通过输入手机号码等方式进行人机互联;中部凹进式诊断分析操作区域8根据构建疫情和症状数据库分析功能,结合显示器9可选项调查,用于疫情分析排查,可通过输入手机号码等方式实现人机互联;诊断分析台8运用构建疫情和症状数据库智能分析功能,实现疫情排查、发热诊断和隔离处置方面的智能化,还可实时接收区域疫情及其防控信息,为诊断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持;下部语音交互装置11用于待分选人员提示,按钮19控制防控资料发放口13可领取传染病预防宣传资料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选工作室检测体温由体温遥感红外线测量仪5完成;接触史及发热分析依靠语音提示功能,由分选人员在诊断分析台8及显示器9界面选择,重点为疫区旅居史、高危人群接触史、健康码等,由信息控制系统2初步评价感染风险等级;感染诊断依据以上体温、疫情接触史信息,结合安全身份分析,由信息控制系统2做出初步诊断并通过分选工作站信息传输装置17上报;分诊处置针对以上初步诊断分析,明确普通及高危人群去向并由信息系统控制分选工作站左侧门22发热转运出口通道、后侧门23常规就诊出口通道实施;分选工作站左侧发热转运出口通道进入高危人群,实行暂时的洗消、防护、隔离转运,相关区域由人工进行84消毒液喷洒。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选工作室严格落实新冠防控的国家目标以及三通道建设要求,通过箱体隔板4建立入口通道、常规就诊出口通道、发热转运出口通道;

所述分选工作室入口通道为分选工作室前侧向右推动的感应门1,上方放置感应装置20,感应门放置于固定在地面的滑槽3内,滑槽连接分选工作站并通过螺丝固定于墙、地面、连接物体上;实现医患非接触,有效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入口通道为分选工作室前侧向右推动的感应门1,待分选人员待进入时,感应装置20会开启,人员进入后会关闭并语音提示其余待分选人;待分选人进入分选工作室,面向箱体右侧站好;

所述分选工作室发热转运出口通道为分选工作室左侧前开门,由安全身份认证、诊断分析分选、语音交互识别11、体温测试5提示的高危人员通过并进入专属通道,到达处置转运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磁性感应器10进行磁性检测识别高危人群、未通过安全身份识别及诊断分析人员、体温高于标准人员,通过分选工作室左侧信息系统控制前开门22,进入发热转运出口通道;

所述分选工作室常规就诊出口通道为分选工作室后侧向左右两端的推开门23,由信息系统控制,可由安全身份认证6、诊断分析8、语音交互识别11、体温测量5等提示的安全人员通过;

进一步地,信息控制系统2提示通过分选合格人员,通过分选工作室后侧信息系统控制向左右推动的推开门23,进入常规就诊出口通道。

本实施例中,分选工作室为进行分选操作的空间,所述分选工作室顶部为紫外线灯具16和照明灯具15,开关21在右侧箱体壁上,供照明及定时消毒使用;地面放置一次性消毒14垫,定时更换;所述移动式智能化分选工作站箱体上面放置信息传输装置17,便于智能化信息控制系统数据更新及分选工作站取得数据上传;放置太阳能接收装置18,便于分选工作站在野外安装时使用。

本实施例中可用于新冠肺炎防控的移动式智能化分选工作站建设预检分诊站,可增强传染病预防硬件环境和技术条件适应性,达到功能齐全、实用有效、安全快捷、医患分离、获取数据及时地目标,可促进传染病防治、卫生防疫等工作有效开展,减少传染病扩散风险,适应野外环境条件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及数据准确性,有效提高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准确性、安全性、科学性、高效性;系统数据资料易于保存、便于统计,结果准确且使用方便,汇总可及时打印上报,为新冠肺炎防治体系建立提供科学、及时、完善的信息资料,也为上级主管部门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移动式智能化分选工作站还可用于建设医院、机场、车站等公共交通安全通道,以及实验室、重要设施门禁使用。

以上实施例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意欲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阅读本发明技术内容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修改或变型,所有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