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红果臭椿热粘皮方块芽接方法

红果臭椿热粘皮方块芽接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果臭椿热粘皮方块芽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砧木选择:采用臭椿苗木为砧木;S2:接芽选择:选取红果臭椿当年生枝条上且有健壮充实叶柄半包裹的饱满腋芽为接芽;S3:芽片削取:从腋芽上方0.8‑1.2cm处削取长1.5‑2.4cm、宽0.8‑1.2cm的皮部作为芽片;S4:嫁接:在砧木直径为0.8‑1.5cm的光滑部位,削去面积为芽片1‑1.1倍的皮部,将芽片与砧木削去皮部的位置贴合,并使芽片与砧木靠左/右侧及下侧的皮边缘对接,用塑料薄膜绑缚好芽片;S5:接后管理:在砧木的嫁接部位上方保留2‑5片复叶,15‑20天后解缚,并从嫁接部位上方5‑8cm处进行剪砧;及时抹除砧木孽芽,待接芽正常萌发后,进行常规管理。本发明的方法,接芽成活率达85%以上,可保持变种优良特性,减少树体成型时间,提早成花结果,促使红果臭椿繁育得到快速发展。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繁育技术领域,具体为红果臭椿热粘皮方块芽接方法。

背景技术

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原产于中国,属于苦木科,落叶乔木,是北方地区五大乡土树种之一,全株可利用,生长迅速,抗逆性强。红果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为臭椿的一个新变异株,夏季鲜红的圆锥果序极为亮丽,果期长达3个月,观赏效果极佳,为难得的大型观果乔木。红果臭椿作为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园林观赏树种,目前产业化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而主要限制因素是良种繁殖技术尚不成熟。

目前,臭椿常用的繁殖方法有播种育苗、根段扦插育苗等。其中,播种育苗操作方便,但难以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根段扦插在采集根段时难度较大,且对扦插后管理的要求较高。而嫁接育苗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性繁殖方法,其穗条采集难度较小,既可保持品种优良特性,又能减少树体成型时间,提早成花结果。

中国发明专利CN103598020B中公开了一种臭椿树的嫁接培育方法,其中一个主要特征是砧木和接穗分属于不同科、属,具体步骤为:(1)选择桑树为砧木,臭椿树苗为接穗,培育出第一代臭椿,将第一代臭椿作为接穗,香椿树为砧木,培育出第二代臭椿;(2)第二代臭椿成活生长一年以后,剪取茎杆粗壮,根枝发达的枝条,剪成12-17厘米段状,将根部蘸取生根剂后立即植入深翻并整理好的土壤中,深翻时控制好肥料的必须元素和有益元素;(3)枝条植入后,在表面覆盖一层沙土,将土壤踏实,定期浇水,保证土壤的湿度;(4)植入的枝条成活后,第一要注重有效管理,定期人工除草,除虫,浇水,施肥,保证臭椿的快速生长;(5)在臭椿成活后第二年的春季进行第一次修剪,剪除病虫害枝条及位于主干根部的枝条;(6)在第三年以后,便可以对臭椿进行定穴移栽,移栽成活后的第二年可采摘嫩叶芽加工食用。上述方法中,砧木和接穗分属于不同科、属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砧穗间的亲合性,使其在生产上难以推广应用。目前,臭椿本砧嫁接技术仍停留在尝试性试验阶段,未发展成熟,红果臭椿作为臭椿的新变异株,更是未见有关嫁接繁育技术的报道。因此,实现以臭椿为砧木、以红果臭椿为接穗的嫁接育苗技术对于发展红果臭椿产业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的红果臭椿热粘皮方块芽接方法,以实现红果臭椿大批量嫁接苗的繁育,并达到缩短育苗周期、提早开花结果、尽早实现园林观赏价值的目的。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第一方面,本发明一种红果臭椿热粘皮方块芽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砧木选择:采用臭椿苗木为砧木;

S2:接芽选择:选取红果臭椿当年生枝条上且有健壮充实叶柄半包裹的饱满腋芽为接芽;

S3:芽片削取:从腋芽上方0.8-1.2cm处削取长1.5-2.4cm、宽0.8-1.2cm的皮部作为芽片,该芽片包含该腋芽和叶柄;

S4:嫁接:在砧木直径为0.8-1.5cm的光滑部位,削去面积为芽片面积1-1.1倍的皮部,将步骤S3的芽片与砧木削去皮部的位置对接贴合,并使芽片与砧木削去皮部的位置左/右侧及下侧的皮部边缘对接,然后用塑料薄膜将芽片绑缚在砧木上完成嫁接;

S5:接后管理:在砧木的嫁接部位上方保留2-5片复叶,15-20天后将塑料薄膜解缚,并从嫁接部位上方5.0-8cm(优选5.5-6.5cm)处进行剪砧;及时抹除砧木孽芽,待接芽正常萌发生长后,进行常规管理。

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步骤S1中,采用臭椿一年生或二年生苗木为砧木。

砧木1年或2年生苗易获得(播种即可得),且嫁接部位较低,操作简单。试验结果也表明,此法芽接成活率很高,可能是因为砧木树干直径与芽片宽度相差不大,故弯曲角度较为相近,使得砧穗接合牢固,愈合容易。反之,大树龄的砧木,首先是不易获得(需购买、移栽),其次树干过粗,不易与芽片紧密贴合,前期试验结果表明,在大龄砧木芽嫁成活率不高。因此,采用一年生或二年生砧木的好处是:砧木易获得,砧穗贴合紧,芽接成活率高。

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步骤S2中,将选取的接芽进行随采随嫁接,或者将选取的接芽所在的枝条用湿沙贮藏备用。

优选地,在湿沙贮藏在阴凉处挖深60cm±5cm的深坑,底部铺8-15cm(优选为10cm)的湿沙,将未能及时嫁接的接芽所在的枝条倾斜放置在坑内,然后填满湿沙,填平后上面盖棉被或草帘,以延长嫁接时间约25天左右(可贮藏接芽25天左右,以供嫁接时取用)。

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步骤S2中,在选取接芽时,应注意芽体外叶柄的大小,叶柄太大,削皮时叶柄容易从皮部脱出,造成芽片穿孔,取芽失败;叶柄太小(其腋芽也过小),接芽小,芽皮窄,较难成活。优选地,叶柄根部当量直径为0.5-0.7cm的叶柄。

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步骤S3中,在削取芽片时,在保证腋芽和芽片完整的前提下,向外贴皮切掉叶柄,向内削至韧皮部且包含韧皮部、但不含木质部,削取的芽片厚度保持均匀。

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步骤S3中,从腋芽上方1±0.1cm左右处削取长1.5-2.0cm、宽0.8-1.0cm的皮部作为嫁接用的芽片,该腋芽位于芽片上。优选地,该腋芽位于该芽片的中间位置。

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步骤S4中,在砧木上削去面积为芽片面积1-1.1倍的皮部时,削去的皮部组织与步骤S3中的芽片为相同组织(均包含皮层和韧皮部但不含木质部),且将芽片与砧木削去皮部的位置左侧及下侧的皮部边缘对接,使右、上边留,之后用塑料薄膜条将芽片绑缚。

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步骤S4中,在砧木上削去面积为芽片面积1-1.1倍的皮部时,削去的皮部组织与步骤S3中的芽片为相同组织(均包含皮层和韧皮部但不含木质部),且将芽片与砧木削去皮部的位置右侧及下侧的皮部边缘对接,使左、上边留白之后用塑料薄膜条将芽片绑缚;再或者,将芽片与砧木削去皮部的位置左侧、右侧及下侧的皮部边缘对接,仅上边留白,之后用塑料薄膜条将芽片绑缚。

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步骤S4中,在将芽片与砧木削去皮部的位置对接贴合之后,用宽为0.8-1.5cm、厚度为0.02-0.05mm的塑料薄膜带自下而上将芽片绑缚在砧木上,只露出腋芽的芽眼,其余部位全部绑缚严实。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以不同科、属的砧木和接穗嫁接的方法,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红果臭椿热粘皮方块芽接方法,节省接穗,操作简单。

(2)红果臭椿(接芽)是臭椿(砧木)的一个变种(新变异株),砧穗间亲合力强,嫁接部位易愈合,接穗萌发早、且能充分木质化,在冬天不易出现冻死或抽干的现象,成活率达85%以上。

(3)红果臭椿热粘皮方块芽接方法,既可保持变种优良特性,又能减少树体成型时间,提早成花结果,促使红果臭椿繁育得到快速发展,从而显著提高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红果臭椿热粘皮方块芽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红果臭椿当年生枝条上叶柄和饱满腋芽图片。

图3为从红果臭椿当年生枝条上所削取芽片内侧面图片。

图4为所削取芽片外侧面图片(即图3的背面)。

图5为从臭椿砧木削取略大于芽片面积的相同组织后的图片。

图6为将红果臭椿接芽嫁接到臭椿砧木后并用塑料薄膜绑缚的图片。

图7为嫁接完成15天之后即将解绑的嫁接部位图片。

图8为嫁接完成后完全解绑的嫁接部位图片。

图9为在臭椿砧木上红果臭椿接芽萌发的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红果臭椿热粘皮方块芽接方法的流程图,其包括:

S1:砧木选择:采用臭椿苗木为砧木。

优选地,采用臭椿一年生或二年生苗木为砧木。

S2:接芽选择:选取红果臭椿当年生枝条上且有健壮充实叶柄半包裹的饱满腋芽为接芽。

在选取接芽时,应注意芽体外叶柄的大小,叶柄太大,削皮时叶柄容易从皮部脱出,造成芽片穿孔,取芽失败;叶柄太小,接芽小,芽皮窄,较难成活。优选地,叶柄根部当量直径为0.5-0.7cm的叶柄,更优选为叶柄根部当量直径为0.6-0.65cm的叶柄。

对于随采随嫁接的,可以在选择好接芽后立即削取要进行嫁接。若不能随采随嫁接,则可以采用湿沙进行贮藏,具体是将选取的接芽所在的枝条用湿沙贮藏,以供嫁接备用。

在湿沙贮藏在阴凉处挖深60cm±5cm(优选为60cm)的深坑,底部铺8-15cm(优选为10cm)的湿沙,将未能及时嫁接的接芽所在的枝条倾斜放置在坑内,然后填满湿沙,填平后上面盖棉被或草帘,以延长嫁接时间约25天左右(可贮藏接芽25天左右,以供嫁接时取用)。

S3:芽片削取:从腋芽上方0.8-1.2cm处削取长1.5-2.4cm、宽0.8-1.2cm的皮部作为芽片,该芽片包含该腋芽和叶柄。

在削取芽片时,在保证腋芽和芽片完整的前提下,向外贴皮切掉叶柄(优选留0.2-0.4cm的叶柄根部),向内削至韧皮部且包含韧皮部、但不含木质部,削取的芽片厚度保持均匀。

更优选地,从腋芽上方0.8-1cm处削取长1.5-2.0cm、宽0.8-1.0cm的皮部作为嫁接用的芽片,尽量使该腋芽位于该芽片的中间位置(宽度和长度均为中间的位置)。

S4:嫁接:在砧木直径为0.8-1.5cm的光滑部位,削去面积为芽片面积1-1.1倍的皮部,将步骤S3的芽片与砧木削去皮部的位置对接贴合,并使芽片与砧木削去皮部的位置左/右侧及下侧的皮部边缘对接,然后用塑料薄膜将芽片绑缚在砧木上完成嫁接。

其中在将芽片与砧木削去皮部的位置对接贴合时,芽片的下侧边缘必须与对接部位的下侧皮部边缘对接,此外芽片的左侧或右侧边缘也要与对接部位的左侧或右侧皮部边缘对接。

在砧木上削去面积为芽片面积1-1.1倍的皮部时,削去的皮部组织与步骤S3中的芽片为相同组织(均为包含韧皮部但不含木质部),且将芽片与砧木削去皮部的位置(缺皮部位)左侧及下侧的皮部边缘对接贴合,而使右、上边留白(与缺皮部位的右上侧的皮部边缘之间有留有间隙),之后用塑料薄膜条将芽片绑缚。

将芽片与砧木削去皮部的位置对接贴合之后,用宽为0.8-1.5cm(优选1cm)、厚度为0.02-0.05mm(优选0.03mm)的塑料薄膜带自下而上将芽片绑缚在砧木上,只露出腋芽的芽眼,其余部位全部绑缚严实。

S5:接后管理:在砧木的嫁接部位上方保留2-5片(优选3-4片)复叶,15-20天后视生长情况及时解缚(生长情况越好解缚越早、反之则延缓解缚),并从嫁接部位上方5.0-8cm(优选5.5-6.5cm)处进行剪砧;及时抹除砧木孽芽,待接芽正常萌发生长后,进行常规管理。

为了更清楚地阐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实施后的技术效果,以下进一步结合具体实施例和图2-9进行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红果臭椿热粘皮方块芽接方法,包括如步骤:

1)砧木选择:用臭椿一年生苗木为砧木。

2)接芽选择和处理:如图2所示,选取红果臭椿当年生枝条上有健壮充实叶柄半包裹的饱满腋芽为接芽。

3)芽片削取:从腋芽上方1cm左右处削取长1.8cm、宽1.0cm的皮部作为热粘皮接芽的芽片。如图3所示为削取的芽片的内侧面(韧皮部),如图4所示为削取的芽片的外侧面。其中,叶柄已贴皮切掉只留下叶片根部,腋芽完整无损。

4)嫁接:6月中旬,在砧木直径为0.8-1.5cm的光滑部位,削去比芽片略大的相同组织(如图5所示,削去宽度和长度略大于芽片的皮部),将芽片与砧木削去皮部的位置(缺皮部位)靠左、靠下对接贴合,使右、上边留白,嫁接后用塑料薄膜条将芽片绑缚,只露牙眼(如图6所示)。

5)接后管理:嫁接完成后,在砧木嫁接部位的上方保留3片复叶。16天后将塑料薄膜解缚(如图7、8所示为解缚前后,从图8解缚后也可看出芽片靠左下与砧木缺皮部位的皮边缘对接贴合),并从嫁接部位上方6cm处进行剪砧,及时抹除砧木萌芽,接芽成功萌发进入正常生长后,进行新发苗木的常规管理(如图9所示)。常规管理包括常规的对新发苗木的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水肥管理措施等。

按照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嫁接的接芽成活率达85%以上,可能与红果臭椿(接芽)是臭椿(砧木)的一个变种(新变异株),砧穗间亲合力强、嫁接部位易愈合有关。本发明的嫁接方法,接穗(芽)萌发早、且能充分木质化,在冬天不易出现冻死或抽干的现象。

此外,本发明的嫁接方法,既可保持变种优良特性,又能减少树体成型时间,提早成花结果,促使红果臭椿繁育得到快速发展,从而显著提高经济价值。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