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滤布污泥预分离的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处理方法及系统

基于滤布污泥预分离的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处理方法及系统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滤布污泥预分离的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方案,污水厂的进水进入生化池,生化池的混合液进入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部分污泥被滤网截留后回流到生化池,浓度降低后的混合液进入沉淀池;在沉淀池中,浓度降低后的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作为出水排出,沉淀分离出的浓缩污泥回流到生化池。即使生化池污泥浓度很高,沉降性能差,由于经过污泥预分离,降低了进入沉淀池的混合液浓度,使其沉降性能大大提高,可以保证沉淀池的正常运行,从而能够在生化池内稳定维持高浓度活性污泥,得到更佳的污水处理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15894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57797.8

  • 发明设计人 周克钊;

    申请日2020-10-26

  • 分类号C02F3/12(20060101);C02F3/30(20060101);

  • 代理机构51255 成都厚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康丹娜

  • 地址 610036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星辉中路1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24:3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滤布污泥预分离的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活性污泥生物处理需要进行泥水分离,一般采用沉淀池,MBR采用膜分离。

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可以显著提高污水处理效果,但是,随着污泥浓度的增加,污泥沉降性能会迅速下降,故在一般沉淀池条件下,难以有效进行泥水分离,使得生化系统稳定维持高浓度活性污泥是有困难的。

实现高浓度活性污泥法的途径较多,包括:MBR高泥,采用膜分离,该方法不采用二沉池,不依赖污泥沉降性能;泥砂高泥,进水添加泥砂,提高污泥沉降性能;磁粉高泥,混合液中添加磁粉,提高污泥沉降性能;SBR高泥,适当延长沉淀时间,提高沉淀效果;多层平板沉淀池,提高沉淀效果;BC高泥,结合化学絮凝,提高污泥沉降性能。上述方法,均能稳定维持高浓度活性污泥,但存在成本较高、运行麻烦等一些缺点。

尤其MBR的膜,一般采用超滤膜(密实的过滤介质),滤后水的水质很好,但价格高,运行压力高故运行成本高。

滤布一般用于污泥脱水,属疏松的过滤介质,需要的运行压力低故运行成本低,但滤后水的水质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滤布污泥预分离的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处理方法及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滤布污泥预分离的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生化池中的混合液进入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

所述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通过滤布组件过滤将所述混合液分离为预分离污泥和低浓度混合液;

所述预分离污泥回流至所述生化池;

所述低浓度混合液从所述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流至所述沉淀池,其中,所述沉淀池通过沉淀将所述低浓度混合液分离为上清液和浓缩污泥,上清液作为出水排出;

所述浓缩污泥回流至所述生化池。

可选地,所述生化池中的活性污泥浓度大于或者等于6g/L。

可选地,所述生化池设置好氧区和厌氧区。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滤布污泥预分离的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包括:生化池、沉淀池以及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所述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的混合液入口与生化池的混合液出口相连,所述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的预分离污泥出口与生化池的预分离污泥入口相连,所述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的低浓度混合液出口与沉淀池的低浓度混合液入口相连,所述沉淀池的上清液出口作为排水口,浓缩污泥出口与生化池的浓缩污泥入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包括:箱体和滤布组件,所述的滤布组件将所述的箱体上下分割为上半区和下半区,所述的混合液入口设置于下半区的入口处,所述的预分离污泥出口设置于下半区的出口处,所述的低浓度混合液出口设置于上半区的出口处。

可选地,所述的滤布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折弯框架和第二折弯框架,第一折弯框架和第二折弯框架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第一折弯框架和第二折弯框架之间绷紧设置有第一滤布,第一折弯框架、第二折弯框架与所述箱体的内壁之间通过松弛的第二滤布相连,第一滤布和第二滤布共同组成上半区和下半区的分隔面。

可选地,所述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折弯框架和第二折弯框架振动的振动装置。

可选地,所述的振动装置包括振动器和至少一个弹性组件,所述的第一折弯框架和第二折弯框架之间通过两个第一连杆连接,两个第一连杆之间通过第二连杆连接,所述的振动器安装在所述的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上,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顶面上,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的第一连杆和/或第二连杆上。

可选地,所述预分离污泥出口与生化池的预分离污泥入口的连接处设置有抽水泵。

可选地,所述的预分离污泥出口悬设于所述生化池的预分离污泥入口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滤布污泥预分离的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处理方案,污水厂的进水进入生化池,生化池的混合液进入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部分污泥被滤网截留后回流到生化池,浓度降低后的混合液进入沉淀池;在沉淀池中,浓度降低后的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作为出水排出,沉淀分离出的浓缩污泥回流到生化池,来自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的预分离出的污泥和沉淀分离出的污泥混合回流到生化池,进行生化反应,能够使生化池内稳定维持高浓度活性污泥,得到较佳的污水处理效果。即使生化池污泥浓度很高,沉降性能差,由于经过污泥预分离,降低了进入沉淀池的混合液浓度,使其沉降性能大大提高,可以保证沉淀池的正常运行,从而能够在生化池内稳定维持高浓度活性污泥,得到更佳的污水处理效果。

采用上下分割污泥预分离装置的滤布形式,充分利用污泥自身重力,保证向上穿过滤布的混合液中污泥浓度保持在较低水平,提升了过滤效果。

滤布组件采用折弯框架的结构,配合框架间张紧的滤布可有效增加滤布的有效过滤面积,在有限的空间内成倍扩大了滤布面积,实现了高效过滤,在流速不变的情况下降低了污泥堵塞滤布的风险。另外,因为增大了过滤面积,使处理系统能够适配于更高的流速,有助于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中的滤布组件上安装振动器,振动促使滤布上附着的污泥层脱落,有助于保持滤布的过滤性能。该滤布组件的结构设计既能满足上下隔离的过滤需求,又能实现振动功能,结构设计合理、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基于滤布污泥预分离的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基于滤布污泥预分离的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俯视图。

图中,1,生化池;2,沉淀池;3,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4,混合液入口;5,预分离污泥出口;6,低浓度混合液出口;7,箱体;8,滤布组件;9,第一弯折框架;10,第二弯折框架;11,连接件;12,第一滤布;13,第二滤布;14,振动装置;15,振动器;16,弹性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种基于滤布污泥预分离的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滤布污泥预分离的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生化池中的混合液进入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

为了保证生化池中的活性污泥的活性,以保持污水处理的效果,生化池设置好氧区和厌氧区,并且保证生化池中的活性污泥浓度大于或者等于6g/L。

步骤102: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将混合液分离为预分离污泥和低浓度混合液。

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中设置有滤布组件,混合液通过滤布组件的过滤,将生化池的混合液过滤成预分离污泥和低浓度混合液。

步骤103:预分离污泥回流至生化池。

步骤104:低浓度混合液从预分离装置流至沉淀池。

低浓度的混合液流至沉淀池,提高了沉淀池的沉降能力,从而可以保证沉淀池的正常运行。

从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分离出的与分离污泥回流至生化池,确保维持生化池中的高浓度活性污泥。

其中,沉淀池通过沉淀将低浓度混合液分离为上清液和浓缩污泥,上清液作为出水排出。

步骤105:浓缩污泥回流至生化池。

将沉淀池沉淀的浓缩污泥回流至生化池,进一步稳定生化池的高浓度活性污泥,进一步增强污水处理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滤布污泥预分离的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处理方法,污水厂的进水进入生化池,生化池的混合液进入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部分污泥被滤网截留后回流到生化池,浓度降低后的混合液进入沉淀池;在沉淀池中,浓度降低后的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作为出水排出,沉淀分离出的浓缩污泥回流到生化池,来自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的预分离出的污泥和沉淀分离出的污泥混合回流到生化池,进行生化反应,能够使生化池内稳定维持高浓度活性污泥,得到较佳的污水处理效果。即使生化池污泥浓度很高,沉降性能差,由于经过污泥预分离,降低了进入沉淀池的混合液浓度,使其沉降性能大大提高,可以保证沉淀池的正常运行,从而能够在生化池内稳定维持高浓度活性污泥,得到更佳的污水处理效果。

实施例二

参照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基于滤布污泥预分离的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示意图。

基于滤布污泥预分离的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包括:生化池1、沉淀池2以及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3;所述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3的混合液入口4与生化池1的混合液出口相连,所述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3的预分离污泥出口5与生化池1的预分离污泥入口相连,所述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3的低浓度混合液出口6与沉淀池2的低浓度混合液入口4相连,所述沉淀池2的上清液出口作为排水口,浓缩污泥出口与生化池1的浓缩污泥入口连通。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3包括:箱体7和滤布组件8,所述的滤布组件8将所述的箱体7上下分割为上半区和下半区,所述的混合液入口4设置于下半区的入口处,所述的预分离污泥出口5设置于下半区的出口处,所述的低浓度混合液出口6设置于上半区的出口处。

所述的滤布组件8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折弯框架和第二折弯框架,第一折弯框架和第二折弯框架之间通过连接件11连接,第一折弯框架和第二折弯框架之间绷紧设置有第一滤布12,第一折弯框架、第二折弯框架与所述箱体7的内壁之间通过松弛的第二滤布13相连,第一滤布12和第二滤布13共同组成上半区和下半区的分隔面。

滤布组件包括第一弯折框架和第二弯折框架,第一折弯框架和第二折弯框架之间绷紧设置有第一滤布,增大污水过滤面积,从而提升过滤的效率,混合液通过多层滤布进行过滤,必然会增强过滤效果。

所述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3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折弯框架和第二折弯框架振动的振动装置14。

所述的振动装置14包括振动器15和至少一个弹性组件16,所述的第一折弯框架和第二折弯框架之间通过两个第一连杆连接,两个第一连杆之间通过第二连杆连接,所述的振动器15安装在所述的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上,所述弹性组件16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7的顶面上,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的第一连杆和/或第二连杆上。

第一滤布和第二滤布将箱体分为上下两个区间,保证了过滤的密封性,第二滤布与第一弯折框架、第二弯折框架以及箱体的内壁松弛连接,则在保证过滤密封性的同时,不会阻碍振动装置的振动,影响对滤布组件上的污泥的抖落效果。

振动装置的工作部分是一棒状空心圆柱体,内部装有偏心振子,在电动机带动下高速转动而产生高频微幅的振动,振动频率可达12000~15000次/min。

为了保证滤布组件对生化池中的混合液过滤的效率,需要保证滤布组件的过滤孔保持通畅,由于生化池中混合液中包含泥土等杂质,混合液中的杂质在过滤的过程中会附着在滤布组件的过滤孔上,导致过滤效果变差,在振动装置进行振动时,会带动滤布组件进行振动,从而将附着在滤布组件上的杂质抖落,从而提高过滤的效果。

所述预分离污泥出口5与生化池1的预分离污泥入口的连接处设置有抽水。

混合液入口、预分离污泥出口以及生化池形成一个水流回路。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的混合液入口连接生化池,生化池中的污水从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的混合液入口进入,通过滤布组件和振动装置对污水进行过滤。

所述的预分离污泥出口5悬设于所述生化池1的预分离污泥入口上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滤布污泥预分离的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处理方案,污水厂的进水进入生化池,生化池的混合液进入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部分污泥被滤网截留后回流到生化池,浓度降低后的混合液进入沉淀池;在沉淀池中,浓度降低后的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作为出水排出,沉淀分离出的浓缩污泥回流到生化池,来自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的预分离出的污泥和沉淀分离出的污泥混合回流到生化池,进行生化反应,能够使生化池内稳定维持高浓度活性污泥,得到较佳的污水处理效果。即使生化池污泥浓度很高,沉降性能差,由于经过污泥预分离,降低了进入沉淀池的混合液浓度,使其沉降性能大大提高,可以保证沉淀池的正常运行,从而能够在生化池内稳定维持高浓度活性污泥,得到更佳的污水处理效果。

采用上下分割污泥预分离装置的滤布形式,充分利用污泥自身重力,保证向上穿过滤布的混合液中污泥浓度保持在较低水平,提升了过滤效果。

滤布组件采用折弯框架的结构,配合框架间张紧的滤布可有效增加滤布的有效过滤面积,在有限的空间内成倍扩大了滤布面积,实现了高效过滤,在流速不变的情况下降低了污泥堵塞滤布的风险。另外,因为增大了过滤面积,使处理系统能够适配于更高的流速,有助于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滤布污泥预分离装置中的滤布组件上安装振动器,振动促使滤布上附着的污泥层脱落,有助于保持滤布的过滤性能。该滤布组件的结构设计既能满足上下隔离的过滤需求,又能实现振动功能,结构设计合理、成本低。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滤布污泥预分离的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处理方法及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