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正圆球形/椭圆球形独轮车

一种正圆球形/椭圆球形独轮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圆球形/椭圆球形独轮车,包括电机、踏板和车轮,电机包括电机壳和转轴,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踏板,车轮呈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的正圆球形或椭圆球形,车轮套设在电机壳上并与电机壳固定连接,车轮包括弹性材料制成的外套。车轮在各个角度上与地面都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即使独轮车运动过程中倾倒也能提供动力缓冲,不会急停导致使用者受伤,大大提高了独轮车的可操控性;而且,用户上车容易,即使身体协调性比较差的人也可以顺利启用正圆球形/椭圆球形独轮车,降低了独轮车操作难度,有利于增强用户体验;加强壳用于为正圆球形/椭圆球形的车轮的两端提供支持力,有利于提高正圆球形/椭圆球形独轮车结构的稳定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894523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自由侠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810648762.0

  • 发明设计人 刘海波;谢枫;

    申请日2018-06-22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张明

  •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宝荷路岗贝工业区科技园2号厂房1-3层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7:29:1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4-21

    授权

    授权

  • 2019-01-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2K11/00 申请日:201806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12-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独轮车,尤其涉及一种正圆球形/椭圆球形独轮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独轮车的车轮如同自行车车轮一样呈圆环形,但由于独轮车只有一个圆环形的轮子,只有身体平衡性较好的人才能顺利掌控独轮车,想要身体平衡能力较差的人使用独轮车就有一些强人所难了。另外,现有的独轮车车轮与地面接触面积较小,独轮车向前或向后倾斜时偶尔会因与地面摩擦减少而失去动力,会让操作者摔倒,致使独轮车可操控性变差。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易于操控的正圆球形/椭圆球形独轮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于操控的正圆球形/椭圆球形独轮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正圆球形/椭圆球形独轮车,包括电机、踏板和车轮,电机包括电机壳和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踏板,所述车轮呈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的正圆球形或椭圆球形,所述车轮套设在所述电机壳上并与电机壳固定连接,所述车轮包括弹性材料制成的外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正圆球形(或椭圆球形)的弹性材料制成的车轮在各个角度上与地面都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即使独轮车运动过程中倾倒也能提供动力缓冲,不会急停导致使用者受伤,大大提高了独轮车的可操控性;而且,用户上车容易,即使身体协调性比较差的人也可以顺利启用正圆球形独轮车(或椭圆球形独轮车),降低了独轮车操作难度,有利于增强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正圆球形/椭圆球形独轮车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正圆球形/椭圆球形独轮车的爆炸图;

图3为图2为中细节A的放大图。

标号说明:

1、电机壳;2、转轴;3、踏板;31、挡板;32、防滑条;33、提手孔;

4、车轮;41、外套;42、内衬;43、限位槽;5、第一凸条;6、凹槽;

7、加强壳;71、限位环;8、第二凸条;9、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将车轮设置成正圆球形或椭圆球形并将车轮与电机壳直接连接。

请参照图1至图3,一种正圆球形/椭圆球形独轮车,包括电机、踏板3和车轮4,电机包括电机壳1和转轴2,所述转轴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踏板3,所述车轮4呈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的正圆球形或椭圆球形,所述车轮4套设在所述电机壳1上并与电机壳1固定连接,所述车轮4包括弹性材料制成的外套41。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正圆球形(或椭圆球形)的弹性材料制成的车轮在各个角度上与地面都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即使独轮车运动过程中倾倒也能提供动力缓冲,不会急停导致使用者受伤,大大提高了独轮车的可操控性;而且,用户上车容易,即使身体协调性比较差的人也可以顺利启用正圆球形独轮车(或椭圆球形独轮车),降低了独轮车操作难度,有利于增强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壳1的外周壁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凸条5,所述车轮4的内周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条5相适配的凹槽6。

由上述描述可知,车轮与电机壳连接简单、可靠。第一凸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凸条均布在电机壳的外周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车轮4还包括内衬42,所述外套41套设在所述内衬42外部并与内衬42固定连接,所述凹槽6设于所述内衬42的内周壁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内衬由强度较大的材料制成,例如铝合金、炭纤维等。优选内衬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的圆柱体。设置内衬,可以防止车轮与电机壳出现打滑现象。

进一步的,还包括外径与电机壳1外径一致的加强壳7,所述加强壳7可转动套设在所述转轴2上,所述加强壳7与电机壳1固定连接,所述加强壳7的外周壁上具有沿转轴2轴向设置的第二凸条8,所述第二凸条8与所述凹槽6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壳7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电机壳1位于两个所述加强壳7之间。

由上述描述可知,加强壳用于为正圆球形(或椭圆球形)的车轮的两端提供支持力,有利于提高正圆球形独轮车(或椭圆球形独轮车)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壳7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的柱体,所述柱体的底部设有贯穿孔,所述转轴2上套设有轴承9,所述轴承9设于所述贯穿孔内,所述柱体的开口朝向电机。

由上述描述可知,独轮车的功能性零部件(如PCB板、电源等)可以设于加强壳的空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柱体的底部具有沿柱体径向朝外延伸的限位环71,所述车轮4的开口处设有与所述限位环71相适配的限位槽43。

由上述描述可知,加强壳上设置限位环可以限制车轮的位置,避免出现车轮跑偏的情况。两个加强壳上分别设有限位环,车轮位于两个限位环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踏板3包括锥形挡板31,所述挡板31靠近车轮4一端的直径与所述车轮4的开口处的直径一致。

由上述描述可知,锥形挡板不仅可以让独轮车看上去更加美观,还可以阻挡灰尘等从车轮两端的开口处进入电机,有利于保证独轮车工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踏板3上设有防滑条32。

由上述描述可知,防滑条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踏板3上设有提手孔33。

由上述描述可知,踏板上设置提手孔可以方便用户携带独轮车。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为: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正圆球形/椭圆球形独轮车,包括电机、踏板3和车轮4,电机包括电机壳1和转轴2,所述转轴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踏板3,所述车轮4呈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的正圆球形或椭圆球形,所述车轮4套设在所述电机壳1上并与电机壳1固定连接,所述车轮4包括弹性材料制成的外套41。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套41由橡胶制成。

如图2所示,所述电机壳1的外周壁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凸条5,所述车轮4的内周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条5相适配的凹槽6。

请结合图2和图3,优选的,所述车轮4还包括硬质的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的内衬42,所述外套41套设在所述内衬42外部并与内衬42固定连接,所述凹槽6设于所述内衬42的内周壁上。

为提高独轮车结构的稳定性,正圆球形独轮车(或椭圆球形独轮车)还包括外径与电机壳1外径一致的加强壳7,所述加强壳7可转动套设在所述转轴2上,所述加强壳7与电机壳1固定连接,所述加强壳7的外周壁上具有沿转轴2轴向设置的第二凸条8,所述第二凸条8与所述凹槽6相适配,即第二凸条8与第一凸条5一一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壳7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电机壳1位于两个所述加强壳7之间。

详细的,所述加强壳7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的柱体,所述柱体的底部设有贯穿孔,所述转轴2上套设有轴承9,所述轴承9设于所述贯穿孔内,所述柱体的开口朝向电机。更具体的,轴承9的内环固定在转轴2上,轴承9的外环固定在贯穿孔内。

请结合图2和图3,进一步的,所述柱体的底部具有沿柱体径向朝外延伸的限位环71,所述车轮4的开口处设有与所述限位环71相适配的限位槽43。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43设于所述内衬42上。

优选的,所述踏板3包括锥形挡板31,所述挡板31靠近车轮4一端的直径与所述车轮4的开口处的直径一致以遮挡住车轮4的开口。

所述踏板3上设有防滑条32,所述防滑条32为凸缘或凹陷,所述踏板3上设有提手孔33。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正圆球形/椭圆球形独轮车,车轮在各个角度上与地面都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即使独轮车运动过程中倾倒也能提供动力缓冲,不会急停导致使用者受伤,大大提高了独轮车的可操控性;而且,用户上车容易,即使身体协调性比较差的人也可以顺利启用正圆球形独轮车(或椭圆球形独轮车),降低了独轮车操作难度,有利于增强用户体验;加强壳用于为正圆球形或椭圆球形的车轮的两端提供支持力,有利于提高正圆球形独轮车(或椭圆球形独轮车)结构的稳定性;加强壳上设置限位环可以限制车轮的位置,避免出现车轮跑偏的情况;锥形挡板不仅可以让独轮车看上去更加美观,还可以阻挡灰尘等从车轮两端的开口处进入电机,有利于保证独轮车工作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