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健身器

一种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健身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健身器,属于健身娱乐器械领域。本发明的健身器,包括框架组件、两组前腿组件、两组后腿组件和驱动组件,两组前腿组件安装于框架组件的前侧,两组后腿组件安装于框架组件的后侧,驱动组件安装于框架组件上,并分别与前腿组件和后腿组件传动连接。本发明利用连杆机构分别控制大腿和小腿动作,并利用两侧前后腿运动的不同相位差实现对角线换步动作,通过脚踏驱动组件完成前腿组件和后腿组件抬腿和蹬地动作,更加形象地将蹬地伸展和钩腿动作表现出来,给人一种骑行的上下起浮,前俯后仰的感觉,在具有娱乐性的情况下又能够使骑乘者得到很好地锻炼,并且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仿生动作逼真等特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812634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常州工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1810007073.1

  • 申请日2018-01-04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高桂珍

  • 地址 213032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辽河路66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5:31:1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9-10

    授权

    授权

  • 2018-07-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3G19/00 申请日:201801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6-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健身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健身器。

背景技术

现有健身器种类较多,功能大多是纯健身,由于人们在健身时没有乐趣,致使相当一部分人健身时有始无终。乘马行走不仅是一种非常好的娱乐活动,而且可以起到锻炼骑乘者腰部和背部肌肉的效果。但由于受到饲养成本及场地限制,很难饲养足够的马匹供人们骑乘。因此,开发能够供人们骑乘的机械马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目前,市面上也有许多模仿动物行走的玩具,这些仿生玩具大多外形相像,但其产品结构复杂、容易损坏,且大多只能原地动作、动作单一呆板,不能很好地体现动物奔跑姿态,骑乘者感受不到奔跑的动作感,缺乏娱乐性和健身作用。

为了提高此类仿生器械的趣味性,中国专利号ZL02255743.1,授权公告日为2003年10月29日,发明创造名称为:机器动物装置,该申请案涉及一种机器动物装置,其具有一个仿四肢动物的躯壳、可活动的四肢和头部,内部有中心骨架,四肢骨架和连杆传动装置,连杆传动装置的驱动杆、传动杆分别固定在后轴的活轴套上,传动杆通过连杆与曲杆一端铰接,曲杆另一端以及上摆杆、下摆杆分别固定在前轴的活轴套上,下摆杆另一端连接推杆一端,上摆杆另一端铰接拉杆一端,滑杆铰接在曲杆的中部。当驱动杆下移或滑杆下压,通过连杆传动,推动前轴活轴套转动,带动上下摆杆摆动,对推杆和拉杆施加推、拉的动力,从而推、拉四肢前行。通过骑乘者的主动操作,驱动动物装置前行、转向,同时动物装置头部前后摆动,骑乘者上下起伏。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10544774.1,申请公布日为2013年4月3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行走木马机构及其行走木马,该申请案涉及一种行走木马机构,包括作为木马座板的第一连架杆,第一连架杆与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曲轴其中之一的连杆颈铰接,曲轴的另一连杆颈上铰接有前足行进机构,曲轴的还有一连杆颈上铰接有后足行进机构。中国专利号ZL201320273013.7,授权公告为2013年12月11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仿四足动物奔跑玩具,该申请案涉及的仿四足动物奔跑玩具,包括主架、设于主架前端且用于调节奔跑方向的头部件、设于主架前端两侧位置处的前脚部件、设于主架后端两侧位置处的后脚部件、位于前脚部件与后脚部件之间且与主架连接的脚踏部件、与主架弹性连接且做上下弹性往复运动的底垫部件;前脚部件设有做单向运动的前轮结构,后脚部件设有做与前轮结构运动方向相同的单向运动的后轮结构;脚踏部件和后脚部件通过第一连杆连接,第一连杆和前脚部件之间通过第二连杆连接。

在上述专利申请案中,增加了器械的奔跑动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骑乘趣味性。但上述申请案中的传动结构较为复杂,且仅仅能够做到机械式起伏动作,不能真实地模仿出马的运动姿态特点,从而使器械的奔跑动作依然非常机械而呆板。观察发现,马在慢走和小跑过程中,其采用的是对角线换步法,即左前右后,右前左后的交替循环,配合抬腿动作,前肢和后腿运动时的关节屈曲方向是相反的,前肢腕部向后弯,后肢跟部向前弯,这样即保证了马的慢走和小跑运动姿态。而在现有设计中还没有一种能够准确模仿马的运动姿态的器械提供给消费者,以满足人们骑乘运动和娱乐的需要。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仿生娱乐器械存在结构复杂、仿生姿态机械呆板等不足,提供一种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健身器,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利用连杆机构分别控制大腿和小腿动作,并利用两侧前后腿运动的不同相位差实现对角线换步动作,通过脚踏驱动组件完成前腿组件和后腿组件抬腿和蹬地动作,更加形象地将蹬地伸展和钩腿动作表现出来,给人一种骑行的上下起浮,前俯后仰的感觉,在具有娱乐性的情况下又能够使骑乘者得到很好地锻炼,并且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仿生动作逼真等特点。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健身器,包括框架组件、两组前腿组件、两组后腿组件和驱动组件,两组所述的前腿组件安装于框架组件的前侧,两组所述的后腿组件安装于框架组件的后侧,所述的驱动组件安装于框架组件上,并分别与前腿组件和后腿组件传动连接,其中,

所述的框架组件包括主框架,所述的主框架上设有用于支撑主框架的支撑腿,所述的支撑腿的底部设有滚轮;

所述的前腿组件包括前大腿、前大腿拉杆、前小腿、前小腿拉杆、前小腿支撑杆和前腿连杆,所述的前大腿的一端与主框架相铰接,前大腿的另一端与前小腿相铰接,所述的前大腿拉杆的一端与前大腿的中部相铰接,前大腿拉杆的另一端与前腿连杆相铰接;所述的前小腿拉杆的一端与前小腿的中部相铰接,前小腿拉杆的另一端与前小腿支撑杆的一端相铰接,前小腿支撑杆的另一端与主框架相铰接,前小腿支撑杆的中部与前腿连杆相铰接;

所述的后腿组件包括后大腿、后大腿拉杆、后小腿、后小腿拉杆、后小腿支撑杆和后腿连杆,所述的后大腿的一端与主框架相铰接,后大腿的另一端与后小腿相铰接,所述的后大腿拉杆的一端与后大腿的中部相铰接,后大腿拉杆的另一端与后腿连杆相铰接;所述的后小腿拉杆的一端与后小腿的中部相铰接,后小腿拉杆的另一端与后小腿支撑杆的一端相铰接,后小腿支撑杆的另一端与主框架相铰接,后小腿支撑杆的中部与后腿连杆相铰接;

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从动链轮、主动链轮、链条和脚踏板,所述的从动链轮和主动链轮分别安装于主框架上,所述的链条设于从动链轮和主动链轮之间,所述的脚踏板与主动链轮的轮轴相连接,所述的从动链轮的轮轴两端各设有一曲柄,且两侧的曲柄相位差为180°设置,左前腿组件中的前腿连杆和左后腿组件中的后腿连杆分别与左侧的曲柄相铰接,右前腿组件中的前腿连杆和右后腿组件中的后腿连杆分别与右侧的曲柄相铰接;

使用时,骑乘在主框架的骑乘背上,踩踏脚踏板带动曲柄转动,通过曲柄带动两组前腿组件和两组后腿组件进行抬腿和蹬地动作,利用两组前腿组件和两组后腿组件对角线换步动作与地面产生摩擦力向前运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前小腿和后小腿的末端均设有弹性蹄。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弹性蹄为压簧。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前腿连杆与前大腿拉杆、前小腿支撑杆、曲柄三者的铰接点构成三角形;所述的后腿连杆与后大腿拉杆、后小腿支撑杆、曲柄三者的铰接点构成三角形。

更进一步地,该健身器为马形仿生造型结构。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健身器,其包括框架组件、两组前腿组件、两组后腿组件和驱动组件,两组前腿组件安装于框架组件的前侧,两组后腿组件安装于框架组件的后侧,驱动组件安装于框架组件上,并分别与前腿组件和后腿组件传动连接,利用连杆机构分别控制大腿和小腿动作,并利用两侧前后腿运动的不同相位差实现对角线换步动作,通过脚踏驱动组件完成前腿组件和后腿组件抬腿和蹬地动作,更加形象地将蹬地伸展和钩腿动作表现出来,给人一种骑行的上下起浮,前俯后仰的感觉,在具有娱乐性的情况下又能够使骑乘者得到很好地锻炼,并且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仿生动作逼真等特点;

(2)本发明的一种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健身器,其前小腿和后小腿的末端均设有弹性蹄,利用弹性蹄蹬地前进,具有非常好的减震缓冲作用,使骑乘体验更加舒适安全;

(3)本发明的一种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健身器,其弹性蹄为压簧,结构简单,设置方便,并且健身器整体制作成本低,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4)本发明的一种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健身器,其前腿连杆与前大腿拉杆、前小腿支撑杆、曲柄三者的铰接点构成三角形,后腿连杆与后大腿拉杆、后小腿支撑杆、曲柄三者的铰接点构成三角形,使前腿和后腿的步幅及抬腿动作更加接近真实的马腿运动,具有非常好的运动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健身器的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主框架;2、支撑腿;3、滚轮;4、前大腿;5、前大腿拉杆;6、前小腿;7、前小腿拉杆;8、前小腿支撑杆;9、弹性蹄;10、后大腿;11、后大腿拉杆;12、后小腿;13、后小腿拉杆;14、后小腿支撑杆;15、前腿连杆;16、后腿连杆;17、从动链轮;18、曲柄;19、主动链轮;20、链条;21、脚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

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健身器,包括框架组件、两组前腿组件、两组后腿组件和驱动组件,两组前腿组件安装于框架组件的前侧,两组后腿组件安装于框架组件的后侧,驱动组件安装于框架组件上,并分别与前腿组件和后腿组件传动连接,通过驱动组件能够带动前腿组件和后腿组件运动,从而达到模仿动物行走姿态的作用。其中:

框架组件包括主框架1,主框架1上设有用于支撑主框架1的支撑腿2,支撑腿2的底部设有滚轮3;主框架1的上部可设置用于骑乘的骑乘背,且支撑腿2在主框架1上设置四组较佳,能够将框架组件稳定地支撑于地面上,防止发生倾倒;滚轮3能够方便健身器前移运动。上述的主框架1及支撑腿2可采用钢管等材料焊接而成,保证其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来支撑骑乘者的体重。

前腿组件包括前大腿4、前大腿拉杆5、前小腿6、前小腿拉杆7、前小腿支撑杆8和前腿连杆15,前大腿4的一端与主框架1相铰接,前大腿4的另一端与前小腿6相铰接,前大腿拉杆5的一端与前大腿4的中部相铰接,前大腿拉杆5的另一端与前腿连杆15相铰接;前小腿拉杆7的一端与前小腿6的中部相铰接,前小腿拉杆7的另一端与前小腿支撑杆8的一端相铰接,前小腿支撑杆8的另一端与主框架1相铰接,前小腿支撑杆8的中部与前腿连杆15相铰接。上述的铰接部位均可采用转动关节实现,组成了前腿的大腿、小腿及运动关节。前大腿拉杆5、前小腿拉杆7和前小腿支撑杆8的动作更加接近仿生动物的“筋”,能够更加准确形象地完成前腿的运动过程。

后腿组件的结构与前腿组件的结构基本相同。后腿组件包括后大腿10、后大腿拉杆11、后小腿12、后小腿拉杆13、后小腿支撑杆14和后腿连杆16,后大腿10的一端与主框架1相铰接,后大腿10的另一端与后小腿12相铰接,后大腿拉杆11的一端与后大腿10的中部相铰接,后大腿拉杆11的另一端与后腿连杆16相铰接;后小腿拉杆13的一端与后小腿12的中部相铰接,后小腿拉杆13的另一端与后小腿支撑杆14的一端相铰接,后小腿支撑杆14的另一端与主框架1相铰接,后小腿支撑杆14的中部与后腿连杆16相铰接。同样地,上述的铰接部位也均可采用转动关节实现,组成了后腿的大腿、小腿及运动关节。后大腿拉杆11、后小腿拉杆13和后小腿支撑杆14的动作更加接近仿生动物的“筋”,能够更加准确形象地完成后腿的运动过程。

驱动组件包括从动链轮17、主动链轮19、链条20和脚踏板21,从动链轮17和主动链轮19分别安装于主框架1上,链条20设于从动链轮17和主动链轮19之间,脚踏板21与主动链轮19的轮轴相连接,从动链轮17的轮轴两端各设有一曲柄18,且两侧的曲柄18相位差为180°设置,左前腿组件中的前腿连杆15和左后腿组件中的后腿连杆16分别与左侧的曲柄18相铰接,右前腿组件中的前腿连杆15和右后腿组件中的后腿连杆16分别与右侧的曲柄18相铰接;这样即可实现前后腿的“对角线换步”动作。

另外,为了提高骑乘舒适性,在前小腿6和后小腿12的末端均设有弹性蹄9,利用弹性蹄9蹬地前进,具有非常好的减震缓冲作用,使骑乘体验更加舒适安全。上述的弹性蹄9优选为压簧,结构简单,设置方便,并且健身器整体制作成本低,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推广价值。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前腿连杆15与前大腿拉杆5、前小腿支撑杆8、曲柄18三者的铰接点构成三角形,后腿连杆16与后大腿拉杆11、后小腿支撑杆14、曲柄18三者的铰接点构成三角形,使前腿和后腿的步幅及抬腿动作更加接近真实的马腿运动,具有非常好的运动稳定性。为了增加健身器的趣味性,该健身器优选为马形仿生造型结构,骑乘该健身器,有如同骑在真马上时一样的感觉。

使用时,骑乘者骑乘在主框架1的骑乘背上,踩踏脚踏板21带动曲柄18转动(类似于骑自行车),通过曲柄18带动两组前腿组件和两组后腿组件进行抬腿和蹬地动作,利用两组前腿组件和两组后腿组件对角线换步动作与地面产生摩擦力向前运动。具体地,当曲柄18绕从动链轮17的轮轴运动时,前腿连杆15和后腿连杆16分别通过对应的拉杆带动前后腿中的大腿和小腿动作,其中大腿能够前后跨动,小腿能够前踏和后钩。

本发明的一种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健身器,利用连杆机构分别控制大腿和小腿动作,并利用两侧前后腿运动的不同相位差实现对角线换步动作,通过脚踏驱动组件完成前腿组件和后腿组件抬腿和蹬地动作,更加形象地将蹬地伸展和钩腿动作表现出来,给人一种骑行的上下起浮,前俯后仰的感觉,在具有娱乐性的情况下又能够使骑乘者得到很好地锻炼,并且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仿生动作逼真等特点。

以上示意性地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地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