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密封圈非破坏性额定压力检测仪器

一种密封圈非破坏性额定压力检测仪器

摘要

本发明属于密封圈检验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密封圈非破坏性额定压力检测仪器,包括外壳、试压轴、堵塞模块、压紧模块、支座、快速接头、压力表一、电磁阀、压力表二和卸油管,外壳为圆筒状结构,外壳侧壁上对称布置有数层出液孔,出液孔外连接有卸油管,卸油管上安装有电磁阀和压力表二,外壳底部开有供高压软管连接的快速接头,快速接头侧面设置有压力表一;试压轴套在外壳内,试压轴用于放置待测的密封圈;堵塞模块安装在试压轴内,堵塞模块用于对密封圈进行逐一检测;压紧模块位于试压轴上方,压紧模块用于将试压轴压在外壳内。本发明能够实现直接检测密封圈能否达到额定压力,操作过程简便,测试结果直观、准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57649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张旭;

    申请/专利号CN201710991578.1

  • 发明设计人 张旭;陈卫国;付冬青;

    申请日2017-10-23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510275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4:15:0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7-05

    授权

    授权

  • 2019-07-02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G01M13/005 登记生效日:20190613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71023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8-02-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M13/00 申请日:201710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1-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密封圈检验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密封圈非破坏性额定压力检测仪器。

背景技术

密封圈是工业领域中最常用零件之一,在很多情况下,要求密封圈在满足密封功能的同时还要承受一定的压力。为了保证密封圈的承压能力,需要对出厂产品的承压能力进行检测,以判断生产的产品能否达到额定压力。现在的测试方式往往是直接对密封圈的材料的硬度、伸长率等参数进行测试,然后通过经验值进行预估,这种判断方法存在测量准确性不足的问题。

鉴于此,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密封圈非破坏性额定压力检测仪器,能够通过简易的设备对密封圈的额定压力进行性能检测,适用范围较广,其具体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密封圈非破坏性额定压力检测仪器,本发明所述的试压轴上可以放置多个密封圈,实现了对多个密封圈的逐一检测,无需拆卸设备更换密封圈,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密封圈非破坏性额定压力检测仪器,所述的旋转手柄与支架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支架固定在外壳上,转动旋转手柄使压板上的气缸压紧试压轴,安装简便、同时保证了高压测试的安全性,操作也更省力。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密封圈非破坏性额定压力检测仪器,通过观察压力表二在油压达到额定压力的过程中是否出现数值,便可以判断出密封圈的耐压性能是否合格,测试结果更直观。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密封圈非破坏性额定压力检测仪器,本发明主要用于解决密封圈额定压力性能直接测试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外壳、试压轴和压紧模块等的相互配合实现直接检测密封圈能否达到额定压力,操作过程简便,测试结果直观、准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密封圈非破坏性额定压力检测仪器,包括外壳、试压轴、堵塞模块、压紧模块、支座、快速接头、压力表一、电磁阀、压力表二和卸油管,所述支座包括底板和支撑架,所述底板安装于地面,所述支撑架固定在底板上,支撑架用于支撑外壳;所述外壳为圆筒状结构,外壳顶部为开口状,外壳侧壁上对称布置有数层出液孔,出液孔外连接有卸油管,卸油管上安装有电磁阀和压力表二,外壳底部开有供高压软管连接的快速接头,快速接头侧面设置有压力表一;所述试压轴套在外壳内,试压轴用于放置待测的密封圈;所述堵塞模块安装在试压轴内,堵塞模块用于对密封圈进行逐一检测;所述压紧模块位于试压轴上方,压紧模块用于将试压轴压在外壳内,避免液压油从外壳顶部溢出。工作时,缓慢增加从快速接头进入外壳内的油压直到压力表一达到额定压力后立即停止注油,在这过程中观察压力表二是否出现数值,如果压力表二不出现数值,则表明密封圈满足额定压力,耐压性能合格;如果在缓慢增加油压的过程中压力表二出现数值则表明密封圈耐压性能不合格,此时立即停止注油,最下面的堵塞模块的电磁铁开始通电,堵塞头与过液孔分离,外壳内的高压油由最下面的出液口流出,对外壳进行泄压。

所述试压轴为T字型阶梯轴,试压轴与外壳在外壳顶部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密封体,试压轴下端面上开有圆柱型凹槽,凹槽顶部开有螺纹孔,试压轴侧面均匀开设有数层过液孔和密封圈槽,密封圈槽用于放置待测密封圈。工作时,先将待测密封圈放置在密封圈槽内,然后将试压轴套入外壳内。

所述堵塞模块包括芯轴、电磁铁、压缩弹簧、顶杆和堵塞头,所述芯轴为阶梯轴,芯轴的数量根据过液孔的层数来确定,芯轴顶端有一段为螺纹轴,芯轴下端面上开设有螺纹孔,芯轴之间通过螺纹轴和螺纹孔实现衔接,最上方的芯轴安装在试压轴的圆柱型凹槽内,芯轴中部对称布置有导向槽;所述电磁铁安装在导向槽内;所述压缩弹簧放置于导向槽内,压缩弹簧一端连接电磁铁,压缩弹簧另一端连接顶杆;所述顶杆安装在导向槽内;所述堵塞头用于将过液孔堵住,堵塞头安装在顶杆上。试压轴放入外壳前,电磁铁通电,顶杆受磁力吸引向轴心移动带动堵塞头向轴心收缩;试压轴放入外壳后,电磁铁断电,顶杆在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推动堵塞头将过液孔堵住,当需要打开过液孔时,电磁铁再次通电,从而将堵塞头收回。

所述堵塞头为圆台结构,具有自动对准过液孔中心的功能。当需堵住过液孔时,堵塞头在顶杆的推动下向过液孔移动,圆台结构使得堵塞头可以准确的对准过液孔实现堵塞,从而保证了密封的效果。

所述压紧模块包括固定板、支架、旋转手柄、压板、气缸和锁紧螺母,所述固定板安装在外壳侧壁上;所述支架为L型,支架下端头部为螺纹结构,支架通过螺纹结构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锁紧螺母安装在支架上,锁紧螺母用于将支架锁紧在固定板上;所述旋转手柄头部为螺纹结构,旋转手柄通过螺纹安装在支架上,;所述压板安装在旋转手柄端部,压板底面对称安装有气缸。旋转手柄上的螺纹结构可以使得工作中,压板对试压轴的压力保持稳定,工作过程更加安全。

所述支架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固定板上,支架可以绕着固定板转动,从而可以使压板偏转一定角度以偏离试压轴正上方,从而方便将试压轴放入和取出。工作前,先转动支架,将压板移出外壳正上方,为试压轴放入外壳内腾出空间。

所述压板通过旋转手柄在支架上的转动,压板向下对试压轴施加压力。工作时,转动旋转手柄,旋转手柄带动压板向下运动靠近试压轴,然后气缸动作将试压轴紧紧压住。

所述气缸之间相互联通,保证压板对试压轴施加的压力均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密封圈非破坏性额定压力检测仪器,本发明所述的试压轴上可以放置多个密封圈,实现了对多个密封圈的逐一检测,无需拆卸设备更换密封圈,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密封圈非破坏性额定压力检测仪器,所述的旋转手柄与支架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支架固定在外壳上,转动旋转手柄使压板上的气缸压紧试压轴,安装简便、同时保证了高压测试的安全性,操作也更省力。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密封圈非破坏性额定压力检测仪器,通过观察压力表二在油压达到额定压力的过程中是否出现数值,便可以判断出密封圈的耐压性能是否合格,测试结果更直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堵塞模块的剖视图;

图中:外壳1、试压轴2、堵塞模块3、压紧模块4、支座5、快速接头6、压力表一7、电磁阀8、压力表二9、底板51、支撑架52、出液孔11、过液孔21、密封圈槽22、芯轴31、电磁铁32、压缩弹簧33、顶杆34、堵塞头35、固定板41、支架42、旋转手柄43、压板44、气缸4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密封圈非破坏性额定压力检测仪器,包括外壳1、试压轴2、堵塞模块3、压紧模块4、支座5、快速接头6、压力表一7、电磁阀8、压力表二9和卸油管,所述支座5包括底板51和支撑架52,所述底板51安装于地面,所述支撑架52固定在底板51上,支撑架52用于支撑外壳1;所述外壳1为圆筒状结构,外壳1顶部为开口状,外壳1侧壁上对称布置有数层出液孔11,出液孔11外连接有卸油管,卸油管上安装有电磁阀8和压力表二9,外壳1底部开有供高压软管连接的快速接头6,快速接头6侧面设置有压力表一7;所述试压轴2套在外壳1内,试压轴2用于放置待测的密封圈;所述堵塞模块3安装在试压轴2内,堵塞模块3用于对密封圈进行逐一检测;所述压紧模块4位于试压轴2上方,压紧模块4用于将试压轴2压在外壳1内,避免液压油从外壳1顶部溢出。工作时,缓慢增加从快速接头6进入外壳1内的油压直到压力表一7达到额定压力后立即停止注油,在这过程中观察压力表二9是否出现数值,如果压力表二9不出现数值,则表明密封圈满足额定压力,耐压性能合格;如果在缓慢增加油压的过程中压力表二9出现数值则表明密封圈耐压性能不合格,此时立即停止注油,最下面的堵塞模块3的电磁铁32开始通电,堵塞头35与过液孔21分离,外壳1内的高压油由最下面的出液口流出,对外壳1进行泄压。

所述试压轴2为T字型阶梯轴,试压轴2与外壳1在外壳1顶部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密封体,试压轴2下端面上开有圆柱型凹槽,凹槽顶部开有螺纹孔,试压轴2侧面均匀开设有数层过液孔21和密封圈槽22,密封圈槽22用于放置待测密封圈。工作时,先将待测密封圈放置在密封圈槽22内,然后将试压轴2套入外壳1内。

所述堵塞模块3包括芯轴31、电磁铁32、压缩弹簧33、顶杆34和堵塞头35,所述芯轴31为阶梯轴,芯轴31的数量根据过液孔21的层数来确定,芯轴31顶端有一段为螺纹轴,芯轴31下端面上开设有螺纹孔,芯轴31之间通过螺纹轴和螺纹孔实现衔接,最上方的芯轴31安装在试压轴2的圆柱型凹槽内,芯轴31中部对称布置有导向槽;所述电磁铁32安装在导向槽内;所述压缩弹簧33放置于导向槽内,压缩弹簧33一端连接电磁铁32,压缩弹簧33另一端连接顶杆34;所述顶杆34安装在导向槽内;所述堵塞头35用于将过液孔21堵住,堵塞头35安装在顶杆34上。试压轴2放入外壳1前,电磁铁32通电,顶杆34受磁力吸引向轴心移动带动堵塞头35向轴心收缩;试压轴2放入外壳1后,电磁铁32断电,顶杆34在压缩弹簧33的弹力作用下推动堵塞头35将过液孔21堵住,当需要打开过液孔21时,电磁铁32再次通电,从而将堵塞头35收回。

所述堵塞头35为圆台结构,具有自动对准过液孔21中心的功能。当需堵住过液孔21时,堵塞头35在顶杆34的推动下向过液孔21移动,圆台结构使得堵塞头35可以准确的对准过液孔21实现堵塞,从而保证了密封的效果。

所述压紧模块4包括固定板41、支架42、旋转手柄43、压板44、气缸45和锁紧螺母,所述固定板41安装在外壳1侧壁上;所述支架42为L型,支架42下端头部为螺纹结构,支架42通过螺纹结构安装在固定板41上;所述锁紧螺母安装在支架42上,锁紧螺母用于将支架42锁紧在固定板41上;所述旋转手柄43头部为螺纹结构,旋转手柄43通过螺纹安装在支架42上,;所述压板44安装在旋转手柄43端部,压板44底面对称安装有气缸45。旋转手柄43上的螺纹结构可以使得工作中,压板44对试压轴2的压力保持稳定,工作过程更加安全。

所述支架42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固定板41上,支架42可以绕着固定板41转动,从而可以使压板44偏转一定角度以偏离试压轴2正上方,从而方便将试压轴2放入和取出。工作前,先转动支架42,将压板44移出外壳1正上方,为试压轴2放入外壳1内腾出空间。

所述压板44通过旋转手柄43在支架42上的转动,压板44向下对试压轴2施加压力。工作时,转动旋转手柄43,旋转手柄43带动压板44向下运动靠近试压轴2,然后气缸45动作将试压轴2紧紧压住。

所述气缸45之间相互联通,保证压板44对试压轴2施加的压力均衡。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首先,多个堵塞模块3之间通过螺纹轴和螺纹孔逐一连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再将整体的堵塞模块3安装在试压轴2圆柱型凹槽内,在这过程中,电磁铁32通电,堵塞头35受磁力向轴心收缩,安装好后,电磁铁32断电,各堵塞头35在压缩弹簧33的作用下将过液孔21堵住。然后,转动支架42,将压板44移出外壳1正上方,接着将试压轴2缓慢套入外壳1内。然后将支架42转回试压轴2正上方,转动旋转手柄43使得压板44上的小气缸45将试压轴2牢牢压在外壳1上。接下来,首先测试最下面的密封圈,此时所有过液孔21都处于堵塞状态,缓慢增加从快速接头6进入外壳1内的油压直到压力表一7达到额定压力后立即停止注油,在这过程中观察压力表二9是否出现数值,如果压力表二9不出现数值,则表明密封圈满足额定压力,耐压性能合格;如果在缓慢增加油压的过程中压力表二9出现数值则表明密封圈耐压性能不合格,此时立即停止注油,最下面的堵塞模块3的电磁铁32开始通电,堵塞头35与过液孔21分离,外壳1内的高压油由最下面的出液口流出,对外壳1进行泄压;接下来检测倒数第二个密封圈,此时,最下面的堵塞模块3的电磁铁32继续通电使堵塞头35与过液孔21分离,其余堵塞模块3的堵塞头35继续堵住过液孔21,这时重新从快速接头6处缓慢注入高压油,高压油由最下方的过液孔21来到第二个密封圈,继续缓慢增加油压,在压力表一7的数值在达到额定压力过程中,观察倒数第二个压力表二9是否出现数值,倒数第二个压力表二9不出现数值则表明密封圈耐压性能合格,以此类推,逐一完成每个密封圈的额定压力检测。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