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高Fe(II)背景下检测磷酸铁锂中痕量Fe(III)的毛细管电泳新方法

高Fe(II)背景下检测磷酸铁锂中痕量Fe(III)的毛细管电泳新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Fe(II)背景下检测磷酸铁锂中痕量Fe(III)的毛细管电泳新方法,步骤包括:(1)将磷酸铁锂样品溶入盐酸中,提取其上清液并稀释到所需浓度;(2)在上述溶液中加入EDTA和phen,制备含络合物Fe(III)‑EDTA和Fe(II)‑phen的待测液;(3)检测待测液的吸光度;(4)根据上述测得的吸光度计算磷酸铁锂样品中的Fe(III)含量。本方法利用络合剂的特异性和电动进样的选择性,结合毛细管电泳的强大分离能力和在线样品富集技术,实现在最大2000倍当量的高Fe(II)背景中测定痕量Fe(III),检测限可达0.1μM。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90850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710145992.0

  • 发明设计人 朱志伟;谢霞;申兰耀;周恒辉;

    申请日2017-03-13

  • 分类号G01N27/447;

  • 代理机构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董琍雯

  • 地址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创新路35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2:44: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11-03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27/447 专利号:ZL2017101459920 登记号:Y2023630000004 登记生效日:20231019 出质人:青海泰丰先行锂能科技有限公司 质权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西宁市湟中支行 发明名称:高Fe(II)背景下检测磷酸铁锂中痕量Fe(III)的毛细管电泳新方法 申请日:20170313 授权公告日:20190716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9-07-16

    授权

    授权

  • 2018-02-02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G01N27/447 登记生效日:20180115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70313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08-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27/447 申请日:201703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6-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磷酸铁锂中痕量Fe(III)的检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高Fe(II)背景下检测磷酸铁锂中痕量Fe(III)的毛细管电泳新方法。

背景技术

磷酸铁锂作为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成本低、毒性小、理论容量高、循环寿命长和安全性好等优势,在新能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大量研究表明,材料中参与电池充放电反应的活性成分为LiFePO4,而其中作为杂质的Fe(III)并无活性,且易引发副反应与自放电,降低了材料的安全性,因此,需要对磷酸铁锂中的Fe(III)含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磷酸铁锂中痕量Fe(III)的监测分析因为高背景Fe(II)的存在,一直是磷酸铁锂电池生产领域中的一个难题,也未有相应的标准方法。常用方法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元素价态无法区分,而化学滴定法(间接碘量法)则不能实现痕量检测。现有技术检测的难点在于:一、Fe(III)和Fe(II)的离子均带正电,难以直接通过电性分离检测;二、检测精度低,难以对高背景Fe(II)下的痕量Fe(III)进行有效检测。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高Fe(II)背景下检测磷酸铁锂中痕量Fe(III)的毛细管电泳新方法,利用络合剂的特异性和电动进样的选择性,结合毛细管电泳的强大分离能力和在线样品富集技术,实现在最大2000倍当量的高Fe(II)背景中测定痕量Fe(III),检测限可达0.1μM。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Fe(II)背景下检测磷酸铁锂中痕量Fe(III)的毛细管电泳新方法,步骤包括:

(1)将磷酸铁锂样品溶入盐酸中,提取其上清液并稀释到所需浓度;

(2)在上述溶液中加入EDTA和phen,制备含络合物Fe(III)-EDTA和Fe(II)-phen的待测液;

(3)检测待测液的吸光度;

(4)根据上述测得的吸光度计算磷酸铁锂样品中的Fe(III)含量。

进一步地,步骤(1)的具体方法为:将磷酸铁锂样品置于离心管中,加入3.0-6.0M盐酸,常温超声溶解,再进行离心,取上清液稀释到所需浓度。

进一步地,待测液中的EDTA的浓度为30-80μM,phen的浓度是Fe(II)浓度的10倍以上。

进一步地,采用场放大进样(FESI)的方法检测待测液的吸光度。

进一步地,采用场放大进样的方法检测待测液的吸光度包括:将待测液加入到缓冲液中,并加入添加剂CTAB,检测待测液的吸光度。

进一步地,选择pH为3.5-5.5,浓度为50-150mM的醋酸缓冲液或者选择pH为3.0-5.0,浓度为30-50mM的磷酸缓冲液。

进一步地,添加剂CTAB在缓冲液中的浓度为0.2-20mM。

进一步地,采用场放大进样的方法检测待测液的吸光度包括:在进样之前向毛细管中加压0.5psi×3至15s引入一段水柱,检测待测液的吸光度。

进一步地,场放大进样的进样条件为:进样电压-2至-8kV,进样时间30-120s。

进一步地,采用场放大进样的方法进行检测的整个过程中,毛细管恒温在15-25℃,检测波长设置为250-270nm,所有的测定均重复至少三次。

进一步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磷酸铁锂样品中的Fe(III)含量:

c=(t*a-0.261)/0.384

其中,c表示Fe(III)的浓度(μM),a表示[FeIII-EDTA]-的吸光度峰值(mAU),t表示峰值的迁移时间(s)。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选取乙二胺四乙酸(EDTA)作为第一络合剂,因EDTA分别与Fe(III)和Fe(II)络合的稳定常数相差10个数量级(lgK(Fe3+)=25.1,lgK(Fe2+)=14.3),十分有利于EDTA在大量Fe(II)的背景中络合痕量Fe(III),同时加入大量的第二络合剂邻二氮菲(phen)来特异性地络合Fe(II)(lgβ3(Fe3+)=14.1,lgβ3(Fe2+)=21.3)。这样体系中原本均带正电的Fe(III)和Fe(II)分别转化为带负电的Fe(III)-EDTA和带正电的Fe(II)-phen络合物,这实际上在毛细管电泳进样阶段即可通过电动的方式来实现对Fe(III)的选择性进样。

2、毛细管电泳具有高效、快速、灵敏及高度自动化等特点,且所需样品量和溶剂消耗少,对环境污染小,通过结合在线样品富集技术,被广泛用于低浓度离子的检测。本发明结合毛细管电泳的强大分离能力和在线样品富集技术,可在最大2000倍当量的高Fe(II)背景中测定痕量Fe(III),检测限可达0.1μM,与现有技术相比,检测精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为样品溶液中化合物相对含量对[FeIII-EDTA]-出峰的影响对比图。

样品溶液:(A)100μM Fe2(SO4)3+100μM>4+1mM>2(SO4)3+1mM>4+1mM>

图2A为[FeIII-EDTA]-的线性工作曲线图,图2B为x=10时的电泳图。

样品溶液(pH 4.0,用HCl调配):x(=0.5,1,5,10,20,50)μM Fe2(SO4)3+1mM>4+50μM>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针对本发明提供的高Fe(II)背景下检测痕量Fe(III)的毛细管电泳新方法,下述首先是对该方法进行建立,优化分离条件,论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再通过实施例加以证明。

一、高Fe(II)背景下检测痕量Fe(III)的毛细管电泳新方法的建立

1、仪器装置

本发明使用的无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Polymicro Technologies,美国),内径50μm,外径365μm,长60cm(有效长度56cm)。新毛细管在使用前,依次用1.0M的盐酸冲洗5min,纯水冲洗5min,1.0M的氢氧化钠冲洗10min,纯水冲洗5min,缓冲溶液冲洗30min。随后,毛细管将在缓冲液环境中加电平衡15min。为了保证方法的重现性,每次进样前使用缓冲溶液冲洗2min。

2、主要试剂及溶液制备

硫酸铁、醋酸钠和优级纯盐酸购自西陇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广州,中国),七水硫酸亚铁、磷酸二氢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购自北京化工厂(北京,中国),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购自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国),邻二氮菲、磷酸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北京,中国)。缓冲液以及样品溶液均由娃哈哈纯净水(杭州,中国)配制。EDTA(10mM)、phen(100mM,加无水乙醇助溶)和CTAB(20mM)均为每周配制,待稀释使用,Fe(II)(10mM,七水硫酸亚铁的水溶液)和Fe(III)(10mM,硫酸铁的水溶液)溶液为每日新配。磷酸缓冲液(pH 2.0和3.0)由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混合配制,醋酸缓冲液(pH4.0和5.0)由醋酸钠和盐酸调配。实验中所用到的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且在使用时不需要进一步纯化。不同浓度的Fe(II)、Fe(III)和EDTA、phen的混合液均由母液经纯净水稀释得到。

所有实验均在配备二极管阵列紫外检测器(DAD)的P/ACE MDQ毛细管电泳仪上(Beckman coulter公司,美国)进行,使用32Karat软件(8.0版)采集数据和控制仪器。

3、毛细管电泳实验流程

在场放大进样(FESI)之前以加压方式(0.5psi×12s)向毛细管中引入一段水柱,优化FESI参数(进样时间和进样电压),设定分离电压为-15kV。整个实验过程中毛细管恒温在25℃(可选15-25℃),检测波长设置为266nm(可选250-270nm),所有的测定均重复至少三次。

4、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分离条件优化

首先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模式下对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包括缓冲体系的选择、缓冲液pH和络合剂浓度的优化等。

最初尝试了pH 5.0的醋酸缓冲液作为背景电解质,缓冲液中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以改变电渗流方向。由于EDTA可同时与Fe(III)、Fe(II)络合,因此络合剂EDTA和phen的量对Fe(III)的出峰影响很大。

对比图1A和图1B可以发现,不仅100μM的Fe(III)(含100μMFe(II))的峰面积比10μMFe(III)(含1mMFe(II))的峰面积小,而且Fe(II)的峰面积也没有大幅度增加。经验证,发现这是因为两个样品溶液所含的EDTA和phen的浓度相同,在增大Fe(II)为1mM时,phen的浓度依然为1mM,导致Fe(II)不能完全被phen络合,图1B中未出现phen的峰也证实了这一点。而1mM的EDTA相对于10μM的Fe(III)来说大大过量,因此会有剩余的EDTA与Fe(II)络合,而[FeIII-EDTA]-和[FeII-EDTA]2-在此分离条件下因难以分开而在同一位置出峰,因此会出现图1B中10μMFe(III)的峰面积反而比图1A中100μMFe(III)的峰面积大的情况。由此证明,在实验中必须保证phen相对于Fe(II)过量至少10倍,以确保Fe(II)完全被phen络合,通常下phen量为50-80mM;同时EDTA相对于Fe(III)过量5-10倍即可,否则剩余的EDTA会与Fe(II)络合而影响Fe(III)的出峰,通常下EDTA量为30-80μM。

通过以上方法反复优化得出:添加剂CTAB在缓冲液中的浓度为0.2-20mM,可选择pH为3.5-5.5,浓度为50-150mM的醋酸缓冲液,或者pH为3.0-5.0,浓度为30-50mM的磷酸缓冲液。

5、场放大进样(FESI)富集条件优化

由于CZE最低只能测到10μM的Fe(III),因此选择了场放大进样(FESI)的富集方法来提高灵敏度。FESI采用的是电动进样,可以利用[FeIII-EDTA]-和[FeII-phen]2+的带电差异,在毛细管电泳的进样阶段即可实现在高Fe(II)背景下对Fe(III)的选择性进样。同时在背景电解质中加入CTAB来改变电渗流的方向,从而可以采用负电分离,避免了进样之后需电压反转而造成的样品回流问题。在进行FESI时,EDTA、Fe(II)和phen的浓度分别固定在50μM、1mM和50mM。

在pH 5.0的醋酸缓冲体系条件下,无法获得最理想的Fe(III)的线性工作曲线,推测是因为样品中存在的大量Fe(II)影响了Fe(III)与EDTA的络合。通过对不同pH条件下EDTA与Fe(III)、Fe(II)络合的条件稳定常数(表1所示)的分析,发现在pH 2、3、4的条件下两者的差异最大,同时考虑到phen与Fe(II)的络合条件,在尝试了三种不同的pH后,最终选择了pH4.0的醋酸缓冲体系。需指出的是,pH4.0的醋酸缓冲液可得出最理想的Fe(III)线性工作曲线,但该曲线在上述优化得出的不同PH和浓度的缓冲溶液环境下也是可用的。

对于FESI来说,进样电压与进样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参数。尽管较长的进样时间或较大的进样电压均会增加进样量,从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但进样量过大的同时因为扩散的缘故也会造成峰展宽。考虑到峰形和灵敏度等因素,最终确定的最佳FESI进样条件为进样电压-2至-8kV,尤其是-5kV,进样时间30-120s,优选60s。在FESI之前引入一段水柱不仅有助于提高进样效率,也有助于提高结果的重现性,确定最佳参数为0.5psi×3至15s,优选0.5psi×12s。

表1不同pH条件下EDTA与Fe(III)、Fe(II)络合的条件稳定常数

pH012345675.18.211.513.914.714.814.614.1--1.53.75.77.79.510.9

数据来源于《分析化学(第五版)》上册,武汉大学主编,2006,高等教育出版社。

在优化后的FESI条件下绘制了[FeIII-EDTA]-的校准曲线(图2A所示),线性关系式为A=0.384c+0.261,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8。其中,A表示[FeIII-EDTA]-的峰面积(mAU·s),是吸光度与迁移时间的乘积;c表示Fe(III)的浓度(μM)。图2A中各点都是通过电泳图得来,如图2B为图2A中x=10时的电泳图,通过该电泳图可知出峰的吸光度和迁移时间,乘积可得图2A中的峰面积值。故,通过测定Fe(III)的吸光度(mAU),获得在迁移时间t(s)下的吸光度峰值a,计算出峰面积A=t*a,结合上述的线性关系A=0.384c+0.261,求得Fe(III)的浓度(μM)公式:c=(t*a-0.261)/0.384。

从校准曲线可得本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μM至50μM,检出限(信噪比S/N=3)为0.1μM,迁移时间与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43%与3.4%。

二、针对上述建立的方法,下述给出六个实施例。

六个实施例选用不同磷酸铁锂样品进行测定,样品重量相同,离心管大小、离心参数、加入的盐酸量、溶解时间、稀释倍数等都相同,避免这些因素的干扰,下述先以实施例1的制备进行说明,表2中为全部实施例及重要参数。

实施例1的磷酸铁锂样品的制备:准确称取0.0100g磷酸铁锂样品置于10mL离心管中,加入5.0mL浓度为5.0M盐酸,常温超声溶解30min,离心(12000r/min,30min)后取上清液稀释500倍,加入50μM EDTA和50mM phen,再利用本方法进行测定。

表2六个实施例的重要参数

针对上述六个实施例,表2列出了以FESI方法来测定各磷酸铁锂样品的定量分析结果和检测回收率。

表2 FESI测定的磷酸铁锂样品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所测的结果通过间接碘量法滴定结果基本吻合,而且获得了97%-103%的高回收率,这证明了方法的可靠性,也显示了这种方法能够在高Fe(II)背景中可靠地定量检测出Fe(III)的含量。

本发明通过巧妙利用络合剂的特异性和电动进样的选择性,成功建立了在高Fe(II)背景下检测磷酸铁锂中痕量Fe(III)的毛细管电泳新方法。以EDTA作为络合剂,因EDTA分别与Fe(III)和Fe(II)络合的稳定常数相差近10个数量级,可通过pH的调节来调控EDTA分别与Fe(III)、Fe(II)的络合,同时加入大量邻二氮菲(phen)来特异性地络合Fe(II),保证了EDTA能在高Fe(II)背景中络合痕量Fe(III)。同时还利用形成的络合物所带电荷正负性的差异,实现了进样阶段即对Fe(III)的选择性进样。最后结合毛细管电泳的强大分离功能和在线样品富集技术,成功测定了磷酸铁锂样品中(高Fe(II)背景下)的痕量Fe(III),较好的回收率也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具有简单、灵敏、准确和可靠等优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