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中药制剂

一种治疗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中药制剂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由:麦冬、山萸肉、黄精、黄连、瓜蒌皮、地龙、鳖甲、丹参、半夏、枳壳等10种中药按照一定比例配制而成。本发明主治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或临床证候表现为阴虚血瘀伴或不伴痰饮的心力衰竭等病,具有养阴益气活血化痰利水的功效。本发明用药精当,配伍严谨,疗效显著,相对于单纯性西药干预具有进一步改善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或临床证候表现为阴虚血瘀伴或不伴痰饮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理状态,提高生存质量、增加运动耐量,降低再住院率等优势,且服用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0-11

    授权

    授权

  • 2016-12-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69 申请日:201608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11-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中医药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临床用于治疗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或临床证候表现为阴虚血瘀伴或不伴痰饮的心力衰竭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既往亦称舒张性心力衰竭,与以往认识不同,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人类的健康已造成沉重的负担,国内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34.1%,国外文献报道为56%。同时,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以老年人居多,防治形势不容乐观。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心肌缺血等多种危险因素的存在使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诊治较为困难。

同为心力衰竭,但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减少的心力衰竭在治疗上有很大不同。以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即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为主或再加上地高辛的四大类药物联合应用的药物改善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有益作用似乎仅限于射血分数减少的心力衰竭,而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并不能受益。近二十年来国内外虽然进行了一系列西药治疗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临床试验,然而迄今为止尚无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可以逆转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演变及结局。因此,当前的防治策略主要针对其病理生理机制,相关指南、共识的治疗建议仍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如控制血压、血糖、心律失常等。

在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已十分普遍,但研究多集中于射血分数减少的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研究也显示中医药在射血分数减少的心力衰竭的防治方面已取得较好效果,如能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较好,但中医药治疗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研究明显很少,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众所周知,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特点是辨证论治,而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特征同样缺乏系统、深入认识,究其原因是目前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相关中医药研究人群的纳入标准不一,缺乏认真、细致的观察研究,更缺乏对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中药制剂,弥补了目前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疗效欠佳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麦冬6~12份、山萸肉4~10份、黄精3~8份、黄连3~8份、瓜蒌皮4~10份、地龙4~10份。

还包括丹参6~12份、鳖甲3~8份、半夏3~8份和枳壳3~8份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优选,包括以下原料药:麦冬20g、山萸肉15g、黄精15g、黄连10g、瓜娄皮15g、地龙15g、丹参20g、鳖甲10g、半夏10g、枳壳10g。

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水煎剂、煎膏剂、丸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或口服液。

上述的治疗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中药制剂在制备临床证候表现为阴虚血瘀伴或不伴痰饮的心力衰竭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疗效欠佳的不足,进一步提高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或临床证候表现为阴虚血瘀伴或不伴痰饮的心力衰竭等病的临床疗效,作为一种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服用安全的中药制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治疗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麦冬6~12份、山萸肉4~10份、黄精3~8份、黄连3~8份、瓜蒌皮4~10份、地龙4~10份。

还包括丹参6~12份、鳖甲3~8份、半夏3~8份、枳壳3~8份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优选,包括以下原料药:麦冬20g、山萸肉15g、黄精15g、黄连10g、瓜娄皮15g、地龙15g、丹参20g、鳖甲10g、半夏10g、枳壳10g。

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水煎剂、煎膏剂、丸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或口服液。

服用方法:每天服用2~3次,其中煎膏剂每天2次,早晚空腹服用;丸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每天3次,早、中、晚饭后半小时服用。14天为一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饮浓茶,忌食生冷、辛辣、刺激食物。

所述的治疗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中药制剂在制备临床证候表现为阴虚血瘀伴或不伴痰饮的心力衰竭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采用的中药详细情况如下:

麦冬:性甘、微苦,微寒。归胃、肺、心经。功效: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神农本草经》:“主心腹结气…胃络脉绝,羸瘦短气”;《本草汇言》:“清心润肺之药。主心气不足,惊悸怔忡,健忘恍惚,精神失守;或肺热肺燥,咳声连发,肺胃叶焦,短气虚喘,火伏肺中,咯血咳血;或虚劳客热,津液干少。”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麦冬所含的化学成分能改善心功能、抗心肌缺血,改善心肌代谢、保护心肌细胞,抗心律失常,抗休克,还能增强免疫功能,抗应激、降糖、抗脑缺血的作用。可用于心烦失眠,肺燥干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干鼻燥等。

山萸肉:性酸、涩,微温。归肾、肝二经。功效: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神农本草经》:“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山茱萸所含的化学成分具有强心,抗休克,抗心律失常,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抗氧化,调节免疫,还有降糖、降脂的作用。可用于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等。

黄精:性甘、平。归脾、肺、肾经。功效: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本草纲目》:“补诸虚…填精髓。”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精所含的化学成分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强心,促进造血功能,延缓衰老及抗氧化,降压、降糖、降脂,抗缺氧性坏死和凋亡,还有抑制肾上腺皮质、抗抑郁的作用。可用于阴虚肺燥、干嗽少痰、劳嗽久咳、倦怠无力、食欲不振、内热消渴等。

黄连:性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珍珠囊》:“其用有六:泻心脏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治赤眼暴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连所含的化学成分有保护缺血心肌,抗心律失常,抗脑缺血,抗血小板聚集,降压,降糖,还有抗病原体,抗细菌毒素,抗炎的作用。可用于心火亢盛、心烦不寐、高热神昏,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血热吐衄,目赤牙痛,痈肿疔疮等。

瓜蒌皮:性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功效:清热化痰,宽胸利气。《中药志》:“涤痰结,舒肝郁。治痰热咳嗽,胸胁作痛。”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瓜蒌皮所含的化学成分对垂体后叶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提高耐缺氧的能力,降压,扩冠,并有降脂、降糖,抗菌,祛痰的作用。可用于胸痹、结胸,肠燥便秘,痰多咳嗽等。

地龙:性咸、寒。归肝、脾、膀胱经。功效:清热熄风,通络,平喘,利尿。《本草纲目》:“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诸热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经络也。”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地龙所含的成分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抗凝和溶栓,降压,抗心律失常,镇静、抗惊厥,解热,还有增强免疫,抗氧化的作用。可用于高热惊痫,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脑卒中、半身不遂,喘息,关节疼痛,小便不利,瘰疬等。

丹参:性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本草便读》:“丹参,功同四物,能祛瘀而生新,善疗风而散结,性平和而走血,…味甘苦以调经,不过专通营分。丹参虽有参名,但补血之力不足,活血之力有余,为调理血分之首药。”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丹参所含的化学成分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冠脉循环,有钙拮抗剂作用,抑制心肌肥厚的作用,调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稳定红细胞膜,改善微循环,保护脑、肝、肾、肺的损伤,还有抗氧化,抗菌,抗炎作用。可用于血瘀心痛,心烦失眠,脘腹疼痛,癥瘕积聚,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痈肿疮毒等。

鳖甲:性甘、咸、寒。归肝、肾经。功效: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神农本草经》:“主心腹癥瘕坚积,寒热,去痞息肉。”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鳖甲所含的化学成分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缺氧能力,还有抗肝纤维化,改善肺纤维化,抗衰老、抗疲劳作用。可用于肾阴不足,潮热盗汗,阴虚阳亢,热病伤阴,阴虚风动,胸胁作痛,癥瘕积聚,月经不通等。

半夏:性辛、温。归脾、胃、肺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名医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半夏所含的化学成分有抗心律失常,降脂,镇咳、祛痰,止呕,还有抗氧化,镇静、镇痛,抗炎,抑菌的作用。可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等。

枳壳:性苦、辛、酸,温。归脾、胃、大肠经。功效:行气开胸,宽中除胀。《本草纲目》:“枳壳大抵功能利气,气下则痰喘止,气行则痰满消,气通则痛刺止,气利则后重除。”现代药理显示,枳壳所含的化学成分能强心,增加心、脑、肾的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还有利尿,保护血管,镇痛、镇静的作用。可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等。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以养阴为本,阴虚因久病,且脾胃虚弱,因此在选择养阴药物时多用麦冬、黄精、山萸肉等不致碍胃的药物,避免使用生地、熟地等滋腻之品,养阴则可以扶正、生津,津液得复则心阴旺盛,使心脉失养得以改善;加用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丹参味苦而微寒,“一味丹参,功同四物”,《神农本草经》记载其有“破癥除瘕”之力,能活血祛瘀以生新;瓜蒌皮、半夏、黄连清热涤痰散结,以瓜蒌皮开胸中痰结,半夏、黄连辛开苦降,调理中焦气机,取黄连之苦寒,清泄心下之热邪,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瓜蒌皮既助黄连清热泻火,又助半夏化痰开结,同时还有润便导下的功能。枳壳走气分,理气宽胸行痰,地龙清热结而利水道,诸药合用,共奏养阴益气活血化痰利水之功。本发明用药精当,配伍严谨,疗效显著,为治疗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或临床证候表现为阴虚血瘀伴或不伴痰饮的心力衰竭等病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运动耐量,改善心理状态,降低血浆BNP等生物学标志物水平方面较单纯采用西药干预具有一定的疗效优势。

本发明依据于深入、系统地开展了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系列研究,基于文献研究、专家问卷调查及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结果表明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特征总体以阴虚血瘀痰热证为主,提出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中医治则以养阴益气活血化痰利水为主。结合临床经验建立了针对性地治疗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中药制剂,且已在临床实践中显示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较单纯西药干预能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增加活动耐量,改善心理状态,降低再住院率,且服用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水煎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原料药按上述份量称取后,将鳖甲单独浸泡,其余药料装入一次性无纺布药袋中,加高于药料平面的3~5厘米的水,浸泡20~40分钟;于煎药器皿(如砂锅)中先煎鳖甲30分钟,后加入其它药料,用大火煮开,后转为小火煎煮30~40分钟,煎好后滤出药液,得20000毫升;二煎时,再加适量的水(以没过药渣为佳),大火煮开后再转为小火煎20分钟左右,滤过药液,得10000毫升的药液;将两次药液混合,合得30000毫升的药液。每150毫升真空压缩包装为1袋。

服用方法:每天2次,每次1袋,早、晚空腹服用。

2.煎膏剂具体制备方法为:原料药按上述份量称取后,将鳖甲另锅浸泡,其他药物装入一次性无纺布药袋中放入泡药桶中,加适量的水浸泡原料,令其充分吸收膨胀,稍后再加水以高出10厘米左右,浸泡12小时;将浸泡好的鳖甲放入煎药器皿(如砂锅)中加适量的水先煎1小时,后将其他药料放入煎药锅中,加高于药料平面15厘米的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转为微火以沸为度,即可用纱布过滤出头道药汁,再加清水浸润原来的药渣后即可上火煎煮,煎法同前,此为2煎,待至第3煎时,滤净药汁后即将药渣倒弃。将前3煎所得药汁混合一处,静置后再沉淀过滤,以药渣越少越佳;将所得的药汁倒入锅中进行浓缩,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分蒸发,并随时撇去浮沫,让药汁慢慢变成稠厚,再改用小火进一步浓缩,期间不停地搅拌,以搅拌到药汁滴到纸上不散开为度,暂停煎熬而得到稠膏,留置备用;后将炼蜜3.5kg倒入留置备用的稠膏继续放在小火上熬炼,不断搅拌并捞除液面上的泡沫,直至能拉扯成旗或在滴水成珠,即可得到膏滋(糖尿病人或血糖偏高的病人可省略此步骤);后将膏滋乘热快速倒入事先清洗并消毒过的玻璃瓶内(每瓶200毫升),凉放即得。

服用方法:每天3次,每次1小勺(10毫升左右),早、晚空腹服用。

3.丸剂具体制备方法为:原料药按上述份量称取后,将鳖甲另锅浸泡,其他药物装入一次性无纺布药袋中放入泡药桶中,加适量的水浸泡原料,令其充分吸收膨胀,稍后再加水以高出10厘米,浸泡12小时;将浸泡好的鳖甲放入煎药器皿(如砂锅)中加适量的水先煎1小时,后将其他药料放入煎药锅中,加高于药料平面15厘米的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左右,转为微火以沸为度,即可用纱布过滤出头道药汁,再加清水浸润原来的药渣后即可上火煎煮,煎法同前,此为2煎,待至第3煎时,滤净药汁后即将药渣倒弃。将前3煎所得药汁混合一处,静置后再沉淀过滤,以药渣越少越佳;将所得的药汁倒入锅中进行浓缩,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分蒸发,并随时撇去浮沫,让药汁慢慢变成稠厚,再改用小火进一步浓缩,期间不停地搅拌,以搅拌到药汁滴到纸上不散开为度,暂停煎熬而得到稠膏,留置备用;后将稠膏进行喷雾干燥,后加入炼蜜4kg混匀,制丸块制丸,再送至中药自动制丸机制成丸剂,每丸0.1g。

服用方法:每天3次,每次60丸,早、中、晚后半小时服用。

4.颗粒剂具体制备方法为:原料药按上述份量称取后,将鳖甲另锅浸泡,其他药物装入一次性无纺布药袋中放入泡药桶中,加适量的水浸泡原料,令其充分吸收膨胀,稍后再加水以高出10厘米,浸泡12小时;将浸泡好的鳖甲放入煎药器皿(如砂锅)中加适量的水先煎1小时,后将其他药料放入煎药器皿中,加高于药料平面15厘米的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转为微火以沸为度,即可用纱布过滤出头道药汁,再加清水浸润原来的药渣后即可上火煎煮,煎法同前,此为2煎,待至第3煎时,滤净药汁后即将药渣倒弃。将前3煎所得药汁混合一处,静置后再沉淀过滤,以药渣越少越佳;将所得的药汁倒入锅中进行浓缩,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分蒸发,并随时撇去浮沫,让药汁慢慢变成稠厚,再改用小火进一步浓缩,期间不停地搅拌,以搅拌到药汁滴到纸上不散开为度,暂停煎熬而得到稠膏,留置备用;后将稠膏进行沸腾干燥,后加入糊精15kg,充分混匀,再采用湿法制粒、干燥、整粒、装袋,制成颗粒剂,每袋6g。

服用方法:每天3次,每次1袋,早、中、晚饭后半小时服用。

5.片剂具体制备方法为:原料药按上述份量称取后,将鳖甲另锅浸泡,其他药物装入一次性无纺布药袋中放入泡药桶中,加适量的水浸泡原料,令其充分吸收膨胀,稍后再加水以高出10厘米,浸泡12小时;将浸泡好的鳖甲放入煎药器皿(如砂锅)中加适量的水先煎1小时,后将其他药料放入煎药器皿中,加高于药料平面15厘米的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转为微火以沸为度,即可用纱布过滤出头道药汁,再加清水浸润原来的药渣后即可上火煎煮,煎法同前,此为2煎,待至第3煎时,滤净药汁后即将药渣倒弃。将前3煎所得药汁混合一处,静置后再沉淀过滤,以药渣越少越佳;将所得的药汁倒入锅中进行浓缩,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分蒸发,并随时撇去浮沫,让药汁慢慢变成稠厚,再改用小火进一步浓缩,期间不停地搅拌,以搅拌到药汁滴到纸上不散开为度,暂停煎熬而得到稠膏,留置备用;后稠膏进行喷雾干燥,而后加入羧甲淀粉钠500g和硬脂酸镁100g,充分混匀,再采用湿法制粒、干燥、整粒、压片、包衣,制成片剂,每片0.5g。

服用方法:每天3次,每次3片,早、中、晚饭后半小时服用。

6.胶囊剂具体制备方法为:原料药按上述份量称取后,将鳖甲另锅浸泡,其他药物装入一次性无纺布药袋中放入泡药桶中,加适量的水浸泡原料,令其充分吸收膨胀,稍后再加水以高出10厘米,浸泡12小时;将浸泡好的鳖甲放入煎药器皿(如砂锅)中加适量的水先煎1小时,后将其他药料放入煎药锅中,加高于药料平面15厘米的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左右,转为微火以沸为度,即可用纱布过滤出头道药汁,再加清水浸润原来的药渣后即可上火煎煮,煎法同前,此为2煎,待至第3煎时,滤净药汁后即将药渣倒弃。将前3煎所得药汁混合一处,静置后再沉淀过滤,以药渣越少越佳;将所得的药汁倒入锅中进行浓缩,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分蒸发,并随时撇去浮沫,让药汁慢慢变成稠厚,再改用小火进一步浓缩,期间不停地搅拌,以搅拌到药汁滴到纸上不散开为度,暂停煎熬而得到稠膏,留置备用;后将稠膏进行喷雾干燥,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制成胶囊剂,每粒0.5g。

服用方法:每天3次,每次3粒,早、中、晚饭后半小时服用。

7.口服液具体制备方法为:原料药按上述份量称取后,将鳖甲另锅浸泡,其他药物装入一次性无纺布药袋中放入泡药桶中,加适量的水浸泡原料,令其充分吸收膨胀,稍后再加水以高出10厘米,浸泡12小时;将浸泡好的鳖甲放入煎药器皿(如砂锅)中加适量的水先煎1小时,后将其他药料放入煎药锅中,加高于药料平面15厘米的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转为微火以沸为度,即可用纱布过滤出头道药汁,再加清水浸润原来的药渣后即可上火煎煮,煎法同前,此为2煎,待至第3煎时,滤净药汁后即将药渣倒弃。将前3煎所得药汁混合一处,静置后再沉淀过滤,以药渣越少越佳;将所得的药汁倒入锅中进行浓缩,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分蒸发,并随时撇去浮沫,让药汁慢慢变成稠厚,再改用小火进一步浓缩,期间不停地搅拌,以搅拌到药汁滴到纸上不散开为度,暂停煎熬而得到稠膏,留置备用;后将稠膏加入单糖浆3kg,充分混匀,冷却,加蒸馏水至20000毫升,静置后过滤,灌封得到口服液,每瓶20毫升。

服用方法:每天3次,每次20毫升,早、中、晚饭后半小时服用。

下面通过本发明治疗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中药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显著效果。

1.病例来源

60例明确诊断为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天津中医药第一附属医院新住院或门诊患者。

2.诊断标准

(1)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体征或症状,并排除心脏瓣膜病、缩窄性心包炎和其它非心脏疾病;

(2)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LVEF>45%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97mL/m2);

(3)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即左室充盈压升高的证据。

3.纳入及排除标准

3.1纳入标准

(1)年龄>40岁;

(2)入选时患者需同时具有下列症状之一及体征之一:

①症状:肺部啰音;

双下肢水肿;

胸片提示胸腔积液、肺淤血或心脏肥大。

②体征:轻或中度的劳力性呼吸困难;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

(3)LVEF>50%(改良Simpson法)且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97ml/m2(也可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体表面积<3.7cm/m2代替),同时超声心动图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①E/e’(测量侧壁和室间隔的均值)>13;

②如果8<E/e’<13还需满足E/A>50y<0.5+E峰减速时间(DT)>50y>280ms或左心房内径>4.7cm或左心室室壁重量指数>122g/m2(女)或>149g/m2(男)或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1.1cm或入选前12月内BNP>200Pg/mL。

3.2排除标准(符合以下4项中任何一项,则不能纳入)

(1)急性冠脉综合征者;

(2)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心脏瓣膜病;

(3)近90天内有支架植入、冠脉搭桥病史者;

(4)近90天内植入过永久起搏器、植入式除颤器(ICD)或左室辅助装置者;

(5)入选时收缩压>160mmHg或<90mmHg者;

(6)慢性肺部疾病患者需要使用氧疗或药物干预者;

(7)近90天内发生过脑梗死者;

(8)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衰竭、恶性肿瘤等)在治疗期间需特殊处理而影响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者;

(9)女性妊娠期、哺乳期者,或育龄妇女但未采取可靠避孕方法者。

3.3剔除、脱落标准

(1)剔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或者符合排除标准。

(2)脱落标准:①患者撤销知情同意,中途退出;②患者依从性差或不能很好配合,调查难以保证准确性。

(3)脱落病例调查表应予以保留。

4.治疗方案

治疗组和对照组按照1:1比例进行随机分组(由Excel生成随机数字表)。(1)对照组:采用西药规范治疗。

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治疗主要针对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症状、合并疾病及危险因素。

①积极控制血压:目标血压宜低于单纯高血压患者的标准,即收缩压<130/80mmHg。5大类降压药均可应用,优选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

②应用利尿剂:消除液体储留和水肿十分重要,可缓解肺淤血,改善心功能。但不宜过度利尿,以免前负荷过度降低而致低血压。

③控制和治疗其他基础疾病和合并症:控制慢性房颤的心室率,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CCB(地尔硫卓或维拉帕米),如有可能,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对患者有益。积极治疗糖尿病和控制血糖;肥胖者要减轻体重;伴左心室肥厚者,为逆转左心室肥厚和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可用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等;地高辛不能增加心肌的松弛,不推荐使用。

④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接受有利于心脏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限盐、限水、监测体重、体育锻炼、戒烟、戒酒等)、治疗用药以及应急处理指导。此外,应注意避免使用其他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相关中药。

(2)治疗组:西药规范治疗上加载中药制剂的配方(实施例1的水煎剂),每次150毫升,每日2次,14天为一个疗程。

5.观察指标

5.1疗效性指标

NYHA心功能分级、Lee氏心衰计分、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增补)、欧洲五维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中医四诊信息计分、复合终点、6分钟步行距离、心脏超声指标、BNP、sST2、MMP-9、TIMMP-1、血尿酸、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等。

5.2安全性指标

血压、心率、血常规、肌酐(CR)、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不良事件等。

6.疗程与随访

用药期2周;访时点:为入组时及入组后第2周。

7.统计学分析

将相关数据导入SAS软件,建立SAS数据集。采用SAS 9.1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指标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率、构成比等指标进行统计描述。

基线的组间均衡性分析:对两组资料的人口学特征、一般情况以及基线情况进行可比性分析,如果不同组间基线特征不均衡,可采用协方差分析。

(1)对于描述性数据资料进行频次分析,连续性变量属正态分布者可选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等级资料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类变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2)对于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中医病因及危险因素分布特点、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候类型的分布特征、中医证候要素组合规律、中医证候与其它因素的相关性等临床问题,选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复杂系统熵聚堆法等数据处理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8.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正在统计分析中,初步研究数据表明本发明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运动耐量,改善心理状态,降低血浆BNP等生物学标志物水平方面较单纯采用西药干预具有一定的疗效优势,且患者依从性较好,无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下面通过本发明治疗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典型案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显著效果。

例1周某,女,80岁,2013年主因“胸闷、气短、乏力”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住院,经查冠脉造影示“冠脉三支病变,并于右冠植入支架2枚”,查24小时Holter示阵发房颤,医生建议射频消融术或起搏器植入治疗,患者拒绝,病情略缓解后出院。出院后患者症状反复,患者自感焦虑抑郁,遂来我院门诊寻求中医药治疗。初次查BNP为653pg/ml,心脏彩超示室间隔/后壁厚度为1.2。西医诊断为“心力衰竭,心功能III级(NYH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脉三支病变,支架植入术后,稳定型心绞痛,心律失常,阵发房颤,高血压”,中医诊断为心衰病,证属阴虚血瘀痰热证,于是口服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实施例1的水煎剂)2周。药服毕,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复查BNP降为185pg/ml,心脏彩超示室间隔/后壁厚度为1.18,心功能由原来的III级转为现在的II级,房颤发作次数较前减少,明尼苏达量表总分由2周前29分降至23分,6分钟步行距离较前提高,故患者效不更方,继续服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实施例1的水煎剂)2月余。现患者症状控制良好,生存质量和运动耐量都较前明显提高,焦虑抑郁状态较前明显改善。

例2高某,女,75岁,2年前于我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治疗,西医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律失常,阵发房颤,心力衰竭,心功能III级(NYHA分级),高血压3级”,经治后好转出院。期间症状反复,故为求中西医结合治疗就诊于我院门诊,首次查BNP为486pg/ml;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心脏彩超结果为LVEF57%,室间隔/后壁厚度为1.3,E/e’为15.98。中医诊断为心衰病,证属阴虚血瘀痰热证,遂口服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实施例1的煎膏剂)2周。服药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自感心中舒适,房颤发作程度较前减轻。复查BNP降为346pg/ml,6分钟步行距离由先前的200米提高到234米;复查心脏彩超示LVEF58%,室间隔/后壁厚度为1.18,E/e’为13.73。因此患者效不更方,继续服用本中药制剂1月余。现患者病情稳定,症状未再反复发作,生存质量和运动耐量均较前明显提高。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即凡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