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冬病夏治的止咳中药

用于冬病夏治的止咳中药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冬病夏治的止咳中药;该中药是由原料药紫河车,黄精,胡桃肉,炒白术,人参,橘红,百部,川贝母,炙麻黄,前胡,款冬花,炒杏仁,炒白芥子,炒苏子,干姜,炙甘草,蛤蚧,白果,五味子,穿山龙和桃仁制备而成;按照上述配比称取各种原料药,加水浸泡,加热至沸腾后煎煮,药煮好后过滤、沉淀,再过滤,最后煎煮浓缩,加入五味子蜂蜜搅拌呈膏状即为膏剂;按照上述配比称取各种原料药,将原料药清洗烘干、混匀、破碎、细粉、过筛,得到药粉,将粘合剂加入药粉中制成丸剂,将药粉装入胶囊中制成胶囊剂;该中药适用于在夏季伏天未发病时治疗冬季因寒冷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疗效显著,愈后不易复发。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07537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毛德西;

    申请/专利号CN201610689997.5

  • 申请日2016-08-19

  • 分类号A61K36/9068;A61K9/48;A61K9/20;A61K9/14;A61K9/06;A61P11/14;A61P11/00;A61P11/06;

  • 代理机构郑州市华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张海青

  • 地址 450002 河南省郑州市东风路6号河南省中医院名医堂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46:4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9-24

    授权

    授权

  • 2016-12-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9068 申请日:201608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11-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冬病夏治的止咳中药。

(二)、背景技术:

咳嗽哮喘是临床常见病,由于生活条件所限,每年冬天遇寒咳嗽者很多,日久会发展成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诸疾,患者会出现气喘、痰多而黏、胸闷等病症,该病痛苦大,用药多,虽对症治疗,但极易复发,病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目前西药或中药治疗的时机多是在发病时对症治疗,虽可治愈,但遇寒又会复发,不能根治。

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庄子的名言“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万物与天地是息息相通,是一个有机整体,特别是作为自然界个体的人,与大自然是紧密相连,无法分开的。中国古代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先人据此提出了“冬病夏治” 、“未病先防”的医学理论: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为旺盛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补机体的阳气不足,增强机体抵抗病邪之能力,同时祛除阴寒之病邪,到冬季才可耐阴寒,身体自然就会强壮,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冬病夏治的止咳中药,该中药适用于在夏季伏天未发病时治疗冬季因寒冷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疗效显著,愈后不易复发。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冬病夏治的止咳中药,以重量份表示,该中药是由原料药紫河车10~15份,黄精10~15份,胡桃肉10~15份,炒白术10~15份,人参6~10份,橘红6~9份,百部10~15份,川贝母10~15份,炙麻黄6~9份,前胡6~9份,款冬花6~10份,炒杏仁6~9份,炒白芥子10~15份,炒苏子10~15份,干姜6~9份,炙甘草6~9份,蛤蚧1~3份,白果6~9份,五味子6~9份,穿山龙10~15份和桃仁10~15份制备而成。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该中药是由原料药紫河车11~13份,黄精12~13份,胡桃肉13~15份,炒白术13~15份,人参7~9份,橘红8~9份,百部12~14份,川贝母10~12份,炙麻黄7~8份,前胡7~8份,款冬花7~8份,炒杏仁7~8份,炒白芥子10~13份,炒苏子12~15份,干姜7~8份,炙甘草8~9份,蛤蚧1~2份,白果6~8份,五味子6~8份,穿山龙12~15份和桃仁12~14份制备而成。

该中药可为膏剂、散剂、丸剂或胶囊剂中的任意一种。

膏剂的制备方法为:

a.按照上述配比称取各种原料药,加水浸泡20~30分钟,水的加入量为6~10ml/g干药;

b.将浸泡好的原料药加热至沸腾后煎煮25~30分钟,药煮好后将药液用24~40目筛过滤;

c.将过滤后的药液静置沉淀至少2小时,再用80~120目筛过滤;

d.将过滤后的药液再煎煮浓缩,浓缩后,在药液煮沸状态下,加入五味子蜂蜜搅拌,至药液呈膏状即为膏剂。

膏剂的制备方法还可以为:

a.按照上述配比称取各种原料药,加水浸泡20~30分钟,水的加入量为6~10ml/g干药;

b.将浸泡好的原料药加热至沸腾后煎煮25~30分钟,药煮好后将药液用24~40目筛过滤;

c.在步骤b中煮药后滤出的药渣中加入水,水的加入量为3~5ml/g药渣,加热至沸腾后煎煮20~25分钟,药煮好后将药液用24~40目筛过滤,将该次所得药液与步骤b中所得药液混合均匀;

d.将混合均匀的药液静置沉淀至少2小时,再用80~120目筛过滤;

e.将过滤后的药液再煎煮浓缩,浓缩后,在药液煮沸状态下,加入五味子蜂蜜搅拌,至药液呈膏状即为膏剂。

散剂的制备方法为:按照上述配比称取各种原料药,将原料药清洗烘干,再将清洗烘干的各原料药混匀、破碎、细粉、过80~150目筛,所得药粉即为散剂。

丸剂的制备方法为:按照上述配比称取各种原料药,将原料药清洗烘干,再将清洗烘干的各原料药混匀、破碎、细粉、过80~150目筛,得到药粉,将粘合剂(五味子蜂蜜)加入药粉中制成丸剂。

胶囊剂的制备方法为:按上述配比称取各种原料药,将原料药清洗烘干,再将清洗烘干的各原料药混匀、破碎、细粉、过80~150目筛,得到药粉,将药粉装入胶囊中制成胶囊剂。

本发明的积极有益效果:

1. 本发明产品在“冬病夏治”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研制而成;本发明在具有益气固表、宣肺化痰、清肃肺气功效的同时,还具补肾温阳、健脾运湿、止咳平喘的作用,其扶正固本功效尤其突出,适用于在夏季伏天未发病时治疗冬季因寒冷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疗效显著,愈后不易复发,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最高境界。

2. 本发明产品还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使经络疏通,气血通畅,增强了扶正固本功效,提高了机体免疫力,增强了机体正气,使机体抗邪外出。

3. 本发明产品为口服制剂,对于那些不宜接受外贴膏剂的患者,颇为适宜。

4. 本发明产品的膏剂口感好,服用方便。

本发明产品的各种原料药的药理为:

1. 紫河车:性温,味甘,咸。归心、肺、肾经。功效主治:温肾补精,益气养血。用于肺肾两虚的咳嗽,现代研究认为紫河车具有增强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抗癌,抗过敏,延缓衰老等作用。

2. 黄精: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功效主治:润肺滋阴,补脾益气。用于肺虚燥咳,肾虚精亏所致腰酸头晕,足软,脾胃虚弱。

3. 胡桃肉:性温,味甘。归肾、肺、大肠经。功效主治:补肾、温肺、润肠。用于虚寒咳喘,腰疼脚弱,肠燥便秘。

4. 炒白术:性温,味苦、甘。归脾、胃经。功效主治: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用于脾虚失运水湿内停之痰饮,水肿,小便不利。

5. 人参:性微温,味甘,微苦。归脾、肺经。功效主治: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用于气虚欲脱,脾气不足,肺气亏虚,心神不安。

6. 橘红:性温,味辛,苦。归肺、脾经。功效主治:散寒、燥湿、理气、化痰。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呕恶痞闷。

7. 百部:性微温,味甘,苦。归肺经。功效主治:润肺止咳,杀虫灭虱。用于治疗新久咳嗽,顿咳,肺痨咳嗽。现代研究认为百部所含的生物碱有中枢性镇咳作用,能对抗组织胺对支气管平滑肌的致痉作用,其强度与氨茶碱相似,但作用缓慢而持久。

8. 川贝母:性微寒,味苦,甘,归肺,心经。功效主治:化痰止咳,清热散结。用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肺痈。

9. 炙麻黄:性温,味辛,苦。归肺,膀胱经。功效主治: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治疗风寒袭肺,肺气壅遏的咳嗽,现代研究认为炙麻黄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10. 前胡:性微寒,味苦辛,归肺经。功效主治:降气去痰,宣散风热。用于肺气不降,喘咳,痰稠。

11. 款冬花:性温,味辛,归肺经。功效主治: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用于咳嗽,气喘。

12. 炒杏仁:性微温、味苦,有小毒。归肺、大肠经。功效主治: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喘诸证,肠燥便秘。现代医学认为杏仁能轻度抑制呼吸中枢而起镇咳平喘作用。

13. 炒白芥子:性温,味辛。归肺经。功效主治: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治疗寒痰壅肺,悬饮,咳喘胸闷,痰多清稀者。

14. 炒苏子:性温,味辛。归肺、大肠经。功效主治: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痰壅气逆咳喘,肠燥便秘。

15. 干姜:性热,味辛。归脾,胃,心,肺经。功效主治:温中,回阳,温肺化阴。用于寒饮伏肺,见咳嗽气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脾胃寒证,亡阳证。

16. 炙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肾经。功效主治: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用于咳嗽气喘,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

17. 蛤蚧:性平,味咸。归肺、肾经。功效主治:助肾阳,益精血,补肺气,定喘嗽。用于肺肾两虚,肾不纳气的虚喘久嗽。蛤蚧善利肺肾之气而纳气平喘,为治虚喘劳嗽的要药。现代研究认为蛤蚧有解痉平喘,抗炎,降血糖的作用。

18. 白果:性平,味甘、苦、涩,有小毒。归肺经。功效主治:敛肺平喘,收涩止带。用于喘咳,气逆,痰多之证。

19. 五味子:性温,味酸。归肺、肾、心经。功效主治: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治久咳虚喘。

20. 穿山龙:性温,味甘、苦。归肝,肺经。功效主治:舒筋活血,止咳化痰,祛风止痛。用于镇咳、祛痰、平喘。

21. 桃仁:性平,味苦,归心,肝,肺,大肠经。功效主治: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用于治疗痛经,血滞经闭,癥瘕,跌打损伤,肺痈,肠痈,肠燥便秘。

本发明药物配伍的合理性:

本发明具有益气固表、宣肺化痰、清肃肺气的功效,还具补肾温阳、健脾运湿、止咳平喘的作用;方中紫河车、黄精、胡桃肉、炒白术、人参补肾益气、止喘止咳,提高免疫力,增强了人体的正气,以利于驱除邪气;橘红、百部、川贝母、炙麻黄、前胡、款冬花、炒杏仁化痰止咳;炒白芥子、炒苏子、干姜、炙甘草温肺止咳化痰;蛤蚧、白果、五味子具有显著的纳气平喘作用;穿山龙祛风止咳;桃仁润肠通便以清肺热、止咳止喘,桃仁又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使经络疏通、气血通畅、正气充足、抗邪外出。

本发明产品临床应用病例统计:

1. 病历资料:

近几年来,用本发明产品膏剂治疗因感寒引起的咳嗽、哮喘383例,其中男215例,女168例,病程最长者30余年,最短者1年。慢性支气管炎162 例,肺气肿98例,支气管哮喘123例。

2. 疗效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012版进行疗效标准的判断。具体为:

痊愈:咳嗽、哮喘消失,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

好转:咳嗽减轻,哮喘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未愈:症状未改善或恶化。

3. 治疗方法:

以上患者均使用本发明膏剂产品治疗,从每年初伏日起至末伏结束,每日三次,每次10克,放入口中含化,慢慢咽下或温开水送服,共服30-40天,连续服用三年。

4. 治疗结果:

表1:治疗时间与临床疗效分析

所有痊愈病例均在3~5年内随访,未再发作。

下面列举近几年的一些典型病例说明:

病例1:赵某,女,74岁,黑龙江省人,于2012年7月初诊。患者常年工作在我国黑龙江省,因不耐其寒,每遇寒冷出现咳嗽、气喘、吐痰,甚至夏季也不能使用空调,病程30余年,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刻诊:咳嗽,气喘,痰多,痰多而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滑。证属:风寒袭肺,痰湿壅阻,肺气失肃,气不归根。治宜益肺止咳,健脾化痰,补肾平喘,选本发明产品膏剂内服。服药一个月后,患者症状减轻,尤其是可以在空调屋里待上数分钟,患者在随后的一个冬季,其咳嗽、气喘、吐痰偶有发作,但每次症状均较原来轻,瞩其每年从初伏至末伏连服此药3年,以巩固疗效。

病例2:谢某,女,70岁,河南淮阳,2012年6月初诊。患者每遇冬天受寒后咳嗽、气喘、咳吐白粘痰,重时小便失禁,且咳后全身乏力,此病史20余年,曾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虽每年治疗但病情反复,遇寒即发,每个冬天非常痛苦,舌质淡,苔白厚,脉细滑,连续三伏天服用本发明产品膏剂,连服三年,病症每年减轻。

病例3:冯某,男,45岁,2014年6月初诊。患者二十多岁时,因受寒导致咳嗽,以后每遇风寒,咳嗽、气喘、胸闷、吐白痰,并且每次发病虽用多种药物久久不能愈,采用本发明产品膏剂,连用二年,病情大减,冬季咳嗽次数明显减少,嘱患者继续服用。服用三年,患者痊愈。

病例4:陈某,男,66岁,2011年6月初诊,气喘,胸闷,咳嗽畏寒10年,10年前因冒雨干农活后出现咳嗽,未治愈,以后每受寒即发咳嗽、胸闷、吐白粘痰,舌质淡,舌体胖大,舌苔厚腻,脉弦,曾摄CT示:1.支气管炎2.哮喘3.慢阻肺。经本发明产品膏剂治疗3年,病情大为好转。嘱患者小剂量继续服用2年以巩固疗效。

(四)、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用于冬病夏治的止咳中药由原料药紫河车12g,黄精12g,胡桃肉15g,炒白术14g,人参8g,橘红8g,百部12g,川贝母12g,炙麻黄8g,前胡8g,款冬花8g,炒杏仁8g,炒白芥子10g,炒苏子14g,干姜8g,炙甘草8g,蛤蚧2g(1对蛤蚧约重22g),白果6g,五味子8g,穿山龙14g和桃仁12g制备而成。

该中药为膏剂,膏剂的制备方法为:

a.按照上述的配比称取各种原料药,加水浸泡20~30分钟,水的加入量为6~10ml/g干药;

b.将浸泡好的原料药,加热至沸腾后煎煮25~30分钟,药煮好后将药液用24~40目筛过滤;

c.将过滤后的药液静置沉淀至少2小时,再用80~120目筛过滤;

d.将过滤后的药液再煎煮浓缩,浓缩后,余留药液大约为原药液的一半,在药液煮沸状态下,慢慢加入五味子蜂蜜搅拌,至药液呈膏状即为膏剂。

实施例二:用于冬病夏治的止咳中药由原料药紫河车12g,黄精12g,胡桃肉15g,炒白术14g,人参8g,橘红8g,百部12g,川贝母12g,炙麻黄8g,前胡8g,款冬花8g,炒杏仁8g,炒白芥子10g,炒苏子14g,干姜8g,炙甘草8g,蛤蚧2g(1对蛤蚧约重22g),白果6g,五味子8g,穿山龙14g和桃仁12g制备而成。

该中药为膏剂,膏剂的制备方法为:

a.按照上述的配比称取各种原料药,加水浸泡20~30分钟,水的加入量为6~10ml/g干药;

b.将浸泡好的原料药,加热至沸腾后煎煮25~30分钟,药煮好后将药液用24~40目筛过滤;

c.将步骤b中煮药后滤出的药渣中加入水,水的加入量为3~5ml/g药渣,加热至沸腾后煎煮20~25分钟,药煮好后将药液用24~40目筛过滤,将该次所得药液与步骤b中所得药液混合均匀;

d.将混合均匀的药液静置沉淀至少2小时,再用80~120目筛过滤;

e.将过滤后的药液再煎煮浓缩,浓缩后,余留药液大约为原药液的一半,在药液煮沸状态下,慢慢加入五味子蜂蜜搅拌,至药液呈膏状即为膏剂。

实施例三:用于冬病夏治的止咳中药由原料药紫河车12g,黄精12g,胡桃肉15g,炒白术14g,人参8g,橘红8g,百部12g,川贝母12g,炙麻黄8g,前胡8g,款冬花8g,炒杏仁8g,炒白芥子10g,炒苏子14g,干姜8g,炙甘草8g,蛤蚧2g(1对蛤蚧约重22g),白果6g,五味子8g,穿山龙14g和桃仁12g制备而成。

该中药为散剂,散剂的制备方法为:按照上述配比称取各种原料药,将原料药清洗烘干,再将清洗烘干的各原料药混匀、破碎、细粉、过80~150目筛,所得药粉即为散剂。

实施例四:用于冬病夏治的止咳中药由原料药紫河车12g,黄精12g,胡桃肉15g,炒白术14g,人参8g,橘红8g,百部12g,川贝母12g,炙麻黄8g,前胡8g,款冬花8g,炒杏仁8g,炒白芥子10g,炒苏子14g,干姜8g,炙甘草8g,蛤蚧2g(1对蛤蚧约重22g),白果6g,五味子8g,穿山龙14g和桃仁12g制备而成。

该中药为丸剂,丸剂的制备方法为:按照上述配比称取各种原料药,将原料药清洗烘干,再将清洗烘干的各原料药混匀、破碎、细粉、过80~150目筛,得到药粉,将五味子蜂蜜加入药粉中制成丸剂。

实施例五:用于冬病夏治的止咳中药由原料药紫河车12g,黄精12g,胡桃肉15g,炒白术14g,人参8g,橘红8g,百部12g,川贝母12g,炙麻黄8g,前胡8g,款冬花8g,炒杏仁8g,炒白芥子10g,炒苏子14g,干姜8g,炙甘草8g,蛤蚧2g(1对蛤蚧约重22g),白果6g,五味子8g,穿山龙14g和桃仁12g制备而成。

该中药为胶囊剂,胶囊剂的制备方法为:按上述配比称取各种原料药,将原料药清洗烘干,再将清洗烘干的各原料药混匀、破碎、细粉、过80~150目筛,得到药粉,将药粉装入胶囊中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用于冬病夏治的止咳中药由原料药紫河车10g,黄精10g,胡桃肉10g,炒白术10g,人参6g,橘红6g,百部10g,川贝母10g,炙麻黄6g,前胡6g,款冬花6g,炒杏仁6g,炒白芥子10g,炒苏子10g,干姜6g,炙甘草6g,蛤蚧1g,白果6g,五味子6g,穿山龙10g和桃仁10g制备而成。

该中药为膏剂,膏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七: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用于冬病夏治的止咳中药由原料药紫河车15g,黄精15g,胡桃肉15g,炒白术15g,人参10g,橘红9g,百部15g,川贝母15g,炙麻黄9g,前胡9g,款冬花10g,炒杏仁9g,炒白芥子15g,炒苏子15g,干姜9g,炙甘草9g,蛤蚧3g,白果9g,五味子9g,穿山龙15g和桃仁15g制备而成。

该中药为膏剂,膏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二相同。

实施例八: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用于冬病夏治的止咳中药由原料药紫河车11g,黄精12g,胡桃肉13g,炒白术13g,人参7g,橘红8g,百部12g,川贝母10g,炙麻黄7g,前胡7g,款冬花7g,炒杏仁7g,炒白芥子10g,炒苏子12g,干姜7g,炙甘草8g,蛤蚧1g,白果6g,五味子6g,穿山龙12g和桃仁12g制备而成。

该中药为膏剂,膏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九: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用于冬病夏治的止咳中药由原料药紫河车13g,黄精13g,胡桃肉15g,炒白术15g,人参9g,橘红9g,百部14g,川贝母12g,炙麻黄8g,前胡8g,款冬花8g,炒杏仁8g,炒白芥子13g,炒苏子15g,干姜8g,炙甘草9g,蛤蚧2g,白果8g,五味子8g,穿山龙15g和桃仁14g制备而成。

该中药为膏剂,膏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二相同。

实施例十:与实施例三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用于冬病夏治的止咳中药由原料药紫河车12g,黄精12.5g,胡桃肉14g,炒白术14g,人参8g,橘红8.5g,百部13g,川贝母11g,炙麻黄7.5g,前胡7.5g,款冬花7.5g,炒杏仁7.5g,炒白芥子12g,炒苏子14g,干姜7.5g,炙甘草8.5g,蛤蚧1.5g,白果7g,五味子7g,穿山龙14g和桃仁13g制备而成。

该中药为散剂,散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三相同。

实施例十一:与实施例四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用于冬病夏治的止咳中药由原料药紫河车12g,黄精12.5g,胡桃肉14g,炒白术14g,人参8g,橘红8.5g,百部13g,川贝母11g,炙麻黄7.5g,前胡7.5g,款冬花7.5g,炒杏仁7.5g,炒白芥子12g,炒苏子14g,干姜7.5g,炙甘草8.5g,蛤蚧1.5g,白果7g,五味子7g,穿山龙14g和桃仁13g制备而成。

该中药为丸剂,丸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四相同。

实施例十二:与实施例五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用于冬病夏治的止咳中药由原料药紫河车12g,黄精12.5g,胡桃肉14g,炒白术14g,人参8g,橘红8.5g,百部13g,川贝母11g,炙麻黄7.5g,前胡7.5g,款冬花7.5g,炒杏仁7.5g,炒白芥子12g,炒苏子14g,干姜7.5g,炙甘草8.5g,蛤蚧1.5g,白果7g,五味子7g,穿山龙14g和桃仁13g制备而成。

该中药为胶囊剂,胶囊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五相同。

实施例十三:与实施例三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用于冬病夏治的止咳中药由原料药紫河车10g,黄精10g,胡桃肉10g,炒白术10g,人参6g,橘红6g,百部10g,川贝母10g,炙麻黄6g,前胡6g,款冬花6g,炒杏仁6g,炒白芥子10g,炒苏子10g,干姜6g,炙甘草6g,蛤蚧1g,白果6g,五味子6g,穿山龙10g和桃仁10g制备而成。

该中药为散剂,散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三相同。

实施例十四:与实施例四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用于冬病夏治的止咳中药由原料药紫河车10g,黄精10g,胡桃肉10g,炒白术10g,人参6g,橘红6g,百部10g,川贝母10g,炙麻黄6g,前胡6g,款冬花6g,炒杏仁6g,炒白芥子10g,炒苏子10g,干姜6g,炙甘草6g,蛤蚧1g,白果6g,五味子6g,穿山龙10g和桃仁10g制备而成。

该中药为丸剂,丸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四相同。

实施例十五:与实施例五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用于冬病夏治的止咳中药由原料药紫河车10g,黄精10g,胡桃肉10g,炒白术10g,人参6g,橘红6g,百部10g,川贝母10g,炙麻黄6g,前胡6g,款冬花6g,炒杏仁6g,炒白芥子10g,炒苏子10g,干姜6g,炙甘草6g,蛤蚧1g,白果6g,五味子6g,穿山龙10g和桃仁10g制备而成。

该中药为胶囊剂,胶囊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五相同。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