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牙齿全景图像的生成方法、装置及用于拍摄牙齿的全景机

牙齿全景图像的生成方法、装置及用于拍摄牙齿的全景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牙齿全景图像的生成方法、装置及用于拍摄牙齿的全景机,其中该方法包括:确定基准探测器帧频,并根据基准探测器帧频确定拍摄探测器帧频;根据拍摄探测器帧频对用户的牙齿进行拍摄以生成多个图像;对多个图像进行移位叠加以生成第一全景图像;获取第一全景图像中的模糊区域;以及对模糊区域中的每一行进行帧频调整以形成清晰化图像,并将清晰化图像与第一全景图像进行融合以生成第二全景图像。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通过将图像的每一行采用不同的帧频变化规律进行成像,使得用户的牙齿无论是牙尖还是牙根都能够放置在聚焦层内,从而清晰成像,提高了全景图像的清晰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74123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合肥美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764395.2

  • 申请日2014-12-11

  • 分类号G06T5/00(20060101);G06T5/50(20060101);A61B6/14(20060101);

  • 代理机构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张大威

  • 地址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望江西路66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02:2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1-30

    授权

    授权

  • 2016-08-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T5/00 申请日:201412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7-0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牙齿全景图像的生成方法、装置以及一 种用于拍摄牙齿的全景机。

背景技术

口腔全景片,又叫口腔曲面断层摄影。目前它是口腔科疾病重要的检测手段之一。优 点是能在一张X光片中显示全部牙齿的影像,辐射剂量小。

目前,现在数字口腔全景片一般是采用TDI(TimeDelayedandIntegration,时间延 迟积分)传感器,或窄面阵传感器按TDI原理进行成像。TDI是基于对同一目标多次曝光, 通过延迟积分的方法,大大增加了光能的收集,可以提高信噪比,并可减小探测器重量和 体积。

TDI工作原理要求扫描时探测器帧频与目标的运动速率严格同步,其对应关系如下: V=R*F,其中R为像素尺寸(常数),V是当前时刻物体和探测器的相对运动速度,F是当前 时刻的探测器帧频。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当用户龅牙程度比较厉害,即前牙倾斜角度比较大时,通过采用 TDI传感器,或窄面阵传感器按TDI原理进行成像的口腔全景片时,会有前牙牙根成像不 清楚的情况发生,降低了全景图像的清晰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牙齿全景图像的生成方法。该方法能够使得 用户的牙齿无论是牙尖还是牙根都能够放置在聚焦层内,从而清晰成像,提高了全景图像 的清晰度。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牙齿全景图像的生成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拍摄牙齿的全景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牙齿全景图像的生成方法,包括:确定 基准探测器帧频,并根据所述基准探测器帧频确定拍摄探测器帧频;根据所述拍摄探测器 帧频对用户的牙齿进行拍摄以生成多个图像;对所述多个图像进行移位叠加以生成第一全 景图像;获取所述第一全景图像中的模糊区域;以及对所述模糊区域的每一行进行帧频调 整以形成清晰化图像,并将所述清晰化图像与所述第一全景图像进行融合以生成第二全景 图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牙齿全景图像的生成方法,可先确定基准探测器帧频,并根据基 准探测器帧频确定拍摄探测器帧频,之后,可根据拍摄探测器帧频对用户的牙齿进行拍摄 以生成多个图像,之后,可对多个图像进行移位叠加以生成第一全景图像,然后,获取第 一全景图像中的模糊区域,并对模糊区域的每一行进行帧频调整以形成清晰化图像,以及 将清晰化图像与第一全景图像进行融合以生成第二全景图像,即对模糊区域通过改变其的 帧频以进行图像清晰化处理,即通过将图像的每一行采用不同的帧频变化规律进行成像, 使得用户的牙齿无论是牙尖还是牙根都能够放置在聚焦层内,从而清晰成像,提高了全景 图像的清晰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牙齿全景图像的生成装置,包括:确定 模块,用于确定基准探测器帧频,并根据所述基准探测器帧频确定拍摄探测器帧频;第一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拍摄探测器帧频对用户的牙齿进行拍摄以生成多个图像;第二生 成模块,用于对所述多个图像进行移位叠加以生成第一全景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 述第一全景图像中的模糊区域;以及第三生成模块,用于对所述模糊区域的每一行进行帧 频调整以形成清晰化图像,并将所述清晰化图像与所述第一全景图像进行融合以生成第二 全景图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牙齿全景图像的生成装置,可通过确定模块确定基准探测器帧频, 并根据基准探测器帧频确定拍摄探测器帧频,第一生成模块根据拍摄探测器帧频对用户的 牙齿进行拍摄以生成多个图像,第二生成模块对多个图像进行移位叠加以生成第一全景图 像,获取模块获取第一全景图像中的模糊区域,第三生成模块对模糊区域的每一行进行帧 频调整以形成清晰化图像,并将清晰化图像与第一全景图像进行融合以生成第二全景图像, 即对模糊区域通过改变其的帧频以进行图像清晰化处理,即通过将图像的每一行采用不同 的帧频变化规律进行成像,使得用户的牙齿无论是牙尖还是牙根都能够放置在聚焦层内, 从而清晰成像,提高了全景图像的清晰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用于拍摄牙齿的全景机,包括本发明第 二方面实施例的牙齿全景图像的生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拍摄牙齿的全景机,通过牙齿全景图像的生成装置中的确定 模块确定基准探测器帧频,并根据基准探测器帧频确定拍摄探测器帧频,第一生成模块根 据拍摄探测器帧频对用户的牙齿进行拍摄以生成多个图像,第二生成模块对多个图像进行 移位叠加以生成第一全景图像,获取模块获取第一全景图像中的模糊区域,第三生成模块 对模糊区域的每一行进行帧频调整以形成清晰化图像,并将清晰化图像与第一全景图像进 行融合以生成第二全景图像,即对模糊区域通过改变其的帧频以进行图像清晰化处理,即 通过将图像的每一行采用不同的帧频变化规律进行成像,使得用户的牙齿无论是牙尖还是 牙根都能够放置在聚焦层内,从而清晰成像,提高了全景图像的清晰度。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 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 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图1是探测器采集所用帧频随时间按固定规律变化的示意图;

图2(a)是探测器拍摄用户牙齿时的运动轨迹的示意图;

图2(b)是用户的前牙咬在咬合装置上的示意图;

图3是不同用户的前牙咬在咬合装置上所展现不同的效果图;

图4(a)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牙齿全景图像的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4(b)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位叠加的具体过程的流程图;

图5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全景图像的展示效果的示意图;

图6是上牙、下牙所对应的窄面阵图像中行的排列方式的示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针对模糊区域、图像清晰化处理前与图像清晰化处 理后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权值与第二权值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全景图像的展示效果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牙齿全景图像的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三生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 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 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应当理解,在全景片拍摄过程中,探测器按曲线轨道运动。因此用户牙弓与探测 器相对运动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因为每次拍摄过程中,探测器按运动轨道曲线固定, 所以用户牙弓与探测器相对运动速度规律是固定的。由TDI工作原理要求,探测器帧 频与目标的运动速率严格同步,所以为使牙齿清晰成像,探测器采集所用帧频随时间 按固定规律变化,记为F(t),如图1所示。

探测器的运动轨迹是一个曲线,因此在帧频变化规律一定的情况下,空间内只有 一条曲线T上的物体的运动速度满足“与探测器帧频严格同步”,如图2所示。为描 述方便,可将这条曲线上的物体与探测器的相对运动速度称为Vs(t)。也就是说,如果 物体不在曲线T上,那么它与探测器的相对运动速度就不能与测器帧频同步,距离曲 线T越远,其速度与Vs(t)偏差就越大,当差值过大时就无法清晰成像。应当理解,只 有所拍摄的物体在距离曲线T较近的一个范围内,才能够清晰成像,因此,可将这里 能够清晰成像的范围称为聚焦层,如图2。而每一种探测器帧频变化规律F(t)对应着唯 一的空间曲线T,通过改变帧频可以改变曲线T的位置,即改变聚焦层位置,如图3(c)。

目前,由于所拍摄的牙齿不在聚焦层内而导致全景图像不清楚,主要有两个原因: (1)用户摆位有偏差使前牙不在聚焦层内,这使牙齿拍摄不清楚,但这一点只要医师 正确操作一般是可以避免的;(2)人的前牙一般都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这与全景片有 限的聚焦层厚度构成了矛盾。如果用户牙齿倾斜角度较小,则前牙的牙尖和牙根都在 聚焦层内,此时可以清晰成像,如图3(a)。但是,如果用户前牙倾斜角度较大,这使 前牙的牙根和牙尖不能同时放置在聚焦层中,如图3(b)所示。CT(Computed 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机的支撑台上设置有咬合装置,用于定位用户的 位置,当拍摄全景片的时候,用户正确咬住咬合装置即可,由于拍摄全景片时用户的 咬合位子固定(图3中A点,即用户的牙齿与咬合装置的结合处),其中,可以理解, “咬合装置”一般为塑料件,即装在机器上一个固定的位置,每次拍摄无论是全景还 是CT,都要求用户把前牙咬在上面,从而固定用户的位置。

因此,前牙牙尖一般都会落在聚焦层内,此时牙根会在聚焦层以外,这使得前牙 牙根无法清晰成像。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拍摄方法由于聚焦层厚度有限,无法将整 颗牙齿拍摄清楚,从而影响医生的诊断。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牙齿全景图像的生成方法、装置及用于拍摄牙齿的全景机, 其核心思路为:图像的每一行采用不同的帧频变化规律进行成像,将前牙的牙尖和牙根处 帧频不同,即牙尖帧频变化规律-F牙尖(t)不等于牙根帧频变化规律-F牙根(t)。即改变了聚焦 层形状。这样,即使前牙有很大倾斜,也能使牙根和牙尖同时在聚焦层内,从而清晰成像。 具体地,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牙齿全景图像的生成方法、装置及用于 拍摄牙齿的全景机。

图4(a)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牙齿全景图像的生成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a) 所示,该牙齿全景图像的生成方法可以包括:

S401,确定基准探测器帧频,并根据基准探测器帧频确定拍摄探测器帧频。

具体而言,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基准探测器帧频的确定过程可为:可不断调整图1 所示的曲线进行拍摄,直到调整到图像整体比较清晰,此时的曲线定为基准探测器帧频。 在基准探测器帧频确定之后,可根据基准探测器帧频确定常规拍摄的探测器帧频。

S402,根据拍摄探测器帧频对用户的牙齿进行拍摄以生成多个图像。

举例而言,可通过窄面阵探测器采用常规拍摄的探测器帧频对用户的牙齿进行拍摄, 得到多个图像,可以理解,每个图像对应一个帧,之后可将每一帧的图像进行存储以作为 原始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可通过其他类型的探测器根据拍摄探 测器帧频对用户的牙齿进行拍摄以生成多个图像,例如,面阵探测器等。

S403,对多个图像进行移位叠加以生成第一全景图像。

具体地,可根据TDI原理移位叠加每一帧的图像以得到一幅全景图像,即第一全景图 像。具体而言,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4(b)所示,移位叠加的具体过程如下:假设 图像的数量为M个,每个图像的宽度为W列,高度为h行则全景图像的高度也为h行 (S501)。之后,初始化计数器m,令m=1(S502)。然后,将第m个图像移位叠加至第一 全景图像的第m列到第m+W-1列(S503)。之后,将m递增1,并判断递增1后的m是否 小于或等于M(S504)。如果递增1后的m小于或等于M,则继续执行上述步骤S503,直 至将第M个图像进行移位叠加以生成第一全景图像。也就是说,将所有的图像都要叠加在 全景图上,最后得到的叠加结果就是全景图的成像结果,即得到第一全景图像,第一全景 图像的展示效果如图5所示。

S404,获取第一全景图像中的模糊区域。

具体而言,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可通过使用者的手动选择以获取第一全景图像 中的模糊区域,即用户可手动框选出第一全景图像中的模糊区域,当检测到用户进行了模 糊区域的选择,可根据用户的选择获取到第一全景图像中的模糊区域。例如,假设第一全 景图像中的前牙区不清楚,使用者可按住鼠标左键拖动鼠标,选择要调整的模糊区域。由 此,通过人工选择,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需求选择需要图像清晰化处理的模糊区域。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可通过判断第一全景图像中各个区域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以自动获取第一全景图像中的模糊区域。具体的判断过程如下:判断第一全景图像的图像 分辨率是否达到预设阀值,如果未达到,则获取图像分辨率未达到预设阀值的区域以作为 模糊区域。应当理解,本步骤的判断过程不限于上述的判定方案,还可用于其他常用的判 定方案,在此不再赘述。由此,可自动获取到模糊区域,减少了使用者的操作步骤。

S405,对模糊区域的每一行进行帧频调整以形成清晰化图像,并将清晰化图像与第一 全景图像进行融合以生成第二全景图像。

具体而言,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首先,可获取模糊区域的总行数,并根据预设的帧 频计算模型确定每行的拍摄探测器帧频。之后,可根据每行的拍摄探测器帧频和预设的抽 帧模型对模糊区域进行删除帧以确定每行保留使用的帧。然后,可根据每行保留使用的帧 对模糊区域进行TDI重组以形成清晰化图像,并将清晰化图像的尺寸调整为与上述未进行 图像清晰化处理之前的模糊区域的尺寸一致。最后,可将调整尺寸后的清晰化图像与第一 全景图像进行融合以生成第二全景图像。其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预设的帧频计算模 型为:

Fn(t)=F0(t)*((k-1)*n+N-k)/(N-1),(1)

其中,N为模糊区域的总行数,Fn(t)为模糊区域中第n行的拍摄探测器帧频,且 n=1,2,...,N,F0(t)为用于生成第一全景图像的上述拍摄探测器帧频,k为帧频变化幅度, 且0<k<1。

此外,预设的抽帧模型为:

l=floor(p*(Fn(t)/F0(t)))-floor((p-1)*(Fn(t)/F0(t))),(2)

其中,floor()为舍去小数部分取整函数,L为模糊区域使用的总帧数,p=1,2,...,L且 l<L,如果l大于或等于1,则第p帧保留使用,如果l小于1,则第p帧不使用。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调整尺寸后的清晰化图像与第一全景图像进行融 合以生成第二全景图像具体可包括如下步骤:可先根据预设融合区域的宽度值确定第一全 景图像的第一权值,根据预设融合区域的宽度值确定调整尺寸后的清晰化图像的第二权值; 之后,可根据预设的融合模型、第一全景图像、第一权值、调整尺寸后的清晰化图像和第 二权值生成第二全景图像。其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预设的融合模型为:

Inew=weight1*I0+weight2*Ipart-new,(3)

其中,Inew为融合后的图像,I0为第一全景图像,Ipart-new为调整尺寸后的清晰化图像, weight1为第一权值,weight2为第二权值。

举例而言,以模糊区域为前牙区域为例,首先,对模糊区域(即前牙区域)进行图 像清晰化处理,具体的图像清晰化处理过程如下:可先设定帧频变化幅度k(0<k<1), 根据所选区域总行数N,确定每一行的帧频,如图6。第n行的拍摄探测器帧频为:

Fn(t)=F0(t)*((k-1)*n+N-k)/(N-1)

之后,对于第n行,根据新确定的帧频Fn(t),通过原始数据抽帧的方式改变每一 行的帧频。其中,对原始图像抽帧就是删除原始图像序列中的某些帧,以保留需要使 用的帧,即可根据每行的拍摄探测器帧频Fn(t)和上述式(2)对模糊区域进行删除帧以确 定每行保留使用的帧,如果上述式(2)中l大于或等于1,则第p帧保留使用,如果l小于 1,则第p帧不使用。

再后,根据每行保留使用的帧对模糊区域进行TDI重组,即对每一行改变帧频后的原 始数据进行TDI重组,由于帧频的改变,每一行的聚焦层位置发生了改变,最终形成 了如图3(c)所示的聚焦层位置,使得倾斜较大的前牙的牙尖和牙根都能放置在聚焦层 内。应当理解,帧频改变后图像变得清晰,但尺寸左右方向会变窄,可将重组后的模糊 区域用线性差值的方法拉伸到原来的宽度尺寸。每行都进行同样的操作,即可得到清 晰成像的前牙区域,如图7。还可以理解,通过线性差值的方法放大或缩小图像(或者 沿着某个方向把图像拉伸)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图像处理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然后,将图像清晰化处理后的前牙区域与第一全景图像进行融合以生成第二全景 图像,具体的融合过程如下:可先设定宽度为d的融合区域,按照图8的方法设定权 值,得到原图像(即第一全景图像)的第一权值weight1和新前牙区域(即图像清晰化处 理后的前牙区域)的第二权值weight2,通过式(3)加权求和的方法得到融合后的图像, 即第二全景图像,第二全景图像的展示效果如图9所示。

Inew=weight1*I0+weight2*Ipart-new,(3)

其中,式(3)中的Inew为融合后的图像,I0表示前牙调整之前原来的全景图,Ipart-new表示经过调整后清晰的前牙区域,即图7中右边的图,weight1表示原图像的权值, weight2表示新前牙区域图像的权值。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weight1、weight2的 设定方法可为:未经过调整的区域,设定weight2为0,weight1为1;如图8所示,两 区域间设置宽度为d的过度区域,在过度区域中设定weight1、weight2从0到1呈线性 分布,越靠近新调整的区域,weight1越小,weight2越大,且始终保证 weight1+weight2==1。

综上所述,与传统的牙齿全景图像的生成方法相比,本发明不再用一般的TDI原理成 像,而是每行用不同的帧频。也就是说,每行内部是按TDI原理进行,但由于各行帧频不 同,使整个图像的形成不是一个整体的TDI过程,而是很多行单独进行TDI,再加上其他 操作,最后组合而成全景图像。由此,通过每行菜用不同的帧频,使得用户的牙齿无论是 牙尖还是牙根都能够放置在聚焦层,从而能够得到具有高清晰度的全景图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牙齿全景图像的生成方法,可先确定基准探测器帧频,并根据基 准探测器帧频确定拍摄探测器帧频,之后,可根据拍摄探测器帧频对用户的牙齿进行拍摄 以生成多个图像,之后,可对多个图像进行移位叠加以生成第一全景图像,然后,获取第 一全景图像中的模糊区域,并对模糊区域的每一行进行帧频调整以形成清晰化图像,以及 将清晰化图像与第一全景图像进行融合以生成第二全景图像,即对模糊区域通过改变其的 帧频以进行图像清晰化处理,即通过将图像的每一行采用不同的帧频变化规律进行成像, 使得用户的牙齿无论是牙尖还是牙根都能够放置在聚焦层内,从而清晰成像,提高了全景 图像的清晰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对于新生成的清晰度较好的全景图像还可 以根据不同使用者的习惯对图像进行平滑、锐化、对比度调整等操作。由此,能够提高全 景图像的质量。

与上述几种实施例提供的牙齿全景图像的生成方法相对应,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还提 供一种牙齿全景图像的生成装置,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牙齿全景图像的生成装置与上 述几种实施例提供的牙齿全景图像的生成方法相对应,因此在前述牙齿全景图像的生成方 法的实施方式也适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牙齿全景图像的生成装置,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详细 描述。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牙齿全景图像的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 所示,该牙齿全景图像的生成装置可以包括:确定模块10、第一生成模块20、第二生成模 块30、获取模块40和第三生成模块50。

具体地,确定模块10可用于确定基准探测器帧频,并根据基准探测器帧频确定拍摄探 测器帧频。

第一生成模块20可用于根据拍摄探测器帧频对用户的牙齿进行拍摄以生成多个图像。

第二生成模块30可用于对多个图像进行移位叠加以生成第一全景图像。具体而言,在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生成模块30可具体用于:假设图像的数量为M个,每个图像的 宽度为W列;初始化计数器m,令m=1;将第m个图像移位叠加至第一全景图像的第m列 到第m+W-1列;将m递增1,并判断递增1后的m是否小于或等于M;如果递增1后的 m小于或等于M,则继续将第m个图像移位叠加至第一全景图像的第m列到第m+W-1 列,直至将第M个图像进行叠加以生成第一全景图像。

获取模块40可用于获取第一全景图像中的模糊区域。

第三生成模块50可用于对模糊区域的每一行进行帧频调整以形成清晰化图像,并将清 晰化图像与第一全景图像进行融合以生成第二全景图像。

具体而言,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该第三生成模块50可包括第一 确定单元51、第二确定单元52、重组单元53和生成单元54。

具体地,第一确定单元51可用于获取模糊区域的总行数,并根据预设的帧频计算模型 确定每行的拍摄探测器帧频。第二确定单元52可用于根据每行的拍摄探测器帧频和预设的 抽帧模型对模糊区域进行删除帧以确定每行保留使用的帧。重组单元53可用于用于根据每 行保留使用的帧对模糊区域进行TDI重组以形成清晰化图像,并将清晰化图像的尺寸调整 为与模糊区域的尺寸。生成单元54可用于将调整尺寸后的清晰化图像与第一全景图像进行 融合以生成第二全景图像。其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预设的帧频计算模型为:

Fn(t)=F0(t)*((k-1)*n+N-k)/(N-1),(1)

其中,N为模糊区域的总行数,Fn(t)为模糊区域中第n行的拍摄探测器帧频,且 n=1,2,...,N,F0(t)为用于生成第一全景图像的拍摄探测器帧频,k为帧频变化幅度,且 0<k<1。

此外,预设的抽帧模型为:

l=floor(p*(Fn(t)/F0(t)))-floor((p-1)*(Fn(t)/F0(t))),

其中,floor()为舍去小数部分取整函数,L为模糊区域使用的总帧数,p=1,2,...,L且 l<L,如果l大于或等于1,则第p帧保留使用,如果l小于1,则第p帧不使用。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生成单元54可具体用于:根据预设融合区域的宽度 值确定第一全景图像的第一权值,根据预设融合区域的宽度值确定调整尺寸后的清晰化图 像的第二权值;根据预设的融合模型、第一全景图像、第一权值、调整尺寸后的清晰化图 像和第二权值生成第二全景图像。其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预设的融合模型为:

Inew=weight1*I0+weight2*Ipart-new,(3)

其中,Inew为融合后的图像,I0为第一全景图像,Ipart-new为调整尺寸后的清晰化图像, weight1为第一权值,weight2为第二权值。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牙齿全景图像的生成装置,可通过确定模块确定基准探测器帧频, 并根据基准探测器帧频确定拍摄探测器帧频,第一生成模块根据拍摄探测器帧频对用户的 牙齿进行拍摄以生成多个图像,第二生成模块对多个图像进行移位叠加以生成第一全景图 像,获取模块获取第一全景图像中的模糊区域,第三生成模块对模糊区域的每一行进行帧 频调整以形成清晰化图像,并将清晰化图像与第一全景图像进行融合以生成第二全景图像, 即对模糊区域通过改变其的帧频以进行图像清晰化处理,即通过将图像的每一行采用不同 的帧频变化规律进行成像,使得用户的牙齿无论是牙尖还是牙根都能够放置在聚焦层内, 从而清晰成像,提高了全景图像的清晰度。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用于拍摄牙齿的全景机,包括上述任一个 实施例的牙齿全景图像的生成装置。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用于拍摄牙齿的全景机可以是具有CT功能的CT机, 还可以是没有CT功能的单全景机,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拍摄牙齿的全景机,通过牙齿全景图像的生成装置中的确定 模块确定基准探测器帧频,并根据基准探测器帧频确定拍摄探测器帧频,第一生成模块根 据拍摄探测器帧频对用户的牙齿进行拍摄以生成多个图像,第二生成模块对多个图像进行 移位叠加以生成第一全景图像,获取模块获取第一全景图像中的模糊区域,第三生成模块 对模糊区域的每一行进行帧频调整以形成清晰化图像,并将清晰化图像与第一全景图像进 行融合以生成第二全景图像,即对模糊区域通过改变其的帧频以进行图像清晰化处理,即 通过将图像的每一行采用不同的帧频变化规律进行成像,使得用户的牙齿无论是牙尖还是 牙根都能够放置在聚焦层内,从而清晰成像,提高了全景图像的清晰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 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 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 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 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 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 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 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 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 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 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 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 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 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 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 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 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 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 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 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 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 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 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 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 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 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 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 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 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 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 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 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 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 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 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 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 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