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高Q值、电感值与工作频率范围可调谐的有源电感

一种高Q值、电感值与工作频率范围可调谐的有源电感

摘要

一种高Q值、电感值与工作频率范围可调谐的有源电感,该有源电感包括可变电容、有源反馈电阻、正跨导放大器、负跨导放大器、第一可调电流源、第二可调电流源、隔直电容。其中负跨导放大器为在共源极-共栅极结构上加入多重电压调制电路;可调节的有源反馈电阻连接于正负跨导放大器之间,用于改善有源电感的实部损耗,进而进一步地提高Q值;可变电容连接于正跨导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负跨导放大器的输出端,用于调节有源电感的负载电容,进而扩展电感值和Q值的调节范围。两个可调电流源分别为正跨导放大器和负跨导放大器提供直流偏置,并可以调节有源电感的工作频率范围。这些组成部分使得该有源电感的工作频率、电感值和Q值均可进行调节。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1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3H11/04 专利号:ZL2016100073815 申请日:20160106 授权公告日:2018090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8-09-04

    授权

    授权

  • 2016-07-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3H11/04 申请日:201601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6-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器件与集成电路领域,特别是一种高Q值、电 感值与工作频率范围可调谐的有源电感。

背景技术

在射频集成电路(RFICs)中,电感是常用的元件之一。例如,在 低噪声放大器中,使用电感可以实现输入输出的匹配,提高放大器的 增益平坦度;在电压控制(电流控制)振荡器中,使用电感可以实现 信号的发生;在混频器中,使用电感可以实现信号的调制。

在RFICs中通常使用片上螺旋电感。由于片上螺旋电感的电感值 与其几何尺寸密切相关,电感值越大时,占据的芯片面积越大,在实 际应用中,往往占据了大部分芯片面积,增加了芯片成本,限制了芯 片集成度。且当芯片上存在多个电感时,不同电感之间会产生互感效 应,严重影响了RFIC的整体性能。片上螺旋电感还存在着品质因子 Q值低,电感值不可调等缺点。为了解决片上螺旋电感存在的问题, 采用晶体管等有源器件合成的有源电感应运而生。

相比较于片上螺旋电感,有源电感具有占用芯片面积较小,电感 值与Q值可调,制作成本较低等优点。有源电感除了可以代替无源 电感使用外,还可以利用其可调性,补偿因工艺偏差、寄生效应等因 素对RFIC性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重新配置RFIC参数,实现性 能的调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有源电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现有的有源电感通常采用回转器结构,将回转器自身的电容回转 为等效电感,其中的负跨导放大器往往采用单级放大器结构,采用这 种结构的有源电感存在着电感值可调范围小、Q值低、电感工作频率 范围无法改变等缺点,限制了它们在高频RFICs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Q值、电感值与工作频率范围可调谐的有源 电感。本发明有源电感中的负跨导放大器,在共源极-共栅极结构的 共栅极管上增加了多重电压调制电路,不但增大了负跨导放大器的输 出阻抗,而且减小了由于等效串联电阻造成的损耗,提高了有源电感 的Q值;进一步地,采用有源可调电阻作为反馈回路,能提高有源 电感的Q值;另外,通过采用前置的可变电容,实现对负载电容的 调节,增大了有源电感的电感值与Q值的可调范围;同时,通过调 节有源反馈电阻的阻值以及调节负跨导放大器多重电压调制电路的 控制电压,能够实现对有源电感的电感值和Q值的调节;通过调节 正、负跨导放大器的偏置电流,可以改变正负跨导放大器的静态工作 点,实现对工作频率范围的调节,从而使有源电感在不同工作频率范 围内具有宽电感值调节范围,同时也具有高Q值,可满足宽调节范 围、高性能RFICs设计对电感的需要。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Q值、电感值与工作频率范围可调谐的有源电感,如图1 所示,该有源电感包括可变电容、有源反馈电阻、正跨导放大器、负 跨导放大器、第一可调电流源、第二可调电流源、隔直电容。

所述负跨导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正跨导放大器的输入端通过有源 反馈电阻连接;所述正跨导放大器的输出端与负跨导放大器的输入端 连接;正跨导放大器与负跨导放大器相互交叉连接构成回转器,回转 器将正跨导放大器包括可变电容在内的输入电容回转成等效电感。

所述的第一可调电流源与负跨导放大器连接,为负跨导放大器提 供偏置电流;第二可调电流源与正跨导放大器连接,为正跨导放大器 提供偏置电流。调节两个可调电流源,能够改变正负跨导放大器的偏 置电流的大小,从而调节正负跨导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使得有源电 感的工作频率范围发生改变,进而实现对于有源电感工作频率范围的 调节。

所述隔直电容的第一端为有源电感的输入端,第二端连接正跨导 放大器的输出端和负跨导放大器的输入端。所述隔直电容能够滤除跨 导放大器中因直流偏置产生的信号干扰。

所述有源反馈电阻连接于正跨导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负跨导放大 器的输出端之间。有源反馈电阻的加入,增大了有源电感的输出阻抗, 减小了实部损耗,从而增大了有源电感的Q值,同时,调节有源反 馈电阻的大小,也能够实现对电感值和Q值的调节。

所述可变电容由一个NMOS晶体管构成,可变电容的源极和漏 极相连;栅极为可变电容的一端,栅极分别连接于正跨导放大器的输 入端和负跨导放大器的输出端;衬底电极为可变电容的另一端,衬底 电极与地端连接。通过调节可变电容的源极和漏极的电压,栅极相对 于地端的电容大小将发生改变,以此实现对有源电感负载电容的调 节,从而实现对有源电感的电感值和Q值的调节。

所述正跨导放大器与负跨导放大器均由NMOS晶体管构成。正 跨导放大器采用单级放大器结构,是回转器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对 负跨导放大器,是在共源极-共栅极结构的共栅极管上,加入多重电 压调制结构的复合结构,是回转器的另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有源电感中的负跨导放大器,在共源极-共栅极结构的共 栅极管上增加了多重电压调制电路,不但增大了负跨导放大器的输出 阻抗,而且减小了由于等效串联电阻造成的损耗,提高了有源电感的 Q值;进一步地,采用了有源可调电阻作为反馈回路,提高了有源电 感的Q值;另外,采用了前置的可变电容,实现了对负载电容的调 节,增大了有源电感的电感值与Q值的可调范围;同时,通过调节 有源反馈电阻的阻值以及调节负跨导放大器多重电压调制电路的控 制电压,可以实现对有源电感的电感值和Q值的调节;通过调节正 负跨导放大器的偏置电流,可以改变正负跨导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实现对工作频率范围的调节,从而使有源电感在不同工作频率范围内 具有宽电感值调节范围,同时具有高Q值,可满足宽调节范围、高 性能RFICs设计对电感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有源电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有源电感的实施例电路拓扑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有源电感实施例在不同组合偏置条件下电感值 与工作频率的关系图;

图4是本发明有源电感实施例在不同组合偏置条件下Q值与 工作频率的关系图;

图5是本发明有源电感的负跨导放大器的另一个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2是高Q值、电感值和工作频率范围可调谐的有源电感的 一个实施例。包括可变电容、有源反馈电阻、正跨导放大器、负跨 导放大器、第一可调电流源、第二可调电流源、隔直电容。

可变电容由第九MOS晶体管(M9)构成,其源极与漏极相连接, 栅极为电容的一端,衬底电极为电容的另一端,与地端连接,调节第 九MOS晶体管(M9)的源极和漏极的电压将改变第九MOS晶体管 (M9)的沟道厚度,使得沟道电容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有源电感 的负载电容,为实现调节有源电感的电感值与Q值提供了第一个必 要条件。

有源反馈电阻由第七MOS晶体管(M7)与电阻(R1)并联构 成,连接在正负跨导放大器之间。第七MOS晶体管(M7)工作在线 性区,调节第七MOS晶体管(M7)的栅极电压能实现其电阻值的变 化。有源反馈电阻的加入,增大了有源电感的输出阻抗,改善了实部 损耗,提高了有源电感的Q值;通过调节有源反馈电阻的阻值能够 调节有源电感的输出阻抗,进而改变有源电感的电感值与Q值,为 实现调节有源电感的电感值与Q值提供了第二个必要条件。

负跨导放大器由第三MOS晶体管(M3)、第四MOS晶体管(M4)、 第五MOS晶体管及第六MOS晶体管(M6)构成。第三MOS晶体 管(M3)与第六MOS晶体管(M6)构成共源极-共栅极结构,第四 MOS晶体管(M4)与第五MOS晶体管构成多重电压调制电路,与 第三MOS晶体管(M3)、第六MOS晶体管(M6)构成的共源极- 共栅极结构一起构成了复合结构。可调制的负跨导放大器的采用,不 但增大了有源电感的输出阻抗,而且减小了由于等效串联电阻造成的 损耗,提高了有源电感的Q值;同时,由于多重电压调制结构的加 入,增强了有源电感的可调性,为实现调节有源电感的电感值与Q 值提供了第三个必要条件。

正跨导放大器由第八MOS晶体管(M8)构成,为单级共源极放 大器。正跨导放大器与负跨导放大器相互交叉连接构成了回转器结 构,将正跨导放大器的输入电容回转为等效电感。

第一可调电流源由第一MOS晶体管(M1)和第二MOS晶体管 (M2)构成,为负跨导放大器提供直流偏置。第二可调电流源由第 十MOS晶体管(M10)构成,为正跨导放大器提供直流偏置。调节 两个可调电流源,将改变正负跨导放大器的偏置电流的大小,从而调 节正负跨导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使得有源电感的工作频率范围发生 变化,实现了对于有源电感工作频率范围的调节。

隔直电容由电容(C1)构成,用来滤除跨导放大器中因直流偏 置产生的信号干扰。

该实施例中电路的具体实施方式为:

第一MOS晶体管(M1)的漏极与VDD相连,源极与第四MOS 晶体管(M4)的漏极相连,栅极连接第一可调电压源Vtune1;第二 MOS晶体管(M2)的漏极与VDD相连,源极与第三MOS晶体管(M3) 的漏极相连,栅极连接第二可调电压源Vtune2。第四MOS晶体管(M4) 的源极与第五MOS晶体管(M5)的漏极相连,栅极连接第三可调电 压源Vtune3;第五MOS晶体管(M5)的源极连接地端,栅极连接第 六MOS晶体管(M6)的漏极,第三MOS(M3)晶体管的栅极与第 四MOS(M4)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源极与第五MOS(M5)晶体管 的栅极和第六MOS晶体管(M6)的漏极相连,第六MOS晶体管(M6) 的栅极连接第八MOS晶体管(M8)的源极和第十MOS晶体管(M10) 的漏极,漏极连接地端。第九MOS晶体管(M9)的栅极与第三MOS 晶体管(M3)的漏极相连,第九MOS晶体管(M9)的源极和漏极 相连并连接可调电压源Vtune5。第七MOS晶体管(M7)的源极和漏 极分别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栅极连接第四可调 电压源Vtune4。第八MOS晶体管(M8)的漏极连接VDD,源极与第 十MOS晶体管(M10)的漏极和第六MOS晶体管(M6)的栅极相 连,栅极与有源反馈电阻相连。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为RF输入 端,第二端连接第八MOS晶体管(M8)的源极、第六MOS晶体管 (M6)的栅极以及第十MOS晶体管的漏极。第十MOS晶体管(M10) 的源极连接地端,栅极连接第六可调电压源Vtune6

所述第一MOS晶体管(M1)与第二MOS晶体管(M2)为PMOS 管;所述第三MOS晶体管(M3)、第四MOS晶体管(M4)、第五 MOS晶体管(M5)、第六MOS晶体管(M6)、第七MOS晶体管(M7)、 第八MOS晶体管(M8)、第九MOS晶体管(M9)、第十MOS晶体 管(M10)为NMOS管。

图3和图4分别是本发明有源电感,在不同组合偏置条件 (Vbias1,Vbias2,Vbias3)下,电感值和Q值与工作频率的关系图。 其中,组合偏置条件Vbias1为:Vtune1=1.05V、Vtune2=1.65V、 Vtune3=1.64V、Vtune4=2.44V、Vtune5=2.7V、Vtune6=1.15V;组合偏置条 件Vbias2为:Vtune1=1.65V、Vtune2=1.49V、Vtune3=0.57V、Vtune4=2.48V、 Vtune5=1.8V、Vtune6=0.79V;组合偏置条件Vbias3为:Vtune1=1.52V、 Vtune2=1.62V、Vtune3=1.08V、Vtune4=2.47V、Vtune5=1.75V、Vtune6=0.78V, 电源电压VDD为3V且保持不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组合偏置条 件Vbias1下,本发明有源电感在0.1GHz-6.2GHz频带内呈感性,电 感值在0.1GHz-5.1GHz频带内变化范围为10.7nH-30.6nH,同时,在 2GHz-3.3GHz频带内Q值均大于20,最大为2707,且在该频段内, 电感值的变化范围为13.9nH-21.7nH。在组合偏置条件Vbias2下,本 发明有源电感在0.1GHz-8.3GHz频带内呈感性,电感值在 0.1GHz-7.4GHz频带内变化范围为7.2nH-22.4nH,同时,在 3GHz-4.7GHz频带内Q值均大于20,最大为4139,且在该频段内, 电感值的变化范围为9.9nH-15.7nH。在组合偏置条件Vbias3下,本 发明有源电感在0.1GHz-11.6GHz频带内呈感性,电感值在 0.1GHz-11.3GHz频带内变化范围为4.8nH-19.1nH,同时,在 4.7GHz-8GHz频带内Q值均大于20,最大为4614,且在该频段内, 电感值的变化范围为6.2nH-11.1nH。总之,本发明有源电感呈感性的 最大、最小工作频率范围分别为0.1-11.6GHz和0.1-6.2GHz;其中, 在0.1-11.3GHz频率范围内,电感值能在4.8nH到30.6nH之间进行调 节;在2GHz-8GHz频率范围之间,Q值可进行调节,且均可大于20, 最大值高达4614。以上结果显示了该有源电感的工作频率、电感值 和Q值均可在不同外部电压偏置或组合偏置下进行调节,获得不同 的电感值和Q值,且具有高的Q值和宽的电感值调谐范围,同时电 感也能工作在不同的频率范围内。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负跨导放大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电路图如图5 所示。第一MOS晶体管(M1)与第三MOS晶体管(M3)相连构成 共源极-共栅极结构,第二MOS晶体管(M2)作为电压调制管,第 二MOS晶体管(M2)的漏极与第一MOS晶体管(M1)的栅极相连, 栅极与第一MOS晶体管(M1)的源极和第三MOS晶体管(M3)的 漏极相连,源极连接地端,构成了电压调制结构。第一MOS晶体管 (M1)与第二MOS晶体管(M2)的漏极连接第一可调电流源,第 一MOS晶体管(M1)的漏极连接有源反馈电阻,第三MOS晶体管 (M3)的栅极连接正跨导放大器的输入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 MOS晶体管(M1)、第二MOS晶体管(M2)、第三MOS晶体管(M3) 均为NMOS管。

图2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相比较,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负跨导放 大器由于采用了多重电压调制结构,因而具有更大的跨导值、更大的 输出阻抗以及更小的等效串联电阻,使有源电感具有更高的电感值与 Q值;同时,由于负跨导放大器的跨导值与共栅极连接的电压调制管 的栅极电压直接相关,因此增大了有源电感的可调性。图5所示的负 跨导放大器实施例可以提供较大的等效电感值,但会使得Q值下降, 并且其可调性有所下降。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 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 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 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 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 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