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门到门的沥青铁路运输终端存储新型运输方式

门到门的沥青铁路运输终端存储新型运输方式

摘要

本发明属于沥青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门到门的沥青铁路运输终端存储(Asphalt?railway?transporttransfer?terminal?storage,ARTS)新型运输方式,通过把沥青终端储罐设立在施工单位,用接卸设备将火车运输的沥青在距离施工单位最近的火车站点卸下,再将沥青公路运输到施工单位的沥青终端储罐供施工单位使用。采用本发明的新的沥青运输方式,实现了沥青的门到门运输,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沥青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66849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王勇;徐博思;

    申请/专利号CN201610111280.2

  • 发明设计人 王勇;徐博思;

    申请日2016-02-29

  • 分类号B67D7/02;B67D7/30;B67D7/62;B67D7/82;

  • 代理机构沈阳维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霍光旭

  • 地址 224001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解放北路20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50:5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1-16

    授权

    授权

  • 2016-07-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7D7/02 申请日:201602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6-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沥青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门到门的沥青铁路运输终端存储 (Asphaltrailwaytransporttransferterminalstorage,ARTS)新型运输方式,所述新 型运输方式为沥青铁路运输、沥青铁路接卸设备、沥青公路运输和施工单位沥青终端储罐 共同构成的门到门组合运输方式。

背景技术

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 常温状态下呈固态,主要用于铺筑路面以及涂料、塑料、橡胶工业等。

传统的长途沥青运输方式为首先通过铁路将沥青从炼油厂、港口等发运至具有沥 青中转储备库的铁路站点,沥青中转储备库需与铁路站点的专用线相连接,再通过公路运 输将中转储备库中的沥青运送到施工单位,即沥青“专用线和库”运输模式。大多数具有沥 青中转储备库的铁路站点距施工单位的距离都很远,尤其是在我国中西部和北部偏远的内 陆地区,具备沥青中转储备库的铁路站点分布极不合理,大部分集中在大城市周边,距离施 工地点的公路里程超过300-700km,物流成本过高,沥青供应运转周期长,运输效率低,甚至 有可能会耽误施工进程;并且沥青中转储备库沥青的库存量较小,无法实现大量的沥青运 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门到门的沥青铁路运输终端存储新型 运输方式,通过接卸设备的设置,改变传统的沥青运输方式,将沥青从距施工单位最近的火 车站点卸下,再将沥青运输到施工单位沥青终端储罐,实现了沥青的公路最短距离运输,减 少了沥青运输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了门到门的沥青铁路运输终端存储(ARTS)新型运输方 式,通过把沥青终端储罐设立在施工单位,用接卸设备将火车运输的沥青在距离施工单位 最近的火车站点卸下,再将沥青公路运输到施工单位的沥青终端储罐供施工单位使用。

进一步地,上述接卸设备为沥青铁路移动接卸站,包括接物组件和卸物组件,接物 组件和卸物组件管道连接,接物组件接收火车运输的沥青后通过管道输送给卸物组件,卸 物组件将沥青输送到运输汽车的存储罐中,由运输设备将沥青运输到施工单位。

进一步地,接物组件包括贯通连接的接物管道和接物槽,接物管道对应火车每节 车厢的沥青出口位置设有分支接物管道,分支接物管道上设有阀门A,接物槽外壁上安装供 热设备;卸物组件包括输送泵和灌装管道,灌装管道上设有至少一个灌装台,灌装台用来停 靠运输汽车,灌装台对应的灌装管道上设有阀门B。

进一步地,接物组件和卸物组件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至少一条分支传输管道,分支 传输管道连接沥青临时存储库且在分支传输管道上设有阀门C,沥青临时存储库外壁上安 装供热设备。

进一步地,连接所述输送泵和灌装台的管道上设有计量设备。

进一步地,接卸站还包括监控管理系统,监控管理系统与计量设备和各个管道上 的阀门连接,计量设备将沥青即时流量信息传递给监控管理系统,监控管理系统根据预设 值与即时流量信息控制阀门的开关。

进一步地,接卸站还包括临时生活地点,临时生活地点内设有供水设备、供暖设 备、厨房及工具存储箱。

进一步地,配电柜为接卸站提供电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发明一种门到门的沥青铁路运输终端存储新型运输方式,可以在铁路沿线任何 火车站点,安装接卸设备用来装卸沥青,不用建设专门具有沥青中转储备库的铁路站点,方 便移动,减少建筑成本;

2、本发明改变了传统沥青的运输方式,实现了沥青铁路运输的铁路站点自由选 择,将接卸设备安装在离施工单位最近的铁路沿线火车站点,将沥青卸下后,通过公路在最 短的距离将沥青运输到施工单位的沥青终端储罐,延长了铁路运输的距离,实现了最短距 离的公路运输,省略了沥青中转储存的环节,打破了沥青铁路运输只能发运到带有铁路专 用线沥青中转库的站点限制,减少了重复加温的能源消耗,降低了沥青的运输成本,提高了 物流效率,不会耽误施工进程;

3、新型运输方式中施工单位的沥青终端储罐比传统方式通过沥青中转储备库中 转的罐容量大的多,可以实现在工地的大量沥青储备,方便工程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门到门的沥青铁路运输终端存储新型运输方式实际运作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接卸设备—铁路移动接卸站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 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 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传统的长途沥青运输方式最常见的为“铁路专用线和库”运输模式,将沥青用铁路 运输到有铁路专用线沥青中转储备库先储存,再用公路运输到各个施工单位。为了解决目 前传统沥青铁路运输距离长,公路运输路程短、中间环节多、施工工地库容小、效率低的问 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门到门的ARTS新型运输方式,参考图1,通过把沥青终端储罐设立在 施工单位,用接卸设备将火车运输的沥青在离施工单位最近的火车站点卸下,再将沥青运 输到施工单位的沥青终端储罐供施工单位使用,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运输成本,加快施工进 程。

参考图2,本发明提供的新型运输方式中的接卸设备为移动接卸站,包括接物组件 1和卸物组件2,接物组件1包括接物管道11和接物槽12,接物管道11上连接有多个分支接物 管道111,每节火车车厢对应一个分支接物管道111,且在分支接物管道111上设有阀门 A1111,接物槽12外壁上安装供热设备4;卸物组件2包括输送泵21和灌装管道22,灌装管道 22上连接至少一个灌装台221,灌装台221用来停靠运输汽车,灌装台221对应的灌装管道22 上设有阀门B2211。

当需要装卸沥青时,将分支接物管道111对准火车车厢的沥青出口,灌装台221的 出口对准运输汽车的沥青贮存罐进口,打开阀门A1111、阀门B2211、输送泵21和加热设备4, 开始装卸沥青,当运输汽车的沥青贮存罐装满后,关闭阀门B2211,运输汽车即可开始运送 沥青至施工地点。

当汽车运输不能及时将所需沥青一次运输走时,则需要有临时存储沥青的地方, 因此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接物组件1和卸物组件2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至少一条分支传输 管道31,分支传输管道31连接沥青临时存储库3且在分支传输管道31上设有阀门C331,当火 车车厢中还有多余的沥青时,打开阀门C331,沥青流入临时储存库3储存,等待汽车再次运 输。

为了准确地控制沥青的流量,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在输送泵21和灌装台221的管 道上设有计量设备5。

为了实现阀门打开关闭的自动化控制,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该接卸站还设有监 控管理系统6,监控管理系统6与计量设备5和各个管道上的阀门连接,计量设备5将沥青即 时流量信息传递给监控管理系统6,监控管理系统6根据预设值与即时流量信息控制阀门的 开关。当需要卸载沥青时,监控管理系统6控制打开阀门,计量设备5显示沥青的实时流量, 当到达预设值时,监控管理系统6控制关闭阀门。

当需要多天甚至更长时间的连续装卸沥青时,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为该装卸站 配备临时生活地点7,临时生活地点7内设有供水设备71、供暖设备72、厨房73及工具存储箱 74。

由配电柜(图中未示出)为该接卸站提供电源。

为了方便该沥青铁路移动接卸站的移动,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可以将所述接卸站 的所有部件设置在两个大的集装箱中,可以及时更换沥青接卸地点。

为了突出本发明提供的门到门的沥青铁路运输终端存储新型运输方式的优点,本 发明对几种沥青运输方式(包括:ARTS运输方式、传统的“专用线和库模式”、袋装沥青模式、 铁路沥青集装箱模式和公路运输模式)进行了优缺点比较,结果如下:

从以上优缺点对比表格中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利用沥青铁路移动接卸站的门到门 的沥青铁路运输终端存储(ARTS)新型运输方式具有运输成本低,作业灵活,运输效率高,能 够加快施工进程的优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