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盖梁无支架钢抱箍法施工工艺

盖梁无支架钢抱箍法施工工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盖梁无支架钢抱箍法施工工艺,包括钢抱箍力学实验,施工准备,钢抱箍安装,墩柱顶凿毛,测量放样,模板支架、底模的制作与安装,钢筋的制作、运输与安装,安装侧模;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和模板与支架的拆除等步骤。通过采用本发明中的盖梁无支架钢抱箍法施工工艺,在满足钢抱箍原有的施工方便,对墩柱无损害,且钢材可重复利用的优点的同时,降低了安全风险,更具有实用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42124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兆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955316.0

  • 发明设计人 谷波;王天梓;汤亚威;

    申请日2015-12-18

  • 分类号E01D2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2257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王倩

  • 地址 210017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223号6楼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07:4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6-19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E01D21/0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1218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7-09-05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E01D21/0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1218

    著录事项变更

  • 2017-08-25

    授权

    授权

  • 2016-04-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1D21/00 申请日:201512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3-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筑领域,特别涉及盖梁无支架钢抱箍法施工工艺。

技术背景

盖梁施工方法包括落地支架法、预埋件法、预埋钢棒法和钢抱箍法等几种方法,为达到快捷、安全、优质的要求,需根据施工现场不同的施工环境、不同的墩柱型式和盖梁特点对上述几种方法进行认真比选。

其中,钢抱箍法就是在盖梁施工时,用两段半圆型钢带卡于墩柱上钢带,并在两端焊以牛腿,将横梁架于外伸牛腿上,利用钢带与墩柱的摩擦力支承横梁传递下来的上部荷载,包括盖梁自重、模板自重、施工荷载等。

在实际应用中,钢抱箍具有施工方便,对墩柱无损害的特点,且钢材可重复利用,节约成本;但是现有的抱箍法施工工艺存在安全系数低,安全风险大的缺点。

鉴于上述现有的抱箍法施工工艺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盖梁无支架钢抱箍法施工工艺,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中提供了盖梁无支架钢抱箍法施工工艺,在满足钢抱箍原有的施工方便,对墩柱无损害,且钢材可重复利用的优点的同时,降低了全风险,更具有实用性。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盖梁无支架钢抱箍法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钢抱箍力学试验:将钢抱箍装于试验墩柱上,对牛腿加载,记录钢抱箍在试验墩柱上的变位情况;

B、施工准备:根据盖梁的设计标高返算出钢抱箍在墩柱的确切位置;

C、钢抱箍安装:根据步骤B中的确切位置,对步骤A中试验合格的钢抱箍采用高强螺栓进行安装;

D、墩柱顶凿毛:待墩柱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后,对墩柱顶部进行凿毛处理;

E、测量放样:以放样结果作为安装盖梁底模的依据;

F、模板支架、底模的制作与安装:安装模板支架后吊装砂箱和主梁,用间隔设置的连接梁连接主梁后,布置横向分配梁,在横向分配梁上方铺设方木后安装盖梁底模;

G、钢筋的制作、运输与安装:安装盖梁钢筋,注意支座垫石与挡块钢筋的预埋;

H、安装侧模:在盖梁钢筋安装验收合格后,安装盖梁侧模;

I、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混凝土连续灌注,水平分层、一次成型,并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动;

混凝土浇注完毕后,立即将表面用塑料薄膜覆盖,浇水养护;

J、模板与支架的拆除:当盖梁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3.0Mpa时,并保证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坏时,可拆除盖梁侧模板。

进一步地,钢抱箍包括两块半圆弧形钢板,牛腿分别设置在两块圆弧形钢板两端。

进一步地,钢抱箍钢板厚16mm,高720mm,抱箍牛腿钢板厚20mm。

进一步地,高强螺栓为10.9级M24的高强螺栓,每侧牛腿采用12个高强螺栓,分二列设置。

进一步地,逐级加载的过程中,每级的载荷设置为5t。

进一步地,步骤E中墩柱测量的内容包括:墩柱中心位置测量和立柱顶高程测量;墩柱中心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立柱顶高程测量是根据施工中设立的临时水准点,用水准仪或三维坐标控制测量。

进一步地,步骤F中主梁为63a工字钢,连接梁为32a槽钢,横向分配梁为14a槽钢,方木的截面尺寸为10cmX10cm;横向分配梁的间距为0.5m,连接梁的间距为4.0m,方木的间距为0.3m。

进一步地,步骤G中的盖梁钢筋可先在地面拼装好后,用吊机进行吊装;也可在底模上直接拼装。

进一步地,墩柱与钢抱箍间设置橡胶垫。

进一步地,振动时快插慢拔,振动棒移动距离不超过该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动棒与模板保持5~10cm的距离;振动板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采用本发明中的盖梁无支架钢抱箍法施工工艺,在满足钢抱箍原有的施工方便,对墩柱无损害,且钢材可重复利用的优点的同时,降低了全风险,更具有实用性;

2、采用钢抱箍力学实验步骤,验证了钢抱箍的实际承载能力,保证了钢抱箍工作的可靠性;

3、步骤G中的盖梁钢筋的两种拼装方法,使得在吊车方便施工的地方,在地面拼装加快进度,确保施工安全;在吊车施工不便的地方,在底模上直接拼装增加施工的灵活性;

4、墩柱与钢抱箍抱箍间设置橡胶垫,增大了墩柱与钢抱箍之间的摩擦力,保证了钢抱箍工作的可靠性;

5、混凝土的振动时间,保证混凝土获得足够的密实度,当混凝土不再下沉、混凝土不出气泡、混凝土表面开始泛浆时,表示该层振捣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中钢抱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钢抱箍力学实验的结构示意图;

1钢抱箍、2牛腿、3试验墩柱、4千斤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

盖梁无支架钢抱箍法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钢抱箍力学实验:安装液压千斤顶4于试验墩柱3根部,左右各设置一个;将钢抱箍1倒装于墩柱上,钢抱箍1牛腿2设置于千斤顶4之上;在墩柱上钢抱箍1底部作标记;对钢抱箍1加载,逐级加载,每级的载荷设置为5t;根据所做标记,实时观察钢抱箍1变位情况,并做好记录;加载到设计吨位时,量测变位,稳定20min,若无变位,则试验结束;采用钢抱箍力学实验步骤,验证了钢抱箍的实际承载能力,保证了钢抱箍工作的可靠性;

B、施工准备:在墩柱施工完成后,根据盖梁的设计标高返算出钢抱箍1下缘在墩柱的确切位置,并做好标记;在浇注混凝土时,墩柱顶混凝土标高按比设计标高高5cm控制;

C、钢抱箍安装:根据步骤B所做的标记,对步骤A中试验合格的钢抱箍1进行安装;钢抱箍1牛腿2每侧采用12个10.9级M24的高强螺栓连接,分二列设置,墩柱与钢抱箍1间设置橡胶垫,增大了墩柱与钢抱箍之间的摩擦力,保证了钢抱箍工作的可靠性;

D、墩柱顶凿毛:待墩柱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后,对墩柱顶顶部进行凿毛处理,即凿除顶部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凿毛至新鲜混凝土,并用空压机吹干净;凿毛后的混凝土标高控制在比设计标高高3cm左右;

E、测量放样:在盖梁施工前,需对墩柱进行施工测量,以此作为安装盖梁底模的依据,墩柱测量的内容包括:墩柱中心位置测量和立柱顶高程测量;墩柱中心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立柱顶高程测量是根据施工中设立的临时水准点,用水准仪或三维坐标控制测量;

F、模板支架、底模的制作与安装:在完成步骤D中的墩柱顶凿毛处理和步骤E中的测量放样后,安装模板支架;在钢抱箍1上吊装砂箱和主梁,用按一定间距设置的连接梁将位于两侧的主梁连接在一起,待主梁稳定后布置横向分配梁;在横向分配梁上方铺设方木;以上工序经检查确认无误后,即可安装盖梁底模;

G、钢筋的制作、运输与安装:在盖梁底模安装并验收合格后,开始安装盖梁钢筋;盖梁钢筋的加工制作与安装需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施工规范来进行;盖梁钢筋可先在地面拼装好后,用吊机进行吊装;也可在底模上直接拼装;两种拼装方法,使得在吊车方便施工的地方,在地面拼装加快进度,确保施工安全;在吊车施工不便的地方,在底模上直接拼装增加施工的灵活性需注意支座垫石与挡块钢筋的预埋;

H、安装侧模:在盖梁钢筋安装验收合格后,严格按施工要求安装盖梁侧模;

I、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模板安装完毕以后,请监理现场检验模板的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稳定性;经检验合格后,开始浇注混凝土;盖梁混凝采用泵车进行混凝土的浇注;混凝土要连续灌注,水平分层、一次成型,每层厚度不超过50cm,上下两层间隔时间不得超过1.5h,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上层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动,振动时快插慢拔,振动棒移动距离不超过该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与模板保持5~10cm的距离;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每一处振动时,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混凝土的振动时间,保证混凝土获得足够的密实度,当混凝土不再下沉、混凝土不出气泡、混凝土表面开始泛浆时,表示该层振捣适度;需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保证了盖梁表面的光洁度、防止气泡孔的出现;

在盖梁混凝土浇注完毕后,需立即将表面用塑料薄膜覆盖,浇水养护;

J、模板与支架的拆除:当盖梁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3.0Mpa时,并保证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坏时,可拆除盖梁侧模板;拆模时,可用锤轻轻敲击板体,使之与混凝土脱离,再用吊车拆卸,并吊运至指定位置堆放;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才能拆除模板支架;支架拆除时,严格按由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采用本发明中的盖梁无支架钢抱箍法施工工艺,在满足钢抱箍原有的施工方便,对墩柱无损害,且钢材可重复利用的优点的同时,降低了全风险,更具有实用性;在施工准备阶段浇注混凝土时,墩柱顶混凝土标高按比设计标高高5cm控制以及凿毛后的混凝土标高控制在比设计标高高3cm左右,均使得盖梁底模的安装更加方便。

其中,钢抱箍1包括两块半圆弧形钢板,牛腿2分别设置在两块圆弧形钢板两端;钢抱箍1钢板厚16mm,高720mm,抱箍牛腿2钢板厚20mm;步骤F中主梁为63a工字钢,连接梁为32a槽钢,横向分配梁为14a槽钢,方木的截面尺寸为10cmX10cm;横向分配梁的间距为0.5m,设10×10方木,间距为0.3m连接梁的间距为4.0m,方木的间距为0.3m。

盖梁无支架钢抱箍法施工工艺,减少施工用地及边坡开挖,,抱箍法施工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材料用量少等优点,抱箍法避免常规落地支架需进行基底处理的难题,加快了施工速度又节约了费用;抱箍法施工过程中基本不受盖梁离地高度和施工周围环境的影响,可适应各种不同的施工环境,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