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式气道表面麻醉管联合胃管双用管

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式气道表面麻醉管联合胃管双用管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式气道表面麻醉管联合胃管双用管,包括大导管,所述大导管内腔分隔为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和胃管腔,所述胃管腔和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均又分隔为大管腔和小管腔,所述胃管腔内的小管腔穿设有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内的小管腔穿设有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所述大导管的中段侧壁开设有呼气末二氧化碳采集口,所述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的末端从呼气末二氧化碳采集口靠近大导管的末端一侧伸出,所述大导管的末端侧壁开设有胃内容物抽吸口,所述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的末端从大导管的末端伸出。本发明为清醒气管插管和支气管镜检查提供更好的条件,必要时还可为未禁食的患者抽吸胃内容物。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36311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高友光;林献忠;

    申请/专利号CN201510898530.7

  • 申请日2015-12-08

  • 分类号A61M25/00;

  • 代理机构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郑浩

  • 地址 350007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下藤路欣元丽景1#306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4:26:0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6-15

    授权

    授权

  • 2016-03-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M25/00 申请日:201512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3-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式气道表面麻醉管联合胃管双用管。

背景技术

清醒气管插管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困难气道管理实用规则的主要措施之一。如果估计手术患者诱导后可能难以保证有效通气和氧合,而且怀疑患者有胃内容物误吸的危险,此时应该保持患者清醒进行气管插管。就清醒气管插管而言,无论是纤维支气管镜引导还是盲探气管插管,经鼻路径都较容易,这是因为狭窄的鼻腔对FOB或气管导管有一定的支撑和引导作用,FOB或气管导管出鼻后孔后也较容易越过会厌进入声门。因此清醒气管插管时经鼻路径较常用。清醒经鼻气管插管时,气道表面麻醉主要包含几部分,如鼻咽部表面麻醉可减轻咽喉反射,声门部的表面麻醉可减少声门的活动,声门下表面麻醉可增加气管对导管的耐受性。细致而有效的气道表面麻醉还能减少镇静药物的用量,并可改善患者的配合。经口喉麻管喷雾咽喉部表面麻醉复合环甲膜穿刺声门下表面麻醉较常用,但环甲膜穿刺术是侵袭性操作,对于颈前部巨大肿瘤、颈部疤痕挛缩等患者则无法实施,且对于张口困难的患者,经口喉麻管喷洒局麻药实施困难,即使是张口正常的患者,由于不能直视下进行,因此局麻药无法准确地到达声门上区和声门区,麻醉效果并不理想。局麻药雾化吸入虽是无创操作,但需要特殊装置,又费时,急诊病人常不易实施。通过FOB内镜通路喷洒局麻药(spray-as-you-go)可能是较好的表面麻醉方法,但FOB价格昂贵,目前我国大部分基层医院仍无法配备这种器械。对于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由于条件受限,spray-as-you-go表面麻醉也较少使用。因此,临床上需要寻找一种方便有效地进行气道表面麻醉的技术。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可用于各种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的表面麻醉,又可用于支气管镜检查的表面麻醉,可较准确地对喉头部和声门下进行表面麻醉,为清醒气管插管和支气管镜检查提供更好的条件,必要时还可为未禁食的患者抽吸胃内容物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式气道表面麻醉管联合胃管双用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式气道表面麻醉管联合胃管双用管,包括大导管,所述大导管内腔由隔膜分为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和胃管腔,所述胃管腔沿大导管全长分布,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从大导管的头端开始向末端局部分布,所述胃管腔和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均由各自的隔膜分为大管腔和小管腔,所述胃管腔内的小管腔穿设有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内的小管腔穿设有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所述大导管在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末端处的侧壁开设有呼气末二氧化碳采集口,所述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的末端从呼气末二氧化碳采集口靠近大导管的末端一侧伸出,所述大导管在胃管腔末端处的侧壁开设有胃内容物抽吸口,所述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的末端从大导管的末端伸出。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大导管的头端向外延伸出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引出管、胃管引出管和两根小管引出管,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引出管与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内的大管腔相连通,所述胃管引出管与胃管腔内的大管腔相连通,所述两根小管引出管分别与胃管腔内的小管腔和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内的小管腔相连通。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引出管头端设置有与麻醉机上的PETCO2采集管入口匹配的标准接头。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胃管引出管的头端设置有与针筒前端相匹配的接头。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和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的头端分别从相应的小管引出管伸出并设置有用于连接注射器的转换接头,所述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和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的末端开设有多个针孔。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大导管的材质为硅胶材料。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和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的材质为PVC材料。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胃管腔的长度为50~70cm,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的长度为20~30cm。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大导管在胃管腔末端处的两侧各开设有一个胃内容物抽吸口。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采集口和胃内容物抽吸口均为?3mm×5mm的椭圆形开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进行气道表面麻醉时有以下优点:(1)通过PETCO2波形可判断大导管中段侧孔是否正对着声门,再对声门进行准确地表面麻醉;(2)观察PETCO2波形,分别在波峰和波谷对声门喷洒局麻药,可使局麻药进入声门下;(3)两根麻醉管末端的多孔结构使局麻药的喷洒更均匀,局麻药与气道粘膜的接触面积更大,表面麻醉效果更佳;(4)可保留大导管,使其位置不变,经过一定间隔时间,少量多次给局麻药,可降低局麻药血浆浓度,减少毒性反应的风险,增加表面麻醉效果;(5)大导管还具有胃管的功能,对于未禁食患者,必要时可通过末端侧孔抽吸胃内容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00-大导管,110-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111-大管腔,112-小管腔,113-呼气末二氧化碳采集口,120-胃管腔,121-大管腔,122-小管腔,123-胃内容物抽吸口,130-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引出管,131-标准接头,140-胃管引出管,141-接头,150、160-小管引出管,200-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210-转换接头,220-针孔,300-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310-转换接头320-针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一种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式气道表面麻醉管联合胃管双用管,包括大导管100,所述大导管100内腔由中轴处的隔膜分为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110和胃管腔120,所述胃管腔120沿大导管100全长分布,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110从大导管100的头端开始向末端局部分布,所述胃管腔120和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110均由各自靠近大导管100中轴处的隔膜分为大管腔121、111和小管腔122、112,所述胃管腔120内的小管腔122穿设有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200,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110内的小管腔112穿设有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300;所述大导管100在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110末端处的侧壁开设有呼气末二氧化碳采集口113,所述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300的末端从呼气末二氧化碳采集口113靠近大导管100的末端一侧伸出,所述大导管100在胃管腔120末端处的侧壁开设有胃内容物抽吸口123,所述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200的末端从大导管100的末端伸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操作,所述大导管100的头端向外延伸出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引出管130、胃管引出管140和两根小管引出管150、160,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引出管130与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110内的大管腔111相连通,所述胃管引出管140与胃管腔120内的大管腔121相连通,所述两根小管引出管150、160分别与胃管腔120内的小管腔12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110内的小管腔112相连通,四根引出管呈散开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连接,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引出管130头端设置有与麻醉机上的PETCO2采集管入口匹配的标准接头131,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引出管130比其它引出管140、150、160长。所述胃管引出管140的头端设置有与针筒前端相匹配的接头141,所述针筒优先选用20ml注射针筒。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连接,所述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200和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300的头端分别从相应的小管引出管150、160伸出并设置有用于连接注射器的转换接头210、310。所述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200和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300的末端5mm内开设有多个针孔220、320,所述针孔220、320包括末端顶部球面的针孔和末端侧壁四周的针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大导管100的材质优先选用硅胶材料,其柔韧度与临床上常用的硅胶象牙气管导管相似,管径大小与普通成人胃管的管径一致。所述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200和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300的材质优先选用PVC材料,管径大小与硬膜外导管相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胃管腔120的长度为50~70cm,优先选用60cm左右;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110的长度为20~30cm,优先选用25cm左右。所述胃管腔120内的小管腔12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腔110内的小管腔112的直径只要能通过硬膜外导管大小的导管即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抽吸效率,所述大导管100在胃管腔120末端处的两侧各开设有一个胃内容物抽吸口123。其中,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采集口113和胃内容物抽吸口123均为?3mm×5mm的椭圆形开口,其长轴沿大导管100长度方向。

使用时:先将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200从相应的小管引出管150头端入口插入,经胃管腔120内的小管腔122后从大导管100的末端伸出5mm左右(可以黑线为标志,以黑线刚好露出为准),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200的头端接装有2%利多卡因注射液的注射器;随后将大导管100表面表面充分润滑,经一侧的鼻孔轻柔插入,边前进边喷洒2%利多卡因以进行鼻咽部表面麻醉,大导管100插入15~16cm左右时,可将经鼻路径表面麻醉管200后退1cm,使其末端退入胃管腔120内的小管腔122内以免划伤咽部粘膜,嘱咐患者吞咽,使大导管100进入食管;当大导管100插入50cm左右时,将呼气末二氧化碳通道引出管130头端的标准接头131与麻醉机上的PETCO2采集管入口相连接,在大导管100推进过程中,观察PETCO2波形和数值,当PETCO2波形突然消失,说明大导管100的呼气末二氧化碳采集口113已进入食管,这时可缓慢地后退大导管100,并旋转管腔,同时密切观察PETCO2波形和数值,当PETCO2波形和数值最接近正常时,说明此时大导管100的呼气末二氧化碳采集口113正对声门,可用胶带固定大导管100。再将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300从相应的小管引出管160头端入口插入,当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300的末端从呼气末二氧化碳采集口113伸出时,可正对声门,观察PETCO2波形,在其波峰和波谷时分别向声门喷洒2%利多卡因2ml。目前研究表明,局部麻醉药小剂量多次喷洒,可降低局麻药血浆浓度,减少毒性反应的风险,增加表面麻醉效果,因此5分钟后,可经喉头及声门下表面麻醉管300再次向声门喷洒2%利多卡因2ml。此外,对于未禁食患者,在两次表面麻醉的间歇时间,可用20ml针筒接胃管引出管140的接头141以抽吸胃内容物。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引导式气道表面麻醉管联合胃管双用管。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