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催化裂化油浆氢化还原-共炭化制备中间相沥青的方法

一种催化裂化油浆氢化还原-共炭化制备中间相沥青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均匀高中间相含量石油基中间相沥青的制备方法,本方法以环烷基或中间基原油的FCC油浆作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卤代烷与原料混合,升温至280~350℃,压力为0~2MPa下,反应5~20h,得到改质油。取改质油大于400℃的馏分油,将馏分油与共炭化剂混合,在360~480℃,反应压力为4~10MPa下,反应2~10h,得到高品质的中间相沥青。本发明工艺过程简单易操作,所制备的中间相沥青各向异性结构均一,中间相含量高(>96%),软化点低(240~260℃),可纺性能良好。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7-07

    授权

    授权

  • 2016-02-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0C3/02 申请日:201510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1-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均匀的高含量石油基中间相沥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间相沥青是有中间相特性的沥青类的物质,经过精心预处理得 到性能优良的中间相沥青,是合适的高芳烃含量的原料,可进一步碳 化形成不同功能的高性能碳材料。原料的选取和预处理是制备优质中 间相沥青的关键。具有高芳香性的石油馏分及其加工副产品具有作为 高性能石油基碳材料的潜力,如同时兼具低沥青质含量、低杂原子和

, 金属含量的特质,经合适的预处理工艺,可以形成性能优良的石油基 中间相沥青,进而可加工成高附加值的新型碳材料。

目前国内外在制备中间相沥青的方法有:加氢改性合成法、烷基 化改性法、催化改性法、新中间相法和共炭化改性法。日本九洲工业 技术试验所将煤焦油沥青与四氢喹啉或四氢呋喃加入到高压釜内进 行氢化处理,然后减压蒸馏分出氢化沥青,然后快速加热到450~ 500℃短时间制的中间相沥青(又名预中间相法)。制备出的中间相沥 青软化点下降,-CH2-和-CH3结构增多,芳香氢与烷基氢的比值下降。, 加氢改性合成法很难从炭化体系中移除副产物和催化剂,催化剂价格 昂贵,加氢方法往往操作费用都很高。MikioMiyake等为考察烷基 基团和氢对各向异性光学结构影响,把一种15-17个带有少数烷基的 熔融芳环的中间相沥青还原烷基化(甲基和乙基化)和氢化,研究发 现中间相产品的各向异性相随着引入的氢数目的增加而增加;而烷基 化沥青的各向异性相随引入烷基的数目和引入烷基基团的空间大小 而不同。1980年狄芬多夫(K.Diefendorf)等,根据沥青是“固有 溶液”理论,通过热处理或引入大量具有一定溶解度参数的溶剂来破 坏沥青胶束组分中的平衡,沥青就会发生相分离,能形成中间相的组 分会沉淀出来。沉淀出来的组分,加热至大约230~400℃范围内 10min左右,其中75%以上就能转变为具有光学异向性的中间相。这 就是所谓“新中间相”。一般工业沥青中可分离出的新中间相量并不 多,因此这一方法的运用,还应结合热聚合等手段才更为有效。 Mochida等对催化改性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模型芳烃、工业重油 和沥青通过AlCl3催化改性制得了具有良好可溶性的中间相沥青。 Y.Korai等人以甲基萘为原料在HF/BF3作用下,成功地制备出带有一 定数量的甲基和环烷基,光学结构优良的中间相沥青,但该方法存在 HF/BF3的腐蚀性强,AlCl3难以分离回收等问题。

山西煤化所的刘朗,宋怀河等人将三线芳烃和中温煤焦油进行共 炭化反应,详细探究了原料和共炭化沥青的结构,以及共炭化机理。 中国石油大学查庆芳等人将石脑油渣油和催化裂化澄清油进行共炭 化。中国石油大学程相林等人利用废聚苯乙烯分别和煤焦油,乙烯焦 油共炭化。张怀平等[54]利用煤焦油和石油渣油分别制焦,为小广域结 构,且针状特性不明显;共炭化时形成更为明显的针状结构。Mochida 将FCC油浆和低硫VGO共炭化,产品收率提高,低氮,热膨胀系数小 且光学结构发达。ToshiyukiObara发现随9,10-二氢蒽添加量增加, 与沥青共炭化氢转移能力提高,生成中间相沥青的光学结构变好。这 些共炭化研究结果都认为,添加剂与主炭化剂之间氢转移反应和烷基 转移反应是中间相沥青改性的原因;选择相匹配的添加剂可有效改善 中间相沥青的光学结构。因原料组成本身复杂,所有油品或沥青炭化 都可认为是共炭化过程。若单一原料本身的结构与组成无法达到制备 优良中间相沥青的要求,则可加入其它组成和结构的原料作为共炭化 添加剂在液相炭化过程中促进氢转移、烷基转移及加成反应等以改变 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的共炭化添加剂与原料间存在对应匹配效 应,也就是相容性原理,可互相弥补缺陷。若仅加入少量添加剂便可 大大改性原料,生成光学各向异性、广域融并的高产量中间相沥青, 则认为其为优质添加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FCC油浆和聚丙烯醇为原料,通过共 炭化工艺制备中间相沥青的方法,以解决以石油为原料制备的中间相 沥青纯度低、中间相含量低、软化点高的问题。该方法对原料性质要 求的不苛刻,工艺过程简单且制备的中间相沥青品质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均匀的高含量 石油基中间相沥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本方法以环烷基 或中间基原油的FCC油浆作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卤代烷与 原料混合,加入反应釜中,启动搅拌,升温至280~350℃,压力为 0~2MPa下,反应5~20h,得到改质油;(2)将改质油经减压蒸馏得到 >400℃的馏分油,将馏分油与共炭化剂混合进行共炭化反应;(3) 在360~480℃,反应压力为4~10MPa下,反应2~10h,得到高品质的 中间相沥青。

所述步骤(1)为FCC油浆的氢化还原反应,其中卤代烷为溴代 乙烷或者溴代丙烷,卤代烷与FCC油浆的质量比为0.01~0.1:1。

所述步骤(1)的催化剂为氯化铝,催化剂与原料的质量比为 0.01~0.05。

所述步骤(2)中共炭化添加剂为聚丙烯醇。共炭化添加剂与原 料混合时的质量比为0.1~0.5:1。

本发明以环烷基或中间基原油经催化裂化得到的FCC油浆为原 料,以聚丙烯醇为共炭化添加剂,第一步,在较低温度较低压力下, 将卤代烷与原料混合热处理一段时间,以获得氢化还原改质油;第二 步,对改质油进行减压蒸馏得到400℃以上的馏分油,将馏分油与共 炭化添加剂混合,在更高温度更高压力下,恒温恒压热处理一段时间, 最终得到光学结构好、中间相含量高、软化点低、纺丝性能好的中间 相沥青。第一步热处理过程中FCC油浆氢化还原,得到含有少量中间 相的改质油反应活性明显提高,初始中间相小球在后续中间相生成过 程中起到引发剂的作用,作为中间相生成的核,在第二步共炭化热处 理过程中加速了中间相沥青的生成,且生成的中间相沥青光学结构 好,质地均匀。聚丙烯醇作为共炭化添加剂加入到体系中,引入大量 的氢自由基,可以有效降低体系中大分子自由基的缩合反应速率,缓 和炭化反应,从而防止体系黏度增长过快,降低了中间相沥青的软化 点,提高了体系的流动性能,使得体系中生成的中间相小球得以更充 分的融并,改善了中间相沥青的光学结构。

本发明要控制共炭化添加剂的加入量,共炭化添加剂的加入量可 以控制热缩聚反应的反应速率。共炭化添加剂加入量过少,会使得中 间相沥青的光学结构不好,软化点升高;共炭化添加剂加入过多会影 响中间相沥青的收率。共炭化添加剂加入量为10%~20%(质量分数) 为最好。

本发明合成中间相沥青采用两段热处理的方式,第一阶段反应温 度和压力较低,使得原料与共炭化添加剂充分反应,生成少量的中间 相小球,此阶段采用压力0~1MPa,温度300~330℃最好,反应8~12 小时;第二阶段加压,升高反应温度,与共炭化添加剂充分反应,中 间相大量生成,此阶段采用压力4~8MPa,温度390~420℃最好,反应 4~6小时。

本发明的方法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工艺操作简单,原料及添加剂均对设备无腐蚀性,该方法对 原料性质要求不苛刻,得到的中间相沥青软化点低,中间相含量高, 产品质地均匀。

2、共炭化添加剂与原料共炭化,弥补了原料的不足,防止了反 应过程中体系黏度增长过快,降低了中间相沥青的软化点,提高了体 系的流动性能,使得体系中生成的中间相小球得以更充分的融并,改 善了中间相沥青的光学结构。

3、本发明生产周期短,第一步热处理过程中生成的少量中间相 小球作为引发剂,加快了后续反应的速度。并且两步热缩聚法制备的 中间相沥青软化点低、中间相含量高、纺丝性能好、呈广域流线型光 学结构,可以作为制备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它碳材料的优良前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叙述本发明所提供的以环烷基原油的催 化裂化油浆经糠醛抽提得到的抽出油为原料制备中间相沥青的方法。

实施例1:

将环烷基原油催化裂化油浆250g、10g溴代乙烷和5g氯化铝, 加入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通入氮气吹扫,流量为3L/min,启动搅 拌,反应温度为300℃,反应压力为1MPa,恒温12小时,得到改质 油;改质油经减压蒸馏得到400℃以上的馏分油,将250g馏分油与 25g聚丙烯醇混合,加入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通入氮气吹扫,流量 为3L/min,启动搅拌,反应温度为440℃,反应压力为6MPa,持续 反应6小时,释放压力,缓慢降温,得到中间相沥青软化点为249℃, H/C比为0.61,中间相含量为100%,且为广域流线型光学结构。

中间相沥青的光学结构和中间相含量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得到; 软化点采用常规针入法测定;采用EP公司PE-2400SeriesHCHN元素 分析仪分析沥青的C、H元素的含量。

实施例2:

将环烷基原油催化裂化油浆250g、10g溴代乙烷和5g氯化铝, 加入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通入氮气吹扫,流量为3L/min,启动搅 拌,反应温度为300℃,反应压力为1MPa,恒温12小时,得到改质 油;改质油经减压蒸馏得到400℃以上的馏分油,将250g馏分油与 37.5g聚丙烯醇混合,加入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通入氮气吹扫,流 量为3L/min,启动搅拌,反应温度为450℃,反应压力为8MPa,持 续反应6小时,释放压力,缓慢降温,得到中间相沥青软化点为257℃, H/C比为0.59,中间相含量为98%,且为广域流线型光学结构。

实施例3:

将环烷基原油催化裂化油浆250g、15g溴代乙烷和7.5g氯化铝, 加入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通入氮气吹扫,流量为3L/min,启动搅 拌,反应温度为320℃,反应压力为2MPa,恒温8小时,得到改质油; 改质油经减压蒸馏得到400℃以上的馏分油,将250g馏分油与50g 聚丙烯醇混合,加入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通入氮气吹扫,流量为 3L/min,启动搅拌,反应温度为430℃,反应压力为12MPa,持续反 应4小时,释放压力,缓慢降温,得到中间相沥青软化点为261℃, H/C比为0.57,中间相含量为96%,且为广域流线型光学结构。

实施例4:

将环烷基原油催化裂化油浆250g、15g溴代丙烷和7.5g氯化铝,加 入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通入氮气吹扫,流量为3L/min,启动搅拌, 反应温度为320℃,反应压力为2MPa,恒温8小时,得到改质油;改 质油经减压蒸馏得到400℃以上的馏分油,将250g馏分油与75g聚 丙烯醇混合,加入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通入氮气吹扫,流量为 3L/min,启动搅拌,反应温度为430℃,反应压力为6MPa,持续反应 6小时,释放压力,缓慢降温,得到中间相沥青软化点为259℃,H/C 比为0.56,中间相含量为97%,且为广域流线型光学结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