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固态食品中11种光引发剂的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

固态食品中11种光引发剂的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测定固态食品中11种光引发剂的检测方法,是对二苯甲酮、2-甲基二苯甲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等11种光引发剂残留量的测定,其特征在于:该测定方法具体步骤如下:a、样品前处理;b、标准工作溶液的配置;c、仪器分析;d、结果计算。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和优势:试验材料容易获得、廉价和有效;选用具有巨大比表面积和结构特异性的多层碳纳米管作为吸附剂;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基质固相萃取方式(MSPD),样品和有机溶剂用量少,避免了对样品均化、沉淀、离心等环节可能造成的待测物损失,操作快速简单,特别适用于固体、半固体以及粘性样品的处理并且效率较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02175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408377.5

  • 申请日2015-07-10

  • 分类号G01N30/88;G01N30/06;

  • 代理机构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王挺

  • 地址 230036 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1:38: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6-2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1N30/88 授权公告日:20160824 终止日期:20180710 申请日:20150710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8-24

    授权

    授权

  • 2015-12-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30/88 申请日:201507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1-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态食品中光引发剂残留检测技术领域,主要涉及固态食品 中的二苯甲酮、2-甲基二苯甲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对-N,N-二甲氨基 苯甲酸乙酯、3-甲基二苯甲酮、4-甲基二苯甲酮、4-氯二苯甲酮、2,2-二甲 氧基-1,2-二苯基-乙酮、邻苯甲酰苯甲酸甲酯、对-N,N-二甲氨基苯甲酸异 辛酯和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11种光引发剂残留量 的测定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固态食品中11种光引发剂的基质固相分散萃取-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食品塑料包装材料印刷油墨多以苯溶性油墨为主,由于 苯类溶剂残留的存在,在一定条件下会迁移到包装内的食品中,无论是对环 境还是人体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潜在危害。相对于此类溶剂型油墨,紫外光 固化(UV)油墨由于固化速度快,不含有机溶剂,对环境污染小而被广泛运 用于固态食品印刷。

光引发剂在引发聚合反应后,大部分光引发剂会变成残基而成为聚合物 的链端,但有些未聚合的光引发剂会残留在油墨之中,而这些小分子化合物 又能从包装材料的印刷油墨中迁移到包装中食品里面,造成食品污染。从 2005年意大利发现雀巢奶粉中渗有光引发剂ITX后,随后各种光引发剂污染 食品事件都得到曝光,也得到各国的关注和研究。

目前,光引发剂的检测方法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气 相色谱-质谱法(GC-M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气相色谱-串 联质谱法(GC-MS/MS)等进行分离测定。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新型的检测方法 应用于光引发剂的检测,例如,2012年,李海东等运用了分子印迹技术检测 固态食品材料中的BP;2013年,Bentayeb等用飞行时间质谱检测了3种包 装材料中的12种光引发剂。

国外针对光引发剂的残留量和迁移量都有明确规定,而国内尚无这方面 法律法规上的规定,且对于光引发剂的残留分析起步较晚,因此,为降低我 国此类产品的出口风险,帮助出口企业应对国外技术壁垒,急需建立固态食 品中多种光引发剂的同时检测方法,为日常的检验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固态食品中11种光 引发剂的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该测定方法检测 方便,测试精准,具有指导意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固态食品中11种光引发剂的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测定方法,是对二苯甲酮、2-甲基二苯甲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对 -N,N-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3-甲基二苯甲酮、4-甲基二苯甲酮、4-氯二苯 甲酮、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酮、邻苯甲酰苯甲酸甲酯、对-N,N-二 甲氨基苯甲酸异辛酯和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11种 光引发剂残留量的测定,该测定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样品前处理:对样品进行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将固态食品材料 试样和吸附剂以5:1的质量比研磨充分,将其转移至底部填有滤纸和1g弗 罗里硅土的20mL注射针筒中,然后在20mL注射针筒上部再垫上一层滤纸, 用10mL注射器的活塞轻轻挤压至5mL刻度处;接着,用15mL洗脱剂进行重 力洗脱,收集洗脱液,将洗脱液用氮气吹干,加入2mL乙酸乙酯涡旋 1min,静置,得到定容待测液。

优选的,所述吸附剂采用多层碳纳米管;步骤(1)中样品与吸附剂的 研磨过程为准确称取0.2g多层碳纳米管放入无孔的玻璃研钵中,再倒入1g 均质过的样品,用磨棒温和研磨1min,使样品与吸附剂充分混合。

优选的,所用洗脱剂为丙酮-正己烷(V/V,1:1)的混合溶液。

(2)、标准工作溶液的配置:首先,分别称取上述11种光引发剂标准 品,进行单一标准品储备溶液的配置;其次,分别移取单一标准品储备溶 液于容量瓶中定容,得到11种光引发剂的混合标准溶液;最后,用有机试 剂溶解稀释配置成具有浓度梯度的各种光引发剂的标准工作溶液。

优选的,标准工作溶液的具体配置过程如下:首先进行单一标准品储 备溶液的配置:分别准确称取100mg的二苯甲酮、2-甲基二苯甲酮、1-羟基 环己基苯基酮、对-N,N-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3-甲基二苯甲酮、4-甲基二 苯甲酮、4-氯二苯甲酮、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酮、邻苯甲酰苯甲 酸甲酯、对-N,N-二甲氨基苯甲酸异辛酯和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 啉基-1-丙酮11种光引发剂标准品,精确至0.1mg,用乙腈溶解并分别定容 于100mL棕色容量瓶中,制备成1mg/mL的标准储备液,于-20℃下避光保 存;

再进行标准工作溶液的配置:分别准确移取2mL各标准储备液于100mL 的棕色容量瓶中,用乙酸乙酯定容,制备成20mg/L的混合标准溶液,-20℃ 下避光保存,得到中间储备液;

最后,以乙酸乙酯为溶剂,采用混合标准溶液稀释法制备系列标准工 作液;分别准确移取10μL、25μL、50μL、100μL、250μL、500μL中间 标准储备液于6个10mL容量瓶中,用乙酸乙酯定容,即得低浓度系列标准 工作溶液,配制的系列标准溶液浓度为0.02mg/L、0.05mg/L、0.1mg/L、 0.2mg/L、0.5mg/L、1mg/L。

(3)、仪器分析:采用GC-MS/MS分析方法,外标法定量。

优选的,仪器分析的具体试验条件如下,

气相色谱条件:色谱柱为弹性毛细管柱,固定相为50%苯基/50%甲基聚 硅氧烷,规格为30m(长度)×0.25mm(内径)×0.25μm(膜厚);气相色 谱进样口温度为250℃;载气为氦气;载气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为 1μL,并采用不分流进样模式;升温程序条件为初始温度60℃,保持 1min,以40℃/min的速率至200℃,再以4℃/min的速率至280℃保持 3.5min;

质谱条件:质谱的传输线温度为280℃;电离方式采用电子轰击源 (EI);发射电流为50μA;电离能量为70eV;离子源温度为230℃;四极 杆温度为150℃;溶剂延迟时间为6min;质谱测定方式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 (MRM)。

(4)、结果计算:以各光引发剂的二级选择离子峰面积对其相应浓度 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标准曲线,工作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横坐标 为各光引发剂浓度,纵坐标为各光引发剂的定量离子峰面积;对处理后的 样品进行测定,测得检出各光引发剂二级选择离子峰面积,代入标准曲 线,求得样品中各光引发剂的含量。

其中,11种光引发剂的定性确认是在如上仪器条件下,试样待测液和 标准品的选择离子色谱峰在相同保留时间处(±0.2min)出现,并且对应质 谱碎片离子的质荷比与标准品一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基质固相萃取方式(MSPD), 相较于液相萃取和液液分配除杂方式,具有一系列优势:样品和有机溶剂用 量少,避免了对样品均化、沉淀、离心、转溶、乳化和浓缩等环节可能造成 的待测物损失,操作快速简单,特别适用于固体、半固体以及粘性样品的处 理,能够较好的出去油墨等其它杂质。

2)、本发明方法效率高,仅在17分钟内即可实现11种光引发剂的同时 分析与测定,在实际检测工作中可以高通量的快速准确完成检测工作。

3)、本发明的基质固相萃取方式(MSPD)采用选用20mL塑料注射器针 筒作为SPE柱,试验材料容易获得、并且廉价和有效,降低了检测成本。同 时,由于选用与20mL注射器配套的活塞来进行挤压工作,会造成活塞上提 时将混合物再次提起的现象,而选用10mL塑料注射器的活塞将研磨后吸附 剂和样品的混合物压紧实,可以避免此类现象,进一步降低了样品的损失。

4)、本发明选用多层碳纳米管作为吸附剂,该吸附剂具有巨大比表面积 和结构特异性,可以在吸附剂量很少的情况下完成吸附,并对食品中色素类 干扰物质吸附效果特别好,使洗脱液特别澄清,在MSPD上的应用潜力巨大, 进一步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标准溶液选择离子色谱图示意图。

附表说明

表1:11种光引发剂信息

表2:11种光引发剂定性和定量离子及其它质谱条件

表3:标准曲线和检测限

表4:样品的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

表5:样品A中光引发剂目标物检测结果

表6:样品B中光引发剂目标物检测结果

表7:样品C中光引发剂目标物检测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 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发明对绿茶中11种光引发剂即二苯甲酮、2-甲基二苯甲酮、1-羟基 环己基苯基酮、对-N,N-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3-甲基二苯甲酮、4-甲基二 苯甲酮、4-氯二苯甲酮、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酮、邻苯甲酰苯甲酸 甲酯、对-N,N-二甲氨基苯甲酸异辛酯和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 基-1-丙酮含量的检测方法如下。

1.试剂与材料

除特殊要求外,应使用分析纯级或以上试剂。包括丙酮;正己烷;乙腈; 乙酸乙酯:纯度≥98%;光引发剂:纯度≥98%,参见表1。

2.溶液的配置

洗脱剂:洗脱剂为丙酮-正己烷(V/V,1:1)的混合溶液。

标准溶液的配制:

分别称取100mg的11种光引发剂,精确至0.1mg,用乙腈溶解并分别 定容于100mL棕色容量瓶中,制备成1mg/mL的标准储备液,于-20℃下避光 保存;准确移取2mL各标准储备液于100mL的棕色容量瓶中,用乙酸乙酯定 容,制备成20mg/L的混合标准溶液,-20℃下避光保存,得到中间标准储备 液。

分别准确移取10μL、25μL、50μL、100μL、250μL、500μL中间标 准储备液于6个10mL容量瓶中,用乙酸乙酯定容,即得低浓度系列标准工 作溶液,配制的系列标准溶液浓度为0.02mg/L、0.05mg/L、0.1mg/L、0.2mg/L、 0.5mg/L、1mg/L。

3.样品处理

对样品进行基质固相分散萃取,首先对样品与吸附剂进行研磨。研磨过 程为准确称取0.2g多层碳纳米管吸附剂放入无孔的玻璃研钵中,再倒入1g 均质过的样品,用磨棒温和研磨1min,使样品与吸附剂充分混合。将按研磨 好的样品/吸附剂转移至底部填有滤纸和1g弗罗里硅土的20mL注射针筒中, 然后在针筒上部垫上一层滤纸,用10mL注射器的活塞轻轻挤压至5mL刻度 处。然后用15mL洗脱剂进行重力洗脱,收集洗脱液,将洗脱液用氮气吹干, 加入2mL乙酸乙酯涡旋1min,静置,取适量定容液待测。

若所测试样中光引发剂浓度超出标准曲线范围,则作适当倍数的稀释后 进行测定。

空白实验为不加样品,重复上述步骤,进行GC-MS/MS分析。

4.仪器条件

气相色谱条件:色谱柱为弹性毛细管柱,固定相为50%苯基/50%甲基聚 硅氧烷,规格为30m(长度)×0.25mm(内径)×0.25μm(膜厚);气相色谱 进样口温度为250℃;载气为氦气;载气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为1μL, 并采用不分流进样模式;升温程序条件为初始温度60℃,保持1min,以40 ℃/min的速率至200℃,再以4℃/min的速率至280℃保持3.5min。

质谱条件:质谱的传输线温度为280℃;电离方式采用电子轰击源 (EI);发射电流为50μA;电离能量为70eV;离子源温度为230℃;四极 杆温度为150℃;溶剂延迟时间为6min;质谱测定方式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 (MRM)。其中,11种光引发剂的定性确认是在如上仪器条件下,试样待测 液和标准品的选择离子色谱峰在相同保留时间处(±0.2min)出现,并且对 应质谱碎片离子的质荷比与标准品一致。11种光引发剂定性和定量离子及 其它质谱条件见表2。

5.结果分析

以各光引发剂的二级选择离子峰面积对其相应浓度进行回归分析,得到 各光引发剂的标准工作曲线。用空白基质计算方法的定量限,按信噪比 S/N≥10计算得到分析方法的定量限(如表3),标准溶液选择离子色谱示例 图如图1。由表3可知,所采用的色谱条件使11种光引发剂的色谱峰与杂质 色谱峰分离较好,并且具有非常好的线性相关性,定量限在0.005mg/kg~ 0.033mg/kg。

对空白食品样品进行高、中、低不同浓度水平的标准溶液加标回收率试 验,每个样品测定6次,回收率及日内精密度测定结果见表4。实验结果表 明,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在85.1%~117.3%之间,平均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 说明本法的回收率较高,重复性较好。

实施例1

用上述检测方法,选择绿茶样品A,测得样品中11种光引发剂目标物的 含量见表5。

实施例2

用上述检测方法,选择一红茶样品B,测得样品中11种光引发剂目标物 的含量见表6。

实施例3

用上述检测方法,选择一奶粉样品C,测得样品中11种光引发剂目标物 的含量见表7。

实施例4

现有技术的检测技术中多采用液液萃取对样品进行除杂,样品和有机溶 剂用量较多,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对样品均化、沉淀、离心、转溶、乳化和浓 缩等环节可能造成的待测物损失,降低对包装上光引发剂检测结果的准确 性。

本发明对样品进行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将按研磨好的样品/吸附剂转移 至底部填有滤纸和1g弗罗里硅土的20mL注射针筒中,然后在针筒上部垫上 一层滤纸,用10mL注射器的活塞轻轻挤压至5mL刻度处。然后用15mL洗脱 剂洗脱,收集洗脱液,将洗脱液用氮气吹干,加入2mL乙酸乙酯涡旋1min, 静置,能够较好的出去油墨等其它杂质,提高除杂效果,得到待测定容液; 本发明操作快速简单,特别适用于固体、半固体以及粘性样品的处理。

表1 11种光引发剂信息

表2 11种光引发剂定性和定量离子及其它质谱条件

表3标准曲线和定量限

表4 11种光引发剂的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

表5样品A中光引发剂目标物检测结果

注:“-”表示未检出

表6样品B中光引发剂目标物检测结果

注:“-”表示未检出

表7样品C中光引发剂目标物检测结果

注:“-”表示未检出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