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具备实车载重模拟功能的车辆转向装置测试装置

一种具备实车载重模拟功能的车辆转向装置测试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实车载重模拟功能的车辆转向装置测试装置,固定框架,其供齿条齿轮箱结合体固定;第一力接入装置,其结合于向所述齿条齿轮箱结合体一侧露出的齿杆的一侧端部,向所述齿杆施加轴向力或与轴向交叉方向的弯曲力;第二力接入装置,其结合于向所述齿条齿轮箱结合体另一侧露出的齿杆的另一侧端部,向所述齿杆施加轴向力或与轴向交叉方向的弯曲力。它可与实车类似地模拟在实车状态下,因车辆的载重及转向导致的轮子的摩擦等而通过轮子及横拉杆传递到转向装置的齿杆的力、拉伸、压缩、弯曲力等,即使不把转向装置加装于实车,也能够进行类似实车的测试(接点检查、齿杆与小齿轮以及齿轮箱结合体的正常运转检查等)。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93128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萨姆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510229725.2

  • 发明设计人 金荣基;

    申请日2015-05-07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苏雪雪

  • 地址 韩国大田柳城邱塔立洞知能robot产业化中心706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1:09:3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7-23

    授权

    授权

  • 2017-07-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M17/06 申请日:201505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9-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实车载重模拟功能的车辆转向装置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的车辆转向装置试验用装置,不具备车辆载重接入功能,或者是使用把重量物放在框架的上部或是使用在框架的上部施加液压力的方法。以往技术存在的问题是,载重接入装置结构复杂,无法体现车辆的轮子转向时,在车轮接地部位向与车轮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作用的接地摩擦力。

公开专利第1997-0070979号公开一种在低温时运转的后轮转向装置执行器试验方法。视为不存在具有与本发明相同目的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具备实车载重模拟功能的车辆转向装置测试装置,能够像实车装载状态一样地模拟(Simuration)施加于转向装置的构成要素的载重或其它条件。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具备实车载重模拟功能的车辆转向装置测试装置,与实车类似地模拟在实车状态下,因车辆的载重及转向导致的轮子的摩擦等而通过轮子及横拉杆传递到转向装置的齿杆的力、拉伸、压缩、弯曲力等,即使不把转向装置加装于实车,也能够进行类似实车的测试(接点检查、齿杆与小齿轮以及齿轮箱结合体的正常运转检查等)。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具备实车载重模拟功能的车辆转向装置测试装置,能够在非研究性用途的车辆转向装置生产线(工厂)中,最终通过实车载重模拟,测试转向装置(齿条齿轮箱结合体)有无不良。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一种具备实车载重模拟功能的车辆转向装置测试装置,包括:

固定框架,其供齿条齿轮箱结合体固定;

第一力接入装置,其结合于向所述齿条齿轮箱结合体一侧露出的齿杆的一侧端部,向所述齿杆施加轴向力或与轴向交叉方向的弯曲力(Bending Force);

第二力接入装置,其结合于向所述齿条齿轮箱结合体另一侧露出的齿杆的另一侧端部,向所述齿杆施加轴向力或与轴向交叉方向的弯曲力(Bending Force)。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实车载重模拟功能的车辆转向装置测试装置,能够象实车装载状态一样地模拟(Simuration)施加于转向装置的构成要素的载重或其它条件。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实车载重模拟功能的车辆转向装置测试装置,与实车类似地模拟在实车状态下,因车辆的载重及转向导致的轮子的摩擦等而通过轮子及横拉杆传递到转向装置的齿杆的力、拉伸、压缩、弯曲力等,即使不把转向装置加装于实车,也能够进行类似实车的测试(接点检查、齿杆与小齿轮以及齿轮箱结合体的正常运转检查等)。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实车载重模拟功能的车辆转向装置测试装置,能够在并非研究性用途的车辆转向装置生产线(工厂)中,最终通过实车载重模拟,测试转向装置(齿条齿轮箱结合体)有无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使用的转向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具备实车载重模拟功能的车辆转向装置测试装置整体构成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具备实车载重模拟功能的车辆转向装置测试装置主视图。

图4(a,b)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具备实车载重模拟功能的车辆转向装置测试装置俯视图及放大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具备实车载重模拟功能的车辆转向装置测试装置详细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具备实车载重模拟功能的车辆转向装置测试装置右侧视图。

<符号说明>

300:固定框架

100:第一力接入装置

200:第二力接入装置

10:基础框架                          20:支撑件

30:齿杆把持部                        40:加力连杆

50:第一连杆驱动手段                  60:第二驱动手段

70:夹紧部                            71:夹口

73:夹口运转手段                      75:第三引导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具备实车载重模拟功能的车辆转向装置测试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说明本发明使用的转向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具备实车载重模拟功能的车辆转向装置测试装置整体构成图,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具备实车载重模拟功能的车辆转向装置测试装置主视图,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具备实车载重模拟功能的车辆转向装置测试装置俯视图,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具备实车载重模拟功能的车辆转向装置测试装置详细立体图。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具备实车载重模拟功能的车辆转向装置测试装置包括第一、第二力接入装置100,200,其结合于转向装置的齿杆LB的两侧,向所述齿杆施加轴向力或与轴向交叉方向的弯曲力。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具备实车载重模拟功能的车辆转向装置测试装置包括:固定框架300,其供齿条齿轮箱结合体AS固定;第一力接入装置100,其结合于向所述齿条齿轮箱结合体AS一侧露出的齿杆LB的一侧端部,向所述齿杆施加轴向力或与轴向交叉方向的弯曲力;第二力接入装置200,其结合于向所述齿条齿轮箱结合体AS另一侧露出的齿杆的另一侧端部,向所述齿杆施加轴向力或与轴向交叉方向的弯曲力。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具备实车载重模拟功能的车辆转向装置测试装置中,所述第一力接入装置100包括:基础框架10,其位于下部,构成支撑基础;支撑件20,其结合于所述基础框架10上;齿杆把持部30,其结合于所述齿杆LB的端部;加力连杆40,其位于所述支撑件20与齿杆把持部30之间,对齿杆把持部30施加力;第一连杆驱动手段50,其使所述加力连杆40旋转。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具备实车载重模拟功能的车辆转向装置测试装置中,优选所述加力连杆40的一侧旋转地结合于移送块45上;所述移送块45可沿着在所述支撑件20上形成的水平引导装置22移动;所述第一连杆驱动手段50包括使所述移送块45沿着水平引导装置22移送的第一电动机55或液压缸。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具备实车载重模拟功能的车辆转向装置测试装置中,优选在所述移送块45上固定结合有螺纹件47,借助于所述第一电动机55而旋转的螺杆轴51使所述螺纹件47沿着水平引导装置22移送。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具备实车载重模拟功能的车辆转向装置测试装置中,优选第一力接入装置100包括:基础框架10,其位于下部,构成支撑基础;支撑件20,其能向左右方向滑动地结合于所述基础框架10上;齿杆把持部30,其结合于所述齿杆LB的端部;加力连杆40,其位于所述支撑件20与齿杆把持部30之间,向齿杆把持部30传递力;第二驱动手段60,其支撑固定于所述基础框架10上,使所述支撑件20沿着第二引导装置13移送。优选所述支撑件20能向左右方向滑动地结合于所述基础框架10上;支撑固定于所述基础框架10上的第二驱动手段60使所述支撑件20可沿着第二引导装置13移送。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具备实车载重模拟功能的车辆转向装置测试装置中,优选所述齿杆把持部30包括:夹头31,其具备供齿杆LB的端部插入安置的插入空间31a;夹头座,其在把持时前进,收紧所述夹头31,在解除时后退。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具备实车载重模拟功能的车辆转向装置测试装置中,还包括夹紧部70,其握住所述齿杆把持部30;所述夹紧部70包括:相向的两个夹口71,其包围所述齿杆把持部30的两侧;

夹口运转手段73,其使所述夹口71相向夹持;第三引导装置75,其在所述支撑件20的上部滑动,引导所述夹口运转手段73及夹口71结合体左右移动。

试验时,在转向连接件400上加装转向机构(例如轮),在自动或手动转向的同时,能够检测转向装置(齿条齿轮箱结合体500)的性能、是否正常运转、是否发生噪声等。

本发明就以上言及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并非限定于这种实施例,本发明的范围根据以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包括属于与本发明均等范围的各种修改及变形。

需要指出的是,以下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附图符号单纯用于辅助对发明的理解,不影响权利范围的解释,不得根据记载的附图符号来缩窄解释权利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