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乳粉干混工段的混料设备及混料方法

乳粉干混工段的混料设备及混料方法

摘要

乳粉干混工段的混料设备及混料工艺,它涉及乳粉生产设备及其生产工艺。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干混装置在混合过程中混合不均匀,干混工艺产生的乳品粉料干混颗粒粗糙,营养成分不均匀的问题。本发明的混料设备,包括基粉倾倒装置、主粉投料装置,微量元素投料装置、缓存系统、干混机、目的粉仓、基粉风送系统、主粉风送系统、混合粉料风送系统和转换装置,缓存系统包括第一基粉缓存罐、第二基粉缓存罐、第一主粉缓存罐、第二主粉缓存罐和半成品缓存罐。本发明使乳粉的各个成分混合更加均匀,生产产品的质量更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78515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黑龙江鑫达晟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169704.6

  • 发明设计人 孙国梁;

    申请日2015-04-10

  • 分类号B01F15/02(20060101);B01F3/18(20060101);B01F7/00(20060101);A23C7/00(20060101);

  • 代理机构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张伟

  • 地址 150078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发镇建国村湖东路1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9:48: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6-04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01F15/02 登记生效日:20190516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410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9-05-21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01F15/02 登记生效日:2019043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410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03-08

    授权

    授权

  • 2015-08-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01F15/02 申请日:201504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7-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乳粉生产设备及其生产工艺,具体涉及乳粉干混工段的混料设备及混料方 法,属于乳品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许多乳粉厂家用户在粉料、粉体混合设备方面很多选择国内原有的混合设备,由 于老式干混机和工艺存在许多缺点、维修率很高,因此在粉料/粉体或颗粒状物料混合时, 混合效率低,混合质量不均匀,卸料时间长,残留量也多。选择一个合适的干混机,对干 混机的结构进行改进,并使用得当,将明显提高混合料的质量,并很快就会在生产过程中 反映出良性效果。如果能进一步掌握自配混料的技术,还可使物料成本大大降低,从而提 高利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干混装置在混合过程中混合不均匀,干混工艺产生的 乳品粉料干混颗粒粗糙,营养成分不均匀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乳粉干混工段的混料设备,包括基粉倾倒装置、主粉投料装置, 微量元素投料装置、缓存系统、干混机、目的粉仓、基粉风送系统、主粉风送系统、混合 粉料风送系统和转换装置,所述缓存系统包括第一基粉缓存罐、第二基粉缓存罐、第一主 粉缓存罐、第二主粉缓存罐和半成品缓存罐,基粉倾倒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基粉风送系统, 基粉风送系统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基粉缓存罐和第二基粉缓存罐,主粉投料装置的输出端连 接主粉风送系统的输入端,主粉风送系统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主粉缓存罐和第二主粉缓存 罐,微量元素投料装置设在干混机上端,微量元素投料装置的输出端、第一基粉缓存罐的 输出端、第二基粉缓存罐的输出端、第一主粉缓存罐的输出端、第二主粉缓存罐的输出端 和半成品缓存罐的输出端均与干混机建立连接,干混机的输出端通过混合粉料风送系统通 过转换装置与半成品缓存罐和目的粉仓建立连接。

所述混合粉料风送系统的输出端通过总输出管道连接转换装置的输入端,转换装置的 输出端连接半成品管道和成品管道,半成品管道与半成品缓存罐的输入端建立连接,成品 管道与目的粉仓的输入端建立连接,所述转换装置包括转盘、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第一 管道和第二管道固定安装在转盘上,转动转盘,第一管道将混合粉料风送系统输出端的总 输出管道与连接半成品缓存罐的半成品管道导通,反方向转动转盘,第二管道将混合粉料 风送系统输出端的总输出管道与连接目的粉仓的成品管道导通,防止微量元素在成品中分 布不均匀二成为次品,消除了人工清除很可能导致二次污染存在安全隐患,同时也避免了 在物料本已达到最佳均匀度,过度搅拌反而会使物料离析,反而破坏了均匀度的问题。

所述基粉风送系统和主粉风送系统的结构相同,基粉风送系统包括两个容量相同的压 力罐,混合粉料风送系统包括一个压力罐,混合粉料风送系统的压力罐的容量为基粉风送 系统的两个压力罐容量之和的二倍。

所述基粉倾倒装置与基粉风送系统之间设有真空泵、振动筛和金属剔除器。

所述主粉倾倒装置与主粉风送系统之间设有振动筛和金属剔除器。

粉料干混工段的混料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灌装后的大袋基粉倾倒在基粉倾倒基粉倾倒装置,通过基粉风送系统将基 粉送至第一基粉缓存罐和第二基粉缓存罐内,所述风送系统的传输,所述基粉风送系统的 流量为5ton/hr;将主粉送入主粉投料装置,并通过主粉风送系统送至第一主粉缓存罐和 第二主粉缓存罐内,所述主粉风送系统的流量为5ton/hr;微量元素通过微量元素投料装 置倾倒在干混机内;

步骤二,将第一基粉缓存罐、第二基粉缓存罐、第一主粉缓存罐和第二主粉缓存罐内 的粉料送入干混机内干混120s,混合后的粉料通过混合粉料风送系统送到下一流程,所 述混合粉料风送系统的流量为10ton/hr;

步骤三,重复步骤一所述将灌装后的大袋基粉倾倒在基粉倾倒装置201,经过基粉精 细处理后由基粉风送系统203将基粉送至第一基粉缓存罐209和第二基粉缓存罐210内这 一过程,并将第一基粉缓存罐209和第二基粉缓存罐210内的基粉送入干混机206内进行 干混处理;

步骤四,重复步骤一所述大袋基粉倾倒在基粉倾倒基粉倾倒装置,通过基粉风送系统 将基粉送至第一基粉缓存罐和第二基粉缓存罐内,

步骤四,对混合后的粉料进行抽样检测,当样品的小于等于0.1%,搬动转盘,使粉 料由管道进入目的粉仓内进行灌装,当样品的大于0.1%,扳动转盘,粉料由管道进入半 成品缓存罐内,半成品缓存罐内的粉料进入到干混机内进行二次干混。

所述基粉精细处理过程包括真空泵传输过程、振动筛过滤过程和金属剔除过程。

所述主粉精细处理包括振动筛过滤过程和金属剔除过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本发明的设备维修率很低,因此在粉料/粉体 或颗粒状物料混合时,混合效率高,混合质量均匀度高,使底隙减少到3毫米左右,卸料 时间短,残留量少,降低了物料的成本,提高了企业利润。每批物料加工时间约10分钟, 加上出料及进料的时间,每批物料加工时间可按15分钟计,则1小时可以连续加工4批 料。如选择每批加工量100千克的干混机,则每小时可加工400千克。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干混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转换装置在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转换装置在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基粉风送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主粉风送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7,混合粉料风送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8,干燥塔、流化床和大袋基粉灌装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本发明混料工艺流程图。

图中101、干燥塔,102、流化床,103、大袋基粉灌装装置,201、基粉倾倒装置, 202、真空泵,203、基粉风送系统,204、主粉投料装置,205、主粉风送系统,206、干 混机,207、混合粉料风送系统,208、微量元素投料装置,209、第一基粉缓存罐210、 第二基粉缓存罐,211、第一主粉缓存罐,212、第二主粉缓存罐,213、半成品缓存罐, 214、转盘,215、第一管道,216、第二管道,217、目的粉仓,a、总输出管道,b、成品 管道,c、半成品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乳粉干混工段的混料设备,包括基粉 倾倒装置201、主粉投料装置204,微量元素投料装置208、缓存系统、干混机206、目的 粉仓217、基粉风送系统203、主粉风送系统205、混合粉料风送系统207和转换装置, 所述缓存系统包括第一基粉缓存罐209、第二基粉缓存罐210、第一主粉缓存罐211、第 二主粉缓存罐212和半成品缓存罐213,基粉倾倒装置201的输出端连接基粉风送系统 203,基粉风送系统203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基粉缓存罐209和第二基粉缓存罐210,主粉 投料装置204的输出端连接主粉风送系统205的输入端,主粉风送系统205的输出端连接 第一主粉缓存罐211和第二主粉缓存罐212,微量元素投料装置208设在干混机206上端, 微量元素投料装置208的输出端、第一基粉缓存罐209的输出端、第二基粉缓存罐210 的输出端、第一主粉缓存罐211的输出端、第二主粉缓存罐212的输出端和半成品缓存罐 213的输出端均与干混机206建立连接,干混机206的输出端连接混合粉料风送系统207 的输入端,混合粉料风送系统207的输出端通过转换装置分别与半成品缓存罐213和目的 粉仓217建立连接。

所述混合粉料风送系统207的输出端通过总输出管道c连接转换装置的输入端,转换 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半成品管道a和成品管道b,半成品管道a与半成品缓存罐213的输入 端建立连接,成品管道b与目的粉仓217的输入端建立连接,所述转换装置包括转盘214、 第一管道215和第二管道216,第一管道215和第二管道216固定安装在转盘214上,转 动转盘214,第一管道215将混合粉料风送系统207输出端的总输出管道c与连接半成品 缓存罐213的半成品管道a导通,反方向转动转盘214,第二管道216将混合粉料风送系 统207输出端的总输出管道c与连接目的粉仓217的成品管道b导通。

所述基粉风送系统203和主粉风送系统205的结构相同,基粉风送系统203包括两个 容量相同的压力罐,混合粉料风送系统207包括一个压力罐,混合粉料风送系统207的压 力罐的容量为基粉风送系统203的两个压力罐容量之和的二倍。

所述基粉倾倒装置201与基粉风送系统203之间设有真空泵202、振动筛和金属剔除 器。

所述主粉倾倒装置与主粉风送系统205之间设有振动筛和金属剔除器。

大袋基粉先进行灌装,灌装后的大袋基粉送至基粉倾倒装置201处,经过振动筛过滤 过程和金属剔除过程后通过真空泵202输送至基粉风送系统203,基粉风送系统203包括 两个容积均为500L的压力罐,基粉风送系统203的流量为5ton/hr,基粉风送系统203 将处理过的基粉送至第一基粉缓存罐209和第二基粉缓存罐210内,主粉送入主粉投料装 置204,经过振动筛过滤过程和金属剔除过程后经过主粉风送系统205送入第一主粉缓存 罐211和第二主粉缓存罐212,第一基粉缓存罐209、第二基粉缓存罐210、第一主粉缓 存罐211、第二主粉缓存罐212的下端和微量元素投料装置208的下端通过管线将各个罐 内的粉料送入干混机206内进行干混,重复将灌装后的大袋基粉倾倒在基粉倾倒装置201, 经过基粉精细处理后由基粉风送系统203将基粉送至第一基粉缓存罐209和第二基粉缓存 罐210内这一过程,并将第一基粉缓存罐209和第二基粉缓存罐210内的基粉送入干混机 206内进行干混处理;

所述第一基粉缓存罐209、第二基粉缓存罐210、第三基粉缓存罐和第四基粉缓存罐 的容量均为1m3,干混机206的下端连接混合粉料风送系统207内,混合粉料风送系统207 的输出端通过转换装置分别与半成品缓存罐213的输入端和目的粉仓217的输入端建立连 接,半成品缓存罐213的输出端连接干混机206的输入端,所述半成品缓存罐213的容量 为第一基粉缓存罐209容量的二倍,本实施方式为2m3,混合粉料风送系统207的流量为 10ton/hr。

生产过程中保持厂房内温度为25℃,湿度为45%。

所述混合粉料风送系统207的输出端通过总输出管道c连接转换装置的输入端,转换 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半成品管道a和成品管道b,半成品管道a与半成品缓存罐213的输入 端建立连接,成品管道b与目的粉仓217的输入端建立连接,所述转换装置包括转盘214、 第一管道215和第二管道216,第一管道215和第二管道216固定安装在转盘214上;

如图3所示,当样品的均匀度大于0.1%时,转动转盘214到第一位置,第一管道215 将混合粉料风送系统207输出端的总输出管道c与连接半成品缓存罐213的半成品管道a 导通;

如图4所示,当样品的均匀度小于等于0.1%时,反方向转动转盘214到第二位置, 第二管道216将混合粉料风送系统207输出端的总输出管道c与连接目的粉仓217的成品 管道b导通。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第二次添加大袋基粉过程中由于压缩空气不稳定而导致干混机仓 门被迫开启(压缩空气为仓门开关动力)使物料自动下落至混料机下方缓存区,从而达不 到混料时间,微量元素在成品中分布不均匀。即为次品。而人工清除很可能导致二次污染 存在安全隐患,采用转换装置可以最大成不的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大袋基粉灌装过程包括将物料通过干燥塔101干燥后经过流化床102输送至大袋基粉 灌装装置103进行灌装,干燥塔101的下端输出端位置与流化床102的位置对应,经过流 化床102处理后的基粉进入基粉灌装装置103内进行灌装。

主粉在送入主粉投料装置204之前经过隧道杀菌过程,进入主粉投料装置204后的主 粉需要经过粉碎机粉碎、振动筛过滤和金属剔除后进入第一主粉缓存罐211和第二主粉缓 存罐212内,进行干混。

微使用干混机混合时要注意投料的次序。一般是先投大组分料,如玉米粉、豆粕粉等, 然后再投小组分料,如预混料。注意预混料一定不用螺旋提升机投料,应用一次性翻斗式 投料,或用人工投料,这样可以避免预混料中有效成分的离析流失,在干混机启动后再逐 批投料。混合结束放料时也不要停机,出净料后再混合一批。如果满载后再启动,会引起 动力距太大而烧毁电机。

本发明的干混机内设有主轴,主轴带动螺旋带对物料进行混合,当干混机在规定时间 完成搅拌混合后,最短时间内一次放净可保证物料的均匀度;如用侧口螺旋带逐渐放净, 一是耽误时间,达不到预期生产率,二是物料本已达到最佳均匀度,过度搅拌反而会使物 料离析,破坏了均匀度,从而失去了干混机的意义。

干混机206中螺旋带与壳体之间的间隙可以为4毫米~10毫米,物料可以用摩擦力 带动全部参加混合。但由于粉碎粒度及物料的摩擦系数不一样,因此会使各种组分的物料 参加混合的时间不一样,造成产品的不均匀性。提高加工精度,使底隙减少到3毫米左右; 主轴与干混机壳体之间做成位置可调整的形式,根据磨损量可经常调整螺旋带与壳体之间 的间隙。

所述螺旋带为双螺旋带,由于内螺旋带的螺距应小于外螺旋带,所以内螺旋带的螺距 应小于外螺旋带,使双螺旋带向相反方向推送物料的能力一致,而内螺旋带的宽度应大于 外螺旋带,否则会使物料向一个方向集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