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在没有减小连接对象的插入性能的情况下降低由于连接对象的翘曲而损坏的可能性的连接器

在没有减小连接对象的插入性能的情况下降低由于连接对象的翘曲而损坏的可能性的连接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连接到板状连接对象的连接器。连接器包括接触件、保持接触件的壳体、和用于将连接对象连接到接触件的操作构件。所述操作构件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开的一对旋转轴部分,并且所述操作构件由壳体可旋转地支撑,以能够在初始位置和连接位置之间移动。壳体具有向上开口的接收部分。所述接收部分适于从其倾斜地前方接收连接对象的插入,并且适于在操作构件处于连接位置时接收操作构件。壳体在接收部分的后部进一步具有用于防止连接对象向上翘曲的突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定位在该对旋转轴部分之间。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57738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410531790.6

  • 发明设计人 本田洋辅;

    申请日2014-10-10

  • 分类号H01R12/77;H01R13/631;

  • 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吴敬莲

  • 地址 日本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8:30:1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4-12

    授权

    授权

  • 2015-05-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R12/77 申请日:201410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4-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13年10月22日提交的第2013-219416号 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权益,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整体合并到 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诸如柔性扁平电缆(在下文中称为 "FFC")或柔性印刷电路(在下文中称为"FPC")的板状连接对象的连接 器。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连接器,为了连接板状连接对象,该连接器具有在保持 接触件的壳体中的可旋转操作构件。在该连接器中,连接对象以操作 构件处于其初始打开位置的状态被插入到壳体的预定位置中。之后, 操作构件从其初始打开位置旋转至其连接位置,从而建立连接对象和 接触件之间的连接。利用该构造,可以使得连接对象的插入力很小, 并且也可以使得操作操作构件所需的力很小。

就操作构件的操作方向而言,该类型的连接器被分类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其中操作构件旋转到与用于连接对象的插入开口相反的一侧 的类型(在下文中称为"后翻型")。另一种是其中操作构件旋转到用于 连接对象的插入开口侧的类型(在下文中称为"前翻型"),如 JP-A-2001-143827中所公开的(在下文中称为"专利文件1")。

后翻型的连接器的不足在于因为用于连接对象的插入开口被壳 体限定成狭窄的,所以连接对象插入性能较差。另一方面,前翻型的 连接器具有优秀的连接对象插入性能,因为操作构件在其初始打开位 置时插入开口大幅打开,但是问题在于,该类型的连接器一般难以抵 抗插入的连接对象的翘曲(即,插入的连接对象的一部分沿其厚度方 向的移动)。

本文中,参见图1,将简短地描述专利文件1中公开的连接器。

图1的连接器包括接触件1、保持接触件1的壳体2、和操作构 件3。操作构件3一体地具有可旋转地接合壳体2的轴部分4。壳体 2具有引导沟槽5和分别地跟随引导沟槽5的接合沟槽6。接触件1 和接合沟槽6协作以可旋转地支撑操作构件3。

板状连接对象(未示出)从壳体2的插入开口7插入。在该情况中, 连接对象的端部部分插入引导沟槽5。在连接对象在预定位置处插入 之后的操作构件3旋转至插入开口7侧时,连接对象压贴接触件1。

因为连接对象的端部部分插入引导沟槽5,限定引导沟槽5的宽 度的每个突出部8用于防止连接对象的翘曲。

发明内容

然而,在图1的连接器中,因为突出部8被设置在壳体2的插入 开口7附近,突出部8可能阻碍连接对象的插入使得连接对象的插入 性能变差并且,进一步,因为难以提高突出部8的强度,存在由于连 接对象的翘曲而损坏的可能性。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没有减小连接对 象的插入性能的情况下降低由于连接对象的翘曲而损坏的可能性的 连接器。

随着描述进行,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将变得清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到板状连接对 象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接触件、保持接触件的壳体、和用于将连 接对象连接到接触件的操作构件,其中操作构件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彼 此隔开的一对旋转轴部分并且操作构件由壳体可旋转地支撑以能够 在初始位置和连接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壳体具有向上开口的接收部分, 其中接收部分适于从其前方接收连接对象的插入并且适于在操作构 件处于连接位置时接收操作构件,其中壳体在接收部分的后部具有至 少一个突出部分,并且其中突出部分定位在该对旋转轴部分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在专利文件1(JP-A-2001-143827)中公开的连接器的 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2A是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一侧看到的透视图;

图2B是从图2A的连接器的相反侧看到的透视图;

图3是沿着图2A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4是显示2A中的连接器的壳体的透视图;

图5A是沿着图4的线V-V截取的剖视图;

图5B是图4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6A是从图2A的连接器的操作构件的一侧看到的透视图;

图6B是从图6A的操作构件的相反侧看到的透视图;

图7是沿着图6A的线VII-VII截取的剖视图;

图8示出图2A的连接器的操作构件从其初始位置位移至其连接 位置的过程,其中(1)至(5)是剖视图;

图9A是显示FPC插入图2A的连接器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9B是图9A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10A是显示FPC连接到图2A的连接器的状态的透视图;并且

图10B是图10A的横截面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为了描述,连 接器的左右方向(第一方向)为A1,连接器的前后方向(第二方向)为 A2,并且连接器的上下方向(第三方向)为A3。

参见图2A、2B和3,该连接器用于连接诸如FFC或FPC的板状 连接对象,并且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11、由绝缘材料制成的 操作构件12、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多个接触件13、和由导电材料制成 并且按压装配进入壳体11的右端部分和左端部分的两个压紧件14。 壳体11具有右侧壁11A、左侧壁11B、后壁11D、上壁11E、和下壁 11F。

并且参照图4,接收部分15形成在壳体11的相对的前部,并且 沿朝向壳体11的前表面11C的方向和沿朝向上壁11E的上表面的方 向向外侧开口,以在其中接收操作构件12。在接收部分15的底壁 15A(下壁11F)上,多个沟槽16沿左右方向A1并排形成。在接收部 分15的后部,接触件保持孔17沿左右方向A1并排形成,以对应沟 槽16。接触件保持孔17通过后壁11D向外侧开口。

插入引导件18和突出部分19形成在壳体11的接收部分15的右 端部和左端部中的每一个附近。连接对象沿着接收部分15的底壁15A 从前方插入。因为接收部分15沿朝向前表面11C和上壁11E的上表 面的方向向外侧开口,连接对象可以容易地与接收部分15对齐,并 且可以从斜上方插入,使得便于连接对象的插入操作。每个插入引导 件18具有沿前后方向A2和沿上下方向A3延伸的壁的形式。连接对 象的插入通过右插入引导件和左插入引导件18引导。因此,右插入 引导件和左插入引导件18之间的距离优选地被设计以等于或稍微地 大于连接对象的宽度。因为操作构件12的一对旋转轴部分22构造成 沿左右方向A1设置在插入引导件18的外侧上,旋转轴部分22的宽 度等等可以设置得较大,并且因而可以使得旋转轴部分22的强度变 大,以便也可以使得操作构件12的强度较大。当连接对象抵靠邻接 表面21时(见图5A),连接对象的插入被停止。

还参照图5A和5B,每个突出部分19被形成以从壳体11的接收 部分15的沿前后方向A2的中间附近向后延伸,直到所述突出部分 19到达邻接表面21。进一步,每个突出部分19连接到插入引导件 18的附近和邻接表面21的附近并且从而与壳体11一体地形成。具 体地,每个突出部分19通过连接到底壁15A的插入引导件18连接到 壳体11的底壁15A和位于壳体11的前端面处的上壁11E二者。因此, 可以使得突出部分19强度变大。每个突出部分19具有形成有大致地 平行于壳体11的上表面(上壁11E)的平面部分19B的上表面。

沿着接收部分15的底壁15A插入的连接对象的两侧部分别地进 入突出部分19下方。结果,插入的连接对象的向上翘曲被突出部分 19阻止。接收部分15的底壁15A和每个突出部分19的下表面19A 之间的距离被优选地设计成稍微地大于连接对象的厚度。

还参照图6A、6B和7,操作构件12沿左右方向A1在其两端部 处分别具有一对旋转轴部分22。旋转轴部分22沿着在左右方向A1 上延伸的轴线被彼此分隔开。

操作构件12进一步具有一对切口部分24,一对平面部分25,和 多个按压部分23;该对切口部分24分别形成在旋转轴部分22内侧, 邻近旋转轴部分22,以对应突出部分19;该对平面部分25中的每一 个形成在切口部分24中,以对应突出部分19的平面部分19B;所述 多个按压部分用于按压连接对象。邻近于将在下文描述的按压部分 23形成切口部分24之间的、分别地接合接触件13的多个支撑部分 26。

返回参照图2A、2B和3,接触件13被壳体11并排保持,使得 接触件13沿左右方向A1彼此分隔开,并且彼此电绝缘。接触件13 包括沿左右方向A1交替地布置的具有不同形状的两种端子。每个接 触件13具有固定部分31、可移动部分32和端子部分33;所述固定 部分31被按压装配进入壳体11的接触件保持孔17;所述可移动部 分32从固定部分31延伸到壳体11的内侧;所述端子部分33从固定 部分31延伸到壳体11的外侧。可移动部分32能够在壳体11中弹性 地移动。操作构件12通过将支撑部分26与每个接触件13的可移动 部分32的部分32A接合并且通过将该对旋转轴部分22与壳体11接 合能够相对于壳体11旋转。即,壳体11和接触件13协作以可旋转 地支撑操作构件12。操作构件12的可旋转的角度受壳体11限制。

在图2A、2B和3示出的状态中,突出部分19分别地定位在操作 构件12的切口部分24中。即,操作构件12通过切口部分24避开突 出部分19。通过这种方式,因为突出部分19被设置在操作构件12 的旋转轴部分22的内侧上的接收部分15的深侧(即后部),连接对 象的插入性能被改善并且突出部分19的强度可以被增强。

接着参照图8,将给出连接器的操作构件12从其打开状态(即其 初始位置(1))位移至其关闭状态(即其连接位置(5))的过程的描述。

首先,当操作构件12处于初始位置(1)时,操作构件12的平面 部分25沿上下方向A3面对突出部分19的平面部分19B。因此,即 使向下的负载被施加到操作构件12,该负载被突出部分19的平面部 分19B接收,从而可以防止损坏操作构件12。

通过将操作构件12向前方倾斜的操作,操作构件12通过中间位 置(2)至(4)位移至连接位置(5)。切口部分24的形状和尺寸被设计成 使得操作构件12的位移在中间位置(2)至(4)和连接位置(5)中的任 一位置处不被突出部分19妨碍。当操作构件12在连接位置(5)处时, 操作构件12被接收在接收部分15中。

参见图9A和9B,作为连接对象的FPC36被插入上述连接器。 在此情况下,操作构件12处于其初始位置。如果FPC36在该状态中 翘曲(如果力沿图9B中箭头37的方向被施加到FPC36),突出部分 19干涉FPC36。因为突出部分19形成在用于FPC36的插入开口的 深侧,由于施加到FPC36上的翘曲力37而产生的负载被减少,使得 可以防止损坏突出部分19。可能防止由于施加到FPC36的翘曲力37 而产生的操作构件12的过多位移,并且因而可能减少由通过操作构 件12传输至接触件13的翘曲力37导致的负载,或者由直接传输至 接触件13的翘曲力37导致的负载,从而防止接触件13的损坏或变 形。

参见图10A和10B,FPC36被插入连接器并且进一步地操作构件 12位移至其连接位置。即,这是FPC36连接至连接器的状态。如果 FPC36在该状态中翘曲,同时操作构件12稍微地位移,突出部分19 以与在操作构件12处于其初始位置的情况下相同的方式干涉FPC36。 因此,同样在该状态中,可以防止损坏突出部分19并且可以防止接 触件13的损坏或变形。进一步,还可以防止操作构件12沿朝向其初 始位置的方向返回。

尽管已经给出FPC36连接到连接器的情况下的描述,但是FFC 能够以如上所述的相同方式可替换地用作连接对象。

在上述实施例中,突出部分19被分别地设置在位于接收部分15 的两个端部部分处的两个位置,即用于该对插入引导件18。然而, 无需说明的是,可以进行各种修改,诸如提供仅用于该对插入引导件 18中的一个的突出部分19,即总共仅提供一个突出部分19,或在该 对突出部分19之间进一步提供一个或多个突出部分19。

上文描述的连接器适合于用在诸如笔记本个人计算机的移动装 置中,但是也可以用于各种其它的装置。

本发明不受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本发明的部分或全部还可以如 下补充注释所述,但是不受其限制。

(补充注释1)一种用于连接到板状连接对象的连接器,所述连 接器包括:

接触件13;

壳体11,所述壳体保持接触件;和

操作构件12,所述操作构件用于将连接对象连接到接触件,

其中所述操作构件具有在左右方向A1上彼此隔开的一对旋转轴 部分22,并且所述操作构件由壳体可旋转地支撑,以能够在初始位 置(1)和连接位置(5)之间移动,

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向上开口的接收部分15,

其中所述接收部分适于从其前方接收连接对象的插入,并且适于 在操作构件处于连接位置时接收操作构件,

其中所述壳体在接收部分的后部具有至少一个突出部分19,并 且

其中所述突出部分定位在该对旋转轴部分之间。

(补充注释2)根据补充注释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接收部 分具有用于引导连接对象插入的一对插入引导件18,该对插入引导 件定位在该对旋转轴部分之间,并且突出部分定位在该对插入引导件 之间。

(补充注释3)根据补充注释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突 出部分连接到壳体的上壁11E和底壁11F。

(补充注释4)根据补充注释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 中所述操作构件相对于壳体从初始位置向前方倾斜,以到达连接位置。

(补充注释5)根据补充注释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 中所述操作构件在左右方向上与突出部分对应的位置处具有用于避 开突出部分的切口部分24。

(补充注释6)根据补充注释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 中所述突出部分在其上表面处具有平面部分19B,并且所述操作构件 具有在操作构件处于初始位置时面对突出部分的平面部分的平面部 分25。

(补充注释7)根据补充注释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 中所述接触件包括沿左右方向并排布置的具有不同形状的两种端子。

(补充注释8)根据补充注释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 中所述突出部分布置成沿左右方向邻近该对旋转轴部分中的每个旋 转轴部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