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紫外光引发树脂交联固着环糊精于织物上的方法

一种紫外光引发树脂交联固着环糊精于织物上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紫外光引发树脂交联反应将环糊精固着于织物上的方法,属于纺织化工技术领域。采用引发剂、硅烷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树脂以及环糊精配成处理液,将织物置于处理液中充分浸渍后,利用紫外光照射引发树脂交联反应,将环糊精固着于织物上。这种处理方法能耗低,污染小,固着率高,牢度好,固着于织物上的环糊精由于其空腔的包合性能,可包合活性分子,制备释香、除臭、抗菌等多功能纺织品,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纺织品中。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51791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110421462.7

  • 发明设计人 王潮霞;陈丽;田安丽;王春莹;

    申请日2011-12-16

  • 分类号D06M23/00(20060101);D06M10/10(20060101);D06M15/03(20060101);D06M15/55(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14028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新华路94号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5:38:4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30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D06M23/00 专利号:ZL2011104214627 登记生效日:20221216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湖州优研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山东格新精工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朝阳路666号南浔科技创业园一层1020室 变更后权利人:276000 山东省临沂市高新区罗西街道涧沟崖村西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3-10-16

    授权

    授权

  • 2012-09-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D06M23/00 申请日:201112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6-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硅烷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树脂交联反 应将环糊精固着于织物上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环糊精是一类由D-吡喃葡萄糖单元首尾相连成环的大分子化合物,具有生物降解性能, 对环境友好,作为绿色环保助剂,按其葡萄糖单元的个数可分为α-环糊精、β-环糊精、γ- 环糊精,分别具有6、7、8个葡萄糖单元,利用其空腔可以包合不同大小的活性分子,达 到包合缓释的作用,制备功能纺织品,环糊精在纺织品加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将环糊精锚固在织物表面,可以使环糊精发挥长效性应用效果。目前将环糊精固着在 织物上的方法有反应性环糊精法、溶胶-凝胶法、以及树脂法。US337036公开了一种采在自 动洗衣干燥机将香料/环糊精施于织物上的方法。CN1431359公开了通过二羟基二羟甲基环 乙烯脲、丁烷四羧酸和溶胶-凝胶技术将环糊精锚固在纺织品上。CN101671402A公开了一 种环糊精衍生物的制备方法,这种衍生物能与蚕丝纤维以离子键结合,从而将环糊精固着 到蚕丝织物上。CN1435516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组合再生角蛋白功能纤维的制造方法,是将 环糊精加入纺丝液中,通过湿法或干法纺丝,从而将环糊精固着在织物上。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采用紫外光照射法,利用硅烷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树脂之间的交联反 应形成网状结构,将环糊精包合在其中,固着于织物上,利用α-环糊精、β-环糊精、γ-环糊 精分子不同的空腔大小包合不同尺寸的活性分子,可制备释香、除臭、抗菌等多功能纺织 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硅烷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树脂交联固着法固着环糊精于织物上,具体采用以 下工艺步骤:

1 环糊精水溶液的配置:室温下称取1~18份环糊精于32~58份去离子水中,搅拌至 环糊精完全溶解,配置成溶液1;

2 硅烷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添加:在上述溶液1中以30~60滴/min的速度滴加硅 烷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树脂1~10份,搅拌至硅烷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完全溶解,配置成 溶液2;

3 引发剂乙醇溶液的配置:室温下称取0.1~2份光引发剂于38~39.9份乙醇溶液,搅 拌至光引发剂完全溶解,配置成溶液3;

4 预处理液的配置:室温下将溶液2缓慢加入溶液3中,搅拌至处理液澄清透明,配置 成溶液4;

5 织物预处理:将织物置于上述溶液4中浸渍10~30min,使织物完全润湿;

6 紫外光引发硅烷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树脂交联固着:将上述完全润湿的织物取出,预 烘,置于光强为4kW的紫外灯下照射10~30s。

如上所述的环糊精是指α-环糊精、β-环糊精、γ-环糊精。

如上所述的引发剂是指引发剂1173、引发剂55、引发剂TPO-L、引发剂500。

如上所述的织物是指涤纶织物、棉织物、涤棉织物。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能限定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一:

室温下称取2份β-环糊精于56份去离子水中,搅拌至环糊精完全溶解,再以30滴/min 的速度滴加硅烷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树脂2份,搅拌至树脂完全溶解;称取2份引发剂1173 于38份乙醇溶液搅拌至光引发剂完全溶解;将上述含有β-环糊精及树脂的水溶液缓慢加入 上述含有引发剂的乙醇溶液中,搅拌至处理液澄清透明;将涤纶织物置于上述处理液中浸 渍30min,使织物完全润湿后取出,预烘,置于光强为4kW的紫外灯下照射10s,充分水 洗。

实施例二:

室温下称取10份β-环糊精于44份去离子水中,搅拌至环糊精完全溶解,再以40滴/min 的速度滴加硅烷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树脂6份,搅拌至硅烷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完全溶解; 称取1份引发剂55于39份乙醇溶液,搅拌至光引发剂完全溶解;将上述含有β-环糊精及硅 烷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水溶液缓慢加入上述含有引发剂的乙醇溶液中,搅拌至处理液 澄清透明;将棉织物置于上述处理液中浸渍10min,使织物完全润湿后取出,预烘,置于光 强为4kW的紫外灯下照射30s,充分水洗。

实施例三:

室温下称取18份α-环糊精于去34份离子水中,搅拌至环糊精完全溶解,再以50滴/min 的速度滴加硅烷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树脂8份,搅拌至硅烷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完全溶解; 称取1.8份引发剂TPO-L于38.2份乙醇溶液,搅拌至光引发剂完全溶解;将上述含有α-环 糊精及硅烷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水溶液缓慢加入上述含有引发剂的乙醇溶液中,搅拌 至处理液澄清透明;将涤棉织物置于上述处理液中浸渍20min,使织物完全润湿后取出,预 烘,置于光强为4kW的紫外灯下照射20s,充分水洗。

实施例四:

室温下称取18份γ-环糊精于32份去离子水中,搅拌至环糊精完全溶解,再以60滴/min 的速度滴加硅烷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树脂10份,搅拌至硅烷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完全溶解; 称取0.5份引发剂500于39.5份乙醇溶液,搅拌至光引发剂完全溶解;将上述含有γ-环糊精 及硅烷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水溶液缓慢加入上述含有引发剂的乙醇溶液中,搅拌至处 理液澄清透明;将涤纶织物置于上述处理液中浸渍30min,使织物完全润湿后取出,预烘, 置于光强为4kW的紫外灯下照射30s,充分水洗。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