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即时通讯软件中通讯窗口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即时通讯软件中通讯窗口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摘要

一种即时通讯软件中通讯窗口的控制方法,设置窗口数据存储单元直观建立联系人与窗口的映射关系。并在每一窗口下建立一个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通过窗口数据存储单元管理当前正在即时通讯的联系人与当前打开窗口的关系,多个联系人可以映射同一个窗口,并通过该窗口下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管理当前窗口下所有的联系人信息。当窗口被关闭时,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被释放。这种处理方式,实现简单,并且占用的资源少。在本申请中,能够实现一个窗口下一个或几个标签页独立分离成一新窗口,并且也能够实现几个窗口合并成一个窗口。这样,在该即时通讯软件中,通过一个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来存储所有的联系人信息,系统查找某一联系人数据不方便,影响查找的效率。而通过本申请的设置,可使得用户根据具体情况设立窗口数,不仅用户使用方便,而且也提高了系统的查找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09823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910259174.9

  • 发明设计人 唐红兵;吴志勇;

    申请日2009-12-11

  • 分类号H04L12/58;G06F9/44;

  • 代理机构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胡晶

  • 地址 英属开曼群岛大开曼岛资本大厦一座四层847号邮箱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2:34: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4-29

    授权

    授权

  • 2011-08-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L12/58 申请日:200912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6-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软件,特别是即时通讯软件中窗口的展示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已成为生活和工作的常识。即时通讯软件(Instant Messenger,简称IM)是人们常用的网络通信工具,已在互联网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安装即时通讯软件的平台,我们称之为系统。平台可以为网络终端或其他通讯终端等。用户使用IM软件以ID号通过平台进行登录,可以与超过一个即时通讯联系人进行即时消息收发活动的操作。目前,与每个联系人进行即时消息收发时,系统都会独立开辟一个窗口。当同时与多个联系人对话时,系统不得不同时打开多个对话窗口。

在申请日为2005年3月30日申请号为200510059657.6的中国专利申请中,申请人广州市领华科技有限公司公开了一种实现在单一对话窗口与多个联系人即时通讯的方法,其具体为:首先,用户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发送进行即时通讯的请求,即时通讯工具将联系人的信息以用户层的方式显示在当前对话窗口,其次,即时通讯服务器接收到该请求,建立通讯连接,用户进行即时通讯;再次,当通讯服务器接收到用户即时通讯完毕的请求,断开用户与联系人的通讯连接,关闭与该联系人对应的用户层或整个对话窗口。该方案以用户层的方式将与不同联系人进行即时通讯时的对话窗口合并为一个对话窗口,通过该对话窗口可以与使用不同即时通讯协议的联系人进行即时通讯。这种方案虽然理论上能够使用一个对话窗口与使用不同即时通讯协议的联系人进行通讯,但是在实现过程中存在问题:系统的用户层的资源是有限的,当同时进行交互的联系人人数比较多时,占用用户层多,而一个系统能占用的用户层是有限的,因此实现难度大并且占用资源多。。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时通讯软件中通讯窗口的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通讯窗口控制过程中实现难度大且占用资源多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时通讯软件中通讯窗口的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通讯窗口控制过程中实现难度大且占用资源多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即时通讯软件中通讯窗口的控制方法,包括:

(1)设置窗口数据存储单元;

(2)接收到用户欲与某一联系人建立即时通讯连接的请求时,查找窗口数据存储单元,判断所述窗口数据存储单元中是否存在与该联系人有映射关系的窗口信息,如果存在与所述联系人有映射关系的窗口信息,则进行步骤(6),如果不存在与所述联系人有映射关系的窗口信息,则进一步判断所述窗口数据存储单元中是否存在主通讯窗口,如果不存在所述主通讯窗口则进行步骤(3),如果存在所述主通讯窗口则进行步骤(4);

(3)创建一窗口,并将该窗口作为主通讯窗口,并建立该主通讯窗口对应的用于保存该窗口下所有联系人信息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

(4)在窗口数据存储单元中保存该联系人与该主通讯窗口的映射关系;

(5)在该主通讯窗口下创建一该联系人对应的标签页,并将包括该联系人与标签页映射关系在内的联系人信息存储在该窗口对应的联系信息存储结构中;

(6)将该联系人所在的标签页进行焦点显示,所述联系人所在的标签页为与联系人存在映射关系的窗口下该联系人对应的标签页。

在本实例中,接收到一窗口下的某一或某些标签页欲重新设定一新窗口的消息时,先重新创建一新窗口,并建立该新窗口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

对于欲重新设定新窗口的每一标签页,先确定该标签页对应的联系人,再在该新窗口下创建该联系人对应的标签页,并将该联系人信息存储在该新窗口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然后修改窗口数据存储单元中该联系人所映射的窗口信息;

修改原窗口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中的信息。

在本申请中,系统还可以合并窗口:

(3-1)系统接收到某一窗口欲合并成一目标窗口的请求时,先判断被合并的窗口是否为主通讯窗口,若是,将合并的目标窗口设置为主通讯窗口,再进行(3-2),否则直接进行(3-2);

(3-2)系统将被合并窗口中的每一联系人,进行如下操作:

在该目标窗口下创建该联系人对应的标签页,并将该联系人信息存储在该目标窗口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后修改窗口数据存储单元中该联系人所映射的窗口信息;

(3-3)删除被合并窗口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中的信息。

在本申请中,当系统接收到联系人发送的即时通讯消息时,通过窗口数据存储单元找到该联系人所映射的窗口,再通过该窗口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找到其所在的标签页,后在该标签页上进行显示,并向用户提示该标签页有新消息。

并且,当系统接收到某一标签页中用户向联系人发送消息时,先找到该标签页所在的窗口,再确定其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随后找到该联系人对应的地址信息,最后再将消息发送至对应的地址信息。

本申请还包括一种即时通讯软件中通讯窗口的控制系统,包括:

窗口数据存储单元,用于在一个用户ID对应的即时通讯软件中,保存联系人信息与窗口的映射关系;

联系人信息存储单元:用于存储通讯窗口下的所有联系人信息,联系人信息存储单元包括多个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每一个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对应一个窗口下所有的联系人信息。

UI展示处理单元,用于展示用户界面;

消息处理单元,用于接收并负责响应各种消息;

控制处理单元,连接消息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消息处理单元的消息,并按照预先设定的控制流程来处理各种消息;

联系人信息管理单元,连接控制处理单元,用于更新联系人信息存储单元中对应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中的联系信息;

窗口数据处理单元,连接控制处理单元,用于更新对应窗口中的数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存在以下优点:

(1)在本申请中,设置窗口数据存储单元直观建立联系人与窗口的映射关系。并在每一窗口下建立一个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通过窗口数据存储单元能够管理当前正在即时通讯的联系人与当前打开窗口的关系,多个联系人可以映射同一个窗口,并通过该窗口下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能够管理当前窗口下所有的联系人信息。当窗口被关闭时,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被释放。这种处理方式来进行窗口的控制,实现简单,并且占用的资源少。

(2)在本申请中,能够实现一个窗口下一个或几个标签页独立分离成一新窗口,并且也能够实现几个窗口合并成一个窗口。这样,在该即时通讯软件中,该用户同时和50个联系人进行通讯,可以仅开设一个窗口,也可以开设10个窗口。开设一个窗口和50个联系人进行通讯,虽然节省了大量的存储空间,但是用户使用不方便,而且通过一个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来存储所有的联系人信息,系统查找某一联系人数据不方便,影响查找的效率。而通过本申请的设置,可使得用户根据具体情况设立窗口数,不仅用户使用方便,而且也提高了系统的查找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即时通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网络节点为例来说明对通讯窗口进行控制的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第一网络节点中用于存储数据的各种存储单元原原理示意图;

图4为一种即时通讯软件中通讯窗口的控制方法的实施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申请。

请参阅图1,其为即时通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它包括第一网络节点11、第二网络节点12和即时通信提供平台13。第一网络节点11、第二网络节点12和即时通信提供平台13可以通过有线网或无线网进行通讯,有线网络也可以包括因特网和局域网。第一网络节点11和第二网络节点12可以是网络终端,也可以是其它设备。第一网络节点11与第二网络节点12之间能够完成相互之间的通讯。通讯包括文字交互、文件交互等。第一网络节点11和第二网络节点12通常支持对应的通讯协议,一种最为常见的方式是第一网络节点11和第二网络节点12都安装有相同的即时通讯软件。即时通讯软件是指类似于QQ、MSN等软件。即时通讯提供平台13是提供即时通讯管理的平台,不同的即时通讯软件通常是由不同的提供者提供,因此对应不同的即时通讯平台13。即时通讯平台13至少提供已注册的用户信息、ID信息、属性信息及通讯记录信息。因此,在因特网中,即时通信提供平台13也是有多个的。本实例就以某个即时通信平台为例来说明。

假设用户甲在第一网络节点11利用已注册的ID号1登录至即时通讯平台13,假设用户乙在第二网络节点12利用已注册的ID号2登录至即时通讯平台13,他们之间就能建立即时通信链接。考虑到彼此相互通信时,是以ID号来区别的,因此相同的用户使用不同的ID号在同一网络节点也能进行通信,因此用户甲和用户乙通过即时通讯软件来进行通讯,只不过是举例来说明。

为了达到本申请对通讯窗口进行控制的目的,本申请主要对现有的即时通讯软件进行改进,当然,也可以用硬件来实现。为此,本申请就以第一网络节点11为例来说明对通讯窗口进行控制的系统的原理示意图。请参阅图2,该系统包括:联系人信息管理单元21、控制处理单元22、窗口数据处理单元23、消息处理单元24、UI展示处理单元25。其中:

UI展示处理单元25,用于展示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展示用户界面包括设定即时通讯软件展示方式、内容等,以便和用户建立交互。

消息处理单元24,用于接收并负责响应各种消息,包括tab切换、快捷键、新消息到达等。

控制处理单元22,连接消息处理单元24,用于接收消息处理单元24的消息,并按照预先设定的控制流程来处理各种消息。

联系人信息管理单元21,连接控制处理单元22,按照控制处理单元22的要求更新联系人信息存储单元(后续会详细说明)中的内容。

窗口数据处理单元23,连接控制处理单元22,按照控制处理单元22的要求更新对应窗口中的数据。窗口中的数据包括其内设置的标签信息。

控制处理单元22、联系人信息管理单元21和窗口数据处理单元23可以通过软件编程来实现,主要是从逻辑上划分,可以集成为一个处理器来实现该些功能。

请参阅图3,该系统包括用于存储数据的各种存储单元。其包括:

联系人信息存储单元31:用于存储通讯窗口下的所有联系人信息。在本实例中,联系人信息存储单元31可以包括多个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311,每一个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对应一个窗口下所有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可以为存储表。联系人信息包括该窗口下正在通讯的联系人信息,每一联系人对应的标签页信息、每一联系人标识等。标签页信息可以包括标签页标识、用户当前的输入状态、网页区域的URL等。另外,还可以存储该联系人的历史记录区的存储地址、该联系人的地址信息或其它属性信息。

历史记录区存储单元32,用于存储每一联系人与用户包括聊天在内的历史记录。

每一联系人与用户包括聊天在内的历史记录,也可以存储在联系人信息存储单元31中。这样的话,历史记录区存储单元32和联系人信息存储单元31集成在一起。

配置文件存储单元33,用于存储软件的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包括模式标识和窗口合并/分离允许标识等。模式标识是表明当前即时通讯软件是使用合并模式还是独立窗口模式。窗口合并/分离允许标识用以表明允许用户通过拖拽的方式进行合并/分离窗口,或禁止用户通过拖拽的方式进行合并/分离窗口。

窗口数据存储单元34,用于在一个用户ID对应的即时通讯软件中,保存联系人信息与窗口的映射关系。联系人是指已与该用户建立通讯的联系人。联系人信息与窗口的映射关系可以是指建立联系人ID与窗口ID的映射关系。当该用户与某个联系人欲进行通讯时(比如,系统接收到用户双击某个联系人图标的消息),控制处理单元22通过窗口数据处理单元23在窗口数据存储单元34中,建立该联系人与窗口的映射关系。当接收到该联系人返回的消息时,先查找窗口数据存储单元34,判断该联系人是否已映射有对应的窗口,若有,则可以找到对应窗口,通过该窗口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找到该联系人的所有信息。

也就是说,本申请仅设立一个窗口数据存储单元34。而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可以为多个。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的个数与当前所设定的窗口数是相同的,一个窗口对应一个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这种设置方式使得:本申请在一个用户ID对应的即时通讯软件中,可以仅开设一个窗口,也可以开设多个窗口。比如,该即时通讯软件中,该用户同时和50个联系人进行通讯,可以仅开设一个窗口,也可以开设10个窗口。开设一个窗口和50个联系人进行通讯,虽然节省了大量的存储空间,但是用户使用不方便,而且通过一个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来存储所有的联系人信息,系统查找某一联系人数据不方便,影响查找的效率。而通过本申请的设置,可使得用户根据具体情况设立窗口数,不仅用户使用方便,而且也提高了系统的查找效率。

实施例

假设用户甲在第一网络节点11利用已注册的ID号1登录至即时通讯平台13,假设用户乙在第二网络节点12利用已注册的ID号2登录至即时通讯平台13,他们之间就能建立即时通信。考虑到彼此相互通信时,是以ID号来区别的,因此相同的用户使用不同的ID号在同一网络节点也能进行通信,因此用户甲和用户乙通过即时通讯软件来进行通讯,只不过是举例来说明。

请参阅图4,其为一种即时通讯软件中通讯窗口的控制方法的实施示例图。它包括:

S111:设置窗口数据存储单元。

即时通讯软件中可以预先设定窗口数据存储单元,窗口数据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当前正在通讯的联系人与被打开的窗口的映射关系。在本实例中,即时通讯软件预先设定好窗口数据存储单元,当即时通讯软件被启动时,自动加载该窗口数据存储单元。窗口数据存储单元可以以表格形式保存联系人与窗口的映射关系,也可以以其它形式来保存。

S112:接收到用户欲与某一联系人建立即时通讯连接请求时,查找窗口数据存储单元,判断窗口数据存储单元中是否存在与该联系人有映射关系的窗口信息,如是不存在,则进一步判断所述窗口数据存储单元中是否存在主通讯窗口(S113),如果不存在则进行步骤S114,如果存在则进行步骤S115,否则进行步骤S117。

在本实施例中,系统默认为合并模式。当当前与用户通信的联系人个数小于系统打开的窗口数时,称之为合并模式。比如,当前与用户通信的联系人个数是5个,而该系统当前打开的窗口数小于5个时,默认为该系统处于合并模式。并且,通常情况下,处于合并模式的系统默认为仅有一个窗口。还是以当前与用户通信的联系人个数是5个为例来说明,合并模式下系统可以设置有一个窗口,五个标签页。

作为第一网络节点11而言,用户甲所打开的即时通讯软件中,用户乙是做为用户甲的联系人,系统接收到联系人(用户乙)的图标被双击的消息时,系统就可以认为已接收到用户甲欲与用户乙建立即时通讯的请求。

系统查找窗口数据存储单元34,查找该联系人(用户乙)对应的窗口,若存在对应的窗口信息,则表明该联系人目前处于即时通讯状态。系统就可以直接查找该窗口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找到该联系人的信息,通过该联系人信息找到联系人所在的标签页。

系统查找窗口数据存储单元,若没有找到与该联系人有映射关系的窗口,则表明该联系人目前不处于与用户进行即时通讯状态,至少需要创建一标签页。若整个即时通讯软件都没有一个窗口,则还需要创建一主通讯窗口。

S114:创建一窗口,并将该窗口作为主通讯窗口,并建立该主通讯窗口对应的用于保存该窗口下所有联系人信息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如何创建一窗口,如何在一个窗口下创建一标签页,都是现在技术,在此就不再赘述。

当系统检测到接收到用户预与某一联系人建立即时通讯请求时,并检测到窗口数据存储单元没有该联系人对应的窗口信息,另外检测到该窗口数据存储单元未存在任何窗口信息,则表明当前该即时通讯软件中没有处于与用户进行通讯的联系人。需要另行创建一窗口,把该窗口作为主通讯窗口。这种实现方式也很多,比如,在窗口数据存储单元中在主通讯窗口中作上一标记。也可以专门设立一主通讯窗口存储单元,专门用于保存主通讯窗口。

每一窗口对应一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该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用于存储该窗口下所有联系人的信息。在本实例中,即时通讯软件被启动时,所有保存在即时通讯提供平台上该用户的所有的信息都下载至本终端(比如,第一网络节点)的内存中,当用户预与某一联系人建立即时通讯请求时,该联系人信息被从内存中加载至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中。该联系人信息包括联系人的即时通讯地址、联系人ID、联系人属性等。

S115:在窗口数据存储单元中保存该联系人与该主通讯窗口的映射关系。

S116:在该主通讯窗口下创建一该联系人对应的标签页,并将包括该联系人与标签页映射关系在内的联系人信息存储在该窗口对应的联系信息存储结构中。

S117:将该联系人所在的标签页进行焦点显示,所述联系人所在的标签页为与联系人存在映射关系的窗口下该联系人对应的标签页。

将该联系人所在的标签页进行焦点显示进一步包括:

先从窗口数据存储单元中找到与该联系人存在映射关系的窗口,再找到该窗口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最后找到该联系人所在的标签页,并将之进行焦点显示。

所述焦点显示是指将该标签页进行显著显示。比如,将该标签页进行高亮度的显示,再比如,将该标签页进行闪烁显示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例对本申请即时通讯软件中打开的窗口数可以进行任意设定,不仅使用方便,而且不占用过多的系统资源。

(一)用户可以将当前有若干个标签页的窗口拆分成更多窗口

本申请可以通过以下设置完成:

系统接收到标签页发出的onTabEndDrag事件,或者接收到菜单发出的窗口分离指令,就表明用户需要将当前有若干个标签页的窗口拆分成更多窗口。比如,用户拖曳某一个标签页,欲使其重新设定一新窗口,此时,

(1-1)系统先创建该新窗口,并建立该新窗口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

(1-2)再找到该标签页对应的联系人,在该新窗口下创建该联系人对应的标签页,并将该联系人信息存储在该新窗口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并修改窗口数据存储单元中该联系人所映射的窗口信息;

(1-3)修改原窗口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中的信息。

再比如,用户拖曳某一窗口下的两个标签页,欲使其重新设定一新窗口。此时:

(2-1)系统先创建该新窗口,并建立该新窗口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

(2-2)对于欲重新设定新窗口的该两个标签页,每一标签页需要进行以下操作:先确定该标签页对应的联系人,再在该新窗口下创建该联系人对应的标签页,并将该联系人信息存储在该新窗口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并修改窗口数据存储单元中该联系人所映射的窗口信息;

(2-3)修改原窗口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中的信息。

(二)用户可以将当前若干个窗口合并成一个窗口

本申请可以通过以下设置完成:

系统接收到窗口的OnMouseMove事件,或者接收到菜单发出的窗口合并指令,则表明用户可以将当前若干个窗口合并成一个窗口。

比如,用户拖曳某一个窗口至另一个窗口,欲使其重新合并成一新窗口,此时,被拖曳的窗口为被合并窗口,用户将其拖曳至目标的窗口称之为目标窗口。

(3-1)系统先判断被合并的窗口是否为主通讯窗口,若是将合并的目标窗口设置为主通讯窗口,再进行(3-2),否则直接进行(3-2);

(3-2)系统将被合并窗口中的每一联系人,进行如下操作:

在该目标窗口下创建该联系人对应的标签页,并将该联系人信息存储在该目标窗口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后修改窗口数据存储单元中该联系人所映射的窗口信息;

(3-3)删除被合并窗口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中的信息。

通过上述的设置,使用者在windows桌面上打开的窗口比较多时,可以将即时通讯软件中任何一个窗口合并到另外的一窗口上。而且,这种设置不影响联系人与用户通讯的处理速度。

当系统接收到联系人发送的即时通讯消息时,通过窗口数据存储单元找到该联系人所映射的窗口,再通过该窗口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找到其所在的标签页,后在该标签页上进行显示,并向用户提示该标签页有新消息。

当系统接收到某一标签页中用户向联系人发送消息时,先找到该标签页所在的窗口,再确定其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随后找到该联系人对应的地址信息,最后再将消息发送至对应的地址信息。

在本实例中,在接收到即时通讯消息或发送即时通讯消息时,系统还将该些消息保存在该联系人对应的历史记录区。

当标签页上的关闭按钮被点击时,先找到该标签页所在的窗口,并判断该窗口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中是否还有其它联系人信息,若是,则在联系人信息存储单元中删除该联系人信息,并在窗口数据存储单元中删除该联系人与窗口的映射关系;若否,直接删除该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并在窗口数据存储单元中删除该联系人与窗口的映射关系。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提供一模式标识,用于用户选择即时通讯软件当前使用的模式。

步骤S111之前还包括:设置模式标识,所述模式标识是表明当前即时通讯软件是使用合并模式还是独立窗口模式。

合并模式就是指当前即时通讯的联系人的个数大于当前打开的窗口数。

独立窗口模式就是当前即时通讯的联系人的个数等于当前打开的窗口数

步骤S112还包括:接收到用户欲与某一联系人建立即时通讯连接请求时,先访问模式标识,如果当前即时通讯软件是使用合并模式,则进一步进行步骤S112,如果当前即时通讯软件是使用独立窗口模式,系统直接创建该联系人的通讯窗口。

并且,系统允许即时通讯软件从独立窗口模式转换为合并模式:其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A1:当模式标识从独立窗口模式修改为使用合并模式时,系统判断当前已打开的通讯窗口数N是否大于等于2,若是,则进行步骤A2;

A2:设置窗口数据存储单元;

A3:设定该些通讯窗口中的某一窗口为主通讯窗口,在该窗口数据存储单元中建立该窗口与联系人的映射关系,并建立该主通讯窗口对应的用于保存该窗口下所有联系人信息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

A4:对于其它N-1个窗口对应的联系人,在窗口数据存储单元中建立主通讯窗口与该些联系人的映射关系,并在该主通讯窗口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中保存该些联系人的所有信息。

另外,系统还允许即时通讯软件合并模式转换为独立窗口模式:其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B1:当模式标识从合并模式修改为独立窗口模式时,系统窗口数据存储单元中的每一联系人独立设置一窗口,并将联系人信息重新保存至该窗口对应的属性中。

B2:删除所有的联系人信息存储结构;

B3:修改窗口数据存储单元中联系人与窗口的映射关系。

还有,本申请还可以设定窗口合并/分离允许标识,窗口合并/分离允许标识用以表明允许用户通过拖拽的方式进行合并/分离窗口,或禁止用户通过拖拽的方式进行合并/分离窗口;系统接收到用户发出窗口合并的操作请求以及标签页分离操作请求时,先判断设定窗口合并/分离允许标识,如果该标识为禁止用户通过拖拽的方式进行合并/分离窗口,则结束。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