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喷出容器用的喷出泵的头部侧模块以及由头部侧模块及泵部侧模块所构成的喷出泵

喷出容器用的喷出泵的头部侧模块以及由头部侧模块及泵部侧模块所构成的喷出泵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能够容易地变更泵机构的头部的喷出容器用的喷出泵的头部侧模块。一种喷出泵的头部侧模块包括:安装盖(4),从安装筒(6)的上端经由朝向内侧的法兰(8)而将连接筒(10)竖起;罩(16),从在中心部具有贯通孔(20)的顶板(18)的外侧将外周壁(24)垂下,在顶板(18)的背面侧,沿周边配设第一嵌合条(28)与第二嵌合条(30)而成,且使安装盖(4)的连接筒(10)的上部游嵌于第二嵌合条(30);以及下压头(36),从顶板(38)的外侧将外筒(40)垂下,且从贯通孔(20)上方的顶板背面部分将第一连通管(42)垂下,并且使该外筒(40)与第一连通管(42)连通,将喷嘴(44)从外筒(40)向前方突出,使外筒(40)向罩(16)的外周壁(24)的外面安装着。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10536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6-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申请/专利号CN200980129287.5

  • 发明设计人 角田义幸;饭塚茂雄;

    申请日2009-09-28

  • 分类号B65D47/34;B05B11/00;B65D83/76;

  • 代理机构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臧建明

  • 地址 日本东京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2:34: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11-28

    授权

    授权

  • 2011-08-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5D47/34 申请日:200909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6-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出容器用的喷出泵的头部侧模块、以及由头部侧模块及泵部侧模块所构成的喷出泵。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液体喷出容器用的泵机构,众所周知有:从在上端部具有凸缘部的泵气缸内将阀杆(stem)竖起,在此阀杆的上部附设着带有喷嘴的下压头,进而设置着罩(covering),此罩从向容器体口颈部螺合用的安装筒的上端,将在与口颈部的上端面之间附设着用来夹持凸缘部的朝向内侧的法兰而成的安装盖、阀杆的上部与朝向内侧的法兰之间覆盖(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36573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由于专利文献1的液体喷出用的泵形成为如下机构:当想要使安装盖以及喷嘴头等的头部的形状具有变化(variation)时,将泵部的阀杆插通在安装盖上而且与罩组装而构成泵,所以必须变更泵部到头部侧为止的全部构成。

为了解决这样的以往的问题点,而本案申请人在日本专利特愿2008-255669中提出:使喷出泵中除了泵机构以外的不同的部件,即,安装盖、罩、下压头相连结而形成为一个模块(头部侧模块),与泵部侧模块组合之后解除所述连结。然而,如果可以将解除所述连结的操作省略那么更为便利。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容易地变更泵机构的头部的喷出容器用的喷出泵的头部侧模块。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不将头部侧模块的各部件的连接解除即可容易地安装在容器体侧的头部侧模块。

本发明的第三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由所述的头部侧模块以及泵部侧模块所构成的喷出泵。

第一技术方案是由容器体安装用的泵部侧以及头部侧的两个模块而构成的喷出泵中的头部侧模块,且包括:

安装盖4,从向容器体口颈部的外面嵌合用的安装筒6的上端经由朝向内侧的法兰8而将连接筒10竖起;

罩16,从在中心部用来使贯通孔20形成开口的顶板18的外侧将外周壁24垂下,并且在所述顶板18的背面侧,内外双重地沿周边配设内侧的第一嵌合条28与外侧的第二嵌合条30,且使所述连接筒10转动自如地嵌合于第二嵌合条30;以及

下压头37,从顶板38的外侧将外筒40垂下,另外,从所述贯通孔20上方的顶板背面部分将第一连通管42垂下,并且使该外筒(40)与此第一连通管42连通,将喷嘴44从所述外筒40向前方突出,使所述外筒40向罩16的外周壁24的外面装卸自如地安装着;

且该头部侧模块构成为:通过该头部侧模块的下压而使所述罩16的第一嵌合条28能够向泵部侧模块所具有的泵气缸的上端部嵌入,另外,通过头部侧模块的下压而使下压头37的第一连通管42能够向泵部侧模块的阀杆兼用的第二连通管嵌入。

本技术方案中,提出了将喷出泵分为泵部与头部,而使相当于头部的安装盖、罩、下压头的三个部件模块化。在本说明书中,称作“模块”的用语是指相互可以装卸的独立的构成单位的程度的意思,“头部”是在将喷出泵安装在容器体中时的形态中相当于喷出泵的头部的部分。相对于“泵部”作为整体具有一个功能而言,构成“头部”的各部件的功能则各不相同。换句话说,不拘泥于功能而使组装时处于形态上接近的位置的各部件相连接,形成为一个模块。根据此特长,而如果使与第一连通管、嵌合条(槽)等、泵部侧模块关联的部分在各模块间为相对应的尺寸、位置,那么除此以外的部位则可以自由地设计。关于此情况将于下文进一步叙述。

“罩”在背面具有第一嵌合条、第二嵌合条,在模块化状态下,经由嵌合于第二嵌合条的连接筒而连接于安装环(ring)。嵌合条是在固定方向(圆周方向)延伸的嵌合部分,既可以在筒壁的圆周面形成,也可以作为槽而形成。

“安装盖”是从向容器的口颈部嵌合(螺合)用的安装筒经由朝向内侧的法兰而将连接筒竖起。连接筒能够转动地游嵌于第二嵌合条,不将连接状态解除就可以将该安装盖简单地安装在容器的口颈部。

第二技术方案具有第一技术方案,且将所述第一嵌合条28以及第二嵌合条30形成为由从顶板18的背面所垂下的中间周壁26而区分的内外双重的嵌合条槽,在所述第二嵌合条30与连接筒的相向圆周面,沿周边配设相互卡止且防止连接筒10脱落的第二卡合条34以及第一卡合条11而成。

本技术方案中,在头部侧模块的罩的顶板内侧(背面侧),沿周边配设着用来安装泵部侧模块的嵌合条槽(内槽)。由此可以将两个模块确实地接合。另外,在罩的顶板外侧,沿周边配设其它嵌合条槽(外槽)。在此嵌合条槽的外周面或内周面任一个面嵌入安装盖的连接筒。关于“卡合条”而言,既可以将凸状的卡合条与凸状的卡合条组合,也可以将凸状的卡合条与凹状的卡合条组合。

第三技术方案具有第二技术方案,且从所述外周壁24的下端将内径比外周壁更大的纵筒33垂下,由这些外周壁24以及纵筒33的各内面与所述中间周壁的外面而形成第二嵌合条30,并且使连接筒10的上部能够向圆周方向滑动地嵌合于所述外周壁24的内面,在所述连接筒10的下部与纵筒33形成相互卡合且用来卡止连接筒10的第二卡合条34以及第一卡合条11。

本技术方案中,将安装盖的连接筒分为具有相对于外周壁而在圆周方向滑动的作用的上部、具有相对于纵筒而卡止的作用的下部的两个部分,且可以适当地发挥各作用。另外,较佳的图1的例中,连接筒的移动不仅在圆周方向具有自由度而且在上下方向也具有自由度,因此,与将连结筒省略的构造相同可以将安装筒安装在口颈部。

第四技术方案具有第二技术方案,且

从所述外周壁24的下端经由朝向外侧的法兰25a而将扩径筒25垂下,由这些外周壁24以及扩径筒25的各内面、与中间周壁26的外面而形成第二嵌合条30,并且使所述连接筒10形成为嵌合于所述外周壁24的内面的内筒10A、与嵌合于所述扩径筒的内面的外筒10B的双重筒,

在所述外筒10B与扩径筒25,形成相互卡合且用来卡止连接筒10的第二卡合条34以及第一卡合条11。

本技术方案中,提出了将连接筒形成为内外双重筒。由于内筒以及外筒分别嵌合于罩侧,所以可以将安装盖牢固地组装于罩。

第五技术方案具有第一技术方案,且

从所述罩16的外周壁24的下部将内外双重筒垂下,并且代替在罩16的顶板18背面侧而在所述双重筒内,将所述第二嵌合条30作为由这些双重筒的内面所形成的嵌合凹槽而形成。

本技术方案如图10所示,提出了在从罩的外周壁垂下的双重筒的内部,形成第二嵌合条即嵌合凹槽。如此即便是在远离顶板的位置设有第二嵌合条的构成也可以获得与第一技术方案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六技术方案具有第一技术方案,且

代替在罩16的顶板(18)背面侧而在所述外周壁的下侧,将所述第二嵌合条30作为从此外周壁的下部向下方延伸的嵌合凸条而形成。

本技术方案中,如图12及图14所示,提出了将第二嵌合条形成为从外周壁的下部向下方延伸的嵌合凸条。较佳的图示的例中,将此嵌合凸条作为从外周壁的下端向下方延伸的环状突条(纵筒),但是也可以作为在外周壁的圆周方向间歇性地配置的多个嵌合突片。

第七技术方案是由容器体安装用的泵部侧的模块与第一技术方案至第六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头部侧模块所构成的喷出泵,且

所述泵部侧的模块包括:

泵气缸52,从向容器体内插入用的周壁的上部外面使凸缘部58突出;

管状部件64,从在此泵气缸52内滑动的活塞部66将阀杆兼用的第二连通管68竖起;

吸入阀54,形成在所述泵气缸52的下部;以及

喷出阀72,形成在所述第二连通管68内的上部;且

将所述凸缘部上方的筒壁部分与所述第二连通管68的上端部作为向头部侧模块的嵌插量而形成为大致直筒形,并且模块单独地发挥泵功能,以使活塞部66不从泵气缸52内拔出。

本技术方案中,如图7所示,提出了由泵部侧模块与头部侧模块所构成的喷出泵。此处,所谓“泵部”是指包含至少泵气缸与活塞,且具有从活塞竖起的阀杆兼连通管的部分。较佳的图7的例中,不将第一卡合条与第二卡合条卡合解除就可以将安装筒安装在容器体的口颈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一技术方案的发明,起到如下效果。第一,由于喷出泵中,将安装盖、罩、下压头的三个部件作为一个头部而模块化,所以可以使此头部的形状的设计与泵部的构造无关而进行,从而设计变更变得容易,也容易对应多品种少量生产。第二,由于将安装盖与罩经由连接筒而连接,所以可以利用简单的构造来实现模块化。第三,由于相对于罩而使连接筒能够转动,所以容易保持着与罩的连接,而将安装筒安装在容器的口颈部。

根据第二技术方案的发明,由于在第二嵌合条30与连接筒10沿周边配设第一卡合条11以及第二卡合条34,所以可以确实地防止连接筒脱落。

根据第三技术方案的发明,由于使连接筒10的上部相对于外周壁24向圆周方向滑动自如地嵌合,所以可以相对于安装盖4而使罩稳定地转动。

根据第四技术方案的发明,由于将连接筒10作为内外双重筒而分别嵌合于罩,所以可以将罩牢固地组装于安装盖。

根据第五技术方案的发明,由于在从外周壁垂下的双重筒的内部形成第二嵌合条30,所以起到与第一技术方案同样的效果。

根据第六技术方案的发明,由于使第二嵌合条30为从外周壁向下方侧垂下的嵌合凸条,所以起到与第一技术方案同样的效果。

根据第七技术方案的发明,由于将泵机构中由泵气缸以及管状部件而构成的泵部模块化,且发挥泵功能,所以可以仅制造此泵部侧模块,而进行品质测试,从而可以大幅简化产品化的时间和劳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头部侧模块的一半纵向截面图。

图2是图1的模块的部分放大图。

图3是图1的模块的安装盖的平面图。

图4是图3的主要部分的一半纵向截面图。

图5是图1的模块的罩的一半纵向截面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泵部侧模块的一半纵向截面图。

图7是使图1的头部侧模块及图6的泵部侧模块合体而成的喷出泵的一半纵向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头部侧模块的一半纵向截面图。

图9是图8的模块的部分放大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头部侧模块的一半纵向截面图。

图11是图10的模块的部分放大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头部侧模块的一半纵向截面图。

图13是图12的模块的部分放大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头部侧模块的一半纵向截面图。

图15是图14的模块的部分放大图。

[符号的说明]

2头部侧模块

4安装盖

6安装筒

8朝向内侧的法兰

8a延长部分

10连接筒

10A内筒

10B外筒

11第一卡合条

16罩

18顶板

20贯通孔

22内周壁

24外周壁

25扩径筒

25a朝向外侧的法兰

26中间周壁

26a中间周壁下半部

26b中间周壁上半部

28第一嵌合条

30第二嵌合条

30a内槽部

30b外槽部

32辅助壁

33纵筒

34第二卡合条

35凹处

37下压头

38顶板

40外筒

42第一连通管

44喷嘴

50泵部侧模块

52泵气缸

52a泵气缸上端部

54吸入阀

56吸入管

58凸缘部

60抵接肋条

64管状部件

66活塞部

68第二连通管

70第一朝上肩部

71第二朝上肩部

72喷出阀

76制动单元

78卡止片

N口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式来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头部侧模块、泵部侧模块、以及由两个模块而构建的喷出泵进行说明。

图1至图5表示头部侧模块的构成。如图1所示,此头部侧模块2由安装盖4、罩16、下压头37而形成。这些各个部件可以由合成树脂而形成。

如图4所示,所述安装盖4由安装筒6、朝向内侧的法兰8、以及连接筒10而形成,所述安装筒6是向容器体的口颈部外面螺合用的,所述朝向内侧的法兰8附设于此安装筒的上端部,所述连接筒10从此朝向内侧的法兰8的内缘竖起。此连接筒10具有用来将安装筒6连接(linkage)在下述罩上的第一卡合条11。此处,所谓“连接”只要至少将安装盖与罩连接即可,包含两者能够转动以及上下移动的构造。图示的例中,如图4所示,连接筒10的下半部与上半部相比而使下半部的外径较大,在这些下半部的外面与上半部的外面之间附设着凸状的第一卡合条11。然而,此构造可以适当变更。

如图5所示,所述罩16具有在中央部用来使贯通孔20形成开口的环状顶板18。图示的例中,从此顶板18的内缘将腿部较长的内周壁22垂下,另外,从顶板18的外缘将腿部较短的外周壁24垂下。而且,使内周壁22的内面整体为贯通孔20。另外,在外周壁的外面形成着螺钉部。从外周壁24的下端起经由朝向外侧的法兰25a而将扩径筒25垂下。另外,从外周壁24的下端部与朝向外侧的法兰25a的接合部位起如图1所示将用来卡止连接筒10的纵筒33垂下。关于此纵筒的构造将于下文叙述。由于外周壁24、朝向外侧的法兰25a及扩径筒25是构成罩的外部轮廓的部分,所以为了确保所需要的强度而赋予固定的厚壁。另一方面,图示的纵筒33与外周壁24相比形成为薄壁,且在将连接筒10嵌入时形成为能够弹性展开。纵筒33的筒长可以形成为扩径筒的筒长以下。

在所述罩16的顶板18的背面侧,如下述的图7所示,内外双重地沿周边配设着第一嵌合条28与第二嵌合条30,所述第一嵌合条28用来安装泵部侧模块的上端部且为内槽状,所述第二嵌合条30用来与所述安装盖连接且为外槽状。图示的例中,从顶板18背面中靠近内周壁22的部分起将筒状的辅助壁32垂下,另外,从顶板背面中靠近外周壁的部分起将中间周壁26垂下。所述辅助壁32的内周面与所述内周壁22的外周面是由多个纵向肋条来连接的,且在所述辅助壁32的外周面形成着多个纵向肋条。而且,使辅助壁32的外面(纵向肋条的外面)与中间周壁26的内面之间的空间为第一嵌合条28,另外,使中间周壁26的外面与外周壁以及纵筒的各内面之间的空间为第二嵌合条30。然而,其构造可以适当变更。中间周壁26用来在与辅助壁32之间夹持泵部侧模块的泵气缸上端部52a并予以嵌着。然而,也可以将中间周壁省略使例如辅助壁32的外周面成为第一嵌合条28,使外周壁24以及纵筒33的各内面成为第二嵌合条30。

在此第二嵌合条30内,能够转动地嵌插着所述安装盖的连接筒10。此连接筒无需以泵气缸的上端部的方式而固嵌,仅游嵌在第二嵌合条30内。即,嵌合在第二嵌合条30的内外周面中的一个面(图示的例中为外周面),并且在与另一个面之间设有间隙,使相对于罩16而使安装筒6旋转时的摩擦阻力变小。较佳的图示的例中,在所述纵筒33的内面在与外周壁24的下端之间存在环状的凹处35且沿周边配设有凸状的第二卡合条34。而且,使第一卡合条11能够转动以及上下移动地配置在所述凹处35内,且将第一卡合条11的下面卡止在第二卡合条34,由此防止连接筒10从第二嵌合条脱落。然而,也可以在连接筒10的内周面形成第一卡合条,另外,在中间周壁26的外周面(第二嵌合条30的内周面)形成第二卡合条。

下压头37中,从顶板38的外周部起将外筒40垂下,另外,从贯通孔上方的顶板部分背面起将第一连通管42垂下,并且将与此第一连通管的内部连通的喷嘴44从外筒40的前壁向前方突出。而且,使所述外筒40的下部螺合在罩16的外周壁24外面。另外,所述第一连通管42滑动自如地嵌通在所述贯通孔20内,且向下方突出。

在所述构成中,图1的状态下,由于安装盖4经由连接筒10而连接于罩16,另外,罩螺合(安装)于下压头37,所以这些部件可以作为一个模块而一体地处理。

图6表示泵部侧模块的构成。如图6所示,此泵部侧模块50具有泵气缸52、管状部件64、以及制动单元76。

从所述泵气缸52的下端起经由吸入阀54而将吸入管56垂下,并且从泵气缸的上部外面使向容器体的口颈部上端面卡止用的凸缘部58向外方突出。比凸缘部58更向上方,使泵气缸的上端部52a作为向嵌合部内的嵌合筒而延长。在此上端部的外面,横向设置着用来压接于所述罩的中间周壁下半部26a的抵接肋条60。此外,在所述凸缘部58的下面配置着向容器体组装时与容器体口颈部上端面抵接密封的衬垫(packing)。

所述管状部件64将阀杆兼用的第二连通管68从筒状的活塞部66竖起。在所述活塞部66与泵气缸52的底部之间介入装有弹簧(spring)。另外,在第二连通管68的中间部稍微靠近下方沿周边配设着第一朝上肩部70,在第二连通管的上部外面沿周边配设着第二朝上肩部71。进而,在第二连通管68的上部形成喷出阀72。图示的喷出阀为球阀,且形成为在阀座与沿周边配设于管状部件的上端内面的横向肋条之间移动。

所述制动单元76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制动筒,使纵截面为倒L字形的卡止片78从泵气缸的上部内面所嵌着的筒本体的内面突出,并将此卡止片如图6所示卡止于所述管状部件64的第一朝上肩部70。

在所述构成中,图6的状态中,由于制动单元76抵抗弹簧力而防止了管状部件64的脱落,所以泵气缸52以及管状部件64被模块化。在此模块化状态下,可以确认泵的功能。

图7表示由头部侧模块以及泵部侧模块而构建的喷出泵。

如果在图6的泵部侧模块50的上部结合图1的头部侧模块2的下面而压下,那么首先第一连通管42嵌插于第二连通管68的外面,且抵接于第二朝上肩部71。进而,如果压下头部侧模块2,那么管状部件64在泵气缸52内下降,如图7所示泵气缸的上端部52a被压入并嵌着于所述凹状的第一嵌合条28内。由此,完成喷出泵。

在将此喷出泵安装在容器体中时,使安装筒6向图7想象线所示的容器体的口颈部N的外面螺合前进。由于此时安装盖4的连接筒10相对于罩16能够转动,且在上下方向上也能够稍微上下移动,所以保持罩与安装筒连接的状态,而仅使安装筒自由地旋转,从而可以螺合于口颈部。当螺合结束时,可以通过在口颈部N的上端面与朝向内侧的法兰8之间夹持凸缘部58来使泵气缸支持于容器体中。

图8及图9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头部侧模块2。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将省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在中间周壁26的外面与外周壁24以及扩径筒25的各内面之间,形成嵌合凹槽即第二嵌合条30即条槽。图示的例中,利用从外周壁24下端垂下的纵筒33,而将所述第二嵌合条分割为内槽部30a以及外槽部30b。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由从朝向内侧的法兰8的内周部竖起的内筒10A、与从朝向内侧的法兰8的外周部竖起的外筒10B而形成连接筒。在此外筒10B的上部外面沿周边配设第一卡合条11,另外,在扩径筒25的下部内面沿周边配设第二卡合条34,且将两个卡合条相卡合,由此防止连接筒10从第二嵌合条脱落。在第二卡合条34与朝向外侧的法兰25a之间形成着凹处35,且使所述第一卡合条11能够在此凹处内升降。

图10及图11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头部侧模块2。此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在从外周壁24的下端笔直地垂下的纵筒33、与从外周壁24的下端经由朝向外侧的法兰25a而垂下的扩径筒25之间,形成着第二嵌合条30。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使朝向内侧的法兰8变短,将从此朝向内侧的法兰内周竖起的连接筒10插入到所述第二嵌合条30内。另外,在所述纵筒33的外面下部横向设置凸状的第二卡合条34,以可以卡止在此第二卡合条上的方式而在连接筒10的内面下部横向设置凸状的第一卡合条11。较佳的图示的例中,在所述卡止状态下,在连接筒10的上端与朝向外侧的法兰25a的下面之间,以及扩径筒的下端与安装盖4的上面之间分别设有间隙。另外,连接筒10的外面能够转动地抵接于扩径筒25的内面。

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周壁24的下方形成着第二嵌合条30即嵌合凹槽。如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则无法使嵌合凹槽的深度太大,但如果连接筒10以使安装盖4不从罩16脱落的程度而宽松地连接着则已足够,此功能可以由本实施方式的构成而充分实现。此外,如果像图示的一样纵筒33与扩径筒25夹着连接筒10而防止连接筒从嵌合凹槽内脱落则更佳。

图12及图13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头部侧模块2。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二嵌合条30形成为向下方的嵌合凸条。较佳的图示的例中,作为第二嵌合条,从所述外周壁24的下端将纵筒33垂下。将从朝向内侧的法兰内周竖起的连接筒10能够转动以及上下移动地抵接于此纵筒33的外周面。在纵筒33的外周面的下部横向设置着第二卡合条34即凹条,使附设在连接筒的下部的凸状的第一卡合条11能够升降地向此凹条内突入。第二卡合条在下端具有大致平坦的卡止端面,从而可以确实卡止该安装盖。此外,与图示的例不同,也可以使从外周壁经由朝向外侧的法兰25a而垂下的扩径筒25为第二嵌合条30,而使连接筒10嵌合于扩径筒的内面。

本实施方式中,仅由从外周壁垂下的纵筒33来支持连接筒10。因此,较理想的是将纵筒33以可以确实地卡止连接筒的程度而形成为厚壁。

图14及图15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头部侧模块2。本实施方式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连接筒10的内面横向设置第一卡合条11,另外,在纵筒33的外面横向设置第二卡合条34,且在第二卡合条34上以卡止第一卡合条11的方式而形成。另外,朝向内侧的法兰8从连接筒10的竖起部位向内侧延长,在所述延长部分8a上能够压接地形成纵筒33的下端面。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