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抑制柑桔采后致病菌的植物提取液的制备和使用方法

一种抑制柑桔采后致病菌的植物提取液的制备和使用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抑制柑桔采后致病菌的植物提取液的制备方法:将洗净的凤仙透骨草45-50℃烘干,粉碎后过40目筛,取筛下粉末药料提取;按料液体积比1∶10加入70%-95%的乙醇进行超声循环提取,提取温度为45-55℃,提取时间为3-5小时,超声频率为30-40kHz;所得提取液经减压、浓缩及回收试剂后,制成凤仙透骨草的含量为1g/mL的原液。使用时,将提取液的原液加入浓度为0.01%的Tween80稀释10倍,将柑桔果实在稀释液中浸泡1分钟后晾干,装入聚乙烯薄膜袋。凤仙透骨草提取物对柑桔采后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属于天然植物提取物,用于柑桔保鲜后无化学残留,对人体无健康危害,对环境无污染。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01802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陈金印;江西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010521785.9

  • 发明设计人 陈金印;曾荣;

    申请日2010-10-27

  • 分类号A23B7/154;

  • 代理机构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施秀瑾

  • 地址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西农业大学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2:05:0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1-02

    授权

    授权

  • 2011-06-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23B7/154 申请日:201010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4-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提取液的制备和使用,特别是一种抑制柑桔采后致病菌的植物提取液的制备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柑桔(citrus fruits)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鲜柑桔果实从采摘到贮藏、加工、消费过程中,由于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易腐败变质,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柑桔在贮藏运输过程中腐烂率一般为10%-30%,严重时可达60%以上。其中最常见致病菌的是柑桔青霉病菌(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和柑桔绿霉病菌(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引起的果实腐烂,一般占果实腐烂的70%80%。因此,柑桔在采摘、运输、贮藏和销售过程中的保鲜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病原微生物在引起腐烂损失的同时还会产生毒素,可导致食物中毒,危及人们的健康。因此在果实贮藏过程中需使用一定量的杀菌剂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达到延长贮藏期、防止腐败变质的目的。为防止果实腐败,必须抑制、杀灭微生物或造成不适于微生物的生长环境;或使果实与外界环境隔绝,不与水分、空气接触,以防止微生物的再污染。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化学杀菌剂,如扑海因、特克多、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苯来特、氯气、仲丁胺、二氧化硫、苯并咪唑类及取代苯类等,这些化学物质能杀死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达到防腐保鲜的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检测分析手段的完善,发现过去认为安全的一些化学杀菌剂有致癌或潜在致癌、致突变、致畸的可能性;连续使用大量的化学杀菌剂还会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下降。因此需要寻找新的广谱高效、低毒安全的生物源保鲜剂来取代或减少化学杀菌剂在柑桔果实上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制备和使用中均无化学残留,对人体无健康危害,对环境无污染的抑制柑桔采后致病菌的植物提取液的制备和使用万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抑制柑桔采后致病菌的植物提取液的制备方法:

(1)将洗净的凤仙透骨草45-50℃烘干,粉碎后过40目筛,取筛下粉末药料提取;

(2)按料液体积比1∶10加入70%-95%的乙醇进行超声循环提取,提取温度为45-55℃,提取时间为3-5小时,超声频率为30-40KHZ;

(3)上述步骤所得提取液经减压、浓缩及回收试剂后,制成凤仙透骨草的含量为1g/mL的原液。

所述按料液体积比1∶10加入70%-95%的乙醇进行超声循环提取是分两次,第一次向粉末药料加入5倍体积的70%-95%乙醇,超声提取1-3小时,过滤;第二次向滤渣加入5倍体积的70%-95%乙醇,超声提取1-3小时。

超声波具有“空化现象”,“机械振动”以及“热效应”等特性,“空化现象”可产生瞬间儿千个压力,使提取介质的微小气泡压缩、爆裂、破碎被提取原料和细胞壁,加速天然药用成份的溶出,“机械振动”和“热效应”进一步强化了溶出成份的扩散,使药用成份在提取介质中快速达到浓度平衡,可大大缩短提取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一种抑制柑桔采后致病菌的植物提取液的使用方法:

(1)将凤仙透骨草提取液的原液加入浓度为0.01%的Tween80(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脂)水溶液稀释10倍;

(2)将柑桔果实在稀释液中浸泡1分钟;

(3)将浸泡后的柑桔果实自然晾干,装入聚乙烯塑料薄膜袋(厚度0.04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凤仙透骨草(Impatiens balsamina L.)是一种传统中药,为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凤仙花属(Impatiens L.)凤仙花的干燥茎,又名透骨草、凤仙梗、凤仙花梗、凤仙花秸、凤仙花杆等。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夏秋间植株生长茂盛时割取地上部分,除去叶及花果,洗净,晒干,可祛风湿、活血、解毒,具有抗过敏、抗炎、抗真菌等药理作用。凤仙透骨草提取物对柑桔采后主要致病菌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和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属于天然植物提取物,用于柑桔保鲜后无化学残留,对人体无健康危害,对环境友好。

在我国凤仙透骨草原料资源丰富,价格便宜,提取工艺简单、安全,除使用乙醇,工艺中未使用任何有毒、有害溶剂。该提取方法应用于生产时无污染,提取后的药渣可以作为有机肥料重复利用,不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植物提取液对意大利青霉病菌抑菌效果图。

图2是本发明植物提取液对指状青霉病菌抑菌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抑制柑桔采后致病菌的植物提取液的制备方法:

(1)将洗净的凤仙透骨草50℃烘干,粉碎后过40目筛,取筛下粉末药料提取;

(2)第一次向粉末药料加入5倍体积的90%乙醇,超声提取2小时,过滤;第二次向滤渣加入5倍体积的90%乙醇,超声提取1.5小时;提取温度为50℃,超声频率为40KHZ;

(3)上述步骤所得提取液经减压浓缩回收试剂后,制成凤仙透骨草的含量为1g/mL的原液,即1mL提取液原液中含有1g凤仙透骨草的提取物。

实施例2:一种抑制柑桔采后致病菌的植物提取液的制备方法:

(1)将洗净的凤仙透骨草45℃烘干,粉碎后过40目筛,取筛下粉末药料提取;

(2)第一次向粉末药料加入5倍体积的75%乙醇,超声提取2.5小时,过滤;第二次向滤渣加入5倍体积的75%乙醇,超声提取2小时;提取温度为45℃,超声频率为30KHZ;

(3)上述步骤所得提取液经减压浓缩回收试剂后,制成凤仙透骨草的含量为1g/mL的原液。

实施例3:本发明的提取液对柑桔采后病害的抑菌试验;

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ACCC30389)、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ACCC30399)均来自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ACCC)。取供试菌接种于试管斜面培养基,30℃培养2-3d,将试管培养基中的供试菌用无菌水洗入装有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摇匀,玻璃珠打散,制成孢子菌悬液,使菌液浓度达106/mL备用。

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植物提取物对供试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把制好的菌液,吸取5mL菌悬液混入冷却至50℃左右PDA培养基,制备带菌培养基。然后放置无菌牛津杯,每皿两个,重复三次。分别于牛津杯中加入200μL1g/mL的植物提取液,置于28℃恒温箱中培养48h,十字交叉法测量抑菌圈的大小。结果显示,凤仙透骨草95%乙醇提取液对意大利青霉的抑菌圈大小为31.67mm(培养皿直径为90mm,抑菌效果如图1所示),对指状青霉的抑菌圈大小为26.33mm(培养皿直径为90mm,抑菌效果如图2所示)。使用二倍稀释法测得凤仙透骨草95%乙醇提取液对指状青霉和意大利青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为25mg/mL。

实施例4:本发明的提取液对柑桔采后病害的抑菌保鲜试验;

供试脐橙品种为纽荷尔,采自江西省信丰县长安园艺场。2009年11月20日采收,当天用果箱包装运输至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挑选大小均匀、无病虫害、成熟度一致和表面无机械损伤的脐橙果实。将凤仙透骨草提取液的原液加入浓度为0.01%的Tween80(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脂)水溶液稀释10倍,浸果1分钟。

对照的纽荷尔脐橙分别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1000倍)和清水浸果,自然晾干,装入聚乙烯塑料薄膜袋(d=0.04mm),7℃冷藏,相对湿度90-95%,定期检测各项指标。贮藏120天后,经本发明提取液处理的脐橙的青霉病、绿霉病发生率比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1000倍)浸果的降低了15-20%,脐橙贮藏期延长了12-15天;比用清水浸果的降低了40-65%;脐橙贮藏期延长了20-25天。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