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印花图案设计系统中图案优化显示方法

一种印花图案设计系统中图案优化显示方法

摘要

一种印花图案设计系统中图案优化显示方法,属计算机在轻纺印花中的应用技术领域。使用装置包括图像扫描仪、计算机、显示器和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计算机分别和图像扫描仪、输入设备及显示器相连接;本发明方法提供了一种印花图案设计系统中图案优化显示方法,通过多个图层的融合显示,支持了印花图案设计中的单色编辑、融合显示。使用户可以及时浏览整个图案的效果,提高作图质量。此外,通过局部显示、降低底图分辨率和色深等方法,降低了内存的使用,加快了图案的显示速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69944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4-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910229702.6

  • 发明设计人 李学庆;祁斌;王磊;

    申请日2009-10-23

  • 分类号G06F17/50;

  • 代理机构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许德山

  • 地址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山大南路27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44:2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12-2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6F17/50 授权公告日:20110504 终止日期:20111023 申请日:2009102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05-04

    授权

    授权

  • 2010-06-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17/50 申请日:200910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4-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花图案设计系统中图案优化显示方法,属计算机在轻纺印花中的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已经存在的面向轻纺印花行业的图案编辑系统有华光等系统。华光电子印花分色系统是原潍坊华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大学共同合作,是一套开放式电子印花分色系统。是集样稿扫描,花样设计与编辑,云纹处理,连晒输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集成化系统。在类似的印花图案编辑系统中,图案编辑显示过程中存在下列的问题。印染图案编辑中,使用的都是尺寸很大的位图文件,对内存的消耗很大,用户的电脑配置一般不高,巨大的内存使显示速度变慢、移动有延迟现象。如申请号为CN97106406.7、发明名称为《一种在纺织品上印制彩色图像图案的方法》的专利即属于此列。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能够在支持图案编辑多层显示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内存的占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印花图案设计系统中图案优化显示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采用以下方式来实现的。

一种印花图案设计系统中图案显示及优化方法,步骤如下:

1.开始;

2.系统获得通过扫描设备扫描获得的真彩色布料底图,通过转换,降低它的色深和分辨率,然后导入系统;

3.底图数据导入系统以后,用户创建一个色深为1位的单色位图,系统通过交互的方式提示用户输入一些创建单色位图需要的参数,包括编辑的分辨率和单色图层前景色的颜色,单色图的背景颜色系统全部指定为白色;

4.用户决定是否继续添加图层,是转入步骤3,否进入下一步;

5.系统根据导入的底图数据和用户创建的单色图层进行图层融合,将多层的数据融合至一个显示界面;

6.图案数据融合完毕之后,系统判断当前用户的可视界面,若可视界面小于显示界面,则取显示界面的一部分通过windows GDI函数显示到显示设备上;

7.结束。

上述步骤2中所述的系统转换底图导入的方法,步骤如下:

①开始;

②对原真彩色图像中的颜色数目进行统计,得出颜色使用频率由高到低的排序;

③根据排序取使用频率最高的前256种颜色构成目标图像的调色板,目标图像由这256种颜色构成;

④再次遍历原图中各像素,根据像素颜色与目标图像中256色之间的差值进行计算,将此像素的颜色归并为256色中与之最相近的颜色,最终得到转化后的256色图;

⑤结束。

上述步骤5中所述的系统根据导入的底图数据和用户创建的单色图层进行图层融合,将多层的数据融合至一个显示界面的方法,步骤如下:

①开始;

②自下而上排序所有的单色图层形成一个序列,底图放置于图层序列的最底部;

③取底图和底图之上的第一个单色图层,将二者进行融合,融合时,底图和单色图层的背景色(白色)被作为透明色处理,不影响此位置的其他前景颜色,底图和单色图层的前景颜色进行合并,上层的颜色直接替代下层的颜色,融合过程通过windows GDI函数实现;

④是否还有单色图层继续融合,若还有,将上层融合后的结果作为中间结果,继续步骤3,如果没有,执行下一步;

⑤结束。

上述步骤6中所述的系统将融合后的图案部分显示到显示设备上的方法,步骤如下:

①开始;

②系统计算用户可视区域的大小;

③若可视区域大于等于融合后图案的大小,执行步骤5,否则执行下一步;

④根据用户可视区域的大小和目前用户视点的位置,裁剪融合后图案与用户可视区域同样大小的部分;

⑤将调整合适的图案数据通过windows GDI函数直接显示到显示设备上;

⑥结束。

一种上述方法中使用的装置,包括图像扫描仪、计算机、显示器和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计算机分别和图像扫描仪、输入设备及显示器相连接,输入设备是鼠标和键盘,通过输入设备完成上述方法的操作过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印花图案设计系统中图案优化显示方法,通过多个图层的融合显示,支持了印花图案设计中的单色编辑,融合显示。使用户可以及时浏览整个图案的效果,提高作图质量。此外,通过局部显示、降低底图分辨率和色深等方法,降低了内存的使用,加快了图案的显示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所用装置的架构示意图。其中,1、图像扫描仪,2、计算机,3、显示器,4、输入设备。

图2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其中5-11为该方法中的各个步骤。

图3为图2所示发明方法中步骤6的方法,其中12-16为各个步骤。

图4为图2所示发明方法中步骤9的方法,其中17-21为各个步骤。

图5为图2所示发明方法中步骤10的方法,其中22-27为各个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如图2-5所示,一种印花图案设计系统中图案显示及优化方法,步骤如下:

5.开始;

6.系统获得通过扫描设备扫描获得的真彩色布料底图,通过转换,降低它的色深和分辨率,然后导入系统;

7.底图数据导入系统以后,用户创建一个色深为1位的单色位图,系统通过交互的方式提示用户输入一些创建单色位图需要的参数,包括编辑的分辨率和单色图层前景色的颜色,单色图的背景颜色系统全部指定为白色;

8.用户决定是否继续添加图层,是转入步骤7,否进入下一步;

9.系统根据导入的底图数据和用户创建的单色图层进行图层融合,将多层的数据融合至一个显示界面;

10.图案数据融合完毕之后,系统判断当前用户的可视界面,若可视界面小于显示界面,则取显示界面的一部分通过windows GDI函数显示到显示设备上;

11.结束。

上述步骤6中所述的系统转换底图导入的方法,步骤如下:

12、开始;

13、对原真彩色图像中的颜色数目进行统计,得出颜色使用频率由高到低的排序;

14、根据排序取使用频率最高的前256种颜色构成目标图像的调色板,目标图像由这256种颜色构成;

15、再次遍历原图中各像素,根据像素颜色与目标图像中256色之间的差值进行计算,将此像素的颜色归并为256色中与之最相近的颜色,最终得到转化后的256色图;

16、结束。

上述步骤9中所述的系统根据导入的底图数据和用户创建的单色图层进行图层融合,将多层的数据融合至一个显示界面的方法,步骤如下:

17、开始;

18、自下而上排序所有的单色图层形成一个序列,底图放置于图层序列的最底部;

19、取底图和底图之上的第一个单色图层,将二者进行融合,融合时,底图和单色图层的背景色(白色)被作为透明色处理,不影响此位置的其他前景颜色,底图和单色图层的前景颜色进行合并,上层的颜色直接替代下层的颜色,融合过程通过windows GDI函数实现;

20、是否还有单色图层继续融合,若还有,将上层融合后的结果作为中间结果,继续步骤19,如果没有,执行下一步;

21、结束。

上述步骤10中所述的系统将融合后的图案部分显示到显示设备上的方法,步骤如下:

22、开始;

23、系统计算用户可视区域的大小;

24、若可视区域大于等于融合后图案的大小,执行步骤26,否则执行下一步;

25、根据用户可视区域的大小和目前用户视点的位置,裁剪融合后图案与用户可视区域同样大小的部分;

26、将调整合适的图案数据通过windows GDI函数直接显示到显示设备上;

27、结束。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2如图1所示,一种上述方法中使用的装置,包括图像扫描仪1、计算机2、显示器3和输入设备4,其特征在于计算机2分别和图像扫描仪1、输入设备4及显示器3相连接,输入设备4是鼠标和键盘,通过输入设备4完成上述方法的操作过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