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电渣精炼去除铝合金中杂质铁的渣料

用于电渣精炼去除铝合金中杂质铁的渣料

摘要

一种金属材料技术领域的用于电渣精炼去除铝合金中杂质铁的渣料,所述渣料为下列组合物中的一种,所述组合物中的百分数均为重量百分数:5~10%MgF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60312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12-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交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910054600.5

  • 申请日2009-07-09

  • 分类号C22B9/18;C22C1/06;

  • 代理机构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王锡麟

  • 地址 200240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05:5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6-2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22B9/18 授权公告日:20101201 终止日期:20190709 申请日:2009070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0-12-01

    授权

    授权

  • 2010-02-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12-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材料技术领域的渣料,具体是一种用于电渣精炼去除铝合金中杂质铁的渣料。

背景技术

铝合金具有重量轻、比强度高、塑型性好、耐腐蚀、易回收等一系列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航空航天和石油化工等各个行业。近年来,随着铝合金用量的不断增加,对其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常人们通过热处理、合金化等方法来提高铝材性能,但是这些方法所能够提高铝材性能的幅度有限,其主要原因是受到初始铝材的性能指标限制,因此进一步提高初始铝材的性能指标,除去有害杂质的影响也就成为一大难题。其中铝合金中的杂质元素铁无论是对铸造铝合金或变形铝合金,它的危害性都是众所周知的。铝合金中的铁元素主要来自于炼铝的工业过程,以及工业熔炼和铸造过程中的铁制工具,另外,废铝的回收利用也是铁元素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这些铁元素常与铝合金中的其它元素生成Al3Fe、β-Al5FeSi、Al12Fe3Si、Al9Fe2Si2等富铁相,这些相对铝基体有严重的割裂作用,从而大大降低了铝合金的性能。目前,用于去除铝合金中杂质铁的方法主要有重力沉降法、离心去除法、电磁分离法等。不管是重力沉降法、离心去除法还是电磁分离法,都是通过向铝熔体中加入合金元素(Mn、Cr等)形成熔点较高的富铁相,利用富铁相与铝熔体之间存在的密度差和电导率差,使富铁相在重力、离心力或电磁力的作用下与铝熔体分离、聚集从而除去。但这些方法的使用受临界铁含量、合金元素的加入量、处理温度、静置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工艺复杂,另外加入的合金元素本身也是一种杂质,如果过量也会大大降低合金的性能。因此,现有的除铁法已经不能适应工业发展的要求,急需一种有效的除铁方法来弥补这一缺陷,从根本上解决铝合金中杂质铁带来的问题。

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李天晓等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第664~667页)上发表的“电磁分离降低铝硅合金中铁含量”,该文中提出将Mn加入到铝熔体中,把富铁相由针状β相变成块状或汉字状的α相,然后利用电磁场分离的方法去除铝熔体中的初生富铁相,经过两次电磁分离处理后,Fe含量从1.13%降低到0.41%。但该方法工艺复杂,去除效果不均匀,去除后的Fe含量依然很高,并且在除去Fe元素时又引入了对铝熔体有害的元素Mn。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电渣精炼去除铝合金中杂质铁的渣料。本发明的渣料可有效地降低铝合金中的杂质铁元素的含量。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下列组合物中的一种:

5~10%MgF2+40~50%MgCl2+30~40%KCl+10~25%AlP,

5~10%MgF2+40~50%MgCl2+30~40%KCl+10~25%AlPO4

70~90%Na3AlF6+10~30%AlP,

70~90%Na3AlF6+10~30%AlP04

所述组合物中的百分数均为重量百分数。

本发明的渣料用于电渣精炼,所述渣料,加入前烘烤至无水分和结晶水;所述渣料的加入量为自耗电极棒重量的5~15%。在铝合金熔化后通过熔融的渣池,铝熔体中的杂质铁元素与电渣液中的熔剂发生反应进入熔渣中,从而除去铝合金中的杂质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利用本发明的渣料进行重熔,可使铝合金中的铁含量降低30%~50%,有效地降低了铝合金中的杂质铁元素,同时不会引入其他有害的杂质元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除非特别说明,否则实施例中的百分数均为重量百分数。

实施例1

将含铁量为0.43%的铝合金按照要求浇注成圆柱形自耗电极棒,直径为0.4~0.7倍结晶器内径,长度为13~2倍结晶器高度;然后把铝合金自耗电极棒放入电渣炉内,加入渣料:10%MgF2+40%MgCl2+40%KCl+10%AlP,加入渣料的量为自耗电极棒重量的5%;渣料加入前400℃烘烤不少于6小时,使其不含水分及结晶水;

在重熔电流为500~600A,电压为60V的条件下进行电渣重熔,铝合金自耗电极棒逐渐熔化,金属熔滴在通过熔融的渣池过程中,高温熔体得到净化,最后高温熔体进入到结晶器中的凝固区,在强制水冷的条件下进行凝固,熔炼完成后,切断电源,电渣铝合金锭在结晶器内自然冷却。

本实施例的效果:精炼后,铝合金的铁含量降低到0.30%。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区别之处在于,采用的渣料为:5%MgF2+40%MgCl2+35%KCl+20%AlP,加入渣料的量为自耗电极棒重量的10%;重熔电流为800~900A,电压为40V;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的效果:精炼后,铝合金的铁含量降低到0.23%。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区别之处在于,采用的渣料为:5%MgF2+40%MgCl2+30%KCl+25%AlP,加入渣料的量为自耗电极棒重量的15%;重熔电流为500~600A,电压为60V;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的效果:精炼后,铝合金的铁含量降低到0.28%。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区别之处在于,采用的渣料为:采用5%MgF2+50%MgCl2+30%KCl+15%AlP,加入渣料的量为自耗电极棒重量的20%;重熔电流为500~600A,电压为60V;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的效果:精炼后,铝合金的铁含量降低到0.31%。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区别之处在于,采用的渣料为:5%MgF2+40%MgCl2+30%KCl+25%AlPO4;加入渣料的量为自耗电极棒重量的5%;重熔电流为600~700A,电压为50V;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的效果:精炼后,铝合金的铁含量降低到0.28%。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区别之处在于,采用的渣料为:5%MgF2+40%MgCl2+40%KCl+15%AlPO4,加入渣料的量为自耗电极棒重量的10%;重熔电流为600~700A,电压为50V;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的效果:精炼后,铝合金的铁含量降低到0.21%。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区别之处在于,采用的渣料为:10%MgF2+50%MgCl2+30%KCl+10%AlPO4,加入渣料的量为自耗电极棒重量的15%;重熔电流为800~900A,电压为45V;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的效果:精炼后,铝合金的铁含量降低到0.25%。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区别之处在于,铝合金的含铁量为0.40%;采用的渣料为:80%Na3AlF6+20%AlP;加入渣料的量为自耗电极棒重量的5%;重熔电流为900~1000A,电压为40V;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的效果:精炼后,铝合金的铁含量降低到0.22%。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8区别之处在于,采用的渣料为:70%Na3AlF6+30%AlP;加入渣料的量为自耗电极棒重量的10%;重熔电流为900~1000A,电压为40V;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的效果:精炼后,铝合金的铁含量降低到0.26%。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8区别之处在于,采用的渣料为:90%Na3AlF6+10%AlP;加入渣料的量为自耗电极棒重量的15%;重熔电流为800~9000A,电压为45V;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的效果:精炼后,铝合金的铁含量降低到0.25%。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8区别之处在于,采用的渣料为:70%Na3AlF6+30%AlPO4;加入渣料的量为自耗电极棒重量的10%;重熔电流为600~700A,电压为50V;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的效果:精炼后,铝合金的铁含量降低到0.23%。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8区别之处在于,采用的渣料为:90%Na3AlF6+10%AlPO4;加入渣料的量为自耗电极棒重量的30%;重熔电流为700~800A,电压为55V;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的效果:精炼后,铝合金的铁含量降低到0.29%。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