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双齿围沙蚕大规格苗种的中间育成方法

一种双齿围沙蚕大规格苗种的中间育成方法

摘要

一种双齿围沙蚕大规格苗种的中间育成方法,在近池塘岸边、底质平坦的虾池内铺设钢筋制作的方形箱体,箱体四周和底部用200目筛绢网包裹,顶部无筛网;再将海泥经80目筛绢网过滤后投入网箱内,海泥底质厚度10~20cm,底质粒径组成为粒径大于0.2mm的细砂占30~40%,粒径小于0.2mm的极细砂和/或粘土占60~70%;将室内育苗池中下沉附着的沙蚕5刚节幼体收集计数,按0.5万尾/m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56402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大连水产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0910011346.0

  • 发明设计人 周一兵;杨大佐;刘海映;

    申请日2009-04-28

  • 分类号A01K67/033;A23K1/18;

  • 代理机构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李猛

  • 地址 116023 辽宁省大连市黑石礁街5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2:57:1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6-1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K67/033 授权公告日:20111207 终止日期:20120428 申请日:2009042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12-07

    授权

    授权

  • 2009-12-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10-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齿围沙蚕大规格苗种的中间育成技术,具体为一种在室外虾池中,通过网箱将5刚节的沙蚕幼苗培育成为60~80刚节的大规格苗种,可为人工大规模养殖沙蚕提供存活率高、生长快的苗种来源的双齿围沙蚕大规格苗种的中间育成方法。

背景技术

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广泛分布于我省沿岸滩涂,是海水养殖鱼、虾、蟹的优良饵料。日本和欧洲等国家每年都要从我国进口大量活沙蚕用于满足本国的游钓渔业,同时沙蚕的提取物被研制成保健品和海洋药物,应用于高技术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而双齿围沙蚕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目前,活沙蚕主要出口日本、韩国、欧洲、香港等地,每年从空港出口的活沙蚕约为15000吨,沙蚕离岸价格高达每公斤18美元,年创汇20000余万美元。但由于出口需求逐年增长,长期采捕导致沙蚕资源逐渐匮乏,显著影响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发展。因此,开展沙蚕人工育苗和虾圈或滩涂人工增养殖是补充资源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关于沙蚕苗种培育已有一些报道,如:申请号为200510061726.7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报道了一种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的方法。如:5刚节左右的小规格苗种放入滩涂和虾池后,存活率仅为9.8%;如:4刚节幼虫至底栖成活率为49.4%(冷忠业,2001)。但是这些报道中所培育出的苗种多为四五刚毛节的浮游幼虫,并将浮游幼虫直接投放到室外进行养殖,这种苗种在养殖过程中存在成活率低的缺点。虽然有一些报道提到了在室内将幼虫培育到20~30刚节,再进行室外养殖的办法。但存在空间利用率低、育成空间不足等缺陷。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沙蚕苗种成活率低、养殖过程中空间利用率低、育成空间不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在室外虾池中架设网箱,在网箱内进行苗种中间育成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双齿围沙蚕大规格苗种的中间育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中间育成池的选择与建立在室外虾池中选择近池塘岸边、底质平坦的虾池做为中间育成池,在池内铺设由钢筋制作的方形箱体,箱体四周和底部用200目筛绢网包裹,顶部无筛网,规格为长宽高:0.5~1米×0.5~1米×0.5米;

b.铺设底质将海泥经80目筛绢网过滤后投入网箱内,海泥底质厚度10~20cm,底质粒径组成为粒径大于0.2mm的细砂占30wt~40wt%,粒径小于0.2mm的极细砂和/或粘土占60wt~70wt%;

c.沙蚕幼体的入池将室内育苗池中下沉附着的沙蚕5刚节幼体用200目的筛绢网收集计数后,用聚乙烯运输袋带水充氧法运输;运输到池塘边后,立即打开运输袋,按0.5万尾/m2人工均匀泼洒入池塘内网箱中;

d.中间育成管理投苗后,中间育成虾池日排水1次,排干后将底质暴露2小时,后缓慢注水至30cm深;日投喂饵料1次,采用人工投喂的方法向网箱中投饵,饵料品种及投入量为角毛藻(1×104cell/ml~2×104cell/ml)和小球藻(5×104cell/ml~8×104cell/ml)等单细胞藻类饵料,同时在育成期间逐渐搭配酵母片(0.5g/m2~2g/m2)和螺旋藻粉(0.5g/m2~2g/m2)等粉末状饵料,根据生长情况酌情增减饵料;在沙蚕中间育成期间,投饵应保证少量多次,不要过度投喂;

e.病害防治投苗前将池水用2ppm的敌百虫溶液清池,消灭蟹类、暇虎鱼等敌害生物;

f.出苗培育30天后,沙蚕苗种达80刚节以上,体长达0.5~1cm时,收集网箱内底泥,用80目的筛绢网带海水过滤底泥,收集筛绢网内沙蚕幼苗,计数后出苗。

实践证明,按照下述任意一个方案或其组合进行双齿围沙蚕大规格苗种的中间育成,效果更佳:

1、在上述a步骤的由钢筋制作的方形箱体上的钢筋经焊接成方体后,在钢筋外面缠塑料条,以防止钢筋架在海水的腐蚀下生锈损坏。

2、在上述b步骤的所述的过滤是指将海泥等放入网箱中,向网箱内海泥缓慢冲水,并用手在水内抖动网箱将海泥过滤。

3、在上述c步骤的用聚乙烯运输袋带水充氧法运输步骤为将收集到的沙蚕苗种放入聚乙烯袋内加1/3水后充入纯氧,然后扎紧袋口放入泡沫塑料箱内。

4、在上述b步骤的海泥底质也可选用粒径范围为0.063~0.004mm粉沙或粉沙和泥土按1∶1的质量比进行搭配。

5、在上述d步骤的育成期间的饵料还可以选择任意市售的海参稚参配合粉状饲料,投喂量为0.5g/m2~2g/m2

6、在上述e步骤的病害防治还包括定期向池内投放2ppm的大蒜素溶液,连投5天防治细菌性疾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主要是通过在室外池塘内设置网箱进行幼体的中间育成.通过中间培育,在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为虾池、滩涂大规模养殖提供了规格大、成活率高达60~80%的沙蚕种苗。

附图说明

本发明共有附图1幅,为网箱示意图。

在图中,1、钢筋架,2、筛绢网,3、海泥底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室外虾池中选择近池塘岸边、底质平坦的虾池做为中间育成池。在池内铺设由钢筋制作的方形箱体,箱体四周和底部用200目筛绢网包裹,顶部无筛网。规格为长宽高:0.5米×0.5米×0.5米。将海泥经80目筛绢网过滤后投入网箱内,海泥底质厚度10~20cm。底质粒径组成为粒径大于0.2mm的细砂占30wt~40wt%。粒径小于0.2mm的极细砂和粘土占60wt~70wt%。投苗前将池水用2ppm的敌百虫溶液,消灭蟹类、暇虎鱼等敌害生物。将室内育苗池中下沉附着的沙蚕5刚节幼体用200目的筛绢网收集计数后,用聚乙烯运输袋带水充氧法运输。运输到池塘边后,立即将打开运输袋,按0.5万尾/m2人工均匀泼洒入池塘内网箱中。投苗后,中间育成虾池日排水1次,排干后将底质暴露2小时,后缓慢注水至30cm深。日投喂饵料1次,采用人工投喂的方法向网箱中投饵,饵料为角毛藻(1×104cell/ml~2×104cell/ml)和小球藻(5×104cell/ml~8×104cell/ml)等单细胞藻类饵料,同时在育成期间逐渐搭配酵母片(0.5g/m2~2g/m2)和螺旋藻粉(0.5g/m2~2g/m2)等粉末状饵料。根据生长情况酌情增减饵料。在沙蚕中间育成期间,投饵应保证少量多次,不要过度投喂。培育30天后,沙蚕苗种达80刚节以上,体长达0.5~1cm时。收集网箱内底泥,用80目的筛绢网带海水过滤底泥,收集筛绢网内沙蚕幼苗,计数后出苗。成活率达60~70%。

实施例2

在室外虾池中选择近池塘岸边、底质平坦的虾池做为中间育成池。在池内铺设由钢筋制作的方形箱体,箱体四周和底部用200目筛绢网包裹,顶部无筛网。规格为长宽高:1米×1米×0.5米。将海泥经80目筛绢网过滤后投入网箱内,海泥底质厚度10~20cm。底质粒径组成为粒径大于0.2mm的细砂占30wt~40wt%。粒径小于0.2mm的极细砂和粘土占60wt~70wt%。投苗前将池水用2ppm的敌百虫溶液,消灭蟹类、暇虎鱼等敌害生物。将室内育苗池中下沉附着的沙蚕5刚节幼体用200目的筛绢网收集计数后,用聚乙烯运输袋带水充氧法运输。运输到池塘边后,立即将打开运输袋,按0.5万尾/m2人工均匀泼洒入池塘内网箱中。投苗后,中间育成虾池日排水1次,排干后将底质暴露2小时,后缓慢注水至30cm深。日投喂饵料1次,采用人工投喂的方法向网箱中投饵,饵料为角毛藻(1×104cell/ml~2×104cell/ml)和小球藻(5×104cell/ml~8×104cell/ml)等单细胞藻类饵料,同时在育成期间逐渐搭配酵母片(0.5g/m2~2g/m2)和螺旋藻粉(0.5g/m2~2g/m2)等粉末状饵料。根据生长情况酌情增减饵料。在沙蚕中间育成期间,投饵应保证少量多次,不要过度投喂。培育30天后,沙蚕苗种达80刚节以上,体长达0.5~1cm时。收集网箱内底泥,用80目的筛绢网带海水过滤底泥,收集筛绢网内沙蚕幼苗,计数后出苗。成活率达70~80%。

实施例3

在室外虾池中选择近池塘岸边、底质平坦的虾池做为中间育成池。在池内铺设由钢筋制作的方形箱体,箱体四周和底部用200目筛绢网包裹,顶部无筛网。规格为长宽高:1米×1米×0.5米。将海泥经80目筛绢网过滤后投入网箱内,海泥底质厚度20cm。底质粒径组成为粒径大于0.2mm的细砂占40wt%。粒径小于0.2mm的极细砂和粘土占60wt%。投苗前将池水用2ppm的敌百虫溶液,消灭蟹类、暇虎鱼等敌害生物。将室内育苗池中下沉附着的沙蚕5刚节幼体用200目的筛绢网收集计数后,用聚乙烯运输袋带水充氧法运输。运输到池塘边后,立即将打开运输袋,按1.0万尾/m2人工均匀泼洒入池塘内网箱中。投苗后,中间育成虾池日排水1次,排干后将底质暴露2小时,后缓慢注水至30cm深。日投喂饵料1次,采用人工投喂的方法向网箱中投饵,饵料为角毛藻(1×104cell/ml~2×104cell/ml)和小球藻(5×104cell/ml~8×104cell/ml)等单细胞藻类饵料,同时在育成期间逐渐搭配酵母片(0.5g/m2~2g/m2)和螺旋藻粉(0.5g/m2~2g/m2)等粉末状饵料。根据生长情况酌情增减饵料。在沙蚕中间育成期间,投饵应保证少量多次,不要过度投喂。培育30天后,沙蚕苗种达80刚节以上,体长达0.5~1cm时。收集网箱内底泥,用80目的筛绢网带海水过滤底泥,收集筛绢网内沙蚕幼苗,计数后出苗。成活率达70~80%。

本发明培育出的大规格苗种经过30~50天的培育,苗种规格可达到3~5厘米,完全适合大规格滩涂养殖。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