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急、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的药线及其应用

一种治疗急、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的药线及其应用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急、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的药线,该发明采用用于创伤或术后缝合用的羊肠线,利用自制的中药药液通过科学的制备工艺,将羊肠线制备成带有药物的药线,使其具备了一种新的用途。该药线主要被用于各种肾病的治疗,和传统的治疗方法不同,是一种新技术、新疗法。其治疗方法主要采用中医药与针灸经络理论相结合,针对肾脏病的中医机理,将特殊炮制的中药药线通过特殊的手法植入对肾脏有独特治疗作用的穴位,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以治疗肾病,本发明经临床观察具有治疗急、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肾病疗效高,见效快,无副作用等优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55917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10-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王守东;

    申请/专利号CN200810050613.0

  • 发明设计人 王守东;王守星;王守永;

    申请日2008-04-17

  • 分类号A61K36/899;A61K9/70;A61P13/12;

  • 代理机构吉林省长春市新时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石岱

  • 地址 136000 吉林省四平市站前街386号(火车站前广场北50米)四平市肾病医院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2:53:0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5-0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899 授权公告日:20140312 终止日期:20170417 申请日:20080417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03-12

    授权

    授权

  • 2014-02-26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899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40123 申请日:20080417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1-06-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9 申请日:200804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10-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急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的药线,同时,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线在治疗急、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及相关疾病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急、慢性肾炎属中医的“水肿”(阴水)、“虚劳”、“腰痛”等范畴,多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常而停聚,其中肺脾气虚、肾阳虚衰为发病之本,而痰湿、瘀血、邪毒内蕴乃致病之标。肾功能衰竭在中医上属于“溺毒”、“关格”范畴,病因病机为外邪壅塞三焦,瘀血阻滞络脉,以致清阳上升,浊阴不降而浊邪又郁化为热毒,溺毒入血,可犯胃、侵肺、攻心、上脑、动风而出现种种证候。目前,国际国内尚无特效疗法及药物,虽然有一些治疗本病的中成药,但由于效果不是十分明显,患者仍大多依赖激素和其它西药,但只能暂时起效,控制不住病情的发展,治标不治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成本低、见效快、作用持久、临床控制率高、无药物所致的副作用的治疗疾病的药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该治疗疾病的药线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该药线在治疗急、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及相关疾病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该药线是采用羊肠线通过中药药液的煎煮和炮制制备而成的,所述的中药药液是指煎煮液和醇提液。

制备方法是:

a、按原料的重量份数比选取黄芪10-20份、山药10-20份、丹参10-20份、生地10-20份、白茅根10-20份、猪苓9-15份、泽泻9-15份、白术9-15份、茯苓9-15份、桂枝9-15份,上述十味中药加水1000ml煎熬至300ml,过滤后制备而成煎煮液备用。

b、按原料的重量份数比选取黄芪10-20份、山药10-20份、丹参10-20份、生地10-20份、白茅根10-20份、猪苓9-15份、泽泻9-15份、白术9-15份、茯苓9-15份、桂枝9-15份,上述十味中药装入广口瓶内,加入医用酒精盖上瓶盖,浸泡15天,过滤,取醇提液置入另一广口瓶中备用。

c、采用上述煎煮液与羊肠线20根水醋各半共煮30分钟,冷却后放入醇提液250ml的广口瓶中,浸泡15天,制成该药线。

所述的羊肠线是2-5号羊肠线。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线在制备治疗急、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药线在治疗其他疾病的的穴位免疫调节疗法。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我们知道羊肠线在医疗方面是用于创伤或术后缝合用的,我们采用自制的中药药液通过科学的制备工艺,将羊肠线制备成带有药物的药线,使其具有了一种新的用途。

2、该药线主要被用于肾炎,肾功能衰竭及相关疾病的治疗,和传统的治疗方法不同,是一种新技术、新疗法。其治疗方法主要采用中医药与针灸经络理论相结合,针对肾脏病的中医机理,将特殊的中药药线通过特殊的手法植入病灶局部,达到治疗急、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及相关疾病的目的。

3、本发明采用的穴位药线植入术,综观整个操作过程,实际上包含了穴位封闭、针刺、刺血、机体组织损伤的后作用效应,留针、埋药及组织疗法等多种刺激效应,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该术经十几年的临床应用已证明对治疗急、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及相关疾病有可靠的疗效。它取穴少,操作简便,疗程间隔长,节省时间,费用低廉,且见效快,临床控制率高,无药物所致的副作用,深受肾脏病及相关疾病患者的欢迎和接受,故推广应用后将会收到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按比例取黄芪、山药、丹参、生地、白茅根、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十味中药加水1000ml煎熬至300ml,过滤后制备而成黄药丹煎液备用。

2、按相同的比例取黄芪、山药、丹参、生地、白茅根、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十味中药装入500ml的广口瓶内,加入70%的医用酒精300ml盖上瓶盖浸泡15天,过滤,取醇提液——黄药丹醇提液,置入另一250ml广口瓶中备用。

3、采用自拟黄药丹煎液与羊肠线2-5号20根水醋各半共煮30分钟,冷却后放入自拟黄药丹醇提液250ml的广口瓶中,浸泡15天,制成该药线,临使用时用手术灯照射,将药线烘干穿入针体。

应用实施例:

本院通过289例临床病例观察该发明疗法在治疗急、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方面具有成本低,疗效高,见效快,作用持久,疗效安全可靠,无药物所致的副作用等优点。

一、病例选择

167例慢性肾炎患者中12-30岁48例;31-45岁45例;46-60岁39例;61-75岁35例。

12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中12-30岁34例;31-45岁38例;46-60岁27例;61-73岁23例。

二、诊断标准

根据2002年翁维良主编的《中药临床药理学》诊断标准

慢性肾炎诊断标准

(1)起病缓慢,病情迁延,临床表现可轻可重,或时轻时重。随着病情发展,可有肾功能减退、贫血、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出现。

(2)可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等出现中的一种(如血尿或蛋白尿)或数种。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时可伴有肾病综合征或重度高血压。

(3)病程中可有肾炎急性发作,常因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诱发,发作时有时类似急性肾炎之表现。有些病例可自动缓解,有些病例出现病情加重。

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

(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80ml/min;

(2)血肌酐(Scr)>133μmol/L;

(3)有慢性肾脏疾病或累及肾脏的系统性疾病病史。

三、疗效标准

根据2002年翁维良主编的《中药临床药理学》疗效判定标准

慢性肾炎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控制:尿常规检查蛋白转阴性,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尿常规检查红细胞数正常,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正常;肾功能正常。

显效:尿常规检查蛋白减少2个“+”,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减少40%;RBC减少≥3个/HP或2个“+”,或尿沉渣RBC计数检查减少≥40%;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与正常值相差不超过15%)。

有效:尿常规检查蛋白减少1个“+”,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减少<40%;RBC减少<3个/HP或1个“+”,或尿沉渣RBC计数检查减少<40%;肾功能正常或有改善。

无效:临床表现与上述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或加重者。

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

(1)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

(2)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20%;

(3)血肌酐降低≥20%。

以上(1)项必备,(2)、(3)具备1项,即可判定。

有效:

(1)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

(2)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10%;

(3)血肌酐降低≥10%;

(4)治疗前后以血肌酐的对数或倒数,用直线回归方程分析,其斜率有明显意义者。

以上(1)项必备,其他具备1项,即可判定。

稳定:

(1)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

(2)内生肌酐清除率无降低,或增加<10%;

(3)血肌酐无增加,或降低<10%。

以上(1)项必备,(2)、(3)具备1项,即可判定。

无效:

(1)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

(3)血肌酐增加。

以上(1)项必备,(2)、(3)具备1项,即可判定。

四、治疗方法

取穴:肾俞、膀胱俞、太溪、三阴交、关元、中极。

操作:皮肤常规消毒后,用2%利多卡因局麻(在穴位两侧1-2厘米处作局麻)用左手捏起两局麻皮肤,用持针钳夹住带药线的皮肤缝合针,从局麻处刺入,穿过穴位下方的皮下组织或肌层,此时注意来回牵拉药线产生针感后,从对侧局麻处出针,然后紧贴皮肤剪断两端线头,放松皮肤,线头不得外露,轻揉局部,使药线完全埋入皮下组织内,敷盖纱布一周。

每30-40天埋线一次,可连埋2-3次,视具体病况而定。

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用三角针植线时操作应轻、准,防止断针。在躯干部植线,要防止刺破内膜,损伤内脏。(2)药线应埋在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肌肉丰满的部位可植入肌层,不宜植于脂肪组织中,以防脂肪液化,流出渗液。药线头不可暴露在皮肤外面,术后防止感染。如局部化脓流水或露出线头,可抽出药线,放出脓液,外盖敷料并作抗感染处理。(3)根据不同部位掌握埋线的深度,不要伤及内脏,大血管和神经干,更不能直接埋在神经干和大血管,以免造成不良后果(督脉部位植线以不过脊髓硬膜为度)。(4)在一个部位作多次治疗时应偏离前次治疗的部位。(5)皮肤局部有感染或溃疡处不宜植药线,发烧、感冒、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意识不清、身体极度虚弱等均不宜使用本法;妇女妊娠期、月经期和有出血倾向性疾病者应慎重使用。(6)通过埋线患者症状控制后,最好再埋线1-2次,以巩固疗效,有的患者埋线后第一次疗效不明显、第2次才开始见效患者不应随意停止治疗。

五、结论分析

表1、穴位免疫调节疗法治疗慢性肾炎167例观察,见下表

  年龄  病  例  数  临床控制  显效  有效  无效  12-30  31-45  46-60  61-75  合计  48  45  39  35  167  30(62.5%)  27(60%)  25(64.1%)  20(57.14%)  102  (61.08%)  8(16.67%)  5(11.11%)  6(15.38%)  6(17.14%)  25(14.97%)  5(10.42%)  7(15.56%)  4(10.26%)  5(14.28%)  26(15.57%)  5(10.42%)  6(13.33%)  4(10.26%)  4(11.43%)  19(11.38%)

从表1中可以看出,该疗法对治疗慢性肾炎临床控制102例,临床控制率61.08%;显效25例,显效率14.97%;有效26例,有效率15.57%;无效19例,无效率11.38%。

表2、穴位免疫调节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122例观察,见下表

  年龄  病  例  数  显效  有效  稳定  无效  12-30  31-45  46-60  61-73  合计  34  38  27  23  122  19(55.88%)  20(52.63%)  14(51.85%)  12(52.17%)  65(53.28%)  6(17.65%)  7(18.42%)  4(14.81%)  3(13.04%)  20(16.39%)  4(11.76%)  5(13.16%)  5(18.52%)  4(17.39%)  18(14.75%)  5(14.71%)  6(15.79%)  4(14.81%)  4(17.39%)  19(15.57%)

从表2中可以看出,该疗法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显效65例,显效率53.28%;有效20例,有效率16.39%;稳定18例,稳定率14.75%;无效19例,无效率15.57%。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