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在多重喷射模式中控制喷射器的实际燃料喷射量的装置

用于在多重喷射模式中控制喷射器的实际燃料喷射量的装置

摘要

在一种用于在多重喷射模式中控制喷射器的实际燃料喷射量的装置中,基于学习模式下学习燃料喷射指令单元的运行,实际燃料喷射特性获得单元获得关于在可用时间范围的至少一段内的目标时间间隔的变量的喷射器的实际燃料喷射特性。相位差计算单元计算在参考燃料喷射特性和获得的实际燃料喷射特性之间的相位差。相位校正单元利用计算得到的相位差平移参考燃料喷射特性,从而校正参考燃料喷射特性以逼近获得的实际燃料喷射特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39269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03-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电装;

    申请/专利号CN200810175647.2

  • 发明设计人 山田直幸;今井稔;石塚康治;

    申请日2008-08-29

  • 分类号F02D41/00;

  • 代理机构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琼

  • 地址 日本爱知县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1:40: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0-2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F02D41/00 授权公告日:20120620 终止日期:20160829 申请日:2008082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2-06-20

    授权

    授权

  • 2009-05-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3-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内燃机多重喷射模式下喷射器喷射燃料量的装置。在多重喷射模式中,内燃机使喷射器在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内执行多重燃料喷注。

背景技术

燃料喷射系统通常利用内燃机每个气缸内的一个喷射器来控制燃料喷射。为了减少燃烧噪音、氮氧化物(NOX)的排放和/或排气过滤器的再生,设计了一种燃料喷射器,其在多重喷射模式(多级喷射模式)下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内执行多重燃料喷注。

喷射器通常设计成移动阀以打开端口从而将一定量的燃料喷入相应气缸,并移动阀以关闭端口从而停止燃料喷出。

在多重喷射模式下,设计了一种使喷射器在燃料主喷注(主喷射)的前后向发动机喷入少量燃料的燃料喷射系统。下文中,在主燃料喷射前的喷射称为“引燃喷射”,在主燃料喷射后的喷射称为“后喷射”。

多重喷射模式下,当阀关闭喷射口从而阻止各阶段的燃料喷注时,喷射器将产生水锤效应,从而导致喷射器的压力脉动。压力脉动对喷射器的打开/关闭定时产生影响。压力脉动量取决于各喷射阶段停止燃料喷注后的耗时。

因为这个原因,当在先喷射的喷射器产生压力脉动时,紧随在先喷射的随后喷射的喷射器燃料喷射量的变化取决于时间间隔。时间间隔定义成从在先喷射的燃料喷射停止到紧随在先喷射的随后喷射的燃料喷射开始的这段间隔时间。为了简化,下文中,时间间隔表示“在先喷射和随后喷射之间的间隔时间”。

喷射器燃料喷射量的变化可能降低喷射器燃料喷射量的控制精度。

因此,提出了一种解决此精度降低问题的方法。此方法包括,在燃料喷射系统或类似物的输出时刻,如下步骤:

测量表征时间间隔和各喷射器压力脉动之间关系的特性;和基于所测特性,确定以诸如映射格式表示的参考I-Q特性数据。

参考I-Q特性数据表示喷射器的在先喷射和紧随在先喷射的随后喷射之间的目标时间间隔与随后喷射中喷射器实际喷射燃料量校正值之间的参考关系。

尤其是,当多重喷射模式下喷射器在先喷射和随后喷射之间的目标时间间隔已经设定时,可以参考参考I-Q特性数据重新获得相应于设定的目标时间间隔的校正值。因此,基于校正值对相应于随后喷射目标喷射量的指令值进行校正,继而,校正后的指令值输出到喷射器。这就使得喷射器实际喷射燃料量与随后喷射的目标燃料量相一致。

尽管如此,喷射器燃料喷射特性根据其个体差异(加工差异)和各喷射器的老化产生变化。由于此原因,当前相邻喷射间的实际时间间隔与目标时间间隔之间也各不相同。

因此,即便基于在先喷射和随后喷射之间的目标时间间隔对随后喷射中喷射器目标喷射燃料量进行校正,随后喷射中喷射器的实际燃料喷射量仍然偏离目标燃料量。下文中,喷射器喷射的目标燃料喷射量也称为“目标喷射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公开号为No.2007-132334的日本专利申请和公开号为No.EP1775454的EP专利申请均揭示了一种燃料喷射系统;上述专利申请具有相同的申请人。

EP专利申请中的燃料喷射系统设计成,在学习模式下,指令喷射器在第一喷注中喷射目标燃料量,并从第一喷注停止喷射燃料起经过一个目标时间间隔后,喷射器在第二喷射中喷射目标燃料量。时间间隔的目标值位于对目标时间间隔有效的总时间范围的一个分段内。

燃料喷射系还设计成对喷射器第二喷射的实际燃料喷射量进行估算,并计算目标燃料量和所估算的第二喷射的实际喷射量之间的差。

因此,燃料喷射器被构造成学习对实际时间间隔与基于所计算的差值的目标喷射间隔值之间的偏差。实际时间间隔是从喷射器第一喷注停止喷射燃料到喷射器第二喷射开始喷射燃料所经过的一段时间间隔。

在多重喷射模式下,所学习的偏差允许对I-Q参考特性数据进行校正从而使得喷射器第二喷射燃料喷射量与目标燃料量相一致。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该EP专利中披露的燃料喷射系统设计成学习实际时间间隔与位于可用于第二喷射和目标喷射期间的总时间范围的多个段中的一个内的目标喷射期间的值之间的偏差。燃料喷射系统还对相应于可用于目标喷射期间的总时间范围内多个段中的一个的那部分I-Q参考特性数据进行校正。

尤其是,燃料喷射系统还设计成获取在实际时间间隔与位于可用于目标喷射期间总时间范围内每个剩余段的目标喷射期间的值之间的偏差。因此在整个可用范围内结束学习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学习。

在此提供了一种与该EP专利所揭示方法不同的方法。此方法包括:

指令喷射器开始执行,例如多重喷射模式,第一目标燃料量的第一喷注和紧随第一喷注的第二目标燃料量的第二喷注,并选择可用于目标时间间隔的在总时间范围上分布的目标时间间隔的多个测量点P中的一个;和

测量喷射器第一和第二喷注在每个测量点处的实际燃料喷射量,以作为实际喷射量200。

此方法还包括步骤:

指令喷射器喷射第一目标燃料量,作为第一燃料单喷注;

测量第一燃料单喷注的实际燃料喷射量;

指令喷射器喷射第二目标燃料量,作为第二燃料单喷注;

测量第二燃料单喷注的实际燃料喷射量;

计算所测第一和第二单喷注实际喷射燃料量的总和,以作为参考喷射量202,从而计算相应测量点P处的实际喷射量200和参考喷射量202(如图10所示)之间的差。

从而允许学习相对于可用于目标时间间隔的总时间范围喷射器的第二喷射实际喷射燃料量的变化。

喷射器中参考喷射量202不受压力脉动的影响,因为第一和第二单燃料喷注的实际喷射燃料量的总和是测得的。

尤其是,为了在多重喷射模式下获得喷射器第二喷注的实际喷射燃料量的变化,第一目标燃料量设置成等于第二目标燃料量。另外,在不执行第二燃料单喷注的情况下将所测第一单喷注的实际喷射燃料量的两倍设为参考喷射量202。

尽管如此,喷射器在多重的第一和第二喷注中的每一个的实际喷射燃料量都包括测量误差,类似地,任何一个第一和第二燃料单喷注的实际喷射燃料量也都存在测量误差。

因此,由于多重喷射模式下第一和第二燃料喷注之间的实际时间间隔所决定的压力脉动的存在,在多重喷射模式下喷射器的第二燃料喷注的实际喷射燃料量存在变化,对这种变化进行学习将降低学习精度。

结合上述背景,本发明至少一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系统,用于:

指令喷射器在多重喷射模式下执行第一燃料喷注,并从第一燃料喷注结束喷射起经过一目标时间间隔,执行第二燃料喷注;和

在可用于目标时间间隔的总时间范围内高精确地对从第一燃料喷注结束到第二燃料喷注开始这段实际时间间隔与目标时间间隔之间的偏差进行学习。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申请的发明人着重关注如下事实:

在燃料喷射结束前后这段时间内喷射器按2mm3/st,10mm3/st,40mm3/st和80mm3/st(如图1A所示)喷射目标燃料量变化时,喷射率过渡曲线的变化。单位“mm3/st”表示喷射器在其针阀每个冲程内的燃料喷射量(mm3)。目标燃料量结束喷射的时刻设为“0(ms)”并作为参考时刻。

本申请发明人还关注如下事实:

在燃料喷射结束前后这段时间内目标燃料量自2mm3/st,10mm3/st,40mm3/st和80mm3/st变化时喷射器内压力过渡曲线的变化。

图1A清楚地表明,在在先喷射结束到随后喷射开始的这段时间间隔内,对于各个不同目标喷射量,在先喷射喷射率的过渡曲线在在先喷射停止燃料喷射前都各不相同。

相反地,在在先喷射结束到随后喷射开始的这段时间间隔内,对于各个不同目标喷射量,在先喷射喷射率的过渡曲线在在先喷射停止喷射后大体上彼此一致。

此外,在在先喷射结束到随后喷射开始的这段时间间隔内,对于各个不同目标喷射量,在先喷射中喷射器内压力的过渡曲线在在先喷射停止喷射前都各不相同。

相反地,在在先喷射结束到随后喷射开始的这段时间间隔内,对于各个不同目标喷射量,在先喷射中喷射器内压力的过渡曲线在在先喷射停止喷射后大体上彼此一致。

换句话说,各个不同的目标喷射量下,不管自在先喷射结束后的经过时间,喷射器压力脉动特性大体上彼此一致。

另外,在多重喷射模式下,在执行多组第一和第二燃料喷注时,各组第一和第二喷注之间的目标时间间隔是变化的,从而:

各组第一喷注的目标喷射量与其它组的第一喷注各不相同;

各组第二喷射的目标喷射量与其它组的第二喷射相同;和

各组第一喷注的结束定时与其它组第一喷注的结束定时相同,发明人已发现:

在多组第一和第二燃料喷注下,喷射器实际喷射的燃料量“Q”过渡曲线相应于目标时间间隔的变化大体上呈周期性且彼此相同(如图1B所示)。

例如,在多组第一和第二燃料喷注中的一组下,当第一喷注的目标喷射量相应于目标时间间隔的变化设为50mm3/st时,实际喷射量“Q”的过渡曲线如图1B中的实线曲线所示。类似地,在多组燃料第一和第二喷注的另一组下,当第一喷注的目标喷射量相应于目标时间间隔的变化设为10mm3/st时,实际喷射量“Q”的过渡曲线如图1B中的点划线曲线所示。另外,在多组第一和第二燃料喷注中的又一组下,当第一喷注的目标喷射量相应于目标时间间隔的变化设为2mm3/st时,实际喷射量“Q”的过渡曲线如图1B中的虚线曲线所示。

特别地,多重喷射模式下,紧随第一喷注的第二喷射的喷射器实际喷射燃料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第一和第二喷射之间的当前目标时间间隔的变化。

因此,喷射器当前I-Q特性数据与参考I-Q特性数据在相位上存在差异。

本发明的多个方面是以上述背景技术内容为基础进行设计的。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多重喷射模式下控制喷射器在在先喷射中向内燃机喷入定量燃料,并在目标时间间隔后控制喷射器在随后喷射中向内燃机喷入定量燃料的装置。此装置包括一个被构造成存储关于在确定用于目标时间间隔的可用范围内的目标时间间隔的变量的喷射器参考燃料喷射特性的存储单元。目标时间间隔表示在先喷射中喷射器结束喷射与随后喷射中喷射器开始喷射之间的间隔。参考燃料喷射特性至少取决于随后喷射中喷射器的实际喷射燃料量。此装置包括用于获取关于在所述可用范围的至少一段内目标时间间隔的变量的实际燃料喷射特性的获取单元。此装置包括用于计算在参考燃料喷射特性和所获实际燃料喷射特性之间相位差的相位差计算单元。此装置包括利用所计算的相位差来平移参考燃料喷射特性的相位校正单元,从而将参考燃料喷射特性校正得逼近获得的实际燃料喷射特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燃料喷射系统。此燃料喷射系统包括一个蓄积器,和一个用于给燃料增压并将增压后的燃料送入蓄积器的燃料泵。此燃料喷射系统包括将储存在蓄积器中的燃料喷入内燃机气缸的喷射器,和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多重喷射模式下,控制喷射器在在先喷射中向内燃机喷入一定燃料,并在经过一段时间间隔后,控制喷射器在随后喷射中向内燃机喷入一定燃料的控制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和其它方面中,“单元”配置成至少一个硬件电路,至少一个程序电路(控制电路),至少一个计算机功能组件,或其组合机构。各单元可以具是独立的硬件,也可以硬件集成而软件独立。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对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及目的会变得显而易见。

图1A的图表中,其一图示出了在在先喷射结束喷射到随后喷射开始喷射这段时间间隔内各个不同的目标喷射量下喷射率的过渡曲线,其另一图示出在在先喷射结束喷射到随后喷射开始喷射这段时间间隔内各个不同的目标喷射量下喷射器压力的过渡曲线;

图1B示意地显示相应于目标时间间隔的变化,在多组第一和第二燃料喷注中喷射器的实际喷射量的过渡曲线;

图2示意地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燃料喷射系统的结构的实例的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每个喷射器的局部横截面视图;

图4是一个示意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喷射器中的压力脉动和喷射器时间相邻的两喷射之间关系的时间图;

图5是一个示意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喷射器喷嘴针阀的开/关时间与相应的当前脉冲的上升/下落时间之间关系,以及目标时间间隔指令值、目标时间间隔和实际时间间隔之间关系的时间图;

图6是一个概要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由图2中所示ECU执行的学习程序的流程图;

图7是一个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际I-Q特性数据和相应的参考I-Q特性数据图形的示意图;

图8是一个示意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由图2中所示ECU执行的学习程序的流程图;

图9A是一个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参考I-Q特性数据和目标时间间隔总可用的时间范围内示例段图形描述的示意图;

图9B是一个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参考I-Q特性数据和目标时间间隔总可用的时间范围内替换示例段图形描述的示意图;

图9C是一个示出了包括图9A中参考I-Q特性数据的半个周期的范围ΔINTa1内生成的实际I-Q特性数据的示意图;和

图10是一个示出了参考喷射量和实际喷射量图形关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2,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安装在机动车辆上的燃料喷射系统10的整体结构。此燃料喷射系统10包括安装在机动车辆上的直燃式喷射发动机60,例如柴油机60,并为柴油机60提供燃料。

燃料喷射系统60还包括燃料箱12,供油泵14,带调节阀18的高压泵16,蓄积器20,喷射器30,作为控制装置的ECU(电子控制单元)40,及类似物。

柴油机60配有多个,如四个,进行燃烧的内部中空的气缸62。

柴油机60配有多个,如四个,分别安装在各个气缸62中的活塞64。为了简化,图2中示出了气缸62中的一个。气缸62与其它气缸整合成一个气缸体。

活塞64关闭气缸62的一端,如底端,并打开另一端,如头部。活塞64在压缩上止点(TDC)和下止点(BDC)之间往复运动。相应活塞64的顶部、气缸壁和气缸62的顶部构成了气缸62的燃烧室。安装在每个气缸62中的活塞64通过连杆65与柴油机60的曲轴66相连。

柴油机60的每个气缸还配有进气阀70和排气阀74。柴油机60配有一对凸轮轴72和76。每个凸轮轴72和76都设计成随着曲轴66的旋转而旋转。

进气阀70安装在相应气缸62的气缸头上并随着凸轮轴72的旋转而旋转。特别地,打开进气阀70允许空气从进气口71进入到相应气缸62。关闭进气阀70从而在四冲程循环中的压缩和膨胀冲程形成部分燃烧室。

排气阀74安装在相应气缸62的气缸头上并随着凸轮轴76的旋转而旋转。特别地,打开进气阀70允许相应气缸62中燃烧后的废气排出气缸62。关闭排气阀70从而在四冲程循环中的压缩和膨胀冲程形成部分燃烧室。

燃料箱12与供油泵14相连并调节各个气缸62燃烧用的燃料。

供油泵14与高压泵16相连。供油泵14将储存在燃料箱12中的燃料抽出并将抽出的燃料泵送到高压泵16。

例如,高压泵16配有连到曲轴并随之旋转的驱动轴。高压泵16还配有安装在气缸上并与驱动轴相连的活塞。此活塞通过驱动轴随着,例如凸轮轴76的旋转,从而在气缸内的压缩上止点(TDC)和下止点(BDC)之间往复运动。

在高压泵16中,供油泵14送入的燃料进入到调节阀18,从而通过调节阀对流率进行调节。进行过流率调节后的燃料送入到气缸的压缩室,此时活塞随着凸轮轴76的旋转从TDC移向BDC。

因此,当活塞随着凸轮轴76的旋转从BDC移向TDC时,活塞对储存在压缩室的燃料增压,增压后的燃料送入储存器20。

储存蓄积器20被设计成,例如,共轨结构形式,例如,一系列储段通过小孔管相互连接。以下,储存器被称为“共轨”。

共轨20可蓄积来自于高压泵16的经高增压的燃料并保持其高压。

特别地,燃料喷射系统10包括压力传感器22。此压力传感器22部分地安装在共轨20上并设计成持续地或重复地测量充在共轨20中的燃料的压力。压力传感器20与ECU40电连接并将测得的共轨20中燃料的压力值传送到ECU40。以下,被压力传感器22测得的共轨20中燃料的压力称为“共轨压力”。

调节阀18电连接到ECU40上。在ECU40的控制下,调节阀10工作调节从供油泵14输送到高压泵16的压缩室内的燃料量,借此控制共轨压力,从而共轨压力与由ECU40预先设置的目标压力相一致。

共轨20同时还通过各自的高压燃料管道将储存在其中的燃料输送到各个喷射器30。

每个喷射器30安装在一个相应气缸62燃烧室的末端,使得增压燃料直接喷到燃烧室。

特别地,如图3所示,喷射器30基本上由本质上为圆柱形的外壳30a组成。外壳30a和在长度方向上布置的一紧随的腔30b一起形成在内部。外壳30a还和位于中心的阀座30c一起形成在其一端的外壁内。阀座30c具有与喷射器30外部以及空心腔30b相连的燃料喷嘴34。

喷射器30还基本上由安装在第一空心腔32内的喷嘴针阀(针形阀)32组成。喷嘴针阀32在燃料喷嘴34上可打开和关闭。

喷嘴针阀32根据外壳30a的压缩室100中燃料的压力产生偏置,其靠紧在阀座30c上从而关闭燃料喷嘴34。高增压燃料从共轨20送入压缩室100和空心腔30b。

喷射器还基本上由螺旋管或压电式阀执行机构36组成,该阀执行机构具有一可打开和关闭形成在外壳36a内的低压通道37并与压缩室100相连通的阀元件。阀执行机构36与ECU40电连接。

特别地,在ECU40的通电下,给定喷射器30的阀执行机构36移动阀元件以打开低压通道37,从而允许降低压缩室100中燃料供应压力。

压缩室100中燃料压力的降低使得喷嘴针阀32抵抗压缩室100中燃料的偏压上升离开阀座30c从而打开燃料喷嘴34。这将导致共轨20中的燃料喷入相应气缸62的燃烧室。

相反地,当阀执行机构受到阻力,所述喷射器的阀执行机构36移动阀元件关闭低压通道37。从而增加压缩室100中燃料的压力。压缩室100中燃料压力的增加使得喷嘴针阀32受迫于压缩室100中燃料的偏压降至阀座30c从而关闭燃料喷嘴34。这将使得共轨20中的燃料停止喷入相应气缸62的燃烧室。

特别地,如上所述,当受到通电时,喷射器30在通电期间喷射燃料。换句话说,ECU40在相应的通电期间向喷射器传输一个带有脉冲宽度(脉冲时间)的脉冲电流。

因此,对应用到喷射器30上的脉冲电流的脉冲宽度进行控制可将喷射器30的喷射燃料量调节到一个目标喷射量。以下,喷射器30的受通电期间称为“电流脉冲宽度”。喷射器30的电流脉冲宽度作为一个指令值,命令喷射器30打开从而喷射一个相应于指令值的目标燃料量。

回到图2,ECU40与微机50及其外围设备相整合。微机50由CPU52,ROM54,RAM56,作为示例的非易失存储器的EEPROM58,各种I/O(输入/输出)接口等组成。

至少一个控制程序操纵ECU40(CPU52)作为实际I-Q特性数据的计算模块52a,相位差计算模块52b,相位校正模块52c,和燃料喷射校正模块52d。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表示每个喷射器30的时间间隔和压力脉动的特性是预先测量的,且参考I-Q特性数据F是预先基于所测特性进行确定,例如,图形格式或函数表达式的格式。参考I-Q特性数据F预先存储在,例如,EEPROM58、ECU40的ROM54和/或RAM56中。

参考I-Q特性数据表示从喷射器的在先喷射到紧随在先喷射的随后喷射的目标时间间隔和在随后喷射中喷射器的实际燃料喷射量的校正值之间的参考关系。

特别地,在多重喷射模式下,当喷射器30在先喷射和随后喷射之间的目标时间间隔设定后,ECU40参考参考I-Q特性数据重新获得相应于所设目标时间间隔的校正值。因此,ECU40基于校正值,对相应于随后喷射目标燃料喷射量的指令值进行校正,并将校正后的指令值输入喷射器30。从而喷射器30的实际燃料喷射量与随后喷射的目标燃料喷射量相一致。

燃料喷射系统10包括发动机速度传感器80,加速度传感器(油门位置传感器)81,温度传感器82,和其它传感器83;这些传感器80、81、82和83都用于测量指令柴油机60运行状态和机动车辆驱动条件的参数。

发动机速度传感器80与ECU40电连接,并基于曲轴66曲轴角测量柴油机60的PRM指令数据,并将其输出到ECU40,所测数据可以是发动机转速。

加速器传感器81与ECU40电连接。加速器传感器81测量驾驶员操纵的机动车油门踏板实际位置或行程,并将测得的油门踏板实际行程或位置作为表示驾驶员向柴油机60提出的扭矩需求的数据输出到ECU40。

温度传感器82与ECU40电连接并持续地或周期性地测量指令发动机冷却剂温度的数据,并持续地或周期性地将所测数据输出到ECU40。

其它传感器83中的任一个用于测量与指令柴油机60工作状态的参数相应的常量值,并将相应于此参数的测量值输出到ECU40。

每个剩余的传感器83用于测量与指令机动车辆驱动条件的参数相应的常量值,并将相应于此参数的测量值输出到ECU40。

ECU40工作用于:

接收传感器80、81、82和83所测量的数据并将其送出;和

基于柴油机60的运转状态利用至少部分从传感器80、81、82和83接收到的数据对各种安装在柴油机60上的执行元件,包括喷射器30和调节阀18进行控制,从而对柴油机60的各种可控变量进行调节。

特别地,对ECU40进行编程从而:

基于柴油机60工作状态通过至少部分从传感器80、81、82和83接收到的数据来计算共轨压力的目标压力;和

控制调节阀18从而使得共轨压力与计算得到的目标压力相一致。

另外,为了降低燃烧噪音和/或氮氧化合物(NOX)的排放,对ECU40编程,使得在多重喷射模式下,执行包括至少一个主喷射和至少一个补燃喷射的多重喷射,如在主喷射前或主喷射后的一个引燃喷射和/或一个后喷射。

特别地,对ECU40编程从而;

基于柴油机60的确定工作状态计算每个喷射器在每个多重喷射中的适当目标正时,适当目标喷射量,和/或其它运行参数的适当值;和

将与多重喷射模式下在对多重喷射的每个计算的适当目标正时上对多重喷射的每个得到的相应目标喷射量相对应的指令值输出到每一喷射器30;指令值指令喷射器30按照相应的目标喷射量喷射燃料。

图4概要地示出了多重喷射模式下喷射器30的在时间上相邻的燃料喷射与在喷射器30中出现的压力脉动之间的关系。压力脉动是由于在喷嘴针阀32关闭燃料喷嘴34以结束燃料在在先喷射中的喷注而在时间上相邻燃料喷射中在喷射器30中产生的水锤效应引发的。

特别地,多重喷射模式下,ECU40将带有电流脉冲宽度的脉冲电流输入到喷射器30,此脉冲宽度与对应于作为在先喷射的指令值的目标喷射量。脉冲电流利用阀执行机构36将喷射器30的喷嘴针阀32打开,从而按目标燃料量将燃料喷入相应的气缸62以作为在先喷射(参见图4中的t1)。

之后,从开始输出脉冲电流开始,当经过一段相应于电流脉冲脉冲宽度的时间后,ECU40停止向喷射器30输出脉冲电流。喷射器30的喷嘴针阀32关闭燃料喷嘴34并阻止燃料喷入相应气缸62(参见图4所示的t2)。

当喷嘴针阀32关闭燃料喷嘴34时,喷射器30中产生水锤效应,导致喷射器30中的压力脉动(如图4所示)。

从在先喷射的脉冲电流降落沿开始经过一个指令时间间隔后,ECU40将脉冲宽度与作为随后喷射指令值的目标喷射量相对应的脉冲电流输出到喷射器30。脉冲电流通过阀执行机构36促使喷射器30的喷嘴针阀32将燃料喷嘴打开,并在随后喷射中按目标燃料量将燃料喷入相应气缸62。(参见图4的t3)。

压力脉动对喷射器30的阀门打开/关闭定时产生影响。压力脉动的幅值取决于在先喷射中燃料喷注停止后经过的时间。

参考图5,在先喷射中喷嘴针阀32的关闭定时相对于在先喷射电流脉冲的下降沿(下降时刻)延迟了Tde1。另外,随后喷射中喷嘴针阀32的打开定时相对于随后喷射电流脉冲的上升沿(上升时刻)延迟了Tds1。

因此,需要对延迟时间Tde1和Tds1进行预设,从而基于指令时间间隔和两个预设的延迟时间Tde1和Tds1确定目标时间间隔。例如,目标时间间隔通过如下方程表示[1]:

Pt=Pi-Tde1+Tds1 [1]

其中,Pt表示目标时间间隔,Pi表示指令时间间隔。

尽管如此,在先喷射中喷射器(目标喷射器)30喷射率的下降定时和随后喷射中目标喷射器30喷射率的上升定时都由于其加工差异及老化作用产生变化。例如,在先喷射中目标喷射器30喷射率下降沿相对于设计的喷射率下降定时延迟了(参见附图标记“210”)。类似地,随后喷射中喷射器30喷射率的上升沿相对于设计的喷射率上升时间延迟了(参见附图标记“212”)。

相对于设计的下降定时,目标喷射器30下降定时的延迟导致喷嘴针阀32关闭定时的延迟时间发生改变而从预设的Tde1变化到Tde2。类似地,相对于设计的上升定时,目标喷射器30上升定时的延迟导致喷嘴针阀32打开定时的延迟时间也发生改变而从预设的Tds1变化到Tds2。

因此,在随后喷射开始的定时,目标时间间隔与实际时间间隔的相位相差了时长ΔINT1和时长ΔINT2之和;这个时长ΔINT1和时长ΔINT2之和用“ΔINT1+ΔINT2”表示。时长ΔINT1对应预设延迟时间Tde1与延迟时间Tde2之间的差,且时长ΔINT2表示延迟时间Tds2和预设延迟时间Tds1之间的差。

特别地,如图5所示,表示喷射器30在先喷射到随后喷射的实际时间间隔与随后喷射中目标喷射器30实际喷射燃料量校正值之间关系的实际I-Q特征性与参考I-Q特性在相位上相差了时间长度“ΔINT1+ΔINT2”。

假设不考虑参考I-Q特性与实际I-Q特性之间的相位差。

在这样的假设条件下,如果喷射器30在先喷射和随后喷射之间的目标时间间隔值Pt1已经设定,那么将得到在相应于目标时间间隔设定值Pt1的参考I-Q特性的点220处的校正值。因此,将基于参考I-Q特征曲线在点220处的校正值对相应于随后喷射目标喷射量的指令值进行校正。

尽管如此,喷射器30在先喷射和随后喷射之间的实际时间间隔值Pa1比基于时间长度“ΔINT1+ΔINT2”的目标时间间隔要短。因此,参考I-Q特征曲线在点220处的校正值与实际I-Q特征曲线对应于实际时间间隔的值Pa1在点222处的校正值不同;实际I-Q特征曲线在点222处的校正值用于对相应于随后喷射目标喷射量的指令值进行校正。

这将降低喷射器30实际喷射燃料量的校正精度。

相反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燃料喷射系统10设计上考虑了参考I-Q特征曲线与实际I-Q特征曲线的相位差。

特别地,如上所述及图1A和1B中所示,各个不同的目标喷射量下喷射器压力脉动的特性基本上彼此一致,而不管在从在先喷射停止燃料喷射到紧随在先喷射的随后喷射开始喷射的时间间隔。

另外,多重喷射模式下,当执行多组第一和第二燃料喷注时,各组第一喷注和第二喷注之间的目标时间间隔都发生变化,从而:

各组第一喷注的目标喷射量与其它组的第一喷注均不相同;

各组第二喷射的目标喷射量与其它组的第二喷射相同;和

各组第一喷注的结束定时与其它组第一喷注的结束定时相同,

在多组第一和第二燃料喷注下,喷射器30实际喷射的燃料量“Q”过渡曲线相应于目标时间间隔周期的变化大体上彼此相同。

特别地,多重喷射模式下,紧随第一喷射的第二喷射的喷射器30实际喷射燃料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第一和第二喷射之间实际时间间隔的变化。

因此,多重喷射模式下,即便在先喷射和随后喷射之间的实际时间间隔变化了,每个喷射器30的实际I-Q特征曲线和参考I-Q特征曲线仍然存在相位差。

因此,根据第一实施例,燃料喷射系统10设计成在学习模式下进行操作:

由下面描述的ECU40实际地计算参考I-Q特征曲线和实际I-Q特征曲线时间的相位差;以及

校正参考I-Q特征曲线,从而通过计算的相位差变换参考I-Q特征曲线,J借此匹配校正的参考I-Q特征曲线与实际的I-Q特征曲线。

校正后的参考I-Q特征曲线促使ECU40在多重喷射模式下对紧跟多重喷射模式中在先喷射的随后喷射的实际喷射燃料量进行校正。

接下来,对根据实施例的ECU40的工作进行描述。

ECU40的存储器58、54和56中的至少一个,例如第一实施中的EEPROM58,作为存储模块,预先存储了参考I-Q特性数据F。

更特别地是,参考I-Q特性数据F表示每个喷射器30从在先喷射到紧随在先喷射的随后喷射之间目标时间间隔的变化与随后喷射中相应喷射器30实际喷射燃料量校正值的变化之间的参考关系;这个目标时间间隔的变化位于目标喷射时间的整个可用时间范围内。

特别地,喷射器30的实际喷射燃料量的校正值,例如,设为随后喷射中施加到喷射器30的电流脉冲下降定时的校正值;此校正脉冲控制了随后喷射中喷射器30的实际燃料喷射量。随后喷射中施加到喷射器30的电流脉冲下降定时的校正使得电流脉冲的电流脉冲宽度得到调整,因此改变了随后喷射中喷射器30的实际燃料喷射量。

当相应于目标时间间隔的给定值的喷射器30的实际燃料喷射量低于相应的目标喷射量时,在目标时间间隔的给定值上的参考I-Q特性数据中的校正值的正负号为正。另外,当相应于目标时间间隔的给定值的喷射器30的实际燃料喷射量高于相应的目标喷射量时,在参考I-Q特性数据中的校正值的正负号为负。

例如,用于每个喷射器30的参考I-Q特性数据F被确定,同时被调整并储存在EEPROM58中。

对ECU40编程,在每个预定的循环中启动并执行例如RAM56中装载的并如图6所示的程序(学习程序)。依照学习程序ECU40的运行过程以公开号为No.EP1491751A1的EP专利申请中图示的内容为基础并与其基本上相同。由于EP专利申请的申请人与本申请相同,将其揭示的内容引到这作为参考。

当在执行燃料喷射控制模式期间进入学习程序时,CPU52作为实际I-Q特性数据的计算模块52a,用于确定在步骤300是否满足以下的学习认可条件:

(A)由ECU40确定的目标喷射量等于或低于0;和

(B)基于加速传感器81测得的数据将实际油门踏板位置或行程设成0。

应当注意的是,之后将描述目标喷射量设得比0低的情况。

特别地,相应于“0”目标喷射量的施加到给定喷射器30的脉冲电流的脉冲电流宽度已经确定;以下,此电流脉冲宽度称为“零喷射脉冲宽度”。因此,当将具有零喷射脉冲宽度的电流脉提供到给定喷射器30,给定喷射器30的实际燃料喷射量通常变成零。

尽管如此,由于加工差异和/或自身老化的原因,喷射器30的燃料喷射特性与相应的参考燃料喷射特性存在差异。因此,当具有零喷射脉冲宽度的脉冲电流提供到给定喷射器30时,喷射器30的实际燃料喷射量不会变成零。换句话说,虽然目标喷射量设成零,已知喷射器30还是会喷出一定量的燃料。

假设喷射器30具有的燃料喷射特性曲线,其实际燃料喷射量不为零,且超出了目标喷射量预定值零。

在这样的假定条件下,为了将喷射器30实际燃料喷射量设成零,ECU40将具有一个相应于目标喷射量的负值的电流脉冲宽度的脉冲电流应用到喷射器30;此电流脉冲宽度比零喷射脉冲宽度短。这样一来,喷射器30的实际燃料喷射量就变成了零。

在确定符合学习条件(步骤S300中为“是”)的情况下,CPU52进入到步骤S302,否则(步骤S300中为“否”),则终止学习程序。

步骤S302中,CPU52在学习模式下运行以基于学习条件满足正时指令选择的作为学习喷射器的喷射器(目标喷射器)30,在第一喷注中喷射第一目标燃料量。

从第一喷射停止喷射燃料开始经过一段时间间隔的目标值(点)后,CPU52指令目标喷射器30在第二喷射中喷射第二目标燃料量。

在步骤S302中,在可用于目标时间间隔的总时间范围内的目标时间间隔点变化的同时,CPU52重复执行一组第一喷射和第二喷射(参见步骤S302中的S302a)。

在步骤S302中,CPU52基于根据发动机速度传感器80所测数据的每组第一和第二喷射测量曲轴66旋转的增量(参见步骤S302中的步骤S302b)。CPU52还基于发动机速度传感器80所测数据在每组第一和第二喷射正时点上测量发动机速度(参见步骤S302中的步骤S302c)。

在步骤S302中,CPU52计算所测曲轴66转速增量和所测发动机速度的乘积,将其作为目标时间间隔各个点的扭矩比例值(参见步骤S302中的步骤S302d)。CPU52基于目标时间间隔各个点的扭矩比例值估算各个目标时间间隔点的发动机扭矩,从而基于所估算的目标时间间隔各个点的发动机扭矩,利用相应的一组第一和第二喷射估算各个目标时间间隔点的实际喷射量(步骤S302中的步骤302e)。

在步骤S302中,CPU52在目标时间间隔的各点处基于目标时间间隔各个点所估算的实际喷射量计算应用到第二喷射中目标喷射器30的电流脉冲下降定时的校正值(步骤S302中的步骤302f)。在步骤S302的步骤302f中,CPU52基于应用到目标时间间隔各个点第二喷射中目标喷射器30的电流脉冲下降定时的校正值生成实际I-Q特性数据。目标时间间隔各个点校正值使得在相应一个目标时间间隔点目标喷射器30的实际燃料喷射量的变化与在相应一个目标时间间隔点第二喷射的第二目标喷射量相一致。

图7概要地示出了表示实际I-Q特性数据的曲线Ca和表示参考I-Q特性数据的曲线Cr,假设各个实际I-Q特性数据和参考I-Q特性数据都基本是振幅逐渐减小的正弦波。

接下来,在步骤S304中,作为相位差计算模块52b的CPU52从EEPROM58中读取参考I-Q特性数据,并计算出参考I-Q特性数据与实际I-Q特性数据之间的相位差ΔP(如图7所示)。

之后,在步骤S306,作为相位校正模块52c的CPU52利用计算得到的相位差通过平移参考I-Q特性数据来校正参考I-Q特性数据,从而使得参考I-Q特性数据与实际I-Q特性数据相一致。

接下来,在步骤S306中,CPU52将经过校正的参考I-Q特性数据储存在,例如,EEPROM58中,学习程序终止。

因此,当要求多重喷射模式时,作为燃料喷射校正模块52d的ECU40,将带有相应于确定目标喷射量的电流脉冲宽度的电流脉冲输出到至少一个喷射器30中;此电流脉冲指令至少一个喷射器30将确定的目标喷射量喷入相应气缸62。

从电流脉冲下降沿开始经过目标时间间隔的确定值后,ECU40参考储存在EEPROM58中的经校正的I-Q特性数据重新获得相应于目标时间间隔确定值的一个校正值。

然后,ECU40基于重新获得的校正值对应用到至少一个喷射器30的电流脉冲的电流脉冲宽度进行校正;此电流脉冲宽度对应于一确定的目标时间间隔。因此,ECU40将校正后的电流脉冲宽度输出到至少一个喷射器30,从而指令此至少一个喷射器30基于校正后的电流脉冲喷射燃料量。

这样,至少一个喷射器30的实际燃料喷射量与确定的目标量相一致,对第一和第二喷射之间实际时间间隔的变化产生一些影响。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燃料喷射系统10设计要点在于:除了偏移量、周期或振幅之外,实际I-Q特征曲线与参考I-Q特征曲线主要在相位上的偏离是由喷射器30的个体差异(加工差异)和各喷射器30的老化引起的。

特别地,燃料喷射系统10设计成对参考I-Q特性数据进行相位上平移校正从而使得参考I-Q特征曲线与实际I-Q特性数据大体上一致。继而,基于校正后的参考I-Q特性数据,对多重喷射模式下紧随在先喷射的随后喷射实际燃料喷射量进行校正成为可能。

这实现了如下的效果:在用于目标喷射期间的总时间范围上高精度地校正在多重喷射模式下紧随在先喷射的随后喷射实际燃料喷射量。

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燃料喷射系统。

在第二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燃料系统的硬件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燃料喷射系统10相同。因此,略去了第二实施例燃料喷射系统硬件结构的视图。

类似的参考特性用于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燃料喷射系统中的类似部件,且下面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燃料喷射系统10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燃料喷射系统功能上的差异。

在第二实施例中,在学习条件符合的情况下(图8中的步骤S300为“是”),CPU52在学习模式下运行以在基于学习条件满足定时指令所选的作为学习喷射器的喷射器(目标喷射器)30,在第一喷射中喷射第一目标燃料量。

从第一喷射停止喷射燃料开始经过一目标时间间隔值(点)后,CPU52指令目标喷射器30在第二喷射中喷射第二目标燃料量。

在步骤S302中,在目标时间间隔可用的总时间范围内的至少一段上目标时间间隔点变化的同时,CPU52重复执行一组第一喷射和第二喷射(参见步骤S302中的S302a1)。

因此,CPU52从步骤S302b执行到步骤S302f,从而基于应用到目标时间间隔至少一段内各点处的第二喷射中的目标喷射器30的电流脉冲下降定时的校正值生成实际I-Q特性数据。

下面将描述如何确定可用于目标时间间隔的总时间范围内的至少一段。

(a)包括参考I-Q特性数据的半个周期的段

在步骤S301a1中,CPU52设定包括参考I-Q特性数据半个周期的至少一个范围作为整个可用时间范围的至少一个段,并在至少一个范围内目标时间间隔点变化的同时重复地执行一组第一喷注和第二喷射。

作为总时间范围至少一段的包括参考I-Q特性数据半个周期的至少一个范围允许在尽可能窄的总时间范围的一部分内生成实际I-Q特性数据。

考虑到所生成的实际I-Q特性数据的相位平移,此至少一个包括参考I-Q特性数据半个周期的范围设置成比参考I-Q特性数据的半周期稍微宽一些,从而易于获确定相对所生成的实际I-Q特性数据的参考I-Q特性数据的位置。

例如,如图9A所示,包括位于时间上相邻的局部最大和局部最小点之间的参考I-Q特性数据Cr的半个周期的范围ΔINTa1、ΔINTa2或ΔINTa3被设成总时间范围的至少一段。

由于范围ΔINTa1、ΔINTa2或ΔINTa3的时间长度在参考I-Q特性数据Cr的另一半周期内是最大的,因此相对于生成的实际I-Q特性数据易于确定参考I-Q特性数据Cr的位置。这样防止错误地相对于生成的实际I-Q特性数据确定参考I-Q特性数据Cr的位置。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包括参考I-Q特性数据Cr的任一峰和槽的范围可被设成总时间范围内的至少一段,从而使得目标喷射器30的实际燃料喷射量尽可能地小。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当相应于目标时间间隔给定值的喷射器30的实际燃料喷射量低于相应的目标喷射量时,在目标时间间隔的给定值上的参考I-Q特性数据Cr的校正值的正负号为正。

因此,如图9A所示,包括参考I-Q特性数据Cr的一个峰的范围ΔINTa4或ΔINTa5可被设成总时间范围的至少一段。从而在学习模式下,第一和第二喷射期间,能减少柴油机的燃烧噪音和/或扭矩变化。

(b)相应于短目标时间间隔的段

图9A中,范围ΔINTa1或ΔINTa4位于从第一喷射停止喷射燃料开始的相应于参考I-Q特性数据Cr的第一周期的一部分目标时间间隔内。范围ΔINTa2或ΔINTa5位于相应于参考I-Q特性数据Cr的第二周期的第一目标时间间隔的一部分内。

类似地,图9B中,范围ΔINTb1或ΔINTb2位于从第一喷射停止喷射燃料开始的相应于参考I-Q特性数据Cr的第一周期的一部分目标时间间隔内。范围ΔINTb3位于相应于参考I-Q特性数据Cr的第二周期的第一目标时间间隔的一部分内。

图9A和图9B清楚地示出,参考I-Q特性数据Cr的位移越大,目标时间间隔值越短。

为此,在图9A的情况下,相对于范围ΔINTa5、ΔINTa2或ΔINTa3而言,优选地将范围ΔINTa1或ΔINTa4设为总时间范围的至少一段。

在图9B中,相对于范围ΔINTb3而言,优选地将范围ΔINTb1或ΔINTb2设为总时间范围的至少一段。

特别地,可能易于确定参考I-Q特性数据Cr相对于所生成的实际I-Q特性数据的位置,因为参考I-Q特性数据Cr在一个范围内产生较大位移,该范围对应于参考I-Q特性数据Cr的目标时间间隔的短值。这同样防止错误地确定参考I-Q特性数据Cr相对于所生成的实际I-Q特性数据的位置。

在(b)情况下,作为总时间范围至少一段的范围ΔINTa4或ΔINTa1优选地包括参考I-Q特性数据的半个周期。类似地,作为总时间范围至少一段的范围ΔINTb1或ΔINTb2优选地包括参考I-Q特性数据的半个周期。从而进一步防止错误地确定参考I-Q特性数据Cr相对于所生成的实际I-Q特性数据的位置。

(c)在总时间范围内的段

例如,可以将图9A情况下范围ΔINTa4、ΔINTa1或ΔINTa5或图9B中范围ΔINTb1、ΔINTb2或ΔINTb3中的至少两个设为总时间范围的各段。在(c)情况下,各个范围都比参考I-Q特性数据的半个周期要短。从而易于确定参考I-Q特性数据Cr相对于所生成的实际I-Q特性数据的位置,并防止错误地确定参考I-Q特性数据Cr相对于所生成的实际I-Q特性数据的位置。

例如,图9C中示出了相应于包括参考I-Q特性数据的半个周期的范围ΔINTa1所生成的实际I-Q特性数据。

接下来,在步骤S304中,作为相位差计算模块52b的CPU52从EEPROM58中读取参考I-Q特性数据,并计算出参考I-Q特性数据与实际I-Q特性数据之间的相位差ΔP。

当在参考I-Q特性数据的至少一个段的多个点中计算多个实际I-Q特性数据时,CPU52在随后的步骤中计算参考I-Q特性数据和每个实际I-Q特性数据之间的相位差。

特别地,在第一步骤中,CPU52计算相应一个段内每个实际I-Q特性数据和部分参考I-Q特性数据之间的相位差,并计算所计算的相位差的平均值(步骤S304a)。

在第二步骤中,CPU52计算相应一个段内每个实际I-Q特性数据和部分参考I-Q特性数据之间的相位差(步骤S304b)。当相应一个段内每个实际I-Q特性数据和部分参考I-Q特性数据之间的相位差小时,第二步骤能高精度地对位于一段内的参考I-Q特性数据进行校正。

在第二步骤完成之后,CPU52在步骤S304c中在每个实际I-Q特性数据和相应的部分参考I-Q特性数据之间的相位差之间进行差值。于是能够消除参考I-Q特性数据的剩余段内获得多个实际I-Q特性数据的需要。

随后,在步骤S306中,CPU52作为相位校正模块52c以校正如图9A和9B所示的参考I-Q特性数据,借此利用计算得到的相位差通过平移参考I-Q特性数据,从而在步骤S306a中使得参考I-Q特性数据与实际I-Q特性数据紧密一致。

当在步骤S304a中对计算得到的相位差的平均值进行计算时,在步骤S306a中,CPU52校正参考I-Q特性数据,以通过计算得到的相位差平均值对参考I-Q特性数据进行平移,从而使得参考I-Q特性数据逼近实际I-Q特性数据各部分。

当在步骤S304a中计算相位差时,在步骤S306b中,CPU52利用相应的计算得到的相位差中的一个使得部分参考I-Q特性数据相对于每个范围都产生平移以此校正参考I-Q特性数据,从而使得参考I-Q特性数据逼近实际I-Q特性数据各部分。

在完成步骤S306b之后,在步骤S306c中,CPU52利用相应的插值得到的相位差中的一个使得部分参考I-Q特性数据相对于每个范围都产生平移以此校正参考I-Q特性数据,从而使得参考I-Q特性数据逼近实际I-Q特性数据各部分。

接下来,在步骤S306中,CPU52将校正后的参考I-Q特性数据储存在例如EEPROM58中,学习程序终止。

因此,当要求多重喷射模式时,作为燃料喷射校正模块52d的ECU40,将带有相应于确定目标喷射量的电流脉冲宽度的电流脉冲输出到至少一个喷射器30中;此电流脉冲指令至少一个喷射器30将确定的目标喷射量喷入相应气缸62。

从电流脉冲下降沿开始经过目标时间间隔的确定值后,ECU40参考储存在EEPROM58中的经校正的I-Q特性数据重新获得相应于目标时间间隔确定值的一个校正值。

然后,ECU40基于重新获得的校正值对应用到至少一个喷射器30的电流脉冲的电流脉冲宽度进行校正;此电流脉冲宽度对应于一确定的目标时间间隔。因此,ECU40将校正后的电流脉冲宽度输出到至少一个喷射器30,从而指令至少一个喷射器30基于校正后的电流脉冲喷射燃料量。

这样,允许至少一个喷射器30的实际燃料喷射量与确定的目标量相一致,而对第一和第二喷射之间实际时间间隔的变化产生小的影响。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燃料喷射系统10设计成在目标时间间隔整个可用时间范围的至少一段内目标时间间隔点变化的同时重复执行一组第一喷射和第二喷射,从而产生相应于至少一个目标时间间隔段的至少一段的实际I-Q特性数据。

因此,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燃料喷射系统设计成基于至少一个计算得到的至少一段的实际I-Q特性数据和参考I-Q特性数据之间的相位差,以校正参考I-Q特性数据产生平移。这将导致参考I-Q特性数据紧密地逼近至少一段的实际I-Q特性数据。

从而基于校正后的参考I-Q特性数据,可以在多重喷射模式下对紧随在先喷射的随后喷射的实际燃料喷射量进行校正。

除了第一实施例所获得的效果之外,还获得如下效果:在多重喷射模式下通过目标时间间隔的总可用的时间范围对紧随在先喷射的随后喷射的实际燃料喷射量进行高精度校正,并同时减少了完成学习前所要求的学习总量。

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的每一个之中,燃料喷射系统配置成对应用到多重喷射模式下紧随在先喷射的随后喷射中的喷射器30的电流脉冲下降定时进行校正从而校正了电流脉冲的电流脉冲宽度。这使得随后喷射中喷射器30的实际燃料喷射量得到校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样的配置。

特别地,燃料喷射系统配置成在多重喷射模式下对随后喷射中目标喷射器30的喷射定时进行校正,从而校正了随后喷射中目标喷射器的实际燃料喷射量。

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的每一个之中,从每个喷射器30的在先喷射开始到紧随在先喷射的随后喷射的目标时间间隔与相应喷射器30随后喷射中实际燃料喷射量校正值之间的参考关系,被用作每个参考I-Q特性数据和实际I-Q特线数据。

尽管如此,从每个喷射器30的在先喷射开始到紧随在先喷射的随后喷射的目标时间间隔与相应喷射器30在先喷射和随后喷射中总的实际燃料喷射量校正值之间的参考关系,被用作每个参考I-Q特性数据和实际I-Q特性数据。

作为时间上相邻的燃料喷射(在先喷射和随后喷射),可以将多重喷射模式下的一些多重燃料喷注合并。

本发明不仅仅局限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其可以作如下修改。

可以在一个预定的可接受的压力范围内的每个轨道压力下执行学习程序。

压力限制器可以安装在共轨20上。压力限制器被操作以释放充入共轨20的燃料以减小共轨压力,从而使得共轨压力不会超出压力上限。除了压力限制器之外,或代替压力限制器,还可以用在ECU40的控制下降低共轨压力的减压阀。

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的每一个之中,柴油机60可用作内燃机,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种结构。特别地,火花点燃式汽油发动机,如直喷式汽油发动机都可以当作内燃机来使用。

尽管对目前认为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修改方式进行了描述,应了解,未在此进行描述的各种修改,其旨在将位于本发明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都包含到权利要求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