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治疗急慢性腰腿痛及腰椎间盘膨出脱出骨折脱位的中药丸

治疗急慢性腰腿痛及腰椎间盘膨出脱出骨折脱位的中药丸

摘要

本发明涉及治疗急慢性腰腿痛及腰椎间盘膨出脱出骨折脱位的中药丸,可有效解决腰痛、腿痛、椎间盘脱出膨出、筋骨痿软、四肢麻木、骨蒸劳热、跌打损伤、骨折脱位、足不着地、不能步屡的治疗问题,该药丸由川黄柏25-35g、炙龟板8-12g、熟地16-20g、川牛膝18-22g、知母25-35g、锁阳12-17g、白芍18-22g、红花8-12g、虎骨40-60g、红参8-12g、川断18-22g、山萸肉8-12g、丹皮36-45g制成,将十三味药物共粉碎为细粉,混合均匀,本发明可改善机体,症状及体征、消除骨性肿胀、疼痛、增强机能,恢复腰椎,肢体功能,其研制成功,是中医药上的一个创新,经济和社会效益良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24920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康正海;

    申请/专利号CN200810049498.5

  • 发明设计人 康正海;康歌;

    申请日2008-04-07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聂孟民

  • 地址 450007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文化宫路65号院3号楼4单元3层6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0:36:4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5-2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8964 授权公告日:20100623 终止日期:20130407 申请日:20080407

    专利权的终止

  • 2010-06-23

    授权

    授权

  • 2008-10-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8-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特别是一种治疗急慢性腰腿痛及腰椎间盘膨出脱出骨折脱位的中药丸。

二、背景技术

急慢性腰腿痛,腰椎间盘脱出、膨出,骨折脱位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腰腿痛以腰部和腿部疼痛为主要证状的伤科病证,急慢性腰腿痛多属于现代医学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腰脊柱炎或腰骶关节因劳动过负所致的损伤后遗症,属祖国医学“腰痛”、“痹证”范围,“寒湿劳损”、“肝肾两虚”证型;腰椎间盘膨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此病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尖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骨折是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地或完全地断裂的一种疾病,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和出现瘀斑,肢体功能部位或完全丧失,完全性骨质尚可出现肢体畸形及异常活动;脱位则是指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不能自行复位之关节功能障碍,中医称“脱臼”、“脱骱”、“骨错”;患者患上此几种类型的疾病后,痛苦不堪,直接影响工作,学习及家庭生活,严重时影响活动功能甚至丧失行走能力,因此对此几类疾病的治疗历来为医者所重视。

三、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之目的就是一种治疗急慢性腰腿痛及腰椎间盘膨出脱出骨折脱位的中药丸,可有效解决腰痛、腿痛、椎间盘脱出膨出、筋骨痿软、四肢麻木、骨蒸劳热、跌打损伤、骨折脱位、足不着地、不能步屡的治疗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是由川黄柏25-35g、炙龟板8-12g、熟地16-20g、川牛膝18-22g、知母25-35g、锁阳12-17g、白芍18-22g、红花8-12g、虎骨40-60g、红参8-12g、川断18-22g、山萸肉8-12g、丹皮36-45g制成,将十三味药物共粉碎为细粉,混合均匀,即得。本发明可改善机体,症状及体征、消除骨性肿胀、疼痛、增强机能,恢复腰椎,肢体功能,具有很好的恢复腰椎,肢体异常抗菌因子作用,无任何毒副作用,其研制成功,是中医药上的一个创新,经济和社会效益良好。

四、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由技术方案给出,本发明是由川黄柏25-35g、炙龟板8-12g、熟地16-20g、川牛膝18-22g、知母25-35g、锁阳12-17g、白芍18-22g、红花8-12g、虎骨40-60g、红参8-12g、川断18-22g、山萸肉8-12g、丹皮36-45g制成,将十三味药物共粉碎为100-200目均匀的细粉,即得。

实施例1,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由川黄柏25g、炙龟板8g、熟地16g、川牛膝18g、知母25g、锁阳12g、白芍18g、红花8g、虎骨40g、红参8g、川断18g、山萸肉8g、丹皮36g制成,将十三味药物共粉碎为150目均匀的细粉,即得。

实施例2,本发明也可以是由川黄柏30g、炙龟板10g、熟地18g、川牛膝20g、知母30g、锁阳15g、白芍20g、红花10g、虎骨50g、红参10g、川断20g、山萸肉10g、丹皮40g制成,将十三味药物共粉碎为200目均匀的细粉,即得。

实施例3,本发明还可以是由川黄柏35g、炙龟板12g、熟地20g、川牛膝22g、知母35g、锁阳17g、白芍22g、红花12g、虎骨60g、红参12g、川断22g、山萸肉12g、丹皮45g制成,将十三味药物共粉碎为100目均匀的细粉,即得。

在上述药物中,其中:

川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之功能。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

炙龟板:龟板的处方名,为净龟板片用砂子炒黄,趁热浸入醋中,用清水冲洗后晒干入药者。滋阴功效增强。具有滋阴,潜阳,补肾,健骨之功能。味甘咸、性寒。龟板为龟的腹板。

熟地:又名熟地黄,为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之功能。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osa Libosch.的块根。

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炕或晒至半干,堆放回润,再炕干或晒干。具有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之功能。味甘、微苦,性平。归肝、肾经。

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之功能。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

锁阳:为锁阳科植物锁阳Cynomorium songaricum Rupr.的干燥肉质茎。春季采挖,除去花序,切段,晒干。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之功能。味甘,性温。归脾、肾、大肠经。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栽培种)的根。夏、秋采挖已栽植3~4年的芍药根,除去根茎及须根,洗净,刮去粗皮,入沸水中略煮,使芍根发软,捞出晒干。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之功能。味苦酸,性凉。入肝、脾经。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管状花。夏季花橙红时采摘,阴干、晒干或烘干。具有活血通经,散淤止痛之功能。性温,味辛。

虎骨:猫科动物虎Panthera tigris L.的骨骼。具有祛风通络,强筋健骨之功能。味甘、辛,性温。归肝、肾经。

红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栽培品(习称“圆参”)经蒸制后的干燥根。秋季采挖,洗净,蒸制后,干燥。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之功能。味甘、微苦,性温。归脾、肺、心经。

川断: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或续断的根。8~10月采挖,洗净泥沙,除去根头,尾梢及细根,阴干或炕干。具有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之功能。味苦辛,性微温。入肝、肾二经。

山萸肉: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之功能。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

丹皮:为毛茛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根皮。秋季挖根,剥取根皮,晒干。具有清热凉血,活血行瘀之功能。性寒,味苦、辛。

由上述药物可知,其科学配伍,彼此互相支持,具有消肿止痛,改善机体,恢复功能,正好达到有效治疗急慢性腰腿痛、腰椎间盘膨出、脱出、骨折、脱位的治疗,并为临床实践所证明,其具体相关临床资料如下:

一、选择病例的标准

以腰腿痛和骨折、脱位为例

腰腿痛以腰部和腿部疼痛为主要证状的伤科病证。急慢性腰腿痛多属于现代医学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腰脊柱炎或腰骶关节因劳动过负所致的损伤后遗症,属祖国医学″腰痛″、″痹证″范围,″寒湿劳损″、″肝肾两虚″证型。腰腿痛多因扭闪外伤、慢性劳损及感受风寒湿邪所致。轻者腰痛,经休息后可缓解,再遇轻度外伤或感受寒湿仍可复发或加重;重者腰痛,并向大腿后侧及小腿后外侧及脚外侧放射疼痛,转动、咳嗽、喷嚏时加剧,腰肌痉挛,出现侧弯。

骨折是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地或完全地断裂的一种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口渴口苦,食少纳呆,心烦倦怠,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和出现瘀斑,肢体功能部位或完全丧失,完全性骨质尚可出现肢体畸形及异常活动。

脱位是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不能自行复位之关节功能障碍。中医称“脱臼”,“脱骱”,“骨错”。脱位的症状是由不同程度的疼痛和压痛,活动时疼痛加剧,肿胀或血肿,关节不能屈伸,活动障碍。

凡是具有上述症状的,均作为选择病例的标准。

二、诊断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进行物理和实验室诊断。以腰腿痛及骨折脱位为例:

1、症状与体征:

症状表现如下:

(1)下腰痛、口干便秘尿黄、心烦夜寐不安;

(2)腰胯痛、曲伸不利;

(3)大小腿外侧足背定位放射痛反复发作;

(4)卧床休息后疼痛减轻但咳嗽加重:

(5)下肢麻木、肌萎缩;

(6)痛疼、肿胀畸形、功能障碍异常活动,骨摩搓音。

体征如下:

(1)质软

(2)质硬

(3)肿胀

(4)偶闻搓音

(5)压痛

(6)生理功能消失

2、实验室检查

(一)腰椎CT

(1)腰椎内出现脱出的间盘块CT值低于骨,但高于硬膜囊;

(2)椎管和硬膜囊之间的脂肪层消失;

(3)神经根被压移位;

(4)硬膜囊受压变形。

(二)髓核因水份的减少而逐渐缩小纤维环的韧带逐渐降低结果椎间盘变盘、纤维环向周围膨出。

(三)骨折后愈合过程

(1)骨折后纤维愈合期X放射片显示血肿充满了骨折部组织的裂隙,断端附近的骨皮质因受伤和缺血致部份骨细胞坏死。4至5小时内血肿开始凝结,24小时内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和吞噬细胞侵入,血肿逐渐机化,同时侵入血肿的纤维组织将其分隔小块血凝块与坏死组织被吞噬细胞清除,之后,吞噬细胞和毛细血管依次减少,逐渐发展为疏松的纤维组织。同时伤后二周,骨膜增生和成纤维细胞治骨纵轴产生许多胶原纤维,使骨断端被纤维组织连结。

(2)骨痂愈合过程:受伤24小时后,断裂的内外骨膜(主要是骨外膜)的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开始增生。远近两端伸延,在血肿机化前从血肿外围逐渐汇合,形成外骨痂。

(3)骨性愈合:骨痂肉质新生骨小梁逐渐增加,骨折断端间的骨痂逐渐完全骨化,致骨折两端之间形成骨性连接,骨折消失,骨痂填充髓腔,骨痂和皮质骨界已不清。

三、治疗方案

患者服用本发明,每日三次,每次6g,服用前后作症状,体征、腰椎,及患者肢体常规检查。每3天做1次体查,15或30天做一次X次片检查,治疗期间停服一切其它药物及其它治疗,10天为1疗程。服用本发明前后观察临床症状变化,判定疗效。

四、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腰腿活动自如,各关节无牵拉疼痛,无其他肢体关节症状出现。

显效:症状明显减轻。

有效:症状较以前有所减轻。

无效:服用本发明前后,各项指标及症状无改善。

五、统计处理

按上述治疗方案,临床经258例患者应用,年龄17~78岁,年龄在17~32岁者138例;32~42岁者72例;42~52岁者26例;52~62岁者16例;62~78岁者6例。病程在7天内者8例;在半个月者82例;在一个月者86例;在一个半月者48例;在两个月者16例;在两个半月者10例;在三个月者8例。

本发明治疗腰腿痛及骨折脱位,获得较好的疗效,治疗统计结果:治愈198例占(76.74%);显效42例占(16.28%);有效15例(0.58%);无效3例(0.01%);总有效率98.84%。并且未发现毒副作用,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中药制剂,详见表1。

表1临床疗效统计表  n(%)

六、结论

由上述表明,本发明具有滋补肝肾填精补髓,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养血生新,用于治疗腰痛、腿痛、椎间盘脱出膨出、筋骨痿软、四肢麻木、骨蒸劳热、跌打损伤、骨折脱位、足不着地、不能步屡为主。急慢性腰腿痛,腰椎间盘脱出,膨出、骨折,脱位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患病后非常痛苦,直接影响工作,学习及家庭生活,严重影响活动功能。临床上急性腰腿痛类以气滞血淤为多见,治疗上当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要原则。本发明药方用黄柏、川牛膝、虎骨、红花、川断、锁阳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炙龟板、熟地、红参、知母、白芍、山萸肉、丹皮滋补肝肾,填精补髓、养血生新,大量观察病例证明,本发明可改善机体,症状及体征、消除骨性肿胀、疼痛、增强机能,恢复腰椎,肢体功能,具有很好的恢复腰椎,肢体异常抗菌因子作用,在治疗中未发现有任何毒副作用。本发明组方精炼,疗效肯定,经济和社会效益好,是中医药学上的一个创造。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