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乙型黄疸性肝炎及抑制乙肝病毒的药物

一种治疗乙型黄疸性肝炎及抑制乙肝病毒的药物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乙型黄疸性肝炎及抑制乙肝病毒的药物,属中药技术领域,为中药组合物经精选、烘干、粉碎、过筛而制备的中药粉末散剂,中药组合物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盘龙粪1-3份、瓜蒂8-12份、藏红花2-4份、赤小豆10-14份,丁香1-3份、秫米1-3份、大黄1-3份、砒霜0.05-0.1。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18154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5-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王科先;

    申请/专利号CN200710114672.5

  • 发明设计人 王科先;张淑芳;张立群;宋丽婷;

    申请日2007-11-28

  • 分类号A61K36/899;A61P1/16;A61P31/20;A61K33/36;A61K35/24;

  • 代理机构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连君

  • 地址 266510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河中路42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0:06:5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1-2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899 授权公告日:20110831 终止日期:20111128 申请日:2007112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08-31

    授权

    授权

  • 2011-07-20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61K36/899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71128

    著录事项变更

  • 2008-07-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5-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乙型肝炎分慢性和急性两种,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急性乙型肝炎尽管是一种相对自限性疾病,但据统计,急性乙型肝炎转为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例国内为18.7%-30.2%甚至更高,急性乙型肝炎目前以充分休息、合理饮食、适当增加营养,对症下药为主,用药以退黄、降酶、保肝、提高机体免疫力为总则,并不注重抗病毒疗法,因此这种姑息疗法也是造成急性乙型肝炎慢性化率高的原因之一。虽然慢性乙型肝炎的目前主张的核心疗法是抗病毒疗法,但是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各自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点,如短效干扰素存在疗效不佳、副作用大、病毒清除率低的缺点,长效干扰素尽管疗效有所提高,但仍不能达到理想疗效,核苷类似物如贺普丁、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尽管副作用小,抑制病毒疗效好,但存在病毒变异和停药后病情反复的无法解决的矛盾,免疫调节剂如胸腺五肽、胸腺肽尽管副作用小,但抗病毒疗效差,苦参素为抗病毒药物,具有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且抗病毒作用相对较好的优点,但抗病毒疗效仍不能令人满意。中医药治疗目前主要是给予内服清热利湿,解毒退黄煎剂,费用较高,且不良反应明显,并且病毒清除率不高,药物利用率低,还存在着用药复杂,煎药麻烦,药味苦,服用携带不方便,长期应用刺激胃肠道病人难以接受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治疗乙型黄疸性肝炎及抑制乙肝病毒的药物。

本发明具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乙型黄疸性肝炎及抑制乙肝病毒的药物,为中药组合物经精选、烘干、粉碎、过筛而制备的中药粉末散剂,中药组合物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盘龙粪1-3份、瓜蒂8-12份、藏红花2-4份、赤小豆10-14份,丁香1-3份、秫米1-3份、大黄1-3份、砒霜0.05-0.1。

将上述各原料药去除杂质,70℃以下烘干,共同粉碎过120目筛,混匀即可。

上述原料药中瓜蒂为葫芦科一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甜瓜果蒂。其成分含有葫芦素(即甜瓜素或甜瓜毒素)、D、异B甙(β-2-O-β-D-吡喃葡萄糖甙),其中以葫芦素B的含量为最高(1.4%),其次为葫芦素B甙。尚含喷瓜素。瓜蒂性寒味苦,有毒,具有祛湿退黄之功效,方中用之搐鼻能防止内服所致毒性。

藏红花为鸷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番红花的干燥花柱头。性微寒,味甘,有与红花相似的活血祛瘀,通经作用,而力量较强,又兼凉血解毒之功,尤宜于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热郁血瘀。

赤小豆为为豆科植物赤豆的种子。含α-、β-球朊、脂肪酸、烟酸、糖类,维生素A1、B1、B2,植物甾醇、三萜皂甙等。性平,味甘、酸。具有利水消种,解毒排脓之功效。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等。

下面结合临床资料具体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1.1病例选择

选择黄疸性肝炎患者200例,血清总胆红素(TBil)17.1~171μmol/L,主要病种为甲型黄疸性肝炎、乙型黄疸性肝炎、戊型黄疸性肝炎,排除淤胆型肝炎、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治疗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29~54岁,平均39岁;发病时间5~8天。对照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23~58岁,平均37岁;发病时间4~9天。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甘利欣注射液150mg,静滴,日一次;苦黄注射液40ml,静滴,日一次。30天为1个疗程。

治疗组:采用本发明药物。用法:每次0.8g,每日一次,嘱病人含一口温水,将药畜于单侧鼻腔中,然后将温水吐出。注意事项:若吹鼻过程中出现头痛、鼻粘膜出血严重,给予减量或停用。28天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目黄、身黄、小便黄、纳差、乏力。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1.4疗效评定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治愈:黄疸消退,其他症状消失,实验室指标正常;②好转:黄疸及其他症状减轻,胆红素正常或降低,其他实验室指标好转;③未愈:黄疸不退或加深,其他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无改善。

2.结果

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2组疗效对比

组别n(例)治愈(例)好转(例)未愈(例)治愈率(%)治疗组100925392.0对照组10054301654.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乙型黄疸性肝炎及抑制乙肝病毒的药物,采用精选的盘龙粪8份、瓜蒂8份、藏红花2份、赤小豆10份、丁香1份、秫米1份、大黄1份、砒霜0.05份,30℃烘干,共同粉碎过120目筛,混匀即可。

实施例2:一种治疗乙型黄疸性肝炎及抑制乙肝病毒的药物,采用精选的盘龙粪10份、瓜蒂10份、藏红花3份、赤小豆12份、丁香2份、秫米2份、大黄2份、砒霜0.08份,50℃烘干,共同粉碎过120目筛,混匀即可。

实施例3:一种治疗乙型黄疸性肝炎及抑制乙肝病毒的药物,采用精选的盘龙粪12份、瓜蒂12份、藏红花4份、赤小豆12份、丁香3份、秫米3份、大黄3份、砒霜0.1份,70℃烘干,共同粉碎过120目筛,混匀即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