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利用斑痣悬茧蜂提高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力的方法

一种利用斑痣悬茧蜂提高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力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效方法。针对单一天然昆虫病毒杀虫速度慢和毒力低等缺陷,利用昆虫幼虫寄生蜂与病毒联合作用,在斑痣悬茧蜂与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同时处理甜菜夜蛾,或者先寄生蜂处理再病毒处理甜菜夜蛾时,可明显提高病毒对害虫的侵染力。同传统的以神经毒性化学农药来增加病毒控害效果相比,此技术利用幼虫寄生蜂斑痣悬茧蜂与病毒联合作用,不仅增效作用突出,而且安全性高,能够切实提高害虫生物防治水平。在生产上大量应用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将十分显著。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17193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5-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0710191566.7

  • 申请日2007-12-13

  • 分类号A01N63/00(20060101);A01M1/2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孝陵卫钟灵街5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0:06:5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9-09-09

    授权

    授权

  • 2008-07-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5-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害虫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斑痣悬茧蜂提高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力的方法。

二、技术背景

作为一种生物杀虫剂,昆虫病毒因具有对靶标害虫致病性高、能在害虫种群中自然传播而长期流行以及不易产生抗药性等明显优于其它杀虫剂的优点,长期以来备受人们关注。然而,单一的病毒杀虫剂往往存在杀虫速度慢,效果不突出等缺点,大大束缚了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针对单一自然杀虫资源存在的缺陷,多年来,科研工作者们一直在寻找各种途径来突破它们的不足。但主要研究集中在如何利用基因工程或化学途径提高病毒杀虫效果,而就如何充分利用不同自然控害资源的协同作用,实现害虫生物防治效率的大幅提高则研究较少。除昆虫病毒外,寄生蜂也是控制害虫的重要生物资源。寄生蜂种类繁多,是农作物重大害虫的天敌,同时又是其它许多潜在害虫的天敌,因而对控制潜在害虫的爆发,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关于寄生蜂和昆虫病毒的协同作用,有报道侧沟茧蜂与斜纹夜蛾协同处理时病毒没有对寄生蜂造成不良影响(蒋杰贤,2004),松毛虫赤眼蜂可作为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媒介,将病毒传至害虫的卵表面,使初孵幼虫罹病死亡,并诱发靶昆虫种群形成流行病,使害虫得到有效控制(彭银辉等,国家发明专利ZL97109294.X)。但还没有关于利用寄生蜂提高病毒侵染力的研究报道。

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mis(膜翅目、茧蜂科Braconidae)是一种昆虫内寄生蜂,属容性寄生蜂,其寄主范围较广,可寄生于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舞毒蛾等许多鳞翅目夜蛾类害虫的幼虫。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exigua nucleopolyhedrovirus(SeNPV)是甜菜夜蛾的重要病原微生物,已开发为病毒杀虫剂,但因病毒本身的缺陷,尚未有大规模应用。斑痣悬茧蜂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均是甜菜夜蛾的自然控害资源,两者同时作用于甜菜夜蛾,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病毒生物防治效果,充分发挥病毒的控害作用。

三、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

提供一种利用斑痣悬茧蜂提高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力的方法,能安全有效地提高昆虫病毒的控害效果,扩大病毒杀虫剂的应用前景。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选用幼虫寄生蜂斑痣悬茧蜂与SeNPV联合控制甜菜夜蛾,获得了一种安全高效的生物防治方法,它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昆虫病毒的侵染力。

本发明为一种病毒增效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昆虫寄生蜂与病毒协同作用,提高病毒侵染力。

3、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产生以下有益效果:(1)与病毒单剂,明显增效,显著增加了病毒的控害效果,切实提高了害虫生物防治水平;(2)有效减少了病毒的用量,节约了药本;(3)替代了中高毒性农药与病毒协同作用,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四、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明确斑痣悬茧蜂对SeNPV的增效作用。

供试材料:斑痣悬茧蜂和SeNPV均为室内甜菜夜蛾活体内繁殖。

供试昆虫:室内生测所用试虫为室内人工饲养的甜菜夜蛾。

测定方法:采用饲料喂毒法测定斑痣悬茧蜂对病毒的增效作用。分病毒和寄生蜂同时处理和先寄生后病毒处理。

同时处理组:将人工饲料切成小块,以保证3龄甜菜夜蛾1天内吃完,每个一次性杯中放入20块饲料,每块饲料上加10μl病毒液,病毒浓度分105、106和107PIB/ml共3个浓度,同时处理组接入20头甜菜夜蛾3龄幼虫和5头寄生蜂,单病毒对照处理组只接入20头幼虫,单寄生处理组饲料上加10μl水,然后接入20头3龄幼虫和5头寄生蜂。寄生蜂喂以10%蜂蜜水作为补充营养。每处理重复3次(杯)。处理1天后再将试虫从杯中分至6孔板中,每孔1头。

先寄生后病毒处理组:每杯中放有5头蜂和20头虫,先将寄生蜂在1次性杯中寄生1天后,再将试虫分至6孔板中,每孔中有一小块接入10μl病毒液的人工饲料,待饲料吃完后加新鲜人工饲料,同时设有寄生蜂对照和病毒对照。

试验在29℃±1℃的光照培养箱中进行。每日调查死亡虫数和寄生蜂茧数,调查至无病死虫和无新茧出现。统计总致病率、寄生蜂茧数,并计算各处理所有病毒死亡虫的平均死亡时间。应用dps软件并采用Tukey法进行差异显著性统计分析。

实施效果

实施例1:斑痣悬茧蜂与SeNPV同时处理

研究了斑痣悬茧蜂和SeNPV同时作用于甜菜夜蛾时寄生蜂对病毒的增效作用(表1),结果表明,斑痣悬茧蜂对一定病毒浓度范围内的病毒产生了显著的增效作用。寄生蜂对3种浓度病毒杀虫活性的作用表现为:在病毒浓度为105PIB/ml时,斑痣悬茧蜂对病毒杀虫活性表现出显著的提高作用,可使病毒对3龄甜菜夜蛾的致死率由25%提高到65%;在病毒浓度为106PIB/ml时,斑痣悬茧蜂同样对病毒的杀虫活性表现出显著的提高作用,使病毒对害虫的致死率由50%提高到95%;在病毒浓度为107PIB/ml时,病毒的致死率则由78.3%提高到100%,但两者差异不显著。

                表1斑痣悬茧蜂和SeNPV同时作用时的增效作用

  处理  病毒浓度(PIB/ml)  病毒致死率(%)  后代寄生蜂数(头/6头幼虫)  单寄生蜂  单病毒(FB对照)  病毒寄生蜂一同(FB)  单病毒(FB对照)  病毒寄生蜂一同(FB)  单病毒(FB对照)  病毒寄生蜂一同(FB)   105  105  106  106  107  107  0  25de DE  65bc BC  50cd  CD  95aAB  78.3abc ABC  100aA  3.7aA   3.9aA   1.0bB   0.2bB

实施例2:斑痣悬茧蜂先寄生后病毒处理

在甜菜夜蛾先被寄生1天再接病毒时,在病毒浓度为105PIB/ml时,斑痣悬茧蜂对病毒杀虫活性表现出显著的提高作用,可使病毒对3龄甜菜夜蛾的致死率由10%提高到80%;在浓度为106PIB/ml时,病毒的致死率由25%显著提高到63.3%;在病毒浓度为107PIB/ml时,寄生蜂使病毒的致死率则由23.3%显著提高到88.3%。

                 表2斑痣悬茧蜂先寄生后SeNPV处理的增效作用

  处理  病毒浓度(PIB/ml)  病毒致死率(%)  后代寄生蜂数(头/6头幼虫)  单病毒(fb对照)  先寄生蜂后病毒(fb)  单病毒(fb对照)  先寄生蜂后病毒(fb)  单病毒(fb对照)  先寄生蜂后病毒(fb)  105  105  106  106  107  107  10eE  80ab ABC  25de DE  63.3bc BC  23.3de DE  88.3ab AB   4.2aA   3.7aA   1.3bB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