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促进神经再生的免疫抑制剂FK506局部应用缓释膜片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促进神经再生的免疫抑制剂FK506局部应用缓释膜片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摘要

一种促进神经再生的免疫抑制剂FK506局部应用缓释膜片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缓释膜片是将免疫抑制剂FK506植入缓释载体内而形成的柔性药膜。缓释载体为可降解生物高分子材料-聚乳酸(PLA)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12936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2-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0710075282.1

  • 发明设计人 张振伟;

    申请日2007-07-24

  • 分类号A61K31/436;A61K9/70;A61K47/34;A61P37/06;A61P25/02;

  • 代理机构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成义生

  • 地址 518104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沙井大街3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9:45:3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9-1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1/436 授权公告日:20121219 终止日期:20140724 申请日:2007072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2-12-19

    授权

    授权

  • 2008-04-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2-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缓释剂,特别是涉及一种促进神经再生的免疫抑制剂FK506局部应用缓释膜片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是世界性难题,且周围神经损伤在我国是一种高发病,特别是手外科经常会涉及到周围神经损伤。由于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速度缓慢,导致长时间失神经支配的靶器官出现功能障碍,造成该类患者精神上及肉体上的痛苦,并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遗症,同时也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一系列不利的影响,加重了社会负担。

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临床工作中,单纯神经断伤的发生率占90%以上,且其中大多数需要直接吻合修复。目前对不同时期、不同部位断伤神经的机械修复方法的研究及应用已比较成熟,促进神经再生的药理学、组织化学、生物学等方法正在积极探索之中。应用免疫抑制剂FK506抑制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的免疫排斥的研究已有几年历史,但应用FK506促进直接吻合神经的再生则国内外未见相关报道。

人们通过实验发现,FK506在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方面具有如下功能:①抑制细胞及体液免疫,从而抑制淋巴细胞浸润对神经结构和神经细胞的破坏,使神经再生的诱导能力得以充分发挥。②抑制免疫、创伤及炎性增生,调节局部免疫微环境,为神经纤维提供广阔的再生空间。③通过增强再生神经纤维生长椎的活性而直接促进神经再生。④由于改善了神经修复局部的内嵌压及降低了免疫复合物对血管的损伤而间接促进毛细血管再生,进一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⑤理论上对局部微环境中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分泌对神经再生有促进作用的细胞因子的功能无明显影响[6]。⑥促进雪旺氏细胞的增殖及Bunner氏带的形成。

在移植外科中,传统的FK506的使用方法是口服或注射,口服或注射FK506的有效用量范围为0.05-0.30mg/kg/d,即对于平均体重为60kg的成人来说,其用量可达到3.0-18mg/d,对于儿童则要求达到成人剂量的1.5-2倍,往往需要终生用药。过量应用(用量达到高限的2-3倍)时仅表现为轻度高血压、便秘、皮肤红斑等反应。因此,如何将FK506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就成为医学领域的一项客观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促进神经再生的免疫抑制剂FK506局部应用缓释膜片,使其能够调节神经再生室局部免疫微环境,抑制细胞过度增生(免疫和炎性增生)及胶原形成,改善神经吻合口局部微环境及抑制内膜细胞水肿,从而抑制神经瘤的形成、神经外粘连的形成及改善神经内嵌压,使轴突顺利再生、顺利实现轴浆运输、及时提供神经自身修复物质,使局部电流达到阈值并顺利通过吻合口,最终实现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所述缓释膜片的制备方法及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局部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促进神经再生的免疫抑制剂FK506局部应用缓释膜片,该缓释膜片包括抑制剂FK506,其特征在于,该缓释膜片是将免疫抑制剂FK506植入缓释载体内而形成的柔性药膜。

缓释载体为可降解生物高分子材料,缓释载体优选聚乳酸(PLA)[2]和聚乙醇酸(PGA)的共聚物(PLGA),该共聚物是分子量为25000的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两嵌段共聚物。

缓释膜片是由免疫抑制剂FK506与缓释载体制成的粒径为544~545nm的纳米微球体组成,免疫抑制剂FK506与缓释载体按重量百分比1∶4混合而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缓释膜片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聚乳酸PLA[2]和聚乙醇酸PGA反应生成共聚物PLGA;

b、将40mg的共聚物PLGA溶于18ml 100%纯丙酮中,与10mg FK506药液在超声作用下混合,然后将上述混合溶液缓慢加入到50mL去离子水中,超声乳化20~40秒,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00mL,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在室温下搅拌挥发其中的溶剂,经冷冻干燥后得纳米微球;

c、将步骤(b)得到的纳米微球制成长:宽:厚分别为1cm×1cm×0.2cm的药膜,内含10~30mg FK506。

本发明也提供了该缓释膜片的用途,该缓释膜片用作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局部外用药物。

本发明的贡献在于,通过将抑制剂FK506植入缓释载体内可增加特定部位的药物调节,使药物更接近于靶细胞,药物浓度波动小,避免了全身用药经过肝脏代谢的首过效应并可降低药物对全身的毒副作用而且能达到恒释、长效的目的,具有其他制剂不可代替的效果。缓释载体PLGA为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其最终降解产物为乳酸,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在周围神经修复过程中应用FK506能加速瓦勒变性的病理过程,促进雪旺氏细胞的增殖及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保护神经元及促进轴突萌芽,增加轴突再生的数量和质量并有效抑制神经间质的增生及自身免疫反应,减少神经再生的阻力,从而达到理想的神经再生质量和速度。

本发明的缓释膜片可应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临床在国内外尚属首创。本发明可广泛用于细菌性骨髓炎、恶性肿瘤的介入化疗等,技术应用可靠。只要严格控制局部应用剂量,即可保证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且使用时间短(20天左右)。

【附图说明】

图1为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SEM,JSM-6330F,Japan)观察的缓释膜片的纳米微球形貌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促进神经再生的免疫抑制剂FK506局部应用缓释膜片是将免疫抑制剂FK506植入缓释载体内而形成的柔性药膜,用于在移植外科手术中在身体的特定部位局部使用,以使周围神经损伤得到修复和再生。其中的FK506是一种公知的免疫抑制剂,通常用于口服或注射。所述的缓释载体采用可降解生物高分子材料,本例中优选聚乳酸(PLA)[2]和聚乙醇酸(PGA)的共聚物(PLGA),该共聚物是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两嵌段共聚物,其分子量为25000。

该缓释膜片是一种纳米级的微球体的组合物,由免疫抑制剂FK506与上述缓释载体按1∶4(重量百分比)混合而成,微球体的粒径为544~545nm,其微观形态如图1所示。

本发明的缓释膜片按如下步骤制备:

a、将聚乳酸PLA[2]和聚乙醇酸PGA反应生成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两嵌段共聚物PLGA;

b、将40mg共聚物PLGA溶于18mL 100%纯丙酮中,与10mg FK506药液在超声作用下混合,然后将上述混合溶液缓慢加入到50mL去离子水中,超声乳化30秒,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00mL,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在室温下继续搅拌挥发其中的溶剂4小时,经冷冻干燥后得纳米微球;

c、将步骤(b)得到的FK506纳米微球制成长:宽:厚分别为1cm×1cm×0.2cm的药膜,内含20mg FK506,制成的药膜质地较软,可弯成弧形。

整个制备过程采用无菌操作。

体外药物释放试验:将所制备的膜片置于生理盐水中,维持37℃,振荡,定期取样,采用色谱法检测溶液中药物的浓度,通过调节PLGA中PLA和PGA的比例来控制材料的降解速度,达到1mg/day的药物释放速度,并维持20天。

本发明的缓释膜片用作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局部外用药物。

该缓释膜片的使用方法如下:对急诊断伤的神经作常规显露及镜下准确对位,采用外膜法用9-0无创缝线端-端吻合神经。彻底止血后用无菌纱布拭干神经周围创面,将缓释膜片环绕于神经吻合口周围。常规修复其它损伤组织并用筋膜等软组织将修复的神经和膜片覆盖并与其它修复的组织分隔开来后缝合皮肤。术后常规石膏托外固定4周并分别登记随访。

在临床应用中,选取同一时间段(4个月内)腕横纹至肘上5cm切割伤致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急诊断伤的病例共16例并结合病人的意愿和平均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8例。其中男13例,女3例。实验组为应用本发明的缓释膜片组,对照组为不含FK506的PLGA高分子材料缓释膜片组,其中每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断伤各4例。两组病例术后均经1周-2年的随访。1-4周短期观察无异常反应,伤口愈合良好;1-3个月随访观察肌腱愈合良好,B超监测示吻合的血管通畅,均如期进行功能练习。3-12个月随访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感觉恢复,实验组感觉恢复速度平均为3.1mm/d,明显快于对照组的1.7mm/d,且实验组感觉过敏程度较轻,平均持续2-4周,而对照组平均持续4-8周且程度较重;术后10周开始随访肌电图,实验组14周即可引出新生电位,平均较对照组提前4周。3-6个月时通过实验组3例、对照组5例的肌腱松解手术局部观察,见实验组神经瘤不明显,吻合口局部神经柔软且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实验组肌腱及其它软组织的愈合较对照组为优,瘢痕形成较轻。12-24个月晚期随访观察,见实验组8例中有7例恢复优良,感觉恢复完全,畸形完全消失,其中正中神经断伤的拇指对掌功能及尺神经断伤的小指内收外展功能均恢复良好;而对照组恢复较好的4例也未达到上述恢复效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