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眼袋式坡地植树法

眼袋式坡地植树法

摘要

一种眼袋式坡地植树法,通过将坡地植树的坑穴底部挖成与坡面方向相反的倒坡形,其平面形状则成眼袋形,树苗植于坑中紧靠坑上方侧壁处,并以树基为中心刨一锥面坑,覆以薄膜和泥土。本发明既能充分利用顺坡而下的雨水,又能避免坑下沿垮塌,还使树苗获得有效的抗风保护。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08473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7-12-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710049407.3

  • 发明设计人 梁德富;

    申请日2007-06-29

  • 分类号A01G23/04;A01G27/00;A01G13/02;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610065 四川省成都市磨子桥四川大学西区应用物理系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9:28:3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9-0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G23/04 授权公告日:20100630 终止日期:20110629 申请日:2007062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0-06-30

    授权

    授权

  • 2008-02-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7-12-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坡地植树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眼袋式坑穴植树方法。

二、背景技术:

坡地植树不仅浇灌困难,同时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天降大雨时,还易于造成水土流失,以致于造成树根裸露在外,严重时还会造成新植树木的倒伏。为解决上述问题,公知的方法是在树基下方用石头或泥土垒砌一弧形梗,这种措施对于小雨或中雨情形,能起到一定的水土保持作用,但一遇大雨或暴雨,雨水能轻易地将埂冲垮,新植树木也将随之倒伏。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眼袋式坡地植树法,以解决坡地植树的水土保持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待植树坑穴的平面形状挖成类似人的眼袋形,由两条相对的具有相同曲率半径的弧线交合而成,此弧线的曲率半径为3~4m,坑穴顺坡方向的横向尺寸为1.3~1.5m,纵向尺寸为1.8~2m,坑底挖成一个与水平面夹角为45~60度,并与地面坡度方向相反的倒坡形,将坑底面挖松后,再将树苗定植在坑中的横向中心线上并距坑上方壁40~50cm处,覆盖泥土,使坑中泥土呈水平状并低于坑的下方口沿10~20cm,再以树的基部为中心将泥土刨成锥面,锥面的横向尺寸与坑面横向尺寸一致,其中心深度为20~25cm,浇水后,再取一块与锥面横向尺寸一致的塑料薄膜,自薄膜边缘向其中心剪一道口,并在中心处剪一个直径为待植树树基直径2倍的孔后,将薄膜覆盖在锥面上,在薄膜上扎眼,并使孔眼的孔径为3~5mm,孔距为5~7cm,最后在薄膜表面覆盖3cm厚的泥土。

采用上述方案能收到如下显著效果:

1、将坑穴挖成倒坡形,既能大大减小土方工程量,又使坑的下口一侧成为埧形紧固型实土层,使其在大雨或暴雨的情况下不会垮塌。

2、将坑的平面形状挖成眼袋形,既能进一步减小挖土量又能增大坑上沿接纳顺坡流下的雨水量。

3、由于坑穴的倒坡形和平面眼袋形的共同作用,使坑口上沿既与树基平面间有较大的高度差,又使坑上沿的壁形成弧面,这将使树苗获得有效的抗风保护。

4、覆土时保留坑中土面与坑口下沿间一定的高度差能起到积蓄雨水的作用,使较多的雨水能自坑底渗下,从而保持坑中土壤的湿润。

5、以树干基部为中心刨一锥形坑并覆盖薄膜和泥土,既有利于防止树基水分蒸发,减少浇水次数,又有利于所浇之水能集中在根部,还能有效地收集雨水集中供给根部,同时能防止大风将薄膜刮起并避免了薄膜的老化。

6、在薄膜上扎眼,既有利于根系透气,又能使进入树基周围的雨水和浇灌之水的分配更趋合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