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关于彻底治理黄河下游泥沙的方法

一种关于彻底治理黄河下游泥沙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悬河”的底部适宜高度建多条疏沙隧道,并在大堤两岸的中间适宜长度的隧道顶部安装上若干多孔疏沙管道或漏斗和由法兰连接的自控阀门。用以调整疏沙流量和疏沙位置,多孔疏沙管道的斜面正迎水流方向。在两边设定的河床斜坡上按不同水位设定安装若干多孔疏沙管道和自动控制阀门连接同样固定在隧道的中心位置,并在多孔疏水管道顺河床方向预制加强筋,用以控制水量清洗隧道。每个疏沙管道或漏斗和疏水管道及自控阀门的下端装上小型水轮发电机,以供在疏水疏沙时隧道及附近用电所需。在隧道大堤外侧两端各设高强密封闸门一座,用以控制疏沙方向或启闭隧道。在无沙可疏的情况下也可作两岸的地下通道。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77302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6-05-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王毅;

    申请/专利号CN200410088868.8

  • 发明设计人 王峻璋;

    申请日2004-11-08

  • 分类号E02F5/28(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南阳路38号太极公馆1-2-601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7:12:1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2-2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E02F5/28 授权公告日:20090923 终止日期:20101108 申请日:2004110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08-31

    文件的公告送达 IPC(主分类):E02F5/28 收件人:王俊章 文件名称:专利权终止通知书 申请日:20041108

    文件的公告送达

  • 2011-03-09

    文件的公告送达 IPC(主分类):E02F5/28 收件人:王毅 文件名称:缴费通知书 申请日:20041108

    文件的公告送达

  • 2009-09-23

    授权

    授权

  • 2007-07-18

    地址不明的通知 收件人:李老代王俊章 文件名称:发明专利申请进入实质审查程序通知书 申请日:20041108

    地址不明的通知

  • 2007-05-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05-17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治理黄河下游泥沙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有史以来,黄河下游因大量泥沙积淤,使河道堵塞,变化无常?游荡不定,河底逐年上升,是历史上黄河决口频繁,改道不断的根本原因。

为治理黄河泥沙古?今?中?外?名人?学士?帝王?大臣?学者?专家,想尽办法,植草种树封沙源、建水库、筑堤坝、束水攻沙、调水调沙。然而,河底还是逐年升高,下游河悬,谁也无办法。只是想加堤固坝,不解实际问题。在三门峡水库蓄水的一两年时间里,渭水河口,风陵渡河床升高4.6米,八百里秦川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下游从50年到93年的40余年间,花园口河底上升2米,夹河滩上升2.6米,孙口上升3.7米,利津上升2.65米,又建了个小浪底。如今悬河依旧,谁人有好办法。若干年后,在万不得已时,黄河只有人为改道北岸以北,原北岸做南岸大堤,再建一条800公里左右的新北岸大堤。

一条带着泥沙的黄河,千万年来倾尽了人类的才智,到如今,“悬河”只能望河兴叹。

世人注目的几大枢纽工程几乎把黄河卡死在中、上游河道里,下游几经断流。

况且,每个大型水库里每年要耗损、渗漏多少千万立方的水资源,几个大型水库加起来又是多少千万立方的水资源损耗,有谁作过统计和计算,这对下游水资源短缺是否要负点责任。

再说,黄河的泥沙总不能永远关在上中游的水库里,还要通过下游河道送入大海。集中输送泥沙,这对下游河道是利还是害,谁能给出一个准确的让人信服的定论呢?再说大量泥沙在将近800公里左右游荡的河道里需要走多少天,又有多少能送入大海,这不是人们用理论计算和设想能说清楚的事。换句话说:“有谁能保证把上中游水库的泥沙全部安全的送入大海呢?”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根治黄河下游河底不再继续升高,永无水患特定“十六字”方略,既:“河道取直,束水中流,疏沙两岸,河底定线。”

现黄河下游河道游荡,利于泥沙沉淀,河底淤高,忽左忽右的河床也给河堤、河坝带来安全隐患。把“河道取直”于左右大堤中间,束水中流,减少堤坝隐患,河流顺畅,泥沙积淀自然就会大大减少。顺畅的河水会把大量泥沙送入大海的,并加速了海口冲击平原的形成和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疏沙两岸”可治“悬”。根据实地勘察测绘的具体情况,选择有利合适的地形条件,在高位“悬河”的底下修建多条高强度河底隧道,在隧道(即:设计的两堤中间河床位置)的上方安装固定若干个能自动调控的阀门和多孔疏沙管道或漏斗。用以控制河床断面上所有多孔疏沙管道或漏斗的启闭和使用。如说明书附图所示。

同时在河床两侧的坡岸上安装若干不同水位的多孔疏水管道,同样有自控阀门控制启闭。坡岸底部应和河底疏沙隧道牢固连接在一起,并设置一定长度和护坡措施,以疏水管道的水量来调整疏沙管道或漏斗的疏沙含水量及泥沙在隧道内的流速和清洗隧道。

在每个疏水疏沙管道下端装上小型水轮发电机,以供隧道及附近用电所需。

若按30000秒立方流量设计河道河床及疏沙隧道。河道积淤数十年的泥沙就可通过多孔疏水疏沙管道或漏斗及高压冲沙船的配合应用,通过疏沙隧道把泥沙送到两岸合适的地方,或造人工平原、人工湖泊,或淤垫沼泽洼地、风沙薄田,以利农耕。

其实黄淮平原和华北平原很大部分就是黄河在自然条件屡屡决口,改道创造出来的,并且也在平原上创造了很多地形灾难,沟豁泽洼随处可见。

现在是我们在两大平原上进行雕琢的时候了,用黄河泥沙把灾难地形填平和改良,同时也是彻底治理悬河的时候了。

设计的河底就是疏沙隧道上安装的疏沙管道或漏斗上端。就是所定河底之线,在顺畅的河道上还可通航,利国利民自不必多讲。

隧道两端大堤外侧各设密封闸门一座,以作封闭隧道和调节疏沙方向所用。当然在无沙可疏的情况下,本隧道也可作两岸地下通道以利交通。

用此方法和设施就可完全在相当长时期内彻底治理黄河泥沙淤塞河道的顽疾,使悬河不“悬”,使泥沙畅流、畅疏。

附图是本发明的剖析图。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