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治疗痹症的中成药“痹症宁”

治疗痹症的中成药“痹症宁”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痹症的中成药,它是以当归、黄芪、川芎、秦艽、豹骨、马钱子、防已、乳香、没药、威灵仙、桂枝、田七、全虫、僵蚕、续断、杜仲、红花、草乌、麝香、防风、羌活、茜草、白花蛇、生姜、赤芍、白芷、甘草为原料,根据常规制法制成口服中成药。本发明抓住了痹症的基本病因,认为主要是风、寒、湿杂至而致病,其临床有效率为87%,同时未发现有毒副作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008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1997-01-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李文明;

    申请/专利号CN96106390.4

  • 发明设计人 李文明;苏新发;

    申请日1996-06-11

  • 分类号A61K35/78;

  • 代理机构太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邢良选

  • 地址 83005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九家湾武警黄金医院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2:48: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2-08-14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 2000-07-26

    授权

    授权

  • 1997-01-15

    公开

    公开

  • 1996-12-25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痹证的药物,具体地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中成药。

痹证是由于人体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造成闭阻经络,气血不能畅运,以致发生肢体关节疼痛、关节伸展不利,影响正常活动的一种临床表现。痹证是中医常用的述语,结合现代医学,它可以包括诸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周围神经炎,坐骨神经痛,骨性关节炎以及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由于人体在患上述疾病时均伴有相类似症状,故痹证的发病率无法精确统计。以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例,其发病率国外约为2‰,国内约为1‰左右,我国患此病者约160万人(《常见病中医临床治疗进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1年版,93页。)

因上述疾病的病因不明,故西医尚无特效疗法,一般用水杨酸制剂或激素类药物治疗,其效果不理想且副作用大,因此,发挥中医的优势,探讨中医药治疗方法是一条有价值的路子。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治疗痹证的中成药。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参照古今中医文献及众多医家对痹证的研究成果,又经本发明人多年临床研究而成。

本发明人认为,痹证是因风、寒、湿杂至而致病,根据中医理论,临床症状的发生均与经络不通、血脉受阻有关,虽然痹证分风、寒、湿、热等多种辩证分型,历代医学的传统组方也各有侧重,但本人认为过多的分型反而对用药造成困难。

因此,本发明人提出“温经散寒,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搜风祛湿”为主要治则,抓住了本证的主要矛盾,适合痹证的各种分型。

本发明中成药采用如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b为单位重量份):

当归18-22b    黄芪45-55b    川芎18-22b    秦艽22-28b

豹骨14-18b    马钱子22-28b  防己22-28b    乳香10-14b

没药10-14b    威灵仙10-14b  桂枝16-20b    田七21-27b

全虫16-20b    僵蚕18-22b    续断18-22b    杜仲27-33b

红花6-10b     草乌27-33b    麝香0.5-2b    防风13-17b

羌活21-27b    茜草36-44b    白花蛇8-12条  生姜20-24b

赤芍32-38b    白芷32-38b    甘草32-38b

将上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口服中成药。

方中的桂枝、防风、羌活、生姜、白芷均有温经散寒作用;草乌含乌头碱,有局部麻醉作用,动物试验有消炎、镇痛功能;秦艽、续断、杜仲通经活络;马钱子含番木鳖碱,可提高横纹肌的扩张能力;麝香活血散结作用明显;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活血祛瘀;乳香、没药活血止痛;僵蚕、防风息风止痛;黄芪既有提高肌体免疫功能,又能改善血液循环;茜草有抑菌、祛瘀作用;田七可增加血液循环,有溶血作用;防己、威灵仙、蜈蚣、白花蛇均为传统止痉、活络、祛湿之品;豹骨替代传统虎骨,取其舒筋散结作用;甘草可调合诸药。

以上药物的药性,符合中医对痹证的用药原则,其中多数药味的药理作用已被实验证实(参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年第1版)。

本发明人曾用此药治疗4000余例痹证患者均获满意效果,用药中未发现毒副作用。下面是最新统计的200例患者用药三个疗程(三个月)后的疗效统计资料,其中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12例,痛风患者24例,周围神经炎患者1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6例,坐骨神经炎患者19例,其它11例。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三个疗程后患病部位疼痛停止,关节可以屈伸,

        能正常活动,或关节肿大消除。进步——治疗后患病部位疼痛减轻,肢体活动较治疗前有所

    改善。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200例痹证疗效统计表

  显效  进步 无效  小计  风湿、类风湿性     关节炎   37   67  8  112    痛    风   8   10  6   24   周围神经炎   6    9  3   18  强直性脊柱炎   4    8  4   16   坐骨神经炎   9    8  2   19    其    它   2    6  3   11    共    计   66 (33%)  108 (54%)  26(13%)  200

本发明抓住了痹证的基本病因,认为主要是风、寒、湿杂至而致病,故以“温经散寒,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搜风祛湿”为组方原则。从上述的疗效统计表可知,本药对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7%(其中显效率33%,进步率54%),无效率13%,并且未发现毒副作用。所以本发明具有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的优点。

实施例1,本实施例采用如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b为单位重量份):

当归20b    黄芪50b      川芎20b    秦艽25b

豹骨16b    马钱子25b    防己25b    乳香12b

没药12b    威灵仙12b    桂枝18b    田七24b

全虫18b    僵蚕20b      续断20b    杜仲30b

红花8b     草乌30b      麝香1b     防风15b

羌活24b    茜草40b      白花蛇10条 生姜22b

赤芍35b    白芷35b      甘草35b

将上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密丸或散剂型口服中成药。

制法:

上述的27味药中,为减低马钱子的毒性,用砂炒至颜色变黄(约270℃,3分钟);草乌先用水浸泡至无干心,再另加水煮沸5小时,干燥;其余中药连同加工过的马钱子、草乌共研细末即成散剂。

剂型:1、密丸:按《中国药典》中所载的密丸制法,上述散

               剂加适量蜂密制成丸剂,每丸重9克;

      2、散剂:上述散剂装入塑料袋中,密封,每袋重5克。

功能:温经散寒,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搜风祛湿。

主治:因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周围神经炎、坐骨神经炎以及强直性脊柱炎等引起的肢体疼痛、关节屈伸不利、活动受限或关节肿大灼热等病症。

用法:丸剂——每日服两次,每次2丸,温开水送下;

      散剂——每日服3次,每次5克,温开水送下;

      以上连服一个月为一疗程,三个疗程观察疗效。

实施例2,本实施例采用如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b为单位重量份):

当归18b    黄芪45b      川芎18b      秦艽22b

豹骨14b    马钱子22b    防己22b      乳香10b

没药10b    威灵仙10b    桂枝16b      田七21b

全虫16b    僵蚕18b      续断18b      杜仲27b

红花6b     草乌27b      麝香0.5b     防风13b

羌活21b    茜草36b      白花蛇8条    生姜20b

赤芍32b    白芷32b      甘草32b

将上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密丸或散剂型口服中成药。

实施例3,本实施例采用如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b为单位重量份):

当归22b    黄芪55b    川芎22b     秦艽28b

豹骨18b    马钱子28b  防己29b     乳香14b

没药14b    威灵仙14b  桂枝20b     田七27b

全虫20b    僵蚕22b    续断22b     杜仲33b

红花10b    草乌33b    麝香2b      防风17b

羌活27b    茜草44b    白花蛇12条  生姜24b

赤芍38b    白芷38b    甘草38b

将上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密丸或散剂型口服中成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