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初步自动形成位于圆形针织机上的管状针织品的封闭袜尖的装置

一种用于初步自动形成位于圆形针织机上的管状针织品的封闭袜尖的装置

摘要

多个钩(23u),该钩与袋(MP)的初始边相接触,该袋由覆盖半圆周的扇形部上的针(7x)形成,上述钩还将上述初始边传递给与上述针的扇形部相对的另一扇形部中的针上,上述钩设于杆(23)的端部,该杆为弹性柔性杆并沿纵向移动,弯曲型却在件为铰接从而它可绕下述轴转动,该轴位于套(1)中的针(7)的周围工作区域的径向,在上述支承件中沿径向设有分别用于每个杆的径向滑动通道。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996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1996-08-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金莱迪公司;

    申请/专利号CN95190559.7

  • 发明设计人 保罗·孔蒂;

    申请日1995-06-07

  • 分类号D04B9/56;

  • 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张祖昌

  • 地址 意大利安科纳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2:44:0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3-08-06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 2000-10-11

    授权

    授权

  • 1997-07-30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 1996-08-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意大利专利第……号(其申请人为GiovannaBazzati,申请号为FI91A227,申请日为1991年9月13日)所描述的装置的改进,该装置用来自动形成如短袜、长袜或紧身衣中裤腿部的管状针织品的封闭袜尖,该针织品直接位于带有针套的圆形针织机上,该针套上形成有上述针织品。该装置包括多个钩,在对针织品进行圆形针织开始之前,该钩能与袋的局部初始织物相接触,该袋是由覆盖半圆周的扇形部上的针形成的,该针能将上述初始边传递到与上述针所在的扇形部相对的另一部分上的针上。

在上述申请号为FI91A227的意大利专利之前为了能够将直接位于圆形针织机上的长袜袜尖封闭人们还进行了其它的尝试。

专利权人Giuliano Ugolini的IT676845和685974号专利公开了一种借助代替普通盘板的装置在最后形成管状针织品时对其袜尖封闭的技术。因此该技术不能针织双层边,该边要求使用盘钩。

专利权人为Schiavello,专利号为IT1205775的专利也公开了一种在最后形成管状制品时对其袜尖进行封闭的技术。在封闭袜尖时圈的传递是通过机械部件实现的,该部件的功能不能令人满意。

另外上述所有已有装置具有下述缺点,即在端部区域从制品上会伸出有较粗的端头(为缝合部分)。

申请人为Conti Florentia,申请日为1990年8月10日,申请号为IT9465A/90的申请以及申请人为Bazzanti,申请日为1991年9月13日,申请号为FI91A27的意大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允许从在加工设备上的封闭袜尖开始对制品进行加工而后在该设备上最终形成制品。上述设备具有几个较为复杂的使用问题,该问题在本发明中已消除掉。

根据本发明,上述钩位于弹性柔性杆的端部,该杆通过围绕针套的凸轮环中的凸轮沿纵向移动。上述杆滑动时以适当方式导向。用来使上述杆沿轴向滑动的其中一个导向件为弯曲型支承件,该支承件为铰接从而它可绕下述轴转动,该轴位于针套中的针的周围加工区域的径向,在上述支承件中沿径向形成有分别用于每个杆的径向滑动通道。本发明还设有下述部件,该部件可使上述支承件在两个基本相反的位置之间移动从而可使上述钩翻起进而实现上述边的传递。

上述其中一个杆的导向杆还可为带有导向件的传动部件,该导向件使杆移入下述工作位置,该位置位于针套的中心,另外上述杆还移入下述位置,该位置位于钩中处于非作用状态时的一侧从而在形成针织品袜尖之后能够使形成的针织品通过并对其特别借助气动驱动件进行拉伸。上述传动件上的导向件还可这样制成,即它们将上述杆聚在一起或至少相互紧靠在一起。

上述杆的移动导向件位于支承件的轴向一侧,该侧与形成裤部时钩的非作用状态相应,并且跨过针的弧形部。

上述杆的导向件包括管或等同部件,在该管或等同部件中杆沿针套的轴向向平行的方向延伸,上述管或等同部件跨过上述针套区域周围弧形部。

根据下面的描述和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该附图以实例的方式并且在不对本发明进行限定的条件下表示了本发明实施例。

图1~5为本发明装置中的针套和部件的透视图,该图局部剖开,上述各图分别处于初步形成封闭袜尖的各个加工阶段;

图6~10表示针织机的主要部件的各个截面图,该截面沿针套的轴向以及与钩的异向支承件的转动轴相垂直;

图6A~10A为用来移动钩杆的凸轮局部图;

图11为沿图8中XI—XI线剖面图;

图12~15为平面示意图;

图12A~14A为沿图12箭头f12和图14中箭头f14方向的局部透视图;

图16为图6放大的细部图;

图17为图11的放大细部剖面图;

图18为沿图6中箭头f18方向的放大细部图。

如图所示,标号1表示与沉降器凸缘3相连的针套,标号5表示用来制作长袜或类似物的单套设备中所常使用的钩盘。标号7表示针,标号9表示盘5上的钩,标号11表示根据制品管状部所形成的织物对针进行选择的选择器或驱动器。标号12表示沉降器。在针套1内部上部,在针套1工作区中的异型环13下方设有由不同直径的二个管段构成的肩部15。该肩部的底部通过法兰17支承有管形肩部19,该肩部沿其圆形截面的弧形边(特别是半圆周)在外侧设有可使相应的柔性杆23沿轴向滑动的多个管21。每个柔性杆23与相应的滑动块25(也可参见图18)相接合,该滑动块25以适当方式导向。每个滑动块25进一步与滑动件27相接合,该滑动件27在与针套相类似的另一开有槽的套29中的相应槽中滑动。每个滑动件27中的凸部27A从套29上凸起,并可由凸轮环移动。该凸轮环环绕套29以便对凸部27A施加作用力。图6A~10A表示改进的形式,此时套29的平面中设有移动凸部27A的凸轮,在上述图中仅能看到一个凸部27A。管21绕小于半圆周的扇面或弧形边延伸,在上述扇面或弧形边的中心位置设有另一刚性杆31,它与滑动块33相接合,该滑动块33与滑动件35成整体连接。该滑动件35上带有凸部35A,该凸部35A与环境套29的凸轮环中的另一对凸轮相接触。在上述扇形面或弧形边的一端设有另一刚性杆37,该刚性杆37借助另一对凸轮通过凸部39A移动,上述扇形面或弧形边中设有杆23和带有凸部27A的滑动件27。刚性杆37的顶部支承有用于下述目的的支架37C。

两个凸轮,即抬起凸轮41A和下降凸轮41B与凸部27A(主要参见图6A~10A)相接触。两个凸轮,即抬起凸轮43A和下降凸轮43B与杆31的凸部35A相接触。两个凸轮,即下降凸轮45A和抬起凸轮45B与用于下述目的的支架37C中的杆37的凸部39A相接触。

图6~10所示的截面为设有弹性柔性杆23的弧形边的对称平面,该平面与图11所示的截面相垂直。支承件47借助销45沿与上述对称平面相垂直的方向铰接。该支承件47的曲率半径基本与环13的内边的曲率半径相同。上述半圆形支承件47设于上述内边中,并且位于图6所示的下部位置或位于图9和16所示的对称翻起位置。按如上方式作用于在套29中滑动的滑动件上的凸部39A上的凸轮45A和45B使刚性杆37移动,作为该刚性杆37轴向移动的结果支承件47借助支架37C通过传动机构48移动。上述凸部39A的抬起与下降使支承件47在图6和9或10所示的两个位置之间翻起,并通过图8所示的中间位置。

在刚性杆31顶端部,法兰17上设有支承件31A,该支承件31A在49A处与部件49铰接,该部件49通过在49B处与杆31端部铰接从而可沿上述对称平面斜向运动。与铰接点49A相对的部件49的端部沿径向运动,部件49形成导向件49G,它基本位于图1、2和7所示的工作位置的中部。弹性柔性杆23在扇形法兰17上方延伸,它从管21的端部伸出并集中于移动部件49的导向端49G,之后再呈扇形分开直至延伸至支承件47处。该支承件47带有通孔47A,该孔47A的内部呈漏斗形张开,其外侧径向导向端相对内端延伸。    在上述位于中心的导向件49A上方,每个杆23穿过支承件47中的一个孔47A从而形成扇形分部。在支承件47外侧,即在支承件47中所形成的导向孔47A外侧弹性柔性杆23仍呈扇形延伸。杆23的端部形成有用于下述目的的两个钩23U。

借助凸部27A和相应凸轮41A可使弹性杆23滑动,作为支承件47中的导向孔47A所确定的每个杆23的方向的结果,上述滑动使相应的钩23U在支承件47外侧滑动,并且上述钩23U相对支承件47沿径向向外侧移动。也就是说每个弹性杆23是由其本身的滑动件27、其本身的滑动块25、管21,同轴导向件49G和支承件47中的相应的导向孔47A来导向的,这样便可使端部钩23U相对弯曲型支承件47的径向以及从该支承件外侧产生直线的径向滑动。

在初始工作条件下传动部件49位于图6所示位置,也就是说在针套轴的范围内该部件49相对中心导向件49G倾斜,支承件47通过支架37C移入下述位置,该位置与刚性杆31所处的位置(参见图6和图1)相反。在上述条件下便可开始对长袜的袜尖的加工,此时丝线沿杆23和该杆23的导向管21的所处位置的相反位置按径向分布到弧形面上的针7X上。在初始条件下,由于针套反复伸缩的运动钩23伸出直至它们位于针7X之间的下述位置,该位置用来接收丝线以使初步形成制品袋。支承件47翻起至到7X的一侧,也就是说处于图1,2,6,7所示的状态。一旦开始加工钩23U从图1、7和12所示的位置撤出并移至图2、7和13所示的位置,在此处钩从针的工作区域移动限定的距离并且可形成图2和13所示的。在上述状态下可形成足够量的织物(图8),该织物在带有竖直U形截面的钩23U和到7X之间延伸。制品的上述部分MP用来将安制作管状制品的袜尖初步密封,该部分MP延伸一段距离从而借助支承件47的角位移将该部分MP穿过针套而拉紧,上述角位移即从图6所示的位置至图8所示的中间位置,然后至图9所示的翻起位置,以时钩仍处于图6所示的收回状态而不处于图7所示的伸出状态。为了将支承件按上述方式翻起可借助朝向支承件伸出或收回的钩23U从而将图8所示的盘5抬起。当支承件47到达图9所示的翻起位置(该位置相对图6和7所示的位置对称)时,钩23U伸出直至它们靠近弧形面上的针,该位置与针7X的位置相对,该针7X已事先对袋MP进行加工。在上述状态下即钩23U按图9所示方式伸出,与针7X相对的针开始工作并且与边相接触,该边首先由钩23U连接以便形成袋MP。按上述方式,由于与针7X相对的针与袋MP初始边相接触从而在针的圆形加工区域内部及其横向,上述袋MP织物的结构呈图14所示的形状。

在上述位置,不仅由弧形排列的针7X,而且由针套中所有的针所进行的对织物的加工开始形成管状制品。应注意到袋的形成起初是借助位于针7X的弧形部中的有限数量的针来完成的,而所有的针则是在用来形成袋MP的钩与初始制品接触后开始工作的。上述袋在较宽和较窄区域形成,该较宽区域和较窄区域分别包括和不包括针7X弧形部中的加工对称针7X,该针7X以往复运动方式对袋进行加工,管状制品的编织是在钩23U将织物MP的初始边传递到下述位置的一些针上之后开始进行的,上述钩23U相对支承件47翻起,上述位置与加工袋的针7X的弧形部的位置相反,这样便可与钩23U所保持的线缝接合并开始形成管状制品。

为了形成管状制品按通常方式必需在针套内部并沿该斜套设置和拉伸制品。特别是制品必需能够在管19内部移动,在这里可形成向下的吸气以便在制品形成时使管状制品的线缝处于受拉状态。为此,在将支承件47从图6所示的位置翻起到图9所示的位置之后,以及将钩23U所保持的线缝传送给按如上方式对管状制品进行加工针之后,要使肩部15留有足够大的空间。为此可通过下述动作来实现,即使部件49从导向件49G位于针套轴向的状态移动到图5和10所示的状态,在该状态中心导向件49G从针套的轴向区域移至朝向肩部15的区域,从而可借助气动拉伸将制品移入管19的内部。

在形成管状制品之后,该制品在成形之初在袜尖封闭,另外在形成制品的斜释放之后,支承件47再次从图10所示位置翻转到图6所示的位置,部件49再次从图10所示位置移至图6,1和2等所示位置。通过将支承钩9的盘5抬起使可将支承件按上述方式再次移动,在作用于杆23和凸部27A的凸轮41A的作用下钩23U回到其位置,它沿径向向外方向首先局部伸出,然后全部伸出,重复形成初始袋的操作以便将制品的端部初步密封。

要使钩23比图10所示的位置更靠近支承件47,这样在图10所示的状态钩23a不与所形成的管状制品相接触。

可以理解,附图仅仅表示了单独作为本发明实际描述的实例,在不离开本发明的指导概念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的形式和布置进行改变。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