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采用水喷射泵的无水箱高层建筑供水方法及供水装置

一种采用水喷射泵的无水箱高层建筑供水方法及供水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水喷射泵的无水箱高层建筑供水方法及供水装置,将贮水池A中的水提供给高层建筑的高区Ⅰ、中区Ⅱ和低区Ⅲ;由变频水泵B直接向高区Ⅰ供水,并将变频水泵B提供的高压水作为中区Ⅱ和低区Ⅲ水喷射泵的工作流体,引射贮水池A的水分别向中区Ⅱ和低区Ⅲ供水。本发明提供的采用水喷射泵的无水箱高层建筑供水方法及供水装置,与现有的两种无水箱高层建筑供水方式相比,能量损失小,运行动力费用低,而且运动部件少,初投资低,维护管理方便;同时,本发明在水喷射泵的工作流体入口及引射流体入口上均设置有自控阀门来调节工作流体的入口压力和引射流体的流量,从而使喷射泵的供水流量和压头能与建筑用水的不均匀性相适应。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59445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矿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788744.4

  • 发明设计人 王菲;张建功;李丹阳;周游;

    申请日2014-12-17

  • 分类号E03B11/16;E03B7/07;

  • 代理机构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黄成萍

  • 地址 221116 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中国矿业大学科研院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4:57: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2-0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E03B11/16 授权公告日:20160127 终止日期:20161217 申请日:20141217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1-27

    授权

    授权

  • 2015-05-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3B11/16 申请日:201412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5-0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水喷射泵的无水箱高层建筑供水方法及供水装置。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层多、楼高,低层管道中静水压力过大,所以会造成管道漏水,启闭水龙 头、阀门时会出现水锤现象,引起噪声,且易损坏管道、附件等;而且低层放水流量大, 水流喷溅,浪费水量,并影响高层供水。因此,为了解决低层管道中静水压力过大的问 题,高层建筑给水系统均采用竖向分区给水方式。

目前常用的高层建筑给水方式主要有:高位水箱供水方式、气压水箱供水方式及无 水箱供水方式。其中,高位水箱供水方式必须在建筑内设置水箱,占用建筑面积且对建 筑结构不利;气压水箱供水方式储水量小,水泵启闭频繁,且运行动力费用高。无水箱 供水方式根据给水系统中用水量情况自动改变水泵的转速,调整出流量并使水泵具有较 高工作效率,主要有变速水泵并列供水和变速水泵减压阀供水这两种方式,分别如图1 和图2所示。其中变速水泵并列供水方式设备费用较大,而变速水泵减压阀供水方式通 过减压阀来降低中低区的压头,水泵的运行动力费用高。

图1为变速水泵并列供水方式的示意图,该装置主要由贮水池a1、低区变频泵b1、 中区变频泵c1、高区变频泵d1及连接管道1-1、1-2、1-3、1-4、1-5、1-6组成。贮水池 a1的自来水被低区变频泵b1、中区变频泵c1和高区变频泵d1吸入加压后通过管路分 别向建筑的高区Ⅰ、中区Ⅱ及低区Ⅲ供水。

图2为变速水泵减压阀供水方式的示意图,该装置主要由贮水池a2、变频泵b2、 低区减压阀c2、中区减压阀d2和连接管道2-1、2-2、2-3、2-4、2-5、2-6组成。贮水池 a2的自来水被变频泵b2吸入加压后一部分向高区Ⅰ直接供水,其余部分分别通过低区 减压阀c2和中区减压阀d2减压后向低区Ⅲ和中区Ⅱ供水。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水喷射泵的无水 箱高层建筑供水方法及供水装置,由变频水泵直接向高层建筑的高区供水,并利用变频 水泵提供的高压水作为中区和低区水喷射泵的工作流体,引射贮水池的水分别向建筑的 中区和低区供水。这种方式相比变速水泵减压阀供水方式,减小了能量的损失,运行动 力费低;相比变速水泵并列供水的模式,运动部件少,初投资低,维护管理方便。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采用水喷射泵的无水箱高层建筑供水方法,将贮水池A中的水提供给高层建筑 的高区Ⅰ、中区Ⅱ和低区Ⅲ;由变频水泵B直接向高区Ⅰ供水,并将变频水泵B提供 的高压水作为中区Ⅱ和低区Ⅲ水喷射泵的工作流体,引射贮水池A中的水分别向中区Ⅱ 和低区Ⅲ供水。

一种采用水喷射泵的无水箱高层建筑供水装置,贮水池A第一出水口接第一管路进 水端,第一管路出水端接变频水泵B进水端,变频水泵B出水端接第二管路进水端, 第二管路出水端分别接第三管路进水端和第十一管路进水端,第三管路出水端分别接第 四管路进水端和第五管路进水端,第十一管路出水端与高区Ⅰ的配水装置连接;

贮水池A第二出水口接第六管道进水端,第六管道出水端分别接第七管道进水端和 第八管道进水端;

第四管路出水端接中区水喷射泵G的工作喷嘴,第八管道出水端接中区水喷射泵G 的引射室入口,中区水喷射泵G的出水口接第九管道进水端,第九管道出水端与中区Ⅱ 的配水装置连接;

第五管路出水端接低区水喷射泵H的工作喷嘴,第七管道出水端接低区水喷射泵H 的引射室入口,低区水喷射泵H的出水口接第十管道进水端,第十管道出水端与低区Ⅲ 的配水装置连接。

上述供水装置中,分别用中区水喷射泵G、低区水喷射泵H来代替减压阀供水方式 中的两个减压阀。

在第四管路上设置有自控阀门C,在第五管路上设置有自控阀门D,在第八管路上 设置有自控阀门E,在第七管路上设置有自控阀门F。在中区水喷射泵G和低区水喷射 泵H的高压进水管路上分别设置自控阀门C和自控阀门D,以调节高压水的入口压力; 在中区水喷射泵G和低区水喷射泵H与贮水池A连接的进水管路上分别设置自控阀门 E和自控阀门F,以调节引射水的流量。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采用水喷射泵的无水箱高层建筑供水方法及供水装置,与 现有的两种无水箱高层建筑供水方式相比,能量损失小,运行动力费用低,而且运动部 件少,初投资低,维护管理方便;同时,本发明在水喷射泵的工作流体入口及引射水入 口上均设置有自控阀门来调节工作流体的入口压力和引射流体的流量,从而使喷射泵的 供水流量和压头能与建筑用水的不均匀性相适应。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变速水泵无水箱并列供水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传统的变速水泵减压阀无水箱供水方式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供水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高区供水路径;

图5为本发明的中区供水路径;

图6为本发明的低区供水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采用水喷射泵的无水箱高层建筑供水方法,将贮水池A中的水提供给高层建筑 的高区Ⅰ、中区Ⅱ和低区Ⅲ;由变频水泵B直接向高区Ⅰ供水,并将变频水泵B提供 的高压水作为中区Ⅱ和低区Ⅲ水喷射泵的工作流体,引射贮水池A中的水分别向中区Ⅱ 和低区Ⅲ供水。如图3所示,为基于该思想设计的一种采用水喷射泵的无水箱高层建筑 供水装置,该供水装置的具体结构为:

贮水池A第一出水口接第一管路1进水端,第一管路1出水端接变频水泵B进水 端,变频水泵B出水端接第二管路2进水端,第二管路2出水端分别接第三管路3进水 端和第十一管路11进水端,第三管路3出水端分别接第四管路4进水端和第五管路5 进水端,第十一管路11出水端与高区Ⅰ的配水装置连接;

贮水池A第二出水口接第六管道6进水端,第六管道6出水端分别接第七管道7 进水端和第八管道8进水端;

第四管路4出水端接中区水喷射泵G的工作喷嘴,第八管道8出水端接中区水喷射 泵G的引射室入口,中区水喷射泵G的出水口接第九管道9进水端,第九管道9出水 端与中区Ⅱ的配水装置连接;

第五管路5出水端接低区水喷射泵H的工作喷嘴,第七管道7出水端接低区水喷射 泵H的引射室入口,低区水喷射泵H的出水口接第十管道10进水端,第十管道10出 水端与低区Ⅲ的配水装置连接;

在第四管路4上设置有自控阀门C,在第五管路5上设置有自控阀门D,在第八管 路8上设置有自控阀门E,在第七管路7上设置有自控阀门F。

在进行设计时,需要设计中区水喷射泵G的出水口压力高于低区水喷射泵H的出 水口压力。

该供水装置的工作过程为:

贮水池A中的无压贮水一部分通过第一管路1被吸入变频水泵B加压。

经变频水泵B产生的高压水一部分通过第二管路2送至高区Ⅰ的配水装置,另一部 分通过第三管路3分为两路:一路经自控阀门C和第四管路4进入中区水喷射泵G的 工作喷嘴中作为工作流体,另一路经自控阀门D和第五管路5进入低区水喷射泵H的 工作喷嘴中作为工作流体。

贮水池A中的另一部分无压贮水通过第六管道6分为两路:一路通过自控阀门E 及第八管道8进入中区水喷射泵G的引射室中,另一路通过自控阀门F及第七管道7 进入低区水喷射泵H的引射室中。

进入中区水喷射泵G中的高压水和引射水充分混合后通过第九管道9送至中区Ⅱ的 配水装置。

进入低区水喷射泵H中的高压水和引射水充分混合后通过第十管道10送至建筑低 区Ⅲ的配水装置。

本案的供水装置,供水路径有三条,如图4、图5、图6所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 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