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应用系统表现层集成技术平台及其形成的集成模式及方法

应用系统表现层集成技术平台及其形成的集成模式及方法

摘要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系统表现层集成技术平台及其形成的集成模式及方法。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应用系统表现层集成技术平台,所述平台为星状部署结构,整个平台通过一个统一服务接口定义;最终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一种域数据源抽象及其实现,即将域抽象为关系数据库,域的请求抽象为数据库的结构化查询方式,实现内容的传输协议对于开发者透明。本发明在集成过程中,不需要被集成系统建设方提供数据及应用接口配合,有效减少了集成实施工作的组织难度。根据不同集成模式,能够模块化迭代渐进集成,保障集成进度,减少集成风险。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32044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532056.1

  • 发明设计人 邵建伟;

    申请日2014-10-10

  • 分类号H04L29/08(20060101);

  • 代理机构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顾可嘉

  • 地址 310006 浙江省杭州市环城西路33号省计算所大楼3楼B座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4:36:0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5-07

    授权

    授权

  • 2015-02-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L29/08 申请日:201410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1-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应用平台,尤其涉及一种应用系统表现层集成技术平台及 其。

背景技术

企业应用集成(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EAI)是完成在组 织内、外的各种异构系统,应用和数据源之间共享和交换信息和协作的途径, 方法学,标准和技术。

当前的解决方案基本涵盖了业务过程集成、应用集成、数据集成、平台集 成等各种类型和级别的系统集成。如SOA、数据交换中心、Portal门户等集成 技术和方案提供了组织应对系统集成的一般性解决思路。

在以上所述的集成解决方案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集成实施过程中如 何有效降低管理难度。特别是在电子政务的系统集成领域,不同政府部门和单 位、不同开放商之间,如何有效降低政府的信息化部门在系统集成过程中的组 织、协调难度,以主动有效的方式推进系统集成。

对此,我们需要一整套解决的技术实现、过程方法和接口规范。

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10104048.6,发明名称《一种用于企业 信息化异构系统集成的语义网关》。中就公开了一种解决方案。该发明通过语义 网关实现相互的信息共享和功能交互。它增强了异构系统集成的松耦合和灵活 性,为企业信息化异构系统集成提供了快速、方便、灵活、低成本的实现手段。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该发明(1)不是在应用表现层集成,在集成 的整体过程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功能开发;(2)针对的是良好格式(Well-formed) 内容的语义转换,集成人员需要完全熟悉了解被集成系统的语义规范;(3)不 能扩展原有系统功能。

此外,我们还找到了,描述一种应用系统表现层集成技术平台及其在软件 集成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应用思路。该技术适用B/S架构系统的门户集成,实现 无侵入的主动式实时集成各相关系统。该平台包括一个可配置的内容网关、一 个可配置的数据代理(Agent)模块、一种域数据源抽象及其实现、一个可选的 集成开发环境(IDE)、一个统一服务接口平台、一套提供支持的管理和安全子 系统;同时描述了应用该发明技术平台有效解决集成问题的模式和方法。本发 明应用技术手段有效解决了集成管理过程的效率问题、组织协调问题、更好的 控制了集成风险,形成了一整套的实用有效的迭代渐进的集成模式。

综上,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克服了所述问题的新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系统表现层集成技术平台及其形成 的集成模式及方法。本发明针对现有集成技术存在的不足和实施组织难度,采 取无侵入主动式实时集成技术,从而实现门户系统对任意被集成系统的界面功 能、以及数据的整合。对门户用户提供“统一入口、统一应用、统一风格”的 一体化操作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应用系统表现层集成 技术平台,所述平台为星状部署结构,其中,中心节点称之为宿主系统,辐射 分布的每一个节点对应一个业务系统,每一个业务系统成为一个域,即一个域 系统,宿主系统对应的所有域合称为域集,在互通网络环境下,一个宿主系统 和一个域集构成完整的集成部署环境,包括一个可配置的内容网关、一个可配 置的数据代理模块、且整个平台通过一个统一服务接口定义;

其中所述的可配置的内容网关包括:

集成路由控制单元,用于宿主访问实现不同域的访问路由;

内容转换单元,用于根据配置对域系统请求内容进行转换;

动态切入单元,用于根据配置在内容中切入扩展连接点,实现域系统与宿 主系统通信;

所述的可配置数据代理模块,用于以数据代理方式获取的数据与通过内容 网关截取的数据对应形成完整的集成数据,集成数据在宿主端落地保存;

最终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一种域数据源抽象及其实现,即将域抽象为关系数 据库,域的请求抽象为数据库的结构化查询方式,实现内容的传输协议对于开 发者透明。

优选的,还包括一个可选的集成开发环境,所述可选的集成开发环境实现 了域数据源的配置和调试、域系统界面的分析、元素探查、界面自动生成和可 视化调整、页面功能验证。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可选的集成开发环境的效果, 实现了宿主联调环境,供域维护人员进行集成测试。

优选的,所述的统一服务接口定义,实现统一的集成功能的Web API接口, 业务域、宿主系统内部之间的所有调用采用一致的接口定义、调用方式。这样 使得整个系统更为规范,不易出现问题。

优选的,还包括一套提供支持的管理和安全子系统,所述提供支持的管理 和安全子系统在保障集成运行的完整授权控制的前提下,提供追溯记录和证据 模块,安全子系统实现了基于用户绑定的授权功能。通过管理和安全子系统, 具体流程是:用户在宿主系统应用域功能,在该用户首次访问此域,系统提示 用户进行绑定授权。系统根据用户提供的访问凭证进一步判断可访问性。如域 授权存在,系统将记录宿主账户和域账户的对应关系。用户自动通过域验证并 获取授权,不再需要重复绑定。对于使用校验码的用户验证方式,系统在会话 保持期间不重复使用验证码。通过这样的方法:实现了系统各项信息数据的配 置和管理功能、宿主和域系统的通信安全保障、以及全系统的细粒度的权限控 制、校验机制。

进一步的,还包括针对不同集成需求级别的集成模式和流程的数据采集、 流程同步和优化、界面调整、功能增强、模块织入。

优选的,所述的数据采集,实现域系统提交或展示的数据被动态采集,通 过统一接口服务,数据被发送至宿主系统。

优选的,所述的流程同步和优化,实现宿主系统流程和域系统流程对应同 步,即宿主系统流程环节合并引起域流程实现的环节变更,从而优化业务流程。

优选的,所述的界面调整,实现域系统页面风格和操作方式的动态改变, 与宿主系统形成较为一致的操作体验。

优选的,所述的功能增强,实现域系统模块功能的扩展,扩展的数据部分 存储在发明的技术平台中。

优选的,所述的集成模式和方法包括三种集成模式,集成模式Ⅰ,采用直 接代理方式,其过程中不动态拦截数据,不切入功能,所有的业务操作直接转 发至域系统,通过此模式集成的域系统,宿主系统不额外获取数据,不修改功 能和界面;

集成模式Ⅱ,采用数据拦截和功能切入方式获取数据,改造或添加功能, 通过此模式集成的域系统,宿主系统可以采集数据,改变或完善业务系统功能, 动态改变界面形成统一风格;

集成模式Ⅲ,可重新定义业务系统页面,可以最大程度的重新整合域系统 功能,通过此模式集成的域系统,重组了原页面功能形成全新的业务功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突出优点:

本发明在集成过程中,不需要被集成系统建设方提供数据及应用接口配合, 有效减少了集成实施工作的组织难度。根据不同集成模式,能够模块化迭代渐 进集成,保障集成进度,减少集成风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发明的 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针对现有集成技术存在的不足和实施组织难度,提出一种针对特定 问题域的技术思路。它采取无侵入主动式实时集成技术,从而实现门户系统对 任意被集成系统的界面功能、以及数据的整合。本发明的适用B/S架构的系统 集成,所有通过浏览器访问,前后端通信采用HTTP协议标准的系统,在原则 上都可以应用该技术快速可靠的实现系统集成。该集成技术可以和流行的其他 各类集成技术混合应用。

本发明集成技术在门户集成过程中采用星状部署结构。其中,中心节点称 之为宿主系统,辐射分布的每一个节点对应一个业务系统,每一个业务系统成 为一个域,宿主系统对应的所有域合称为域集。在互通网络环境下,一个宿主 系统和一个域集构成完整的集成部署环境。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一个可配置的内容网关、一个 可配置的数据代理(Agent)模块、一种域数据源抽象及其实现、一个可选的集 成开发环境(IDE)、一套统一服务接口定义、一套提供支持的管理和安全子系 统。

更进一步,本发明在技术实现之上,提供了一套采用该技术的集成模式和 方法,从而实现集成效率提升、管理难度降低。

所述的可配置内容网关,实现由宿主系统发起请求,根据路由规则转发至 域系统,所得响应内容通过内容转换模块动态变更内容后再返回宿主系统。集 成人员通过配置功能可完成数据关系映射、流程映射、受管请求转换等定义和 配置;通过扩展接口调用,可以实现域系统基于动态切入技术的请求内容扩展。

更进一步,所述的页面扩展技术实现,脚本、元素或样式的任意位置都可 以作为连接点,在具体受管页面的位置定义切点,切点既可以是一个函数的调 用,也可以是一个外部脚本或样式文件的引入,从而调用外部扩展的引用。扩 展的完整定义在受管页面之外,可以是一个外部脚本文件、样式文件、或者后 台的程序方法。域系统的每一个请求称为为一个目标对象。通过以上的定义, 由内容网关动态转换请求内容,完成基于动态切入技术的请求内容扩展。

所述的数据代理模块,实现域系统的后台完整数据的获取机制。内容网关 截取的数据之外,需获取更多后台业务数据时,通过配置数据代理模块,自动 从域系统数据库中获取。通过数据代理模块获取的数据与通过内容网关截取的 数据对应形成完整的集成数据,集成数据在宿主端落地保存。

所述的域数据源抽象及其实现。将域抽象为关系数据库,域的请求抽象为 数据库的结构化查询方式。能够使得集成系统内容的重构仅限于表现层,而不 同域系统功能操作对开发人员简化为针对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库开发模式,实现 内容的传输协议对于开发者透明。应用域数据源抽象技术实现,页面再造的过 程如下:

(1)分析域系统功能相关各页面,配置数据集和映射以及转换;

(2)设计并开发再造页面的前端界面和功能;

(3)通过域数据源的JDBC实现,使用类SQL方式实现后台功能;

(4)完成前后台对接和调用,完成再造页面。

将一个域抽象为一个关系数据库实例,通过Web请求可以存取的数据抽象 为数据库表。通过表定义配置数据结构后,开发人员编写SQL语句方式存取域 数据。CPI自动将SQL操作映射为Web请求,并将响应的数据内容规整化,形 成结构化的表数据内容。通俗的解释是这个意思:一个域系统就是一个WEB系 统,现在我要获取web系统的数据,得模拟一条HTTP请求,然后获得内容后, 再解析。一般的程序员不熟悉这种方式,模拟请求和解析响应都非常麻烦。所 以让他们使用SQL的方式查询或者变更,获取的数据也和表一样。那么他们就 容易使用了。CPI会自动将SQL语句解析成HTTP请求,并且将请求的数据解 析成表。这就是一个域抽象为一个关系数据库实例。

所述的统一服务接口定义,实现统一的集成功能的Web API接口。业务域、 宿主、系统内部之间的所有调用采用一致的接口定义、调用方式。一部分服务 接口是对业务域开放的,称之为开放接口部分。采用统一服务接口平台,可以 有效降低域和宿主、平台和扩展之间的耦合关系。

所述的集成开发环境,实现了界面再造过程中,域数据源的配置和调试、 域系统界面的分析、元素探查、界面自动生成和可视化调整、页面功能验证。 还提供了宿主联调环境,供域维护人员进行集成测试。

所述的管理和安全子系统,实现了系统各项信息数据的配置和管理功能、 宿主和域系统的通信安全保障、以及全系统的细粒度的权限控制、校验机制。 安全子系统在保障集成运行的完整授权控制之上,提供追溯记录和证据模块。

更进一步,管理配置模块管理的配置项包括域配置、请求配置、扩展配置、 域数据源配置、业务主键定义和映射、流程定义、流程关系配置、关系配置、 服务接口配置等模块。

更进一步,安全子系统实现了基于用户绑定的授权功能。用户在宿主系统 应用域功能,在该用户首次访问此域,系统提示用户进行绑定授权。系统根据 用户提供的访问凭证进一步判断可访问性。如域授权存在,系统将记录宿主账 户和域账户的对应关系。用户自动通过域验证并获取授权,不再需要重复绑定。 对于使用校验码的用户验证方式,系统在会话保持期间不重复使用验证码。

在所述技术平台之上,本发明形成了针对各项集成需求的集成模式和集成 方法,它们针对不同集成需求级别的集成模式和流程,提供了一整套用于数据 采集、流程同步和优化、界面调整、功能增强、模块织入的集成方法。

所述的数据采集,实现域系统提交或展示的数据被动态采集,通过统一接 口服务,数据被发送至宿主系统。

所述的流程同步和优化,实现宿主系统流程和域系统流程对应同步,更进 一步,宿主系统流程环节合并会引起域流程实现的环节变更,从而优化业务流 程。

所述的界面调整,实现域系统页面风格和操作方式的动态改变,与宿主系 统形成较为一致的操作体验。

所述的功能增强,实现域系统模块功能的扩展,扩展的数据部分存储在发 明的技术平台中。电子档案的集成,是该技术的一种具体应用。

所述的模块织入,实现了域系统新模块一种动态引入方式。满足原系统独 立原开发框架增加新模块的集成需求。

所述的集成模式和方法包括三种集成模式,不同的集成模式使用不同的集 成方法、其集成的难度也存在较大差别。难度越大的集成模式,集成时间越长, 但功能也越强,定制能力越大。一般需根据实际的整合需求,选择适合的集成 模式。在集成一个系统时,也可以分阶段混合使用不同的集成模式,从而最大 程度的保证集成工作进度,降低集成风险。

集成模式Ⅰ,采用直接代理方式,其过程中不动态拦截数据,不切入功能。 所有的业务操作直接转发至域系统。通过此模式集成的域系统,宿主系统不额 外获取数据,不修改功能和界面。

集成模式Ⅱ,采用数据拦截和功能切入方式获取数据,改造或添加功能。 通过此模式集成的域系统,宿主系统可以采集数据,改变或完善业务系统功能, 动态改变界面形成统一风格。

集成模式Ⅲ,可重新定义业务系统页面,可以最大程度的重新整合域系统 功能。通过此模式集成的域系统,重组了原页面功能形成全新的业务功能。

所述的集成模式和方法中,数据采集的方法,以一个完整的数据获取过程 描述如下:

宿主系统发起业务流程,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内容网关获取交互数据并通 过开放接口调用宿主的数据报送功能,完成业务操作前宿主获取业务的交互部 分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唯一业务特征码。宿主系统完成后通知数据代理模块轮询 业务系统,直至发现业务数据生成完成,数据代理模块根据已配置获取该业务 记录的补充数据,并将补充数据以及唯一业务特征码发送至宿主的数据补充接 口,从而在宿主段形成完整的数据内容。

所述的集成模式和方法中,系统运行的方法描述如下:

在集成模式Ⅱ下。宿主通过域系统发起流程,域系统流程的每环节结束, 通过已切入的通知功能返回宿主的流程信息,宿主工作流系统同步推进。在宿 主端流转,工作流自动推进,同时调用域系统的对应界面功能。从而完成宿主 和域的流程同步。

在集成模式Ⅲ下。宿主启动已改造功能页面,由已改造页面通过域数据源 方式操作域系统数据。域功能在整个流程中透明。

所述的集成模式和方法包括三种集成模式,不同的集成模式使用不同的集 成方法、其集成的难度也存在较大差别。难度越大的集成模式,集成时间越长, 但功能也越强,定制能力越大。一般需根据实际的整合需求,选择适合的集成 模式。在集成一个系统时,也可以分阶段混合使用不同的集成模式,从而最大 程度的保证集成工作进度,降低集成风险。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