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用于干式停靠船只的可动潜式平台的半潜式平台

具有用于干式停靠船只的可动潜式平台的半潜式平台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登陆舱的半潜式平台。该登陆舱具有可动平台,该可动平台允许停靠船只被从水域中提升/被降低至水域。登陆舱还具有用于在平台运动时保持停靠船只稳定的稳定机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20374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吉宝岸外与海事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80017062.7

  • 申请日2013-01-30

  • 分类号B63C1/02;B63C3/06;

  • 代理机构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小东

  • 地址 新加坡新加坡市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4:02: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2-14

    授权

    授权

  • 2015-01-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3C1/02 申请日:201301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2-1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登陆舱的半潜式平台。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登陆 舱的半潜式平台,该登陆舱具有可动平台,该可动平台被定尺寸成装配在停靠的适航 船只的下方,其中可动平台与停靠的船只一起在浸没位置和暴露位置之间移动。仍更 加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登陆舱的半潜式平台,其中登陆舱具有稳定机构,该 稳定机构用于在平台和船只利用升降机构在浸没位置和暴露位置之间移动时来保持 停靠船只的稳定。

背景技术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海上钻井平台已广泛地被石油钻探公司所使用。在这些钻井 平台中,移动式半潜钻井平台要优于固定平台,这是因为移动式半潜平台不依赖于海 底表面来获得稳定基础。半潜式平台的另一优点在于,这些移动式平台可以被容易地 从一个钻井现场移动至另一个现场。

这些年来,随着钻井现场进一步远离陆地移动而出现了各种物流问题。具体地, 石油钻井公司面临将人员运送至钻井现场以及从钻井现场运走的物流问题。通常,直 升机被用来运送人员。当钻井现场位于海上约150km处时可以配备直升机,然而, 当钻井现场位于海上约300km处时,使用直升机来作为常规的大型运输手段变得低 效。为了解决该物流问题,曾建议将住宿平台建于海岸和钻井现场之间的中途处。通 过这种方式,可以配备直升机来将人们从海岸运送到住宿平台,并且随后在必要时预 先运送至钻井现场。然而,这样的解决方案仍旧是昂贵和低效的,因为直升机仍需将 人员从住宿平台运送至钻井现场。此外,住宿平台必须为直升机提供加油设备,并且 由于直升机每天仍然需要行驶相当大的距离,因此可能会疲劳,从而增加事故发生率。

航空母舰作为移动住宿中心的使用被提出。通过利用这样的大型船,能够运送大 批人员,并且通常这些船将可以为大量人员提供住宿。使用航空母舰作为移动住宿中 心的缺点在于,航空母舰具有针对速度而不是针对稳定性进行设计的薄的船体。因此, 当航空母舰固定不动时,它们趋向于随着海浪的运动而进行摇摆,从而几乎不能使直 升机着陆。此外,由于缺乏固定的航空母舰的稳定性,人员从船至钻井平台的登船/ 离船将会是有风险的和危险的动作。

还提出了使用高速船只来将人员运送至钻井现场。然而,由于钻井平台运转所处 的恶劣的海洋条件,乘客从船只登船和离船变得极其困难和危险。在恶劣的海洋条件 下,其挑战在于,确保船只保持足够长时间的稳定,以便使船只停泊/停靠,从而使 乘客登船/离船或者装载/卸载材料。

在海岸处,或者靠近海岸处,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高速船只可以停靠在港口或 者港口码头处,以允许船只上的乘客容易登船/离船。大多数港口码头具有形成于其 中的用于接收船舶的圈围结构。该圈围结构将船舶与开放海域隔离开,从而减轻风力、 海浪以及因港口和船舶之间的相对运动所引起的涌流。附加地,为了减少港口处的拥 堵,船舶升降设备可以被用于将船只从水中提升出来,以为进港船只腾出空间。可以 使用的船舶升降设备是干船坞升降设备,部分浸没式干船坞和/或浮式干船坞。

在以Luis Perez-Rodenas Espada的名字公开于2009年3月12日的美国专利公报 No.2009/0067961A1中描述了一种干船坞升降设备。该公报公开了一种提升的码头 泊位(marina berth),该泊位具有一系列上部可动平台和下部可动平台,这些平台支 撑在平行的横梁上。这些平台用于船只的停泊和下水。停泊在下部平台处的停靠船只 将通过使用缆绳或吊索系统被竖直提升。为了稳定性以及均匀的荷载分布,这些缆绳 或者吊索被固定到下部可动平台和平行的横梁上。继而,横梁由牢固地在安置在坚实 的地面上的四个托架支撑。这四个托架被锚固在海底,以为干船坞升降设备提供坚实 的基础。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配置两个托架来支撑每个横梁。这些托架继而被牢靠 地锚固在海底,以确保均匀的荷载分布。

在以Craig Allen Tafoya的名字公布于2008年9月2日的美国专利No.7,419,329 B1中描述了另一种类型的干船坞升降设备。该公报公开了一种用于提升和卸载海洋 船只的便携式船用升降机。所公开的设计可以适合于各种船只支撑设备,诸如轨道和 /或托架系统。该设计具有至少一个可动平台和多个附接在平台上的升降吊舱。升降 吊舱的支腿牢固地锚固在海底,从而为可动平台提供稳定的基础。停泊在平台处的船 只可以通过使用位于每个升降吊舱处的常规的举升单元而被竖直地提升/降低。在优 选的实施方式中,围绕可动平台均匀分布的升降吊舱确保了船只的重量可以经由升降 吊舱的被锚固的支腿被均匀分布至海底。

以Kenneth E.Hey和Bryce M.Kolster的名字于2008年1月10日所公开的美国 专利公报No.2008/0008528A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可调平系统的浮力船舶升降系统。 该公报公开了一种用于提升和降低水中的船只的浮式船舶。在所公开的设计中,船舶 升降机具有多个气罐,每个气罐都构造有用于接收和释放增压空气的内腔。每个气罐 均与摆动臂相连。当气罐接收足够的增压空气时,气罐具有足够的浮力来将停靠的船 舶从水中提升出来。当气罐释放增压空气时,这导致摆动臂从提升的位置被释放,因 此使停靠的船舶的船体浸没到水中。这种设计只能用于其中船舶在平静的水的条件下 被提升的情况中以及在其中船舶靠近陆地定位的停靠情况下。在恶劣的海洋条件下, 这种设计将不会导致稳定的“干船坞”设备,这是因为在该公报中所公开的设计将不能 实现在恶劣的海水条件下进行操作所需的稳定性的水平。此外,这种设计不提供用于 在恶劣的海洋条件下安全地引导船舶进入停靠区域以及用于在提升船舶时保持船舶 稳定的引导或者稳定机构。

因此,为了实现用于石油钻井作业的可移动的住宿平台的目的,本领域中的技术 人员正在不断地寻找方法来提供具有停泊装置的移动式住宿平台,以便允许船只在不 可预测的和/或恶劣的海洋条件下安全停靠。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来解决本领域中的上述和其他问题并且在该领域中取得进展。根据本 发明的具有登陆舱的半潜式平台的第一个优点在于,该半潜式平台提供了用于船只在 海上钻井现场进行停泊的登陆舱。根据本发明的可戴式扬声系统的第二个优点在于, 登陆舱具有可动可浸没平台,该平台用于在登陆舱内提升和降低停泊的船只。根据本 发明的可戴式扬声系统的第三个优点在于,半潜式平台的登陆舱具有用于在船只靠近 登陆舱时以及在船只被提升或者降低时保持船只稳定的稳定机构。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的可戴式扬声系统包括半潜式结构。该半潜 式结构具有位于其中的登陆舱。该登陆舱能够通过供停靠船只能经过的开口来进入。 登陆舱还包括:平台,该平台被定尺寸成装配在停靠船只的下方;稳定机构,该稳定 机构用于保持停靠的船只稳定;以及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用于在浸没位置和提升位 置之间移动平台。在浸没位置,平台处于水面下方的深度处,并且处于停靠船只的船 体下方的深度处。在提升位置,平台与停靠船只一起被从水中提升出而达至预定的高 度。当船只被提升时,稳定机构保持停靠船只的水平,从而防止船只倾覆以及撞击登 陆舱的两侧。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半潜式结构包括第一半潜式浮体和第二半潜式浮体。这 些浮体被定位成大致彼此平行,并且彼此间隔开,以在它们之间限定开放区域。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半潜式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柱,这多个第一支撑柱 从第一半潜式浮体向上延伸,其中这些支撑柱大致以彼此平行的方式对准。多个第二 支撑柱也从第二半潜式浮体向上延伸,并且这些支撑柱也大致以彼此平行的方式对 准。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升降机构被加接到第一半潜式浮体的一部分和第二半潜 式浮体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登陆舱位于第一半潜式浮体的第一端部和第二半潜式浮 体的第一端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平台在第一半潜式浮体的第二端部和第二半潜式浮体的 第二端部处跨接多个第一支撑柱的一部分和多个第二支撑柱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稳定机构包括多个抽吸系泊装置,这些抽吸系泊装 置具有加接到半潜式结构的第一端部和用于附接到停靠船只的侧面的第二端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升降机构包括多个液压升降机。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半潜式结构包括用于引导停靠船只经过登陆舱中的 开口的引导装置。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引导机构包括入坞车装置。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半潜式结构还包括登船机构和离船机构。这些装置的第 一端部与半潜式结构相邻地定位,第二端部与停靠的船只相邻地定位。根据本发明的 一些实施方式,登船机构和离船机构包括伸缩式人员通道系统。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固定装置还包括多个加接在平台的侧面上的气囊。这些 气囊用于接收停靠船只的船体。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半潜式平台包括船员舱、直升机停机坪和救生艇。

附图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的上述优点和特征在下面的具体描述中进行描述,并在 附图中被示出: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具有可动半潜平台的半潜式住宿中心的前 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具有可动半潜式平台的半潜式住宿中心的 船中间处的视图;

图3示出了停靠机构的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4示出了停靠机构的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具有多个气囊的可动半潜式平台的放大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半潜式住宿中心的浮体底部;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半潜式住宿中心的浮体甲板;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半潜式住宿中心的卸货甲板;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半潜式住宿中心的主甲板;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半潜式住宿中心的俯视图;和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半潜式住宿中心的外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登陆舱的半潜式平台。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登陆 舱的半潜式平台,该登陆舱具有可动平台,该可动平台被定尺寸成装配在停靠的适航 船只的下方,其中可动平台与停靠的船只一起在浸没位置和暴露位置之间移动。仍更 加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登陆舱的半潜式平台,其中登陆舱具有稳定机构,该 稳定机构用于在平台和船只利用升降机构在浸没位置和暴露位置之间移动时保持停 靠的船只稳定。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图1中示出的半潜式平台100是具有登陆舱的半潜式平 台。半潜式平台100包括浮体120和125。在浮体120和125的第一端部之间具有开 口。该开口允许船只进入位于半潜式平台100内的登陆舱105。图1示出了位于半潜 式平台100内的登陆舱105。在该视图中,船只110示出为停泊在登陆舱105内。平 台115是位于登陆舱内的可动平台,并且平台115定位在浮体120和125之间。平台 115被布置成使得当船只110停靠在登陆舱105内时,平台115装配在船只110的下 方。在一实施方式中,平台115可以包括平面桁架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 不背离本发明的情况下,平台115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平面结构。

在操作中,半潜式平台100的一部分将被浸没到水位130以下。船只110通过位 于浮体120和125之间的开口进入登陆舱105。如在图1中所示,当船只110被停泊 在登陆舱105内时,船只110将位于被浸没的平台115的上方。当船只110位于登陆 舱105内时,登陆舱105的结构将屏蔽船只110使其免受外部因素影响,因此允许船 只110安全地停靠。一旦船只110安全地停泊在登陆舱105内,则平台115将从浸没 状态移动至暴露状态。这导致平台115与船只110的船体进行接触。当平台115从水 中提升出来时,平台115同时也将船只110从水中提升出来。一旦停泊的船只110已 经从水中提升出来,则可以安全地进行登船/离船过程和/或装载/卸载过程,这是因为 船只110此时处于极为稳定的位置。当船只110处于这样的位置时,船只110将不受 外部因素,诸如强风以及与恶劣的海上条件相关的任何其他的外部因素的影响,这是 因为半潜式平台100的结构将有效地作为船只110的屏障。此外,一旦船只110已经 从水中提升出来,则船只110变得不受恶劣的海洋条件的影响,这是因为船只110不 再与海洋接触。与其中船只仅在平静的海洋条件下被从水中提升出来的现有技术不 同,半潜式平台100能够在恶劣的海洋条件下将船只110从水中提升出来。

当对半潜式平台100进行设计时考虑半潜式平台100运动的影响参数。影响半潜 式平台100运动的设计特性是浮体120、125的形状和尺寸。具体地,浮体120和125 已经被设计成使半潜式平台100的运动最小化。附加地,从浮体120和125向上延伸 的结构柱(参照图4)的形状和尺寸也被设计成使半潜式平台100的运动最小化。半 潜式平台100的稳心高度被设计成尽可能大,从而减少半潜式平台100的运动。此外, 半潜式平台100的水线面面积被最小化,因此减少了波浪运动和半潜式平台100的自 然频率之间的共振。

附加地,为了减少半潜式平台100的升沉运动,浮体120和125被浸没在水位 130以下。这些特征为半潜式平台100提供了所需的强度以及空气间隙,以便抵抗当 半潜式平台100在海上钻井条件下进行操作时因波浪运动而引起的环境荷载。因此, 半潜式平台100具有处于18秒(0.35rad/sec)至22秒(0.28rad/sec)之间的范围内 的固有升沉周期。在海上钻井现场,波浪激励周期通常在8秒(0.79rad/sec)至15秒 (0.42rad/sec)之间。半潜式平台100的升沉运动因平台100的固有频率不与波浪的 激励频率共振而减少。半潜式平台100的固有频率与波浪的激励之间的不匹配导致半 潜式平台具有非常低的升沉运动,并且始终保持稳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半潜式平台100被用作海上住宿中心。半潜式平台100适于 用作移动式住宿中心,这是因为人员从住宿中心的来回转移通过使用登陆舱105而得 到促进。登陆舱105允许运送人员的船只安全地停靠在半潜式平台100内。靠近的船 只将通过位于浮体120和125之间的开口进入登陆舱105。一旦安全地停泊在登陆舱 105内,则浸没在登陆舱105的底部处的平台115则被从水中提升出来。这种行为继 而将停泊的船只从水中提升至预定的高度。在这种实施方式中,船只被提升至预定的 离船/登船高度。位于住宿中心的任一侧的伸缩式人员通道系统(未示出)则可以朝 向停靠的船只延伸。人员则可以容易地登船或者从停靠的船只离船。伸缩式人员通道 系统可以包括自稳式伸缩过道,该过道可以主动补偿所有船只运动,以确保以安全有 效的方式来完成从停靠的船只来回运送人员。伸缩式人员通道系统的具体细节已在本 领域中已知,并且出于简化目的而被省略。当半潜式平台100被用作海上住宿中心时, 该半潜式平台100还可以设置船员舱和船员设施。这允许大量人员在半潜式平台100 上长时间停留。

如可以从图1中看出的,登陆舱105的开口的宽度比船只110的宽度略宽。因此, 为了避免当船只110靠近登陆舱105时船只110撞击半潜式平台100,在船只110靠 近登陆舱105时使用固定机构来保持船只110稳定。图2中示出了这样的固定机构。 在一实施方式中,定位在登陆舱105内的系泊系统205和210被用作固定机构。系泊 系统205和210可以包括抽吸杯以及可以操作用于相对船只来固定抽吸杯的相关的抽 吸控制装置。出于简化目的,只公开了系泊系统205的操作。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 到,系泊系统210的操作可以与系泊系统205类似。在操作中,当船只110靠近登陆 舱105时,来自系泊系统205的抽吸垫(未示出)将与登陆舱105分离。该抽吸垫将 经由缆绳或者链(未示出)与系泊系统205相连。该抽吸垫将被固定到靠近的船只 110的一侧上。类似地,来自系泊系统210的抽吸垫将被固定到靠近的船只110的相 对的一侧上。当船只110靠近登陆舱105时,系泊系统205和210将自动调节附接到 抽吸垫的缆绳的张力和/或长度。通过这种方法,借助系泊系统205和210的帮助, 船只110将能够安全地经过开口而进入登陆舱105中。

在恶劣的海洋条件下,当船只110靠近登陆舱105以停靠时,船只110将难以安 全地操纵自身进入登陆舱105中。为了克服这种障碍,可以使用停靠机构(未示出) 来安全地拉动船只110,使其经过开口而进入登陆舱105中。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 停靠机构可以包括入坞车装置。该入坞车装置包括位于半潜式结构的每侧上的两个轨 道。具有缆绳或链的绞盘固定在这些轨道中的每个轨道上。在操作中,这些缆绳或者 链牢固地紧固到船只110上。缆绳或者链则被绞盘拖吊,从而朝向登陆舱105拉动船 只110。系泊系统205和210还可以被用于在船只110经过开口进入登陆舱105时来 辅助保持船只110稳定。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停靠机构可以包括刚性轭结构,如图3所示,该刚性轭结构 具有朝向船只向外延伸的臂。刚性轭结构300具有带弯曲臂305和306的大致V形 形状或者U形形状。可转动件307紧固在弯曲臂305和306的交接点处。向外延伸 的臂310在一个端部处与可转动件307相连,并且在另一端部处与可转动件320相连。 可转动件307和320可以围绕360度轴线进行转动,因此允许刚性轭结构来辅助停靠 船只的稳定。可转动件320在另一端部处与扣紧件315相连。扣紧件315在船只110 靠近登陆舱105时用于锁定或者紧固到船只110上。

在操作中,弯曲臂305和306被紧固到位于登陆舱105的两侧的轨道上。当船只 110靠近登陆舱105时,刚性轭结构300从登陆舱105沿轨道向外移动。向外延伸的 刚性轭结构300的扣紧件315则在受到停靠船只110的冲击时被紧固到船只110上。 船只110因臂310在刚性轭结构300上的位置而自动与登陆舱105对准。刚性轭结构 300则将船只110拉至登陆舱105中。应该注意的是,刚性轭结构的两个相对端部被 加接有轴承(未示出),轴承允许刚性轭结构来补偿船只110的偏航和摇摆。可转动 件307和320在船只110停靠时也对船只110的偏航和摇摆的补偿进行辅助。图4示 出了刚性轭结构300的侧视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情况下 扣紧件315可以包括其他扣紧或者紧固装置。

在登陆舱105内,系泊系统205和210协助船只110的稳定,从而防止船只110 撞击登陆舱105的侧面。附加地,系泊系统205和210在船只110被平台115提升时 帮助保持船只110稳定。然而,只具有系泊系统205和210还不足以能够在平台115 从浸没位置移动到提升位置时来保持船只110稳定。当其发生时,平台115的上表面 将与船只110的船体接触。由于大多数船舶的船体不提供平坦的稳定表面,因此必须 设置固定装置来确保在船只110被从水里提升出来或者被降到水中时,船只110不发 生倾翻。这可以通过在船只110的船体和平台115的上表面之间引入气囊225来实现。 气囊225用作船只110的船体的缓冲垫,当平台115被提升时包围船只110的船体, 因此保持船只110稳定。图5中公开了气囊225的一个示例性布置。本领域技术人员 将认识到气囊225可以以不同的构造来布置,并且不被限制为图5中所示出的布置。 图5中,气囊225成行布置,以允许停靠的船只110的重量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平台 115上。

回至参照图2,位于登陆舱105内的升降机构215和220被用于提升或降低平台 115。在一实施方式中,提升机构215和220可以包括液压升降机。这些液压升降机 被连接到液压缸,这些液压缸被固定到半潜式结构的侧面。这些液压缸被设计成使得 它们能够承受平台115以及带有船只上人员的船只110的总重。

船只110、平台115以及人员的总荷载将均匀地分布在四个液压缸之间。本领域 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情况下,其他装置或设备可以被用作升降机构。 在操作中,半潜式平台100将以操作吃水深度被系泊在海上位置处。半潜式平台100 的操作吃水深度是漂浮在水中的半潜式平台100的底面和水位130之间的竖向距离。 船只110在平台115上的附加重量将导致操作吃水深度增加。因此船只110在平台115 上的附加重量被包括在半潜式平台100的设计中。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平台115可以设置有升沉补偿机构,以抑制因起伏的波浪运 动而引起的半潜式平台100的移动。结合在平台115中的升沉补偿机构可以包括钻 柱补偿装置。该钻柱补偿装置的一个端部可以连接到平台115的底部,而钻柱补偿装 置的另一端部可以被锚固到海底。连接到平台115的该升沉补偿机构通过使在恶劣天 气条件下的停机事件最少来确保平台115的平滑操作。该升沉补偿机构还将增强当平 台115被从浸没位置提升至升高位置时,平台115的准确度等级。

如之前所提到的,在现有技术设计中,所公开的干船坞停靠或者所公开的船舶升 降设备可以用于在平静海水、浅水域或者干燥陆地中的应用。这些限制是之前所公开 的设计所固有的,因为这些设计不具有升沉补偿系统,该升沉补偿系统允许船舶在深 水域中或者在通常与石油钻井现场相关的恶劣的海上条件下与升降设备结合来提升 另一船舶。本发明通过利用半潜式平台100的升沉补偿系统来解决这些问题。半潜式 平台的不同水平面设置如下。图6示出了半潜式平台的底部水平面,其是浮体水平面 600。浮体125和120一起形成了用于浮体水平面600的水平面区域。浮体120和125 大致彼此平行并且通过连接纵梁605进行连接。浮体120和125包括防水压载物,其 有助于半潜式平台100的浮力。半潜式平台100可以通过调整浮体120和125的压载 物而被提升或降低。在操作中,浮体120和125被浸没在水位130下方,从而增加半 潜式平台100的吃水深度。这促进了在将平台115从浸没位置提升至升高的位置时, 平台115和停靠船只110的稳定性。

结构柱610、615、620、625、630和635从浮体120和125向上延伸。结构柱 610、615、620、625、630和635彼此间隔开,以确保浮体120和125可以支撑荷载。 具有较大直径的结构柱610、615、620、625、630和635从浮体水平面400向上提升 至海浪表面的上方。结构柱610、615、620、625、630和635被用于支撑半潜式平台 100的荷载。当半潜式平台100被配置为用于海上操作时,浮体水平面600将被浸没 到水面以下。浮体水平面600位于海浪的水平面以下,以减少海浪引起的平台的响应。

浮体水平面600上方的水平面是卸货水平面700。图7示出了浮体甲板700。包 括平台115的浮体甲板700也被浸没在海浪的下方。出于说明的目的,船只110在该 图中示出,以示出船只110相对于平台115在浮体甲板700处的定位。图7还示出了 结构柱610、615、620、625、630和635,这些结构柱在浮体120和125上均匀间隔 开,以实现在浮体上的稳定且均与的荷载分布。

图8示出了半潜式平台100的卸货甲板水平面800。该图示出了进入登陆舱105 的开口(由箭头表示)。正在靠近登陆舱105的船只将经由位于结构柱620和625之 间的开口进入,这些结构柱分别位于浮体120和125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 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情况下,浮体120和125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待被停靠在登陆舱 105内的船只的宽度而改变。

图9示出了半潜式平台100的主甲板。结构柱610、615、630和645支撑甲板 905的荷载。甲板905可以用于支撑生产设施、发电机和船员住宿舱。本领域技术人 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情况下,也可与对设备和设施的不同模块进行互换以 适应半潜式平台100的特定要求。

图10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1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船外 部视图。在这些视图中,船员舱1005可以位于直升机停机坪1010之间。救生艇1015 有策略性地围绕半潜式平台100定位,以在紧急情况下用于半潜式平台100的船员。 起重机1020位于结构柱620的上方,并且可以用于从甲板905上装载/卸载货物。甲 板905以开放框架的方式来设计,从而允许模块1005、1010和1015被容易地移除, 以及由其他模块来置换,以便根据所需的操作领域将半潜式平台100的功能从住宿中 心改变为气体生成单元。

半潜式平台100优于现有技术的干船坞设备,这是因为半潜式平台100设置有具 有可动半潜式平台115的登陆舱105,该可动半潜式平台能够在各种海洋条件下来提 升或者降低其他的船舶。如之前所提到的,停靠在平台115上方的船只110可以通过 升降机构215和220被提升或降低。此外,船只110的提升和降低以稳定和稳固的方 式来完成,这是因为被提升的船只110的附加重量通过半潜式平台100的设计被吸收。

上面描述了一种具有可动半潜式平台的半潜式平台,该可动半潜式平台能够在各 种海洋条件下来提升船舶。可以预见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并且将会如所附的权 利要求所阐述的来设计本发明的另选实施方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