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加热炉容器的固定杆、包含固定杆的加热炉容器支承组件及包含支承组件的加热炉

加热炉容器的固定杆、包含固定杆的加热炉容器支承组件及包含支承组件的加热炉

摘要

一种固定杆,与用于支承至少一个容器的加热炉支承组件组合使用。所述固定杆包括:至少一个具有有限长度的单件伸长主体,以及形成在该主体中的至少一个容器接纳腔,该容器接纳腔沿所述主体的长度的一部分延伸,所述至少一个容器接纳腔中的每一个容器接纳腔配置为将所述至少一个容器中的其中一个容器的底部或上部接纳于其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所述固定杆加热炉容器支承组件,以及设有所述加热炉容器支承组件的加热炉。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33499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克莱斯科技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80028246.3

  • 发明设计人 史蒂夫·福里斯特;

    申请日2013-03-11

  • 分类号F27D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44224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黎艳;刘培培

  • 地址 加拿大魁北克城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4:02: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3-0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F27D5/00 授权公告日:20170118 终止日期:20180311 申请日:2013031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1-18

    授权

    授权

  • 2015-06-24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F27D5/0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311

    著录事项变更

  • 2015-06-24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F27D5/00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50605 申请日:20130311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04-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27D5/00 申请日:201303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2-04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相关文献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2年3月2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1/616573的优先权。上述申请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加热炉容器(例如坩埚)的支架领域。更为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固定杆、用于至少一个容器(例如坩埚)的支承组件,或含有所述支承组件的加热炉,其中所述固定杆或支承组件支承一个或多个容器并限制其位移。

背景技术

熔融过程通常包括将氧化样品与硼酸锂助熔剂混合,并将该混合物加热至约1000oC的温度。在此温度下,助熔剂熔化并溶解样品,形成完美均质物。该均质物通常随即倒入预热的铂金模具中以制造用于XRF分析的玻璃盘,或倒入含有酸溶液的不易损坏的烧杯中,以通过原子吸收(A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或其他传统湿式化学法来进行分析。

混合物的加热发生于加热炉中,例如焊炉中,其中容器(例如坩埚)受到可枢转的支承组件的支承,所述支承组件具有顶部、底部和侧面支承构件。所述支承组件在加热过程中的容器振动期间以及将均质物倒入模具时的转动期间,将多个容器保持在预定位置。

用于所述仪器的已知支承组件的常见问题在于,由于容器及其内容物的重量施加在底部支承构件上的高热和挠曲应力,以及热冲击,底部支承构件经常过早损坏。另一个问题在于加热炉容器倾向于随着支承构件的摇摆和转动而横向左右移动。

一种解决方案的提议是,提供具有由套筒隔开的横向结构(例如套管(bushings))的底部支承构件,以向容器提供横向支持。该方案有利于解决横向移动问题,但要求组装多个不同零件,而得到的支承构件重量增加。在实践中,据观察,根据这一方案,由于蠕变效应,施加在底部支承构件上的挠曲应力经常导致过早损坏和破裂。

基于此,需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固定杆和含有该固定杆的加热炉支承组件,以克服或至少最小化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就一个广泛的方面而言,提供了一种固定杆,与用于支承至少一个容器的加热炉支承组件组合使用。所述固定杆包括:至少一个具有有限长度的单件伸长主体,以及形成在该主体中的至少一个容器接纳腔,该容器接纳腔沿所述主体的长度的一部分延伸,所述至少一个容器接纳腔中的每一个容器接纳腔配置为将所述至少一个容器中的其中一个容器的底部或上部接纳于其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长主体中包括多个限定在该主体中的均匀间隔的容器接纳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杆由非反应性陶瓷构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杆的主体的厚度在约0.1至50毫米的范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杆的主体的厚度在约0.5至10毫米的范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杆的主体在所述至少一个容器接纳腔的至少一个对应部分的厚度小于宽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容器接纳腔配置为在其内部接纳所述至少一个容器的底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容器接纳腔配置为,在其内部接纳所述至少一个容器的上部。

在另一个广泛的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具有纵轴的加热炉容器支承组件,用于接纳至少一个具有底部、周壁和上部的容器。所述加热炉容器支承组件包括:第一侧面支承构件和第二侧面支承构件,沿所述纵轴延伸,且相互间隔开,以于其间接纳所述至少一个容器。所述加热炉容器支承组件还包括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一侧面支承构件和第二侧面支承构件之间,且沿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固定杆、第一侧面支承构件和第二侧面支承构件的组合共同限定了一个容器接纳部分。所述固定杆包括单件伸长主体,所述主体中限定了至少一个容器接纳腔,所述容器接纳腔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容器插入所述容器接纳部分中时,接纳单独一个所述至少一个容器的底部或上部。所述第一侧面支承构件和第二侧面支承构件与容纳在所述容器接纳部分中的各个所述至少一个容器的周壁相邻近。

在另一个广泛的方面中,提供了一种沿纵轴延伸的加热炉容器支承组件,用于接纳至少一个具有底部、周壁和上部的容器。所述加热炉容器支承组件包括:第一侧面支承构件和第二侧面支承构件,沿所述纵轴延伸,且相互间隔开,以于其间接纳所述至少一个容器。所述加热炉容器支承组件还包括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一侧面支承构件和第二侧面支承构件之间,且沿所述纵轴延伸。所述固定杆、第一侧面支承构件和第二侧面支承构件的组合限定了一个容器接纳部分。每个所述固定杆包括单件伸长主体,所述主体中限定了至少一个容器接纳腔,所述容器接纳腔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容器容纳在所述容器接纳部分中时,接纳单独一个所述至少一个容器的底部或上部。所述第一侧面支承构件和第二侧面支承构件与容纳在所述容器接纳部分中的各个所述至少一个容器的周壁相邻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杆在所述第一侧面支承构件和第二侧面支承构件的下方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杆位于容纳在所述容器接纳部分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容器的下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炉容器支承组件进一步包括顶部支承构件,所述顶部支承构件在所述第一侧面支承构件和第二侧面支承构件的上方沿所述纵轴延伸,由此限定所述容器接纳部分;所述顶部支承构件在容纳在所述容器接纳部分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容器的上方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炉容器支承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底部支承构件,在容纳在所述容器接纳部分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容器的下方沿所述纵轴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器接纳部分中所容纳的所述至少一个容器的底部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底部支承构件上,且与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杆的对应容器接纳腔的底壁间隔开,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杆限制了容纳于此处的所述至少一个容器的纵向位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固定杆在所述第一侧面支承构件和第二侧面支承构件上方延伸,且所述支承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底部支承构件,所述底部支承构件在所述第一侧面支承构件和第二侧面支承构件的下方沿所述纵轴延伸,并由此限定了所述容器接纳部分;所述容器接纳部分中所容纳的所述至少一个容器的底部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底部支承构件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炉容器支承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可枢转附接板,所述第一侧面支承构件、第二侧面支承构件和至少一个固定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附接板上,且所述至少一个附接板的枢转也同时带动所述第一侧面支承构件、第二侧面支承构件和至少一个固定杆进行枢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可枢转附接板包括2个相互间隔的可枢转附接板,所述第一侧面支承构件、第二侧面支承构件和至少一个固定杆在所述2个可枢转附接板之间延伸,且一端可操作地连接在所述2个可枢转附接板中的任一个上,所述2个可枢转附接板同时枢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底部支承构件配置为支承所述至少一个容器的重量,由此使得所述固定杆的至少一个容器容纳腔的每一个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可限制所述容器容纳腔中接纳的所述至少一个容器的底部的纵向移动,同时所述至少一个容器的重量施加在固定杆上的压力大致为零。

在另一个广泛方面中,提供一种加热炉,用于加热包含在至少一个具有底部和上部的容器中的样品。所述加热炉包括:加热室;以及在所述加热室中沿纵轴延伸的容器支承组件。所述容器支承组件包括至少2个沿所述纵轴延伸且相互间隔的支承构件,所述至少2个支承构件限定了容器接纳部分,并至少在垂直和横向方向之一上限制容纳在所述容器接纳部分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容器的位移。所述容器支承组件还包括固定杆,沿所述纵轴延伸且具有单件伸长主体,所述主体中限定了至少一个容器接纳腔,每个所述至少一个容器接纳腔设置为,通过将所述至少一个容器中相对应的一个的底部或上部接纳在其内部,限制所述对应容器的纵向位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器支承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加热室中的附接板,所述至少2个支承构件和固定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至少一个附接板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附接板为单一可枢转附接板,且所述容器支承构件设置为悬臂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附接板包括2个相互间隔开的可枢转附接板,所述至少2个支承构件和所述固定杆在所述2个可枢转附接板之间延伸且一端可操作地连接在所述2个附接板中的任一个上,所述2个可枢转附接板在所述加热室中同时枢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支承构件包括相互间隔的第一侧面支承构件和第二侧面支承构件,所述第一侧面支承构件和第二侧面支承构件在容纳在所述容器接纳部分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容器的邻近处纵向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2个支承构件在所述容器接纳部分的下端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底部支承构件,所述底部支承构件在所述第一侧面支承构件和第二侧面支承构件的下方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杆在所述容器接纳部分的下端延伸,且所述容纳在所述容器接纳部分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容器的底部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底部支承构件上,且与所述固定杆上的对应容器接纳腔的底壁间隔开,所述固定杆限制了容纳其中的至少一个容器的纵向位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2个支承构件在所述容器接纳部分的上端进一步包括了在所述第一侧面支承构件和第二侧面支承构件上方延伸的顶部支承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杆位于所述容器接纳部分的下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杆位于所述容器接纳部分的上端。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列对非限制性优选实施例的说明,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有益效果和特征。所述实施例的目的仅在于举例,且引用如下附图:

图1是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加热炉容器的固定杆的透视图。

图2是一个实施例中,包含图1所述支承杆的加热炉支承组件的正视图,其中所述部件受到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支承,且所述支承杆设置在加热炉容器下方。

图3是图2所述加热炉支承组件的剖面放大视图。

图4是图3沿线4-4剖开的剖视图。

图5是图2的加热炉支承组件的俯视平面图。

图6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具有图2的加热炉支承组件的加热炉的透视图。

图7是一个实施例中的加热炉支承组件的正视图,其中部件支承在悬臂结构中,且固定杆设置在加热炉容器上方。

图8是图7的加热炉支承组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说明书中,相同标号指代相似元素。附图展示或本说明书描述的实施例、几何结构、材料和/或尺寸规格仅为优选实施例,其目的仅在于举例示范。

此外,虽然所述固定杆、加热炉支承组件及其相应部分的优选实施例由本文所解释说明的某种几何结构组成,但是,并非所有所述部件和几何结构都是必须的,因此不应当看作具有限制性含义。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其他适当的部件及其组合,以及其他适当的几何结构,均可以用于所述固定杆和加热炉支承组件,如在此简要说明并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毫无疑义地推测的那样。此外,应当知晓,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性描述,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应当结合附图内容理解,而不应当看作具有限制性含义。

参考图1,图中展示了用于加热炉容器30(例如坩埚,参见图2)的固定杆10的一个实施例。该固定杆10具有沿有限长度24延伸的单件伸长主体12,所述有限长度24与对应的支承组件40、140(参见图2和7)的长度大致相同,如下文所述。沿固定杆10的主体12的长度24,形成至少一个容器接纳腔14,即凹部。每个容器接纳腔14的的有限长度22短于主体12的长度24。

每个容器接纳腔14由相互间隔的第一侧壁16和第二侧壁18限定,所述侧壁由底壁20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侧壁16和第二侧壁18位于容器接纳腔14的侧向相对末端,且在固定杆10的主体12内形成凹部,所述凹部延伸至底壁20。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16和第二侧壁18构成向外的角度(即,形成向外斜角),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16和第二侧壁18可以存在不同的结构。例如,在一个非限定性的例子中,所述第一侧壁16和第二侧壁18可以大致相互平行和/或所述第一侧壁16和第二侧壁18可以与底壁20构成直角。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虽然图1中所示的固定杆10结构中,容器接纳腔14向下延伸入固定杆10的主体12,但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固定杆10可以用于反向结构中,即容器接纳腔14向上伸入主体12中,如图7的例子中所示,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容器接纳腔14的相对侧与具有上表面17的分隔部15接界。所述分隔部15和容器接纳腔14交替设置。每个分隔部15的上表面17与固定杆10的下表面19之间的距离大于上表面17与相邻的容器接纳腔14的底壁20之间的距离。亦即,固定杆10在分隔部15处的宽度大于在容器接纳腔14处的宽度。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虽然所述上表面17在图示实施例中为大致平直的结构,在可选实施例中,它也可以具有不同的结构,例如在一个非限制性例子中,为弧形或波浪形结构。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分隔部15甚至可以是相邻两个容器接纳腔14之间的单峰,只要相邻的分隔部15之间能够限定容器接纳腔14即可。

如图1所示,沿固定杆10的主体12的长度24,可以形成多个容器接纳腔14。容器接纳腔14的数量与包含所述固定杆10的支承组件40可以同时支承的容器数量一致。因此,在如图1所示的非限制性实施例中,固定杆10设计为容纳6个容器,即,其设计目的为适用于6容器支承组件40。在可选实施例中,固定杆10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容器接纳腔14。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虽然本说明常常提及多个容器和固定杆10的主体12上形成的多个容器接纳腔14,也不能看作是限制性含义,本说明的教导也适用于用于单一容器的单容器支承组件40。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容器接纳腔14沿固定杆10的主体12的长度24均匀分布。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每个容器接纳腔14之间无需是常量,而是可以各不相同,只要相邻的容器接纳腔14之间的距离足以令放置在连串接纳腔14中的相应容器不会相互妨碍即可。

现在,参考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容器接纳腔14的结构,可供相应加热炉容器30的底部32至少部分插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16和第二侧壁18之间的长度22大于相应的加热炉容器30的底部32的直径,以允许底部32下降进入容器接纳腔14,并允许其底面接近容器接纳腔14的底壁20。下面将描述用于支承接近容器接纳腔14的底壁20的所述容器30的底面的组件。当加热炉容器30的底部32下降进入容器接纳腔14时,所述第一侧壁16和第二侧壁18提供了纵向支承,以固定加热炉容器30并限制纵向位移(即沿纵轴向相邻加热炉容器30的位移)。加热炉容器可以是任何其中能够接纳混合物的容器,例如但不限于,坩埚、烧杯等等。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7中所述的例子,固定杆110可以位于容器30上方。在此实施例中,每个容器接纳腔114的结构可供加热炉容器30的上部31至少部分插入。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杆10由能够在可能超过1200o C的温度下提供充分机械支持、且能够抵抗相应等级热量下的热冲击的非反应物质制成。固定杆10可以,例如但不限于,由非反应性陶瓷(例如但不限于,氧化铝(Al2O3)或氧化锆(ZrO2))组成的材料制成。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也可以使用具有上述特性的其他材料。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杆10的主体12具有厚度相对较薄且大致为矩形的横截面。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杆的厚度范围在约0.1至50毫米内。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该杆的厚度范围在约0.5至10毫米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可选实施例中,可以提供厚度较大或较小的杆。固定杆10的主体12的大致矩形截面,是由固定杆10的主体12上的大致平直的所述第一侧壁26和第二侧壁28形成的。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26和第二侧壁28也可以具有不同结构,例如但不限于弧形结构,波浪形结构,等等。在可选实施例中,固定杆10可以由多个相互间隔或并列、相互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均匀平整的相邻杆组成,且配置为使得其容器接纳腔14相互对准在同一直线上(或对齐)。每个限定固定杆10的所述伸长主体沿纵轴为一单件。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杆10在容器接纳腔14部分的厚度小于宽度,亦即,下表面19和底壁20之间的距离大于接收杆10的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使用激光切割技术在固定杆10上切出容器接纳腔14,以精确地切割固定杆10又不影响挠曲强度。同样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其他已知方法也可以用于在固定杆10上切割容器接纳腔14。

现在参考图2至图5,固定杆10设计为沿纵轴延伸的加热炉支承组件40的一个大致水平的部分。所述加热炉支承组件40支承容器30,并在容器30 摆动(若有)的相关枢转运动中,加热过程中以及将所得均质物倾倒在对应模具52上时,将其固定在适当位置。加热炉支承组件40的不同部件之间设有容器接纳部分51。当容器30被容纳于加热炉支承组件40中时,即位于此容器接纳部分51中。亦即,加热炉支承组件40的部件限定了一个开口式笼型结构,其内部空间构成容器接纳部分51,其中接纳了容器30。

参考图7和图8,图中展示了加热炉支承组件40的一种可选实施例,其中各特征以100系列标号来编号,并与此前的实施例编号相对应。

参考图2至图5和图7至图8,加热炉支承组件40、140包括沿纵轴延伸的第一侧面支承构件46、146和第二侧面支承构件48、148。所述第一侧面支承构件46、146和第二侧面支承构件48、148在容器接纳部分51、151的相对侧延伸,且当容器30位于容器接纳部分51、151内时,靠近每个容器30的周壁。所述第一侧面支承构件46、146和第二侧面支承构件48、148大致相互平行地延伸。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此述的“大致平行”术语指的是第一侧面支承构件46、146和第二侧面支承构件48、148通常相互平行地延伸,但该平行不是必须的。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面支承构件之一可以相对于另一个侧面支承构件而具有轻微的角度,由此偏离完美的平行排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所述第一侧面支承构件46、146和第二侧面支承构件48、148可以设置为支承容器接纳部分51、151中容纳的容器30的重量。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支承构件46、146和第二侧面支承构件48、148邻近加热炉容器30的上部31且位于其相对两侧。

图2至图5和图7至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加热炉支承组件40、140还包括沿纵轴延伸的顶部支承构件44、144,所述顶部支承构件44、144位于容器接纳部分51、151的上端,且当容器30位于容器接纳部分51、151内时接近每个容器30的顶部。在所述容器接纳部分51、151的上端,所述顶部支承构件44、144在容器接纳部分51、151内所接纳的容器30的上方延伸。

如图2至图5和图7至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炉支承组件40、140进一步包括位于容器接纳部分51、151下端且沿纵轴延伸的底部支承构件50、150。当容器30位于容器接纳部分51、151内时,所述底部支承构件50、150抵靠每个容器30的底部,且由此支承起重量。

参考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支承构件50具体实现为大致相互平行且均匀平整的第一支承杆54和第二支承杆56。双底部支承杆54、56允许在第一支承杆54和第二支承杆56之间分担容器30带来的挠曲应力,由此降低每个支承杆上的挠曲应力。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杆10在第一支承杆54和第二支承杆56之间延伸。由于蠕变效应,支承组件40的上述结构使得底部支承构件50(实现为第一支承杆54和第二支承杆56)较不易于过早损坏。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加热炉支承组件140的底部支承构件150可以由单一支承杆构成。显然,要使得单一支承杆能够抵抗施加其上的挠曲应力,该杆必须具有大于设置多个杆时的横截面。类似地,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未显示),底部支承构件50、150可以由超过2根支承杆构成。

最后,再次参照图2至图5和图7至图8,所述加热炉支承组件40、140包括可以位于容器接纳部分51、151上方或下方并沿纵轴延伸的固定杆10、110。固定杆10、110包含所有上述性质,以向位于容器接纳部分51、151内的容器30提供纵向支承。

参照图7和图8中的实施例,上述支承杆110是不同于顶部支承构件144的构件,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一个实施例中,顶部支承构件144也可以由支承杆110来实现。亦即,加热炉支承组件140可以在容器接纳部分151的下端设有底部支承构件150并在其上端设有固定杆110。在所述实施例中,固定杆110的容器接纳腔114的设计和配置目的在于,在其内部接纳由加热炉支承组件140支承的容器30的上部31。

在一个实施例(未显示)中,所述固定杆还可以充当底部支承构件。亦即,所述加热炉支承组件可以在其容器接纳部分上端设有顶部支承构件且在其下端设有固定杆。在所述实施例中,支承杆可以是在加热炉支承组件中从下方支承容器的构件。可以理解,在此可选实施例中,该固定杆的横截面可能需要较大,以提供必要的结构强度。此外,在此可选实施例中,可以提供具有上述性质的单一固定杆,或以具有上述性质的多条固定杆来分担容器重量所带来的挠曲应力。若提供多条固定杆,则该多条固定杆可以大致平行,均匀平整,且设置为使得其容器容纳腔相互对齐。

如上所述,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未显示),所述固定杆可以由多条大致相互平行地延伸、均匀平整的并列杆构成,且其配置使得其容器接纳腔位于一条直线上,亦即相互对齐。在一个实施例中,底部支承构件50是由第一支承杆54和第二支承杆56(参见图4)实现的,所述多个并列杆可以位于第一支承杆54和第二支承杆56之间,或第一支承杆54和第二支承杆56可以在构成固定杆10的并列杆之间。

在图2和图3中可更为清晰地看到,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杆10设置在容器30下方,固定杆10的每个容器接纳腔14的底壁20可以位于底部支承构件50的上表面下方,由此使得容器30与底壁20间隔开,且容器30的重量不会对固定杆10造成挠曲应力。容器30的全部重量都由底部支承构件50来支承。由于固定杆10上未施加挠曲应力,固定杆10可以是细杆,且其挠曲强度低也无关紧要。固定杆10仅限制容器接纳部分51中容纳的容器30的纵向位移。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加热炉支承组件40的所有支承构件均为伸长的圆杆,其制作材料可以抵抗蠕变应力和热应力效应,正如前述中涉及的固定杆10的材料。同样地,可能的材料包括由陶瓷例如氧化铝(Al2O3)和氧化锆(ZrO2)组成的材料,但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加热炉支承组件40的支承构件也可以采用除圆杆以外的其他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炉支承组件4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附接板,用于将上述部件的一端安装其上。所述至少一个附接板可枢转,以允许加热炉支承组件40绕轴旋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中所示,加热炉支承组件40的部件,包括图示实施例中的顶部支承构件44,、第一侧面支承构件46、第二侧面支承构件48、底部支承构件50和固定杆10,可以被支承在第一端处的第一附接板57和第二相对端的第二附接板58之间。

图7和图8所示实施例中,支承组件140的部件,包括图示实施例中的第一侧面支承构件146、第二侧面支承构件148、底部支承构件150和固定杆110(固定杆110同时实现顶部支承构件144),可以在第一端处连接单一附接板159。在所述实施例中,加热炉支承组件140的部件从该单一附接板159以悬臂形式伸出。虽然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展示了用于支承单一容器30的一种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所述实施例中也可以提供用于多容器30的加热炉支承组件140。

将上述部件安装在单一附接板159(图7和图8)上,或安装在第一附接板57和第二附接板58之间(图2至图5),允许加热炉支承组件40、140的所有部件作为统一组件同时绕轴旋转。

如图2和图7中所述,在一个实施例中,顶部支承构件44、144通过交联70、170连接第一附接板57、第二附接板58或单一附接板159 ,以允许顶部支承构件44、144向上绕轴旋转,以允许容器30插入容器接纳部分51、151中;且其可以朝下绕轴转动,接近容纳于容器接纳部分51、151中的容器30顶部。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顶部支承构件44、144,包括或不包括固定杆10、100,可以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一附接板57、第二附接板58或单一附接板159上。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加热炉支承组件40的支承构件至少在垂直和横向的方向之一上,限制着容器接纳部分51、151中所容纳的容器30的位移,而固定杆10的容器接纳腔14限制着容器接纳部分51中所容纳的容器30沿纵轴的位移。

事实上,加热炉支承组件40限制了容纳于容器接纳部分51中的容器30沿3条正交轴的位移。在图示实施例中,容器30沿纵轴的位移收到固定杆10中设有的容器接纳腔14的限制。如上所述,固定杆10可以位于容器30的上方或下方。容器30的横向位移受到纵向延伸并邻近容器30周壁的第一侧面支承构件46和第二侧面支承构件48的限制。容器30的垂直位移收到顶部支承构件44和底部支承构件50的限制,且两者之一包括固定杆10。因此,加热炉支承组件40限制了每个容器30沿所有3条可能移动轴的位移。

参考图6,固定杆10和包括固定杆10的支承组件40设计为适用于加热炉60的加热室62,例如焊炉,以加热容器中的样品至精确温度,通常为超过1000oC。支承组件40可枢转地安装在加热炉60上,由此可以在加热室内枢转,以在加热过程中以及在容器中的内容物到达所需温度而倒入模具时提供摇摆运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加热炉支承组件40可以如图6所示结构般安装在加热炉60中,其中支承组件40的支承构件安装在第一附接板57和第二附接板58之间,或根据图7和图8所示的悬臂结构进行安装,其中所述加热炉支承组件140的支承构件在第一端处连接单一附接板159。

所述第一附接板57和第二附接板58,或单一附接板159可枢转地安装在加热炉60上。因此,作为对所述第一附接板57和第二附接板58,或单一附接板159上的加热炉60带来的枢转运动的响应,位于加热炉支承组件40内的容器30也同时枢转。可以理解,也可以采用能够令容器30随着加热炉支承组件40的运动而同时运动的其他结构。

本文描述及展示了数种可选实施例和示例。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目的仅在于示范距离。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单个实施例的特征,其可能的组合,以及部件的变形。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还能够理解,本申请所公开的任意实施例均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互组合。可以理解,本发明可以其他特定形式实现,而不会偏离其中心思路和特征。因此,本文中的示例和实施例,应当看做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且本发明不限于所述的细节。相应地,虽然展示和描述了特定实施例,但还可以再不显著偏离本发明思路的前提下想到多种改进形式。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当只收到附件权利要求书的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