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以玉米芯和牛粪为主的发酵基质在东北地区培育巴西菇的方法

一种以玉米芯和牛粪为主的发酵基质在东北地区培育巴西菇的方法

摘要

一种以玉米芯和牛粪为主的发酵基质在东北地区培育巴西菇的方法,它涉及一种发酵基质及其培育巴西菇的方法。本发明要解决巴西菇在东北地区由于没有适合的生产料配方而不能稳定生长,以及生物学转化率低的问题。并从环境保护角度解决东北地区农业废弃物玉米芯、牛粪等污染环境的问题。本发明的发酵基质是由97%的主料和3%的辅料制成。本发明的方法为:一、母种菌丝体的培育;二、原种菌丝体的培养;三、生产料的制备。本发明的一种以玉米芯和牛粪为主要发酵基质培育巴西菇的方法,通过设置不同配比的玉米芯、牛粪和料水比,以满袋时间和覆土后的生物转化率为评价指标以确定最佳的生产料配方。本发明应用于培育巴西菇领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52155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黑龙江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410728388.7

  • 申请日2014-12-03

  • 分类号A01G1/04(20060101);C05G3/00(20060101);

  • 代理机构23109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侯静

  • 地址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3:36:3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5-31

    授权

    授权

  • 2015-05-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4 申请日:201412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4-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东北地区培育巴西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巴西菇又名姬松茸,是一种可进食的菌类植物,味道带甜,有杏仁的芳香。日本早期 (岩出亥之助等,1982)的研究结果认为:姬松茸需要的温湿条件是,白天25℃,夜间20℃,空气 湿度90-95%;甘蔗渣是最适宜的栽培材料。1992年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引进姬松茸新种后, 即进行引种栽培研究,初步认为姬松茸能利用蔗糖、葡萄糖等作为碳源,但不能利用可溶性 淀粉,其中以7%的蔗糖最佳;氮源利用上以硫酸铵最好,其最适浓度为0.3%,硝酸铵次之,但 不能利用蛋白胨。姬松茸菌丝生长的温度为10-37℃,最适度为23-27℃。菌丝在酸碱度范 围为pH4.5-8.0,最适为pH6.0-8.0.菌丝体能在料水比为1:1.2-2.2的培养基(含水量为 54.5%-68%)中生长,其中以料水比为1:1.4时(含水量为58.5%)生长最好。1999年何修金、 杨佩玉等人根据福建省气候条件、姬松茸生物学特性,确定了姬松茸在福建的栽培方法、 生产流程和栽培季节。并且确定了栽培料的比例为稻草70%、牛粪25%、石灰0.5%、过 磷酸钙2.5%、尿素1%、石膏1%时是最佳。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发现了姬松茸菌性稳 定性差,采用同样的栽培料,同样栽培条件,再次栽培,产量却无法重现。1998年沈阳农业大 学,首先在东北地区对姬松茸的栽培进行研究,根据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姬松茸的生物学 特性,确定了栽培工艺.栽培工艺:采用室内温室进行姬松茸栽培,以稻草料为制种料,栽培 料的配方为:干稻草64.25%、干牛粪23%、麸皮7%、KH2PO40.75%、尿素1%、石膏0.5%、 石灰1.5%、碳酸钙2%。料厚:13.5kg/m,(15-20cm厚),播种量6%,栽培料适宜的C/N为29:1, 覆土材料为稻田土(厚度3-5cm)。但是产量较低,仅为4.17kg/m2。2005年,De Mendonca 等人研究了巴西菇菌丝在25℃-28℃的温度范围内可以生长,在22℃-25℃温度范围内更 适合子实体的形成,发酵料的含水量为60%-70%,菇房的含水量在80%-85%,子实体收 获因季节不同而不同,大约需要30-60天不等。2007年,吉林农业大学的李凯,针对东 北地区的特点,对常规生产料配方进行改进,选出了玉米芯4.5kg/m2,稻草4.65kg/m2,牛粪 5.25kg/m2,麸皮l.8kg/m2,石灰0.075kg/m2,过磷酸钙0.375㎏/m2,尿素0.15㎏/m2,,石膏 0.075kg/m2,产量可达6.29kg/m2,生物学效率40.71%,显著高于常规对照处理(产量为 5,26kg/m,,生物学效率为35.07%)。Carlos R Llarena-Hernandez等人报道了用麦秆和马粪培 育巴西菇高产发酵料的成分配比如下:湿度66.8%,pH 7,矿物质303.3g/kg,K=32.1,Mg =6.4,Ca=55.8,Na=2.8,S=35.8,有机C=348和N=23.1g/kg(C/N=15.1).水溶性有机 物质和水不溶性物质分别占总有机物32.5%和48.8%。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腐殖 质分别占有机物质的18.7%,2.9%和45.9%。

2012年南京农业大学的李瑞鹏对秸秆与奶牛场废弃物混合堆肥及应用做了研究,对 其混合堆肥的腐熟进程及其腐熟过程的参数变化做了详细研究。2012年甘肃农业大学的 张蓓,研究了碳氮比及腐熟菌剂对玉米秸秆发酵的影响,并得出C/N为25:1和35:1有利 于玉米秸秆的发酵,其中以C/N为25:1的处理发酵效果最好,堆体升温最快,高温持续 最长可达10天,并达到无公害标准。2013年,桂阳等人对玉米芯与畜禽粪便混合袋装堆 肥发酵技术进行了研究,发现玉米芯与牛粪袋装堆肥发酵最优水平C/N为(25-35)∶1,添 加VT-1000发酵菌剂,含水量为40%~55%;达到了堆体腐熟度的要求。堆肥发酵目 前主要有三种:条垛式堆肥、强制通风静态垛式堆肥系统、发酵仓室堆肥系统。目前我国 农户主要采用前两种,条垛式堆肥最多。20世纪70年代法国、荷兰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 现代化蘑菇厂开始采用集中二次发酵技术,采用电脑自动化来实现控温、控湿、控气堆肥 槽式发酵。还有相关学者添加菌剂加速腐熟进度。

近几年,各个研究机构主要研究巴西菇菌丝体液体发酵培养、巴西菇中营养成分的功 效及抗肿瘤,抗病毒等功效。还有大量学者研究以巴西菇为原材料,生产各种保健或药用 的食品、药品。

因为巴西菇在各个阶段所需要的营养参数,无论是从生产料的发酵,还是后期的栽培 技术,农户不掌握。因此急需要一种能够满足普通农户需求的培育巴西菇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巴西菇在东北地区由于没有适合的生产料配方而不能稳定生 长,以及生物学转化率低的问题。并从环境保护角度解决东北地区农业废弃物玉米芯、牛 粪等污染环境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以玉米芯和牛粪为主的发酵基质在东北地区培育巴西 菇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以玉米芯和牛粪为主的发酵基质在东北地区培育巴西菇的方法,它是按 以下步骤实现:

一、母种菌丝体的培育:将待培育的巴西菇的菌种接种于PDA培养基中,在25℃温 度下培养13~15天,得母种菌丝体;

二、原种菌丝体的培养:将步骤一得到的母种菌丝体接种于小麦粒培养基,在25℃ 温度下避光培养15~20天,得原种菌丝体;其中,小麦粒培养基配制如下:将质量百分 含量为98%的小麦粒、质量百分含量为1%的石灰和质量百分含量为1%的石膏混合后, 经121℃灭菌2h,即得;

三、生产料的制备:向发酵料中加水,使发酵料的含水率为50%~60%,然后在培养 箱中进行发酵培养,发酵过程为:在37℃温度下发酵2天,发酵料升温后,在57℃温度 下3天后结束发酵;将发酵后的发酵料装袋,灭菌后,向发酵料中按6%的接种量接种步 骤二的原种菌丝体,在温度为20~25℃避光培养13~17天,即完成所述的以玉米芯和牛粪 为主要发酵基质培育巴西菇的方法;其中,在发酵过程控制发酵料的含水率为60%~70%, 发酵结束时含水率小于40%;所述的发酵料是由质量百分含量为97%主料和质量百分含 量为3%辅料制成,所述的主料是由质量百分含量为50~70%玉米芯和质量百分含量为 15%~30%牛粪制成,所述的辅料包括质量百分含量为0.5~1.5%石灰、质量百分含量为 0.5~1.5%石膏、质量百分含量为0.5~1.5%过磷酸钙和15%~30%麸皮。

本发明包含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以玉米芯和牛粪为主要发酵基质培育巴西菇的方法,通过设置不同配比 的玉米芯、牛粪和料水比,以满袋时间和覆土后的生物转化率为评价指标以确定最佳的生 产料配方。

本实验以牛粪和玉米芯为主要发酵基质,开展巴西菇的研究,以出菇情况及生物学转 化率等为指标,量化巴西菇生产发酵时的参数。从根本上解决巴西菇生产不稳定的因素, 从而带动黑龙江省巴西菇的生产。

黑龙江省地处北方,积温低,所以和南方相比,巴西菇出菇时间会缩短,要提高巴西 菇的产量,就要求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发酵料做成熟料,在不影响培养基的组分的情况下, 只能通过改变发酵料的水分含量,因为水分含量会影响到发酵菌群的生长和代谢,本研究 在发酵料发酵不同时期,控制不同的水分含量,在发酵初期,水分含量较低,发酵37度 和57度水分含量均控制在50-60%,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从而加速发酵进程和效 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母种巴西菇菌丝体图;

图2为小麦粒培养基培养菌丝体图;

图3为6号发酵料图;

图4为袋装发酵料菌丝体满袋图;

图5为6号发酵料覆土出菇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一种以玉米芯和牛粪为主的发酵基质在东北地区培育 巴西菇的方法,它是按以下步骤实现:

一、母种菌丝体的培育:将待培育的巴西菇的菌种接种于PDA培养基中,在25℃温 度下培养13~15天,得母种菌丝体;

二、原种菌丝体的培养:将步骤一得到的母种菌丝体接种于小麦粒培养基,在25℃ 温度下避光培养15~20天,得原种菌丝体;其中,小麦粒培养基配制如下:将质量百分 含量为98%的小麦粒、质量百分含量为1%的石灰和质量百分含量为1%的石膏混合后, 经121℃灭菌2h,即得;

三、生产料的制备:向发酵料中加水,使发酵料的含水率为50%~60%,然后在培养 箱中进行发酵培养,发酵过程为:在37℃温度下发酵2天,发酵料升温后,在57℃温度 下3天后结束发酵;将发酵后的发酵料装袋,灭菌后,向发酵料中按6%的接种量接种步 骤二的原种菌丝体,在温度为20~25℃避光培养13~17天,即完成所述的以玉米芯和牛粪 为主要发酵基质培育巴西菇的方法;其中,在发酵过程控制发酵料的含水率为60%~70%, 发酵结束时含水率小于40%;所述的发酵料是由质量百分含量为97%主料和质量百分含 量为3%辅料制成,所述的主料是由质量百分含量为50~70%玉米芯和质量百分含量为 15%~30%牛粪制成,所述的辅料包括质量百分含量为0.5~1.5%石灰、质量百分含量为 0.5~1.5%石膏、质量百分含量为0.5~1.5%过磷酸钙和15%~30%麸皮。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的小麦粒是指经 过清洗,清水浸泡,1%石灰水浸泡及煮沸灭菌后的小麦粒。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步骤三中的玉米芯是 指经粉碎至直径小于2cm的玉米芯,所述的牛粪是指鲜牛粪经晒干或过冬腐熟后晾干的 牛粪。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的装袋 是指:将发酵料与步骤二得到的原种菌丝体交替铺设于食用菌袋内,共铺设5层发酵料和 4层原种菌丝体,其中,发酵料铺设于食用菌袋最底层;然后,向袋料上方覆土,即完成 装袋。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所述的覆土是指: 在袋料上方覆土2~3cm。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所述的覆土为2 层覆土。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的堆肥 发酵后的发酵料装灭菌是指:将装袋后的发酵料封口,扎眼,经100℃,10h常压灭菌或 121℃,2h高压灭菌,然后室温放置1天,即完成所述的灭菌。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 六之一相同。

通过以下实施例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的一种以玉米芯和牛粪为主的发酵基质在东北地区培育巴西菇的方法,是按 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1、母种菌种的筛选

从中科院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购进三株菌种,菌株编号分别为CGMCC 5.00488, 5.0073和5.00853,为方便起见,在本研究中分别定义为为1号、2号、和3号菌株。在 无菌条件下分别将三株菌转入PDA培养基,于25℃下培养。三株菌种均于2d后开始萌 发,13~15天内满管。菌丝体长速3号菌(2.92mm/d)>2号菌(2.84mm/d)>1号菌(2.69mm/d)。 三种菌的菌丝体均生长旺盛,菌丝体密集粗壮,经3-5次转管后菌丝体有衰老的趋势,3 号菌易感染霉菌,2号菌丝体长势长速下降,但1号菌丝体仍保持着良好的生物学特征。 为此,本实施例利用1号巴西菇菌进行下面的实验。

2、原种菌种的培育

依据多次试验研究,我们筛选出了最适合巴西菇菌丝体生长的原种培养基为小麦粒培 养基。配方为(按质量分数计):小麦粒98%,1%石灰,1%的石膏。将小麦粒培养基121℃ 灭菌2h后,接入巴西菇菌,25℃培养,15~20天可长满袋。

具体操作:选择品质优良无霉变的小麦粒,经1%石灰浸泡15-20小时后,去水进行 自然晾干5-10小时,经1%石灰再次浸泡15-20小时,后加热煮沸30分钟,至无白心, 捞出后沥干,加1%石灰和1%石膏(pH=6-7)装袋,灭菌,接入1号巴西菇母种菌体, 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按照上述小麦粒培养基配方以及培养方法得到1号菌种生长情况如下:接入1d后三 组平行样菌丝体均开始萌发,3-4d后长满小麦粒料面,(1)号长速1.18cm/d,(2)号长速 1.75cm/d,(3)号长速1.50cm/d。

3、巴西菇发酵料的制备

3.1发酵原料的选取

本实验采用的原材料为干牛粪和无霉变的玉米芯。玉米芯粉碎至直径不超过2cm,牛 粪为鲜牛粪经晒干(或过冬腐熟后晾干)。

3.2发酵原料成分的测定

采用王玉万法测定玉米芯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测 定玉米芯和牛粪中的全氮含量,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玉米芯和牛粪中的总有机碳含 量,采用马弗炉高温处理测定灰分含量,结果见表1。

具体操作:将玉米芯和牛粪粉碎成末,测样前在80℃下进行烘干实验。

3.2.1王玉万法

(1)实验试剂

中性洗涤剂、丙酮、2M的盐酸、72%硫酸、地衣酚试剂、蒽酮试剂。

(2)实验仪器

电热鼓风干燥箱、精密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3号砂芯漏斗、紫外分光光度计、比 色皿等。

(3)具体操作

称取0.5000g样品放于100mL碘量瓶中,加入50mL中性洗涤剂,之后放于已沸的 水浴锅中100℃保温1h,取出用3号砂芯漏斗过滤,残渣用水、丙酮洗。将残渣置于100mL 碘量瓶中,加入50mL 2M盐酸溶液,然后放入已沸的水浴锅中100℃保温50min,之后 用3号砂芯漏斗过滤,水洗残渣至pH6.5~7.0。将得到的滤液适当稀释,取1mL稀释液加 4mL地衣酚试剂,100℃保温20min,于660nm测定OD,由木糖标准曲线求出糖量,乘 上系数0.9即可得到半纤维素的含量。将得到的残渣用丙酮洗2次,60℃干燥,然后置于 50mL烧杯中,加入5mL 72%硫酸,20℃水解3h,然后加入蒸馏水45mL,室温过夜,次 日用已恒重的3号砂芯漏斗过滤,水洗残渣至pH=6.5。滤液适当稀释,取1mL加4mL 蒽酮试剂,100℃保温10min,于620nm测OD,乘上系数0.9即可得到纤维素的含量。 残渣于80℃烘干,称重(w)后,550℃灰化,得灰分(w1),通过计算可知酸不溶木素 的含量(w-漏斗重-w1)。

3.2.2全氮的测定

(1)实验试剂

硫酸铜、硫酸钾、硫酸(1.84)、硼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标准滴定溶液、甲 基红指示剂、溴甲酚绿指示剂。

(2)实验仪器

半自动凯氏定氮仪、电热鼓风干燥箱、精密电子天平、消化装置、酸式滴定管、铁架台等。

(3)具体操作:

称取玉米芯和牛粪试样0.3-0.5g各三份,分别标为玉1、玉2、玉3和牛1、牛2、牛 3,并设置空白对照组。向定氮管中依次加入:0.2g CuSO4,6g K2SO4和20mL浓H2SO4。 轻摇后进行消化处理,将四个管小心安放在消化炉上,先打开水龙头然后打开电源进行消 化处理,90min后关掉电源进行冷却,待冷却后关掉水龙头。完全冷却后向各管加入10mL 蒸馏水。移液管准确量取10ml 2M硼酸溶液于250ml三角瓶中,并加入一滴混合指示剂。 重复此操作并分别编号为空白、玉1、玉2、玉3和牛1、牛2、牛3,连接好凯氏定氮仪 的蒸馏水口和碱口,打开电源,进行定氮操作,待试样变为棕黑色时消化结束。接收完全 的三角瓶用0.02M硫酸进行滴定,并按下式计算:

X=(V1-V2)×c×0.014×100÷m;

其中:X——试样中氮含量;

V1——试样消耗硫酸标准滴定液的体积(mL);

V2——空白样消耗硫酸的体积(mL);

c——硫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

0.014——1mL硫酸标准滴定溶液相当的氮的含量(g);

m——试样的质量(g)。

3.2.3总有机碳的测定

(1)实验试剂

硫酸(1.84)、重铬酸钾标准溶液:c=0.1mol/L、重铬酸钾溶液:c=0.8mol/L、硫酸 亚铁标准溶液:c=0.2mol/L、邻菲罗啉指示剂。

(2)实验仪器

恒温水浴锅、电热鼓风干燥箱、精密电子天平、消化装置、酸式滴定管、铁架台等。

(3)具体操作

称取经过烘干处理的牛粪和玉米芯试样0.2-0.5g,置于500mL的三角瓶中标号为玉1、 玉2、玉3和牛1、牛2、牛3,准确加入0.8mol/L重铬酸钾溶液50.0mL,再加入50.0mL 浓硫酸,在三角瓶上倒置一小三角瓶,置于水浴锅中,沸水中保持30min,之后取出冷却, 用水冲洗小三角瓶,洗液倒回于三角瓶中。将反应物无损转入250mL容量瓶中,定容, 吸取20mL溶液于250mL三角瓶内,加水80mL,加2-3滴邻菲罗啉指示剂,用硫酸亚铁 标准溶液滴定近终点,此时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绿色,再逐滴加入硫酸亚铁标准溶液直至生 成砖红色为止。同时进行空白试验。利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w(%)=c(V0—V)×0.003×100×1.5×1.724×D÷m÷(1—X0);

其中:w——含碳有机质含量;

c——标定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V0——空白试验时,消耗标定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样品测定时,消耗标定标准溶液的体积(mL);

0.003——四分之一碳原子的摩尔质量(g/mol);

1.724——由有机碳换算为有机质的乘数;

1.5——氧化校正系数;

m——风干样质量(g);

X0——风干样含水量;

D——分取倍数。

3.3发酵原料的处理

将无霉变的玉米芯用粉碎机粉碎至直径不超过2cm,将湿牛粪于室外自然晒干,用粉 碎机粉碎至直径不超过1cm,将原料于干燥环境中保存。

3.4不同配比发酵料的制备

为探讨玉米芯与牛粪发酵料的最佳配比,按照表2设置实验,将各自物料混合均匀。

4、发酵实验

将1-7号配制好的发酵料放于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发酵。37℃下发酵2d,57℃下发酵 3d。每天早上和晚上打开培养箱的门使其保持充分的氧气。在第2天和第4天拿出发酵料, 于每个塑料箱中加入1000mL水,然后进行翻堆搅拌,将搅拌好的发酵料继续放于恒温培 养箱中进行发酵。

5、袋装发酵料灭菌实验

将1-7号发酵料拿出加入1000mL水,进行翻堆搅拌,取出发酵料装入直径6cm、高 13cm聚丙烯袋内(发酵料高度不超过8cm),用皮套进行袋料的封口,用针在料袋周围扎 眼(100-150个/袋)。每袋发酵料在1000g左右,每一组发酵料配方的发酵料可装4-5个 料袋。将菌袋放于高压灭菌锅内,于121℃,2h下进行灭菌实验。灭菌过后,将料袋取出 放于无菌操作台中经行过夜观察是否有霉变。

6、发酵料无菌接种

发酵料的二级麦粒菌的接菌量为6%。称取料袋重量计算二级麦粒菌的接种量。在无 菌环境下,将料袋打开倒入2000mL的大烧杯中。取2把发酵料放回袋内,取1把二级麦 粒菌均匀撒于料面表面,反复进行上述操作,使料袋内有5层发酵料4层二级麦粒菌。然 后重新用皮套进行封口,将接好菌的发酵料于25℃下避光培养。1-2d即可萌发,13-15d 可长满菌袋。

7、覆土出菇实验

土取自黑龙江大学松树下,将土放于铁桶内,用4层纱布封口,然后于121℃,2h 进行灭菌。待灭菌后的土壤自然凉透后进行覆土实验。将料袋上的皮套取下,放入2-3cm 厚的土,加水使土面潮湿但不存水,于20-25℃,空气湿度50-70条件下培养。15-17天后 可见菌丝体爬满土面,随后的3-5天后可见有白色的子实体形成。子实体形成后的1-7天 内即可菇体成熟,在菇体未开伞前摘取。用新的土壤填满成熟菇采后的空地。

发酵料在0-5天pH的变化情况如表3所示。pH值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 一,中性或微碱性的pH环境适合堆肥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pH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微 生物的活性,进而影响堆肥反应的正常进行。堆肥发酵过程中,pH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 而变化,堆肥发酵前期氨气的释放较集中,使发酵料的pH值升高,4号和5号由于加入 了尿素,在第2d的pH变化较其他组更显著。在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生成有机 酸,随着发酵的进行,生成的有机酸逐渐被分解,同时微生物分解含氮有机物产生的氨也 使各处理组的pH上升。由附表3可知1-7号5天后pH为中性偏碱,从pH上可初步断定 发酵料符合国家腐熟标准。

1-7号发酵料在0-5天电导率的变化如表4所示。电导率(EC)是表示物质传输电流 能力强弱的一种测量值。在堆肥过程中反映着其有机和无机离子浓度的变化。由附表4 可见,各处理组的电导率在堆肥发酵过程中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这是因为在堆肥发酵 过程中无机物料分解产生大量的小分子物质,其中小分子的有机酸及各种阴、阳离子使电 导值上升。堆肥发酵结束时各处理组的电导率介于均小于Garcia给出 的堆肥电导率值(小于4mS/cm)。即从电导率值来看,也可初步确定发酵料已发酵好。

发酵料在0-5天含水率的变化如表5和6所示。含水率是影响堆肥发酵的重要因素, 含水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推肥的进程和堆肥发酵的质量,含水率过低微生物不能正常的生 长繁殖,含水率过高微生物会因为供氧不足而进行厌氧发酵产酸产臭。因此堆肥过程中要 控制发酵料的含水率,通常堆肥的起始含水率调节在50%-60%,堆肥过程控制在 60%-70%,堆肥结束时含水率小于40%。由上表可知,水分控制符合推肥发酵的标准。

发酵料全N和总有机碳的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和重铬酸钾容量法方法测定,测量结 果见表7。

发酵料在0-5天内全N的变化如表8所示。氮素是微生物生长代谢的重要营养物质, 因此氮素的变化对堆肥发酵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堆肥发酵过程中全氮只要是从NH4+转 化为NH3扩散到外面空气,或者转化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或为微生物生长代谢吸收利 用通常状况下,在堆肥发酵结束后,氮素会有一定的损失,这主要是由于有机氮的矿化和 持续的氨挥发以及硝太氮的反硝化作用。如附表8所示,氮素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推移, 氮素含量呈上升趋势,这是由于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的发酵使得微生物生长代谢加快,使 总固形物的损失速率大于氮素的挥发速率,所以使得各处理的全氮含量呈增加趋势。

发酵料在0-5天内总有机碳的变化如表9所示。总有机碳同样也是微生物生长代谢的 重要营养物质,因此总有机碳的变化对堆肥发酵过程也有着重要影响。堆肥发酵过程中总 有机碳都是不断地消耗减少。如附表9可知,1-7号发酵料的总有机碳的含量随着发酵时 间的推移,总有机碳的含量呈下降趋势。

巴西菇子实体的采收时机为子实体未开伞、菌褶未破裂前。子实体成熟采收后,清洗 子实体的根部并称量记录,具体数据见表10。

巴西菇形态观察如图1和2所示。姬松茸菌丝由孢子萌发而成,白色,原基是乳白色, 形成菌盖时初期为浅褐色,成熟后呈棕褐色,伞状。菌盖覆有纤维状麟片。子实体粗壮, 菌盖扁圆形至半球形,直径5-11cm,表面被覆淡褐色的纤维状麟片,菌盖厚为1.2-3.6cm 盖缘有菌幕的碎片;菌肉厚、白色,受伤后变橙黄色菌褶离生,较密集,初时乳白色,受 伤后变肉褐色,菌柄圆柱状、中实、柄基部稍膨大,柄长4-15cm,粗2-5.5cm。菌环着生 柄的上部,膜质白色;菌环以上的菌柄乳白色,菌环以下的菌柄有栗褐色,纤毛似隣片; 菌柄生于菌盖中央,近圆柱形,白色,菌柄初期为实心,中后期松至空心。

表1玉米芯和牛粪中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表2发酵料配比设计表

表3发酵料在0-5天pH的变化

  0 2 5 1 6.97 7.64 7.79 2 6.89 7.54 7.66 3 6.97 7.62 7.68 4 7.45 7.52 7.85 5 7.72 8.17 7.79 6 6.61 7.13 7.62 7 6.73 7.39 7.71

表4发酵料在0-5天电导率的变化

  0 2 5 1 1550 1700 2000 2 1370 2110 2150 3 1540 1500 2300 4 1550 1650 1970 5 1520 2051 2150 6 1820 1650 2700

7 1440 1450 1850

表5发酵过程中不额外加水发酵料在0-5天含水率的变化

  0 2 5 1 52.30% 45.80% 33.40% 2 56.40% 48.10% 33.90% 3 57.10% 50.70% 34.70% 4 56.80% 48.70% 31.10% 5 57.20% 47.40% 33.00% 6 55.10% 42.20% 33.70% 7 58.20% 46.10% 39.70%

表6发酵料在第2d,4d各加1000ml水后的含水率

  0 2 5 1 52.30% 65.70% 37.30% 2 56.40% 58.20% 31.90% 3 57.10% 60.60% 36.80% 4 56.80% 68.50% 31.20% 5 57.20% 67.70% 38.10% 6 55.10% 62.30% 33.60% 7 58.20% 66.10% 39.70%

表7 1-7号发酵料成分测定

编号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7号 全氮 0.25% 0.42% 0.31% 0.36% 0.40% 0.36% 0.40% 总有机碳 47.2% 39.09% 38.81% 39.38% 37.69% 36.69% 36.80%

表8 1-7号发酵料在0-5天全N的变化

  0 2 5

1 0.14% 0.21% 0.25% 2 0.32% 0.35% 0.42% 3 0.29% 0.27% 0.31% 4 0.18% 0.21% 0.36% 5 0.24% 0.29% 0.40% 6 0.22% 0.26% 0.36% 7 0.26% 0.38% 0.40%

表9 1-7号发酵料在0-5天总有机碳的变化

  0 2 5 1 53.40% 52.40% 47.25% 2 53.90% 50.60% 39.09% 3 48.40% 45.50% 38.81% 4 50.60% 45.10% 39.38% 5 53.40% 48.80% 37.69% 6 48.90% 43.10% 36.69% 7 52.90% 46.80% 36.80%

表10覆土出菇实验记录

本发明内容不仅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内容,其中一个或几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组合同 样也可以实现发明的目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