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甘蔗叶部真菌病害菌株致病性鉴定的感染方法

一种用于甘蔗叶部真菌病害菌株致病性鉴定的感染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甘蔗病害检验技术领域,提出一种用于甘蔗叶部真菌病害菌株致病性评价的感染方法,包括步骤有:菌株的准备、叶片的采集及预处理、感染叶片的准备、感染、培养、菌株的致病性评价,其特征在于:感染叶片的准备步骤是:把叶片剪成4~8cm的长段,用纸巾包住叶片的两端,放入灭过菌的培养皿内,并往叶片两端的纸巾滴加灭过菌的清水;感染步骤是:用扎孔器对培养皿中的叶片沿叶中脉两侧扎孔,用灭过菌的镊子夹菌丝块放到叶片扎有孔的位置上作为试验培养皿;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1)感染需要的甘蔗叶片和菌丝块少;(2)感染后蔗叶可以控温及双重控湿,保证了病原菌发病对高温高湿的要求;(3)感染后有致病性的菌株发病显著、灵敏度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31311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410551558.9

  • 申请日2014-10-17

  • 分类号C12Q1/04;

  • 代理机构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唐弟

  • 地址 510316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石榴岗路1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3:31:4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0-0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12Q1/04 授权公告日:20161012 终止日期:20171017 申请日:20141017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10-12

    授权

    授权

  • 2015-02-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Q1/04 申请日:201410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1-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甘蔗病害检验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适用于甘蔗叶部真菌病害菌株致病性评价的感染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蔗糖业的发展,甘蔗种植呈现出品种单一化以及大面积连年种植的状况越来越明显,伴随而来的病害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甘蔗叶部病害。据不完全统计,发生在甘蔗叶片上的病害(统称为叶部病害)接近30多种,其中绝大部分是真菌性病害。由于病原菌的逐年积累,甘蔗叶部病害的发生在这几年显得尤为突出,发病植株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使得蔗株生长受阻,节间变短,严重时造成大幅减产。而且,根据我们近年的田间调查发现,甘蔗叶部病害的发生往往是多种病原菌的复合侵染,这就导致病状难以识别,给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也增加了难度,从而不利于对症下药。 

传统的病原菌分离鉴定,需要把分离到的菌株感染到原来的寄主植物上,使其发病,然后才能确定病原。由于甘蔗属于体型较高大的作物,在田间人工感染时很难控制其温度和湿度,在感染菌株较多时更是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和物力。而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病害发病的必需条件,如果不能控制温湿度,就无法保证感染结果的真实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因而急需研究建立一种鉴定结果稳定、可控温控湿、快速简便的感染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感染鉴定结果稳定、可控制温湿度、操作性强、感染效率高、适合对批量菌株同时感染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甘蔗叶部真菌病害菌株致病性鉴定的感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株的准备:用常规方法从甘蔗叶部病斑分离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对菌株进行第一次纯化,获得直径约2~4厘米的菌落。 

2)、叶片的采集及预处理:采集蔗株的+2、+3或+4张叶,叶宽度要求至少2cm,把采集的干净叶片插到水中,使叶片不萎蔫。 

3)、感染叶片的准备:从步骤2)的水中取出叶片并去掉基部和尾部,把叶片剪成4~8 cm的长段,用纸巾包住叶片的两端,放入灭过菌的培养皿内,往叶片两端的纸巾滴灭过菌的清水,直至纸巾湿透为止。 

4)、感染:用经过灭菌的扎孔器,对步骤3)的培养皿中的叶片沿叶中脉两侧的大致中间位置扎孔,孔距1.5~2 cm,将其中1个培养皿盖上培养皿盖子成为对比培养皿,对其它培养皿,用灭过菌的镊子夹一块步骤1)准备的菌丝块,放到叶片扎有孔的位置上,盖上培养皿的盖子成为试验培养皿。 

5)、培养:把若干个步骤4)的装有叶片的对比培养皿和试验培养皿放到一陶瓷盘或塑料箱里,并在上面覆盖湿毛巾后再放到温度为27~29℃的培养箱里培养;48小时后,去掉湿毛巾、陶瓷盘或塑料盘和试验培养皿中的菌丝块,再放到培养箱里继续培养,培养期间每2~3天往叶片两端的纸巾滴加灭过菌的清水,使纸巾保湿。 

6)、菌株的致病性评价:步骤5)的继续培养5~7天后,检查发病情况,如对比培养皿中叶片无病斑,再根据试验培养皿中叶片病斑的有无,判断菌株有无致病性。 

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 

(1)只需要少量的甘蔗叶片和菌丝块,即可满足感染鉴定需要,工作量少;

(2)感染后蔗叶置于培养皿内并覆盖湿毛巾放在恒温培养箱内培养,可以控温及双重控湿,保证了病原菌发病对高温高湿的要求;

(3)感染后具有致病性的菌株发病显著、灵敏度高,可以有效区分有致病性和没有致病性的菌株;

(4)经过本发明的感染筛选,快速筛掉了一些没有致病性的菌株,同时对有致病性菌株的发病情况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大减轻了下一步的田间工作量,也增添了田间感染的成功机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试验得到的甘蔗叶部有致病性菌株的照片。 

图2是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试验得到的甘蔗叶部无致病性菌株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用于甘蔗叶部真菌病害菌株致病性鉴定的感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株的准备:用常规方法分离甘蔗叶部病斑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对菌株进行第一次纯化,获得直径约2~4厘米的菌落,用灭过菌的刀片把菌落切成约3毫米的菌丝块,用于下一步的感染(上述全部操作均在无菌超净台内完成)。 

2)、叶片的采集和预处理:从田间采集健康蔗株的第二或第三张叶,叶片要求无病斑,无病虫,宽度超过2cm,采回室内的叶片立刻用清水冲洗干净,擦干,喷70%酒精进行消毒后,后把叶片插到水中,使叶片不萎蔫。 

3)、感染叶片的准备:从步骤2的水中取出叶片并去掉基部和尾部,把叶片剪成6 cm的长段,用4~6层纸巾包住叶片的两端至少1 cm,放到灭过菌的直径为9 cm的培养皿内,往叶片两端的纸巾滴灭过菌的清水,直至纸巾湿透为止,以利于叶片保湿。 

4)、感染:用自制的且经过灭菌的多针式扎孔器,沿着叶中脉两侧(与中脉相隔1~2毫米)每隔约2厘米轻扎一下(以扎处隐约可见小孔即可),将其中1个培养皿盖上培养皿盖子成为对比培养皿,对其它培养皿,再用灭过菌的镊子夹一块步骤1)准备的菌丝块,放到扎有孔的位置上,盖上培养皿的盖子成为试验培养皿。 

5)、培养:把多个步骤4)装有叶片的对比培养皿和试验培养皿放到一陶瓷盘里,并在上面覆盖湿毛巾,再把陶瓷盘放到温度为28℃左右的培养箱里培养;48小时后,去掉湿毛巾、陶瓷盘和试验培养皿中的菌丝块,把装有叶片的对比培养皿和试验培养皿放在培养箱里继续培养,培养期间每2天往叶片两端的纸巾滴加灭过菌的清水,使纸巾保湿。 

6)、致病性菌株的评价:步骤5)的继续培养5天后,检查发病情况。对比培养皿中叶片无病斑(如图2),根据试验培养皿中叶片病斑的有无,可判断菌株有无致病性,有致病性的菌株会产生病斑(如图1),没有致病性的菌株则不会产生病斑。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