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纸张后处理装置、纸制订书钉和图像形成装置

纸张后处理装置、纸制订书钉和图像形成装置

摘要

本发明为纸张后处理装置、纸制订书钉和图像形成装置,纸张后处理装置具备将纸张作为束临时集聚的堆叠部、对搬入到此堆叠部的搬入方向前端进行限制的止挡件、对由此止挡件限制了位置的纸张束进行装订的装订处理部,和在由此装订处理部进行了装订的纸张束的规定的折叠位置对此纸张实施折叠处理的折叠辊和折叠板;在该纸张后处理装置中:上述装订处理部由纸制订书钉对纸张进行装订,并且,上述止挡件对纸张束的位置进行设定,以便使此纸制订书钉的装订位置横跨上述规定的折叠位置地对纸张进行装订。由此,能够提供一种订书钉也可与纸张束一起进行折叠处理的纸张后处理装置。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3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65H37/04 专利号:ZL2014104821411 申请日:20140919 授权公告日:2017092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11-28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B65H37/0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919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7-11-28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65H37/04 登记生效日:2017110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919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09-22

    授权

    授权

  • 2016-07-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5H37/04 申请日:201409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4-15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从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搬出的纸张进行装订及在规定的折痕位置使其折合的纸张后处理装置,涉及可对连续地搬出的纸张进行后处理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地,使从图像形成装置搬出的纸张以份为单位对齐、对其进行订书钉装订或使其折合成册子状的纸张后处理装置广为人知。这些纸张后处理装置,形成为如下装置结构,即,为了对纸张进行后处理而具备多个纸张集聚组件,例如在作为第1纸张集聚组件的处理托盘将纸张集聚成束状,进行订书钉装订,在作为第2纸张集聚组件的堆叠部对集聚成了束状的纸张进行骑缝装订,使其折合成册子状。并且,近年来,还不断提供在进行这些装订处理时在不使用金属制的装订针(金属订书钉)的情况下对纸张束进行装订的装订装置、使用该装订装置的纸张后处理装置。 

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2011-201698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在不使用金属的装订订书钉的情况下进行装订,用于使装订了的记录材料束的回收利用性、安全性提高。此装置,由折叠板和折叠辊对依次集聚了多张纸张的、集聚在集聚堆叠器上的纸张束实施折叠。而且,还公开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在纸张束的从由折叠板和折叠辊进行了折叠的位置隔开预先决定了的间隔的位置,装订机构部由纸张束在不使用金属的订书钉的情况下对纸张束进行装订处理。 

作为此装订机构部的装订机构,在由上述的纸张束的折叠板和折叠辊进行折叠处理后,通过在纸张束产生厚度方向的变形来对纸张束进行装订。此纸张厚度方向的变形通过形成为凹凸状的压接齿从上下 咬合在纸张产生局部性的变形,使纸张相互缠结来进行装订。 

另外,作为利用此压接齿的装订机构的别的构成例,公开了一种切割机构,该切割机构在纸张束形成切痕,使其变形,对纸张进行装订。关于此装置,还公开了以下内容,即,此装置由U字刀、狭缝刀和推入组件进行装订,该U字刀在纸张束形成U字形状的切痕,该狭缝刀形成与此U字刀的宽度一致的狭缝状的切痕,该推入组件将由该U字状刀形成的U字形状的切痕推入到由狭缝刀形成的狭缝状的切痕中。 

利用这些装订装置的场合,都是以从纸张束的折叠位置到装订位置离开预先决定了的间隔的方式设定由装订装置实施装订的部分(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7、图11)。换言之,错开折叠位置和装订位置地进行设定。 

同样,在日本专利公开2013-12690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装置,该装置设置向纸张束的一方屈曲成凸形状的切痕形成部和在由纸张束的此切痕形成部包围的范围的内侧对纸张束进行装订的装订部,并且,在切痕部的两端部设定对纸张束进行对折的折叠位置。 

冲压装置具有冲头部和模具部,由冲头部在纸张束实施打眼加工。冲头部,具有连接舌片形成刀、孔形成刀和切痕形成刀(图5)。连接舌片形成刀,在纸张束上形成切痕,在纸张上设置连接舌片。孔形成刀,在纸张5上设置作为连接舌片插通的孔的卡定片。切痕形成刀,在纸张上设置切痕。切痕形成刀,屈曲(弯曲)成向一方凸起的形状。连接舌片形成刀的两端部及切痕形成刀的两端部,位于直线上。以纸张束的折叠位置与此直线一致的方式搬运纸张束。另一方面,在模具部上,设置有连接舌片形成刀插入的第1插入孔、孔形成刀插入的插入孔、切痕形成刀插入的插入孔。 

此装置,在上述专利文献中,由于连接舌片形成刀的两端部及切痕形成刀的两端部位于直线上,将此位置设定为折叠位置,所以,折叠位置和装订位置被错开。 

然而,在日本专利第4952129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订书机装置, 该订书机装置考虑环境、安全性,不使用金属性的订书钉,而是使用纸制订书钉。此装置是操作者在装订处理口中以手动插入的方式插入纸张束进行装订的装置,将并列地连结多个大致笔直状的纸制订书钉的连结状态的订书钉的前头部的纸制订书钉切断,成型为大致コ字状。而且,公开了台式的订书机,该台式的订书机具备以下构成,即,使纸制订书钉的两脚部贯通装订纸张,沿装订纸张将两脚部折弯,使其相互粘合,由此,可使用容易变形的纸制的订书钉对装订纸张进行装订。 

上述的上述日本专利公开的装置虽然都是对纸张束的中间进行装订的装置,但采用了错开折叠位置和装订位置提供册子的装置构成。另外,第3件上述日本注册专利,是在对纸张束进行装订时的订书钉不使用金属地由纸制的订书钉进行装订的装置。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如上述那样使从图像形成装置等搬出的纸张以份为单位对齐,并实施订书钉装订、册子折叠等后处理的装置中,在不使用金属的订书钉地进行装订处理和纸张折叠处理的场合,在装置构成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如上述2件的日本公开专利那样,以从纸张束的折叠位置到装订位置之间离开预先决定了的间隔的方式设定由装订装置实施装订的部分。换言之,错开折叠位置和装订位置进行设定,生成册子。然而,与在与折叠位置大体相同的位置使用订书钉进行装订的装置相比,因为装订位置从折叠位置偏离,所以,在没有装订位置的那一侧的页和有装订位置的那一侧的页,打开范围不同。 

因此,存在有装订位置的那一侧的页和没有装订位置的那一侧的页,所以,如果不采取在有装订位置的页减少印刷区域的手段,则图像缺失。另外,在通常在纸张长度的二分之一的地方设定折叠位置的场合,因为装订位置偏往一方,所以,例如在封面那一侧的二分之一 页,能够超过折叠位置地翻开纸张,但在余下的二分之一的页,仅能够翻开到从折叠位置离开的装订位置,在相同册子的中,在翻开范围产生不平衡,存在不谐调感。 

并且,公开于上述2件的公开专利的装订装置是使纸张自身变形来进行装订的装置,例如此纸张厚度方向的变形通过形成为凹凸状的压接齿从上下咬合来在纸张产生局部性的变形,使纸张相互缠结来进行装订。然而,为了使纸张相互咬合,需要以相当大的压接力使其咬合。另外,如果此压接力弱,则装订变得不充分,在仅存在压接力时,存在装订不稳定的不良状况。以此压接方式进行的装订存在以下问题,即,如果与折叠位置一致,则因为纸张的弯曲而作用变形力,装订性能不充分。 

另外,作为别的装订机构公开了一种装订机构,该装订机构在纸张束的一方形成被屈曲成凸形状的切痕,在由纸张束的切痕包围的范围的内侧设置对纸张束进行装订的装订部,将切痕插入到此装订部中进行装订。此机构因为在纸张自身开设比较大的切痕,所以,对纸张自身产生损伤,并且外观也不太好。 

因此,可考虑通过在纸张束的压接进行的装订、不在纸张形成大的切痕地对纸张束进行装订的公开于上述日本专利的那样的由纸制订书钉进行的装订。然而,此装置是操作者以手动插入的方式将纸张束的端缘插入到装订开口部进行装订的装置,对于此前提到的在作为纸张束的一半的二分之一的位置进行折叠和装订的技术方案没有作出任何考虑。当然,也没有提到将纸张束的装订位置和折叠位置设定在大体相同的位置的技术方案。 

在这样的状况下,本发明者通过在由上述的纸制订书钉在纸张束的二分之一的位置进行装订的技术方案进行探讨,以提供一种纸张后处理装置及使用该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为其课题,使用该纸张后处理装置进行装订时,装订力比较强,打开装订后的纸张时左右的页可均等地打开,当然由于使用纸制订书钉,所以不需要与金属进行分类,对环境进行了考虑。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1项发明,是对纸张进行装订并进行折叠的纸张后处理装置;该纸张后处理装置,具备堆叠部、止挡件、装订处理部、折叠处理部和控制部;该堆叠部将纸张作为束临时集聚;该止挡件对被搬入到此堆叠部中的纸张束进行限制,可移动;该装订处理部在由此止挡件进行了位置限制的状态下对纸张束进行装订;该折叠处理部在由此装订处理部进行了装订的纸张束的规定的折叠位置对此纸张束进行折叠;该控制部对上述止挡件的移动进行控制; 

上述装订处理部在规定的装订位置由纸制订书钉对纸张束进行装订,并且,上述控制部对上述止挡件进行移动控制,以便使此纸制订书钉的装订位置横跨上述规定的折叠位置地对纸张束进行装订。 

另外,接下来的发明是对纸张进行装订并进行折叠的纸张后处理装置;该纸张后处理装置具备横跨纸张束的折叠位置对纸张束进行装订的纸制订书钉和与由此纸制订书钉进行了装订的纸张束一起由折叠板和折叠辊进行折叠处理的纸制订书钉,使用此纸制订书钉对纸张束进行装订; 

上述纸制订书钉,具有被插入到上述纸张束中、相互向内侧折弯的一对脚部和在订书钉长度方向连结此脚部的订书钉连结部; 

在此连结部上,为了使得上述折叠处理容易进行而与上述折叠位置对应地在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设有切痕,并且,在上述一对脚部上分别在当被向内侧折弯了时与上述连结部的切痕重合的位置设有脚部侧的切痕。 

发明的效果 

因此,根据第1项发明,具备在由装订组件装订了的纸张束的折叠位置对纸张束实施折叠处理的折叠处理部,装订组件是由纸制订书钉对纸张进行装订的组件,并且,以上述纸制订书钉的装订位置横跨折叠位置地对纸张进行装订的方式设定纸张位置。由此,在纸张束的折叠处理的同时,还对横跨纸张的折叠位置进行装订的纸制订书钉进行装订处理,使骑缝装订纸张的装订变得牢固。另外,由于对纸张束 不进行大的切痕处理等,所以,纸张的开口也可以比较小,对纸张的损伤也少。因为不使用金属的订书钉,所以,保护环境,安全性也提高。 

另外,根据第2项发明,纸制订书钉具备被插入到上述纸张束中、相互向内侧折弯的一对脚部和在订书钉长度方向连结此脚部的订书钉连结部;在此连结部上,为了使得此连结部的折叠处理容易进行而与上述折叠位置对应地在连结部的边缘部在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设置切痕,当由折叠板和折叠辊进行纸张折叠动作时,此订书钉自身也能容易而且确实地沿切痕折叠。由此,纸制订书钉变得容易折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整体说明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具备纸张折叠装置的纸张后处理装置的整体说明图。 

图3是表示图2的纸张后处理装置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图4是被安装在图2的纸张后处理装置中的纸张折叠装置的说明图。 

图5是图4的处理装置的骑缝装订订书机(非分离类型)的说明图 

图6是图5的骑缝装订订书机在集聚堆叠器上的配置图。 

图7是由图6的骑缝装订订书机横跨纸张束的折叠位置进行了装订的状态说明图。 

图8是由图5的骑缝装订订书机对纸张束进行装订的机构说明图。 

图9是图4的处理装置的骑缝装订订书机(分离类型)的说明图。 

图10是图9的骑缝装订订书机在集聚堆叠器上的配置图。 

图11是由图9的骑缝装订订书机横跨纸张束的折叠位置进行了装订的状态说明图。 

图12是装在本申请的骑缝装订订书机中的纸制订书钉的说明图,图12(a)是纸制订书钉连结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2(b)是纸制订书 钉的立体图,图12(c)是对纸张束由纸制订书钉进行了装订的状态的剖视说明图。 

图13是将纸制订书钉做成卷状态的说明图。 

图14表示在折叠纸张上应用的纸制订书钉的另一实施说明图,图14(a)是纸制订书钉的连结状态说明图。图14(b)是对纸张束由纸制订书钉进行了装订的状态的剖视说明图。 

图15是图2及图4中的纸张束折叠装置的动作说明图,图15(a)是将由纸制订书钉进行了装订的纸张束定位设置在了折叠位置上的状态图,图15(b)是从纸张束及纸制订书钉的脚部侧进行折叠的动作的初期状态图,图15(c)是将纸张束及纸制订书钉插入到了折叠辊的夹压位置的状态图,图15(d)是由折叠辊使纸张束及纸制订书钉折合了的搬出状态图。 

图16是在图15中对纸张束及纸制订书钉进行折叠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图2及图4中的纸张束折叠装置的折叠辊、折叠板、纸制订书钉装订的位置及形状说明图。 

图18是表示图2及图4中的纸张束折叠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折叠辊、折叠板、纸制订书钉装订的位置及形状说明图。 

图19是表示纸制订书钉和折叠板的位置的说明图,图19(a)是纸制订书钉脚部在折叠板的位置交搭的说明图。图19(b)是纸制订书钉脚部在折叠板的位置脚部没有交搭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0是图1的系统中的控制构成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图1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整体构成,图2是纸张后处理装置的整体构成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纸张折叠单元的详细构成的说明图。因此,图1所示图像形成系统由图像形成装置A和纸张后处理装置B构成,在纸张后处理装置B中作为单元安装有纸张骑缝装订装置C。 

[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 

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A,从供纸部1将纸张送往图像形成部2,在由图像形成部2在纸张进行印刷后,从主体排纸口3将纸张搬出。供纸部1,将多个规格的纸张收纳在供纸盒1a、1b中,一张一张地对指定的纸张进行分离,供给到图像形成部2。图像形成部2例如由静电鼓4、配置在其周围的印刷头(激光发光器)5和显影器6、转印充电器7和定影器8构成,在静电鼓4上由激光发光器5形成静电潜像,由显影器6在其上附着墨粉,由转印充电器7在纸张上转印图像,由定影器8进行加热定影。这样形成了图像的纸张被从主体排纸口3依次搬出。图示附图标记9是循环路径,是双面印刷的路径,该双面印刷的路径从定影器8使在表面侧进行了印刷的纸张经主体折返式路径10进行表背面反转后,再次向图像形成部2供给,在纸张的背面侧进行印刷。这样进行了双面印刷的纸张,在由主体折返式路径10进行表背面反转后,被从主体排纸口3搬出。 

图示附图标记11是图像读取装置,由扫描单元13对安置在稿台12上的原稿纸张进行扫描,经反射镜、聚光透镜由光电变换元件14电气性地读取。此图像数据在由图像处理部例如进行数字处理后,向数据存储部17传送,将图像信号送往上述激光发光器5。另外,图示附图标记15是原稿输送装置,是向稿台12供给被收容在堆叠器16中的原稿纸张的进给装置。 

在上述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A中设置控制部(控制器),从控制板18设定图像形成条件,例如纸张规格指定、彩色/单色印刷指定、打印份数指定、单面/双面印刷指定、放大/缩小印刷指定等打印输出条件。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A中,将由上述扫描单元13读取了的图像数据或从外部的网络传送了的图像数据储存在数据存储部17中。以向缓冲存储器传送被储存在此数据存储部17中的图像数据,从此缓冲存储器19依次向激光发光器5移送数据信号的方式构成。 

后处理条件也从上述控制板18与图像形成条件同时地输入指定。此后处理条件,例如指定“打印输出模式”、“订书钉装订模式”、“纸张 束折叠模式”等。于是,图像形成装置A与图像形成条件及后处理条件对应地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纸张后处理装置的构成] 

与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A连结的纸张后处理装置B,以如下方式构成,即,从图像形成装置A的主体排纸口3接受被形成了图像的纸张,(1)将此纸张收容在第1排纸托盘21中(上述的“打印输出模式”),或者(2)使来自主体排纸口3的纸张以份为单位对齐成束状,在进行订书钉装订后,收纳在第1排纸托盘21中(上述的“订书钉装订模式”),或者(3)使来自主体排纸口3的纸张以份为单位对齐成束状后,折叠成册子状,收纳在第2排纸托盘22中(上述的“纸张束折叠模式”)。 

因此,纸张后处理装置A如图2所示那样在壳体20配备上述第1排纸托盘21和第2排纸托盘22,设置具有与主体排纸口3相连的搬入口23的纸张搬入路径P1。此纸张搬入路径P1以大致水平方向的直线路径构成在壳体20中。而且,配置从此纸张搬入路径P1分支、向反转方向移送纸张的第1折返式搬运路SP1和第2折返式搬运路SP2。而且,第1折返式搬运路SP1在路径下游侧从纸张搬入路径P1分支,第2折返式搬运路SP2在路径上游侧从纸张搬入路径P1分支,两搬运路相互隔开距离配置。 

在这样的路径构成中,在纸张搬入路径P1上配置搬入辊24排纸辊25,这些辊与可进行正反转的驱动马达M1参照(图20)连结。另外,在纸张搬入路径P1上配置向第2折返式搬运路SP2引导纸张的路径切换片27,路径切换片27与螺线管等工作组件连结。另外,在纸张搬入路径P1上,对来自搬入口23的纸张进行穿孔处理的冲孔装置28被设置在搬入辊24的下游侧。图示的冲孔装置28,根据装置规范可装拆地配置在壳体20中。 

[第1折返式搬运路SP1的构成] 

如在图3和图4中明确地表示的那样,配置在纸张搬入路径P1的下游侧(装置后端部)的第1折返式搬运路SP1如以下那样构成。在纸张搬入路径P1上,在其出口端设置排纸辊25和排纸口25a。在 与此排纸口25a隔开高度差的下方设置构成第1处理托盘的处理托盘29。此处理托盘29由对从排纸口25a排纸的纸张进行积载支承的托盘构成。在此处理托盘29的上方,在与托盘上的纸张接触的位置和离开的待机位置(图3虚线位置)之间升降自如地配置正反转的正反转辊30。正反转马达M2(参照图20)与此正反转辊30连结,被以如下方式控制,即,在纸张进入到处理托盘29上时,向该图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在纸张后端进入到托盘上后,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在上述处理托盘29上构成第1折返式搬运路SP1。图示附图标记31是履带,排纸辊25与一端皮带轮侧压接。以此一端皮带轮侧为中心,以前端皮带轮侧垂下在处理托盘29上的方式摆动自如地用轴支承。图示附图标记30b是与正反转辊30卡合的从动辊,设置在处理托盘29上。 

在上述的第1折返式搬运路SP1的下游侧配置第1排纸托盘21,此第1排纸托盘21以对被向第1折返式搬运路SP1及第2折返式搬运路SP2引导的纸张的前端进行支承的方式构成。 

根据以上的构成,来自排纸口25a的纸张进入到处理托盘29上,由正反转辊30向第1排纸托盘21移送,在纸张后端从排纸口进入到处理托盘29上后,如果使正反转辊30进行逆旋转(图示逆时针方向),则处理托盘29上的纸张被向与排纸方向相反的方向移送。此时,履带31与正反转辊30协同动作,沿处理托盘29对纸张后端进行折返式搬运。 

在上述处理托盘29的排纸方向后端部,配置对纸张后端进行位置限制的后端限制构件32和端面装订订书机33。图示的端面装订订书机33,在被集聚在托盘上的纸张束的后端缘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进行订书钉装订。另外,上述后端限制构件32为了兼有将被进行了订书钉装订的纸张束搬出到配置在处理托盘29的下游侧的第1排纸托盘21上的功能,沿处理托盘29沿排纸方向往返移动自如地构成。图示的后端限制构件32的搬出机构,具备对纸张束进行把持的夹持爪和碰到纸张后端而对其进行限制的后端限制面32b,可沿设置在装置框架上的导轨在图示左右方向上移动地构成。图示附图标记34a是对此后 端限制构件32进行往返移动的驱动臂,与排纸马达M3(参照图20)连结。 

另外,在上述处理托盘29上设置对集聚在托盘上的纸张的宽度方向进行整合的侧整合板34b,此侧整合板34b以按照中心基准对纸张进行整合的方式由左右(图3前后)一对整合板构成,以与纸张中央接近及背离的方式构成,与未图示的整合马达连结。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第1折返式搬运路SP1,在上述“订书钉装订模式”时使来自排纸口25a的纸张在理托盘29上以份为单位对齐,由端面装订订书机33对此纸张束在后端缘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进行订书钉装订。另外,当上述“打印输出模式”时,不对来自排纸口25a的纸张进行折返式搬运,在正反转辊30与从动辊30b之间将沿处理托盘29输送的纸张搬出到第1排纸托盘21上。这样,在图示的情形下,通过由处理托盘29和第1排纸托盘21对进行订书钉装订的纸张进行桥式支承,紧凑地构成装置。 

[第2折返式搬运路的构成] 

对从上述纸张搬入路径P1分支的第2折返式搬运路SP2的构成进行说明。此第2折返式搬运路SP2如图4所示那样以大致铅直方向配置在壳体20中,在路径入口配置搬运辊36,在路径出口配置搬运辊37。另外,在第2折返式搬运路SP2的下游侧设置堆叠部35,堆叠部35构成使从此搬运路送来的纸张以份为单位对齐并且临时集聚的第2处理托盘。图示的堆叠部35由移送纸张的搬运导向件构成。在此堆叠部35配置骑缝装订订书机40和折叠辊45。以下依次对它们的构成进行说明。 

配置在上述第2折返式搬运路SP2的路径入口的搬运辊36可正反转地构成,将向下游侧的第1折返式搬运路SP1搬入的纸张临时地保持(滞留)在此第2折返式搬运路SP2上。这是因为,由端面装订订书机33对先行的纸张进行订书钉装订,接着,将此纸张束搬出到第1排纸托盘21上。在此搬出期间,将从图像形成装置A送到了纸张搬入路径P1上的纸张临时地保持在第2折返式搬运路SP2上,在先行 的纸张束的处理结束后,将此待机纸张从第1折返式搬运路SP1搬运到处理托盘29上。 

其次,堆叠部35由对纸张的搬运进行导向的导向构件形成,以将纸张积载收纳在此导向件上的方式构成。图示的堆叠部35与第2折返式搬运路SP2相连,在大致铅直方向上配置于壳体20的中央部。由此,小型紧凑地构成装置。此堆叠部35形成为在内部收纳最大规格纸张的长度形状,特别是图示的堆叠部35构成为向配置后述的骑缝装订订书机40和折叠辊45的那一侧突出的方式弯曲或屈曲的形状。 

在上述堆叠部35的搬运方向后端侧,连设与上述的第2折返式搬运路SP2的出口端交搭的折返式进入路35a。这是为了通过使从第2折返式搬运路SP2的搬运辊37输送的搬入(后续)纸张的前端与支承在此堆叠部35上的积载完毕(先行)纸张的后端交搭来确保集聚的纸张的页顺序。另外,在堆叠部35,对纸张的搬入方向前端进行限制的前端限制构件(以下,称为止挡件38)被配置在导向件下游侧,此止挡件38可沿堆叠部35移动地支承在导轨等上,在位移组件控制电路图MS(参照图20)中,以在图示附图标记Sh1、Sh2和Sh3之间进行位置移动的方式构成。这一点随后在止挡件38的控制部进行说明。 

[骑缝装订订书机的构成] 

在图5至图11中对骑缝装订订书机40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沿上述的堆叠部35在上游侧设定装订位置X,在下游侧设定折叠位置Y,在装订位置X配置由纸制订书钉60对纸张束进行装订的骑缝装订订书机40。此骑缝装订订书机40,由将纸制订书钉60打入到纸张束100中的打进单元41和将打入了的纸制订书钉60的脚部61、62向相向的方向折弯并将此脚部彼此粘接的紧钳单元42构成,各单元分别被构成在夹着堆叠部35面对的位置。 

另外,图5至图8的骑缝装订订书机40,表示打进单元41和紧钳单元42一体地构成在框架108上的不分离的非分离类型,图9至图11表示将这些单元在上下分离了的分离类型。 

在图12至图14中,表示被装填在此骑缝装订订书机40中的、对纸张束进行装订的纸制订书钉60的构成,虽然在后面说明,但在本申请中所说的纸制订书钉60是用纸制作的对纸张束进行装订的订书钉。这里的纸制订书钉不完全限于纸材料,如果是具有与纸同等的柔软性并且可不与纸类区分地进行废弃等考虑了环境应对的材料,则也可以是薄塑料材等。 

首先,关于图5至图8所示非分离类型的骑缝装订类型的订书机对其概要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骑缝装订订书机40由框架108和基座109构成。框架108,位于在由后述的纸制订书钉60进行装订动作时进行订书钉驱动的驱动马达56的下方,具有将装订纸张插入的纸张插入口107等。基座109,对驱动马达56及框架108进行支承。 

驱动马达56,图5所示,可旋转地安装在框架108的上部。驱动马达56,在进行装订动作时使打进凸轮52旋转。另外,在进行纸制订书钉60的各个连接了的卷状订书钉70在后述的框架108的订书钉保持架111的装填等时,通过将驱动马达56的左侧的订书钉盖106开放,成为框架108的上面打开了的状态。 

框架108在后端部作为装填卷状订书钉70的订书钉装填部具备订书钉盒51。并且,框架108作为从订书钉保持架111向前方进行纸制订书钉60的搬运的订书钉搬运部具备大致平面状的搬运路113。另外,在搬运路113的左右,具备未图示的板簧。 

另外,框架108,在搬运路113的前端部的近旁,通过驱动马达56的驱动使打进凸轮52旋转。在此打进凸轮52的下侧,作为用于进行纸制订书钉60的切断及大致コ字状的成型的订书钉切断成型部,具备成型板115。成型板115进行切断、成型。并且,框架108作为通过驱动马达56的驱动进行纸制订书钉60相对于装订纸张的贯通的订书钉贯通部具备打进单元41。打进单元41具备使在纸张形成贯通孔的切割刀71上下移动的打进装置53。并且,框架108具备在进行纸制订书钉60的切断、成型及贯通时用于推压装订纸张的纸张推压构件119。 

另外,框架108,在搬运路113的下部作为用于从进行上述的纸制订书钉60的切断及成型的位置到进行纸制订书钉60在纸张束100的贯通的位置使纸制订书钉60移动的移动机构,具备由弹簧向前方加载的推进构件117。在成型板115、打进装置53、纸张推压构件119及推进构件117的下方,具备将装订对象的装订纸张束插入的纸张插入口107及设置装订纸张的纸张设置台120。 

在纸张设置台120的下部具备折弯部。折弯部,用于在纸制订书钉60的双方的脚部61、62在贯通位置贯通装订纸张束100后,沿纸张束100折弯纸制订书钉60的双方的脚部61、62,使折弯了的双方的脚部61、62粘合。骑缝装订订书机40作为折弯部具备紧钳单元42、推出单元124及紧钳滑块123,根据适宜的时机由紧钳马达122使此推出单元和滑块126移动。骑缝装订订书机40作为折弯部具备紧钳单元42,紧钳单元42由在紧钳基座130对紧钳中央部127及紧钳左部128进行支承和定位的紧钳升降机129等构成。 

骑缝装订订书机40具备这样的构成,基于驱动马达56的动作对在纸张插入口107内设置在纸张设置台120上的纸张束100移动打进单元41。然后,进行如下作业,即,在纸张束100使孔贯通对准,将纸制订书钉60插入此孔中进行装订。 

图8是表示在图5所示打进装置53前端为了使纸制订书钉60贯通纸张束而设置的切割刀71及其动作的图。图8(a)表示由推进构件117将由成型板115形成为コ字形状的纸制订书钉60放置在了切割刀71上的状态。图8(b)表示如果在安置在了此切割刀71上的状态下打进单元41下降,则切割刀保持着纸制订书钉60就这样插入到纸张束100中的状态。其后,由推出单元124及紧钳单元42使纸制订书钉60的脚部61、62向内侧折弯并且相互接合。如果与此动作对应,打进装置53进行上升复位,则由纸制订书钉60对纸张束100进行装订,另一方面,切割刀71如图8(c)所示那样向原来的位置复位,等待下一纸制订书钉60的安装。这样对纸张束100进行装订下去。 

另外,由于作为骑缝装订订书机40的订书机的各部分的构成的详 细内容在前面引用了的日本专利第4952129号公报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所以,省略在这里的说明。 

接下来,使用图6对此骑缝装订订书机40的堆叠部35的配置进行说明。图6在与纸张的搬运方向交叉的位置配置左右各一台在前面的图5中表示的骑缝装订订书机。即,载置骑缝装订订书机40的托架43可与纸张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对应地进行移动地在左右载置在上述的堆叠部上。此骑缝装订订书机40,左右都经传递皮带55使驱动马达56与打进凸轮52连结,驱动马达56使将纸制订书钉60形成为冠状的成型板115和在纸张束打入此纸制订书钉60的打进装置53移动。因此,通过此驱动马达56的驱动,打进凸轮52旋转,将纸制订书钉60打入到纸张束100中。并且,从紧钳单元42,将相互的脚部61、62向内侧折入,相互的脚部61、62由涂布在脚部上的粘接部63粘接。纸制订书钉60以连结的状态收纳在骑缝装订订书机40的订书钉盒51内,被切断成由订书机打入的一个一个的订书钉。 

相对于这样构成的骑缝装订订书机40,如图2、图3所示那样,进行骑缝装订的纸张的搬入方向前端碰到止挡件38,被依次堆垛在堆叠部35上。此堆垛时,如果如上述那样使止挡件38处于图示位置Sh3,则支承在堆叠部35上的纸张(束)的后端进入到折返式进入路35a中,在此状态下从第2折返式搬运路SP2输送的后续纸张被确实地堆积在集聚完毕纸张的上方。其后与后续纸张的搬入对应地向Sh1那一侧移动止挡件38,收纳在堆叠部35上。另外,如果使止挡件38位于图示位置Sh2,则将支承在堆叠部35上的纸张(束)的中央定位于后述的骑缝装订订书机40的装订位置X。同样,如果使止挡件38位于图示位置Sh1,则将被进行订书钉装订、支承在堆叠部35上的纸张束100的中央定位于作为折叠板46插入到折叠辊45中的位置的折叠位置Y。因此,图示位置Sh1、Sh2、Sh3分别与折叠位置、装订位置、下一纸张挡住位置对应。这一点在后面说明。 

例如,当处在上升了的纸张束100的搬运方向的一半(长度方向的1/2)时,在本申请的场合,当处于图4、图6中的装订位置X的位 置时,由止挡件38停止纸张束100的移动,等待纸制订书钉60打入。另外,纸张的装订位置X与后述的折叠位置Y在纸张束上成为同一位置,装订位置成为折叠位置。 

图7表示由骑缝装订订书机40在纸张束100中打入纸制订书钉60、进行了装订处理的状态。此纸制订书钉60通过止挡件38的移动进行设定,以便横跨纸张的搬运方向的折叠位置地打入。在图示的情形下,左右的纸制订书钉60的各自的脚部61、62夹着折叠位置Y打入,此脚部的连结部(以下,称为订书钉脚部连结部60a)位于作为随后说明的折叠位置Y的大致中央。通过设定在此位置,此纸制订书钉60的订书钉脚部连结部60a在纸张束的折叠处理的同时被以脚部61、62作为内侧进行折叠处理。即,纸制订书钉60处于作为纸张束的折叠位置的搬入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以便横跨折叠位置对纸张束100进行装订。 

[骑缝装订订书机的其它的实施例/上下分离类型〉 

到这里为止,说明了骑缝装订订书机40的打进装置53那一侧与紧钳单元42那一侧未分离的非分离类型的骑缝装订订书机。这是因为纸制订书钉60的订书钉脚部连结部60a的方向被设定在与纸张搬运方向相同的方向,以横跨纸张的折叠位置的方式设定装订位置,所以,分离类型也能够构成。然而,作为别的形态的骑缝装订订书机,如果是图9至图11所示那样的打进装置53那一侧与紧钳单元42分离的分离类型的骑缝装订订书机,则可设定在纸张束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附近。 

对此分离类型进行说明。另外,对同一功能的部分标注同一编号,省略详细的说明。首先,在图9中,是将打进单元41那一侧与紧钳单元42那一侧上下完全地分开的骑缝装订订书机。因此,作为打进单元41的机构的打进装置53等,被载置在兼作上纸张导向件的基座109上。另外,紧钳单元42那一侧的机构部被载置在紧钳基座130上。因此,纸张束100被从图9的跟前侧往里侧沿纸张设置台120搬运和装订。 

在图10所示情形下,在装订位置X并设将上述的打进装置53那一侧与紧钳单元42那一侧上下完全地分开的图9所示骑缝装订订书机40。在此场合,由于此骑缝装订订书机40全部能够配置在堆叠部35内,所以,宽度方向与图6的情形相比能够变得紧凑。其它的机构由于与上述的图6的骑缝装订订书机40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这样构成的骑缝装订40,以打进单元41与紧钳单元42分离并且相互面对的方式构成,纸张束100能够通过两者之间。因此,可对纸张束100的中央部及其它任意的位置进行订书钉装订。 

相对于这样构成的骑缝装订订书机40,与上述同样地进行骑缝装订的纸张的搬运方向前端碰到作为前端限制构件的止挡件38,被依次堆垛在堆叠部35上。进行此堆垛时,如上述那样,止挡件38在Sh1至Sh3之间移动,进行设定。当装订位置处于上升了的纸张束的搬运方向的一半(长度方向的1/2)时,在本申请的场合,在图4、图6、图10中的装订位置X的位置停止纸张束的移动,等待纸制订书钉60打入。另外,关于折叠位置,纸张束100的装订位置X与后述的折叠位置Y在纸张束上成为同一位置,装订位置成为折叠位置。 

图11与上述的图7同样,表示由骑缝装订订书机40在纸张束100中打入纸制订书钉60、进行了装订处理的状态。以此纸制订书钉60横跨纸张的搬运方向的折叠位置地打入的方式,通过止挡件38的移动进行设定。在图示的情形下,左右的纸制订书钉60的各个脚部61、62夹着折叠位置打入,此脚部的订书钉脚部连结部60a处于随后说明的折叠位置Y的大致中央。通过设定在此位置,此纸制订书钉60的订书钉脚部连结部60a也容易在纸张束的折叠处理的同时被以脚部61、62作为内侧进行折叠处理。另外,图11的纸制订书钉60的纸张宽度方向的订书钉之间的间隔与图7的相比较短。骑缝装订订书机40夹着纸张搬运路在上下分割,就是为了使得能够任意地设定订书钉60的打入位置。 

[纸制订书钉的构成] 

在这里,使用图12至图14对装填在本申请的骑缝装订订书机40 中的纸制订书钉60进行说明。 

图12及图13是表示纸制订书钉60及此纸制订书钉60多个并列地连结的卷状订书钉70的构成的说明图。图12(a)是详细地表示纸制订书钉60的俯视图。图12(b)是表示将纸制订书钉60成型为大致コ字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c)是由纸制订书钉60对装订纸张束100进行了装订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纸制订书钉60被卷绕成卷状的状态的卷状订书钉70的说明图。它们成为例如以下那样的构成。另外,基本的形态在前面引用的日本专利第4952129号公报、日本专利第4894407号中详细地进行了说明。 

首先,如图12(a)所示,通过具有细长、大致笔直状的形状的纸制订书钉60并列地连结多个来构成。各纸制订书钉60,例如,图12(a)的上下方向(纸制订书钉60的连结方向)的宽度是6~12mm左右,图12(a)的左右方向(订书钉的长度方向)的宽度是25~50mm左右。各纸制订书钉6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近旁形成为梯形,随着往前端去宽度变窄。另外,在各纸制订书钉6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近旁的背面,具备涂布了粘接剂的粘接部63。 

另外,在从各纸制订书钉60相连地连结的边的两端部离开的规定的位置,设置椭圆状的进给孔。二个进给孔之间被做成狭缝部,各纸制订书钉60被完全分开。在二个进给孔的外侧,直到各纸制订书钉60连结的边的两端部,被做成相连连结部68,成为各纸制订书钉60连结的状态。另外,骑缝装订订书机40那一侧的进给爪与进给孔卡合,慢慢地进给。 

此纸制订书钉60,在此订书钉的长度方向上的、连结脚部的订书钉脚部连结部60a的大体中央位置,设置向各纸制订书钉内侧切入的折叠位置狭缝部64。这是为了在后述的折叠处理中使得纸制订书钉自身容易折叠,以便此纸制订书钉60也与纸张束100一起在实施折叠时确实地进行折叠处理。 

另外,利用骑缝装订订书机40,从如图12(a)所示那样连结的状态的订书钉将纸制订书钉60分开,如图12(b)所示那样,成型为 订书钉脚部连结部60a和从此订书钉脚部连结部60a的左右大致直角地折弯成纸制订书钉60的脚部61、62所形成的大致コ字状。成型为大致コ字状的纸制订书钉60,如图12(c)所示那样,贯通了纸张束100的双方的脚部61、62被沿纸张束100折弯,一方的脚部61和具有粘接部63的另一方的脚部62分别粘合。于是,在由纸制订书钉60对纸张束100进行了装订的状态下,在以脚部侧作为内侧进行折叠处理的场合,由于在连结脚部61、62的订书钉脚部连结部60a的大体中央附近形成有折叠位置狭缝部64,所以,纸制订书钉60的折叠处理也容易进行。 

图12所示纸制订书钉60虽然在长度方向的一方的脚部62的背面具备粘接部63,但也可在双方的脚部61、62的背面分别具备粘接部63。在此场合,粘接部63在纸张束的背面粘接脚部62,并且,由脚部61的粘接部63粘接在脚部62的背面,接合变强。在此纸制订书钉60,也由于在订书钉脚部连结部60a上设置有折叠位置狭缝部64,所以,折叠处理确实地进行。另外,纸制订书钉60如图13所示那样,被卷成卷状收纳在骑缝装订订书机40中(卷状订书钉70)。 

并且,本申请的纸制订书钉60被实施以下的处理,以便装订后的折叠处理被确实地实施。即,除了在图12所示的订书钉脚部连结部60a的连结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折叠位置狭缝部64以外,还如图14(a)所示那样在双方的脚部61、62那一侧也设置折叠位置狭缝部65、66。因此,当如图14(b)所示那样相互的脚部被相互粘接时,订书钉脚部连结部60a的折叠位置狭缝部64与脚部侧的折叠位置狭缝部65、66处于正好重合的位置,在进行折叠处理的场合,此各折叠位置狭缝部65、66被折入。 

特别是在图14的情形下,脚部侧折叠位置狭缝部65、66的宽度β,被设定得比设于订书钉脚部连结部60a的大致中央的连结部折叠位置狭缝部64的订书钉长度方向的宽度α大(处于α<β的长度关系)。通过设置成这样的关系,即使进行装订后折叠处理的纸张束的张数变多,脚部侧的折叠位置切痕偏移一些,也由于连结部的折叠位置狭缝 部64a与脚部侧的折叠位置狭缝部65、66相互重合,在此重合的范围进行折叠处理,所以,能够与由此纸制订书钉60装订的纸张束100对应地在纸制订书钉60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进行对折。 

[折叠辊的构成] 

接下来,对折叠辊45的构成进行说明。在配置在上述的骑缝装订订书机40的下游侧的折叠位置Y,具备如图15(a)所示那样使纸张束折合的折叠辊45和将纸张束插入到此折叠辊45的夹压位置NP的折叠板46。折叠辊45由相互压接的辊45a、45b构成,各辊形成为大致最大纸张的宽度。以构成此折叠辊45的辊45a、45b相互压接地接合的方式将旋转轴45ax、45bx嵌合在未图示的装置框架的长槽中,由压缩弹簧45aS、45bS在压接方向加载。另外,此辊也可以是以下构造,即,至少一方可向压接方向移动地用轴支承,在该一方架设加载弹簧。 

上述一对辊45a、45b由橡胶辊等摩擦系数比较大的材料形成。这是为了一面由橡胶等软质材料折弯纸张一面向旋转方向移送,也可通过设置橡胶质材料层的加工来形成。 

此折叠辊45形成为图17所示那样的凹凸形状,在纸张宽度方向形成规定的缝隙144。图17的情形仅表示出折叠辊45的一方的辊45a,但与此同一形状的另一方的辊45b如图15a所示那样相互压接。 

此折叠辊45的一方的辊45a,具备在纸张宽度方向长一些的大直径部145、后述的折叠板46的前端插入的折叠辊小直径部146、在宽度方向短一些的大直径部147和处于中央的长一些的大直径部145。此形状如图17那样左右对称地形成,在图17中未图示的另一方的辊45b也成为同一形状。因此,辊小直径部146的范围产生辊45a、45b的上述的缝隙144。此缝隙144如接下来说明的那样以与折叠板46的凹凸一致的方式配置,以折叠板前端容易进入辊45a、45b的夹压部之间的方式进行了考虑。 

另外,如图17所示,折叠板的前端,在与缝隙144即辊小直径部146对应的位置具备处于最接近折叠辊45的接合点45sg的位置的折 叠板短部141(从折叠板46那一侧离开最长的前端部),在与辊大直径部145对应的位置具备离开辊的接合点45sg最远的折叠板长部140(从折叠板46那一侧离开最短的前端部)。这为了由折叠板短部141将对折的纸张束100确实地夹入折叠辊45之间,另一方面,防止折叠板长部140被夹在折叠辊45之间而变得不动作,相互成为凹凸的位置关系。 

并且,如图17那样,在与由纸制订书钉60装订的部位对应的位置具备宽度比较短的辊大直径部147,折叠板46也在与此对应的位置具备作为折叠板长部140和短部141的中间的长度的折叠板中长部142。即,折叠板46的前端的位置做成自辊45a、45b对的接合点45sg的距离最长的距离L1的折叠板长部140、自辊45a、45b对的接合点45sg的距离最短的距离L3的折叠板短部141,和位于这些距离L1与L3的中间的距离L2的折叠板中间长部142。换言之,中长部y被设定成比折叠板长部140前端与折叠板短部141前端之间的长度x短长度z的量,成长度y的中间的长度。具体地说,z量被设定成0.3mm至0.6mm左右。 

此中间的长度与纸制订书钉60横跨纸张束的折叠位置进行装订的部位对应地设定,以如图15(a)所示那样由折叠板46使脚部61、62重合的位置由折叠辊夹持而且不妨碍折叠板46的动作的方式设定其前端的长度。由此,如图15(b)所示那样使纸制订书钉60的贯通纸张束100并且相互接合了的脚部61、62被折叠辊45的折叠辊大直径部147夹持,纸制订书钉也能够被折入。 

[折叠板和折叠辊的其它的实施例] 

在图17的折叠机构中,表示折叠板46从前端的辊45a、45b对的接合点45sg离开的距离形成3级的构成和使辊45a、45b与此对应地形成形成大直径部和小直径部的2级的构成,但也可与此不同地如图18那样构成。 

即,折叠板46的构成,做成与辊45a的大直径部145对应的、自辊45a、45b对的接合点45sg的距离最远的折叠板长部140和与小直 径部对应的折叠板短部141的2级构成。另一方面,辊45a、45b除了折叠辊大直径部145和折叠辊小直径部146以外,在与折叠板短部141对应的位置具备辊中直径部148,辊中直径部148具有辊大直径部145与辊小直径部146的中间的直径。此中直径部的位置与纸制订书钉60横跨纸张束100的折叠位置进行装订的位置对应。 

因此,折叠板短部141将纸张束推入到辊小直径部146彼此的缝隙144中,另一方面,由于与纸制订书钉60的装订位置对应的范围处于辊中直径部148,所以,将装订后的纸制订书钉60向折叠辊45推入。 

特别是在本申请的情形下,由于用折叠板46从纸制订书钉60的接合了的脚部61、62那一侧推入,所以,脚部彼此的接合被强化。 

然而,也可如图16及图19所示那样,通过调整由折叠板46的折叠板短部141使纸制订书钉60的脚部61、62夹持在折叠辊45之间时的脚部的重合程度,加强装订的粘接的程度,或提高折叠精度。 

即,如图19(a)所示,在折叠板46的抵接位置,使纸制订书钉60的脚部61、62的重合的程度大(从折叠位置交搭图示α量),由于在此情形下由折叠板46将脚部61、62推入,所以,可期待脚部之间的粘接增加。另一方面,在图19(b)所示情形下,在折叠板46的抵接位置,纸制订书钉60的脚部61、62没有交搭,脚部61、62仅在单侧的接合。在此场合,由于脚部61、62在抵接位置相互没有重合,所以,具有折叠动作变得容易的优点。因此,操作者也可通过纸制订书钉60的位置的选择来任意地设定是强化装订状态还是提高折叠精度。 

上述辊45a、45b分别与未图示的辊驱动组件连结。辊驱动组件由辊驱动马达M6和传动机构(传动组件)构成。图示的传动组件由使辊驱动马达M6的旋转减速并进行传递的传动皮带等构成。 

接下来,对折叠板46的板驱动组件的构成进行说明。上述折叠板46由导轨等可向纸张折叠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承在未图示的装置框架上(参照图15)。而且,此折叠板46可在从支承在上述堆叠部35上的纸张退避的待机位置与上述折叠辊45的夹压位置NP之间往返移动 地被支承。往返移动此折叠板46的板驱动组件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由板驱动马达M7和传递其旋转的传动皮带等构成。 

因此,如果使板驱动马达M7进行正反旋转,则折叠板46沿导轨在待机位置与夹压位置NP之间往返移动。此折叠板46由在纸张宽度方向上具有刀口的板状构件构成,其前端如在图17图18图示的那样形成为凹凸形状。 

[折叠动作说明] 

接下来,根据图15(a)至(d)说明由上述构成的折叠辊45及折叠板46进行的纸张折叠的状态。首先,以束状支承在上述堆叠部35上的纸张束100在该图(a)的状态下被止挡件38卡定,将其折痕位置在进行了订书钉装订的状态下定位于折叠位置Y。 

如已经说明了的那样,此纸张束100在骑缝装订订书机40由纸制订书钉60进行了装订,如图示那样,纸制订书钉60的订书钉脚部连结部60a位于折叠辊45那一侧,脚部61、62位于折叠板46那一侧。而且,此订书钉脚部连结部60a横跨折叠板46的折叠位置Y地配置。在该图的情形下,位于大致中央。此位置由限制纸张束的前端的止挡件38进行位置控制,如果安置完成,则输出安置结束信号。 

纸张束折叠动作控制部97在获得此纸张束的安置结束信号后,以比折叠板46的移动速度低的速度使马达M6旋转。这是为了形成如后述那样第1及第2辊45a、45b跟随由折叠板46插入到夹压位置的纸张束进行从动旋转的条件。 

因此,纸张束折叠动作控制部97从待机位置向夹压位置NP以规定速度移动折叠板46。相对于此移动速度VB,折叠辊45的旋转周速度VR被设定成零或VB>VR。因此,在图15(b)的状态,纸张束由折叠板46使折痕位置屈曲,插入到辊之间。此时第1辊45a和第2辊45b跟随由折叠板46移动的纸张进行从动旋转。而且,纸张束折叠动作控制部97在纸张束100到达规定的夹压位置的估计时间后,停止板驱动马达M7,使折叠板46在15图(c)的位置静止。在此场合,纸制订书钉60也如图示的那样被折弯,夹持在折叠辊45之间。另外, 由于折叠板46将纸制订书钉60的脚部61、62向纸张束100那一侧推入,所以,脚部相互的粘接增加。另外,此状态在图16中作为立体图表示。 

此后,纸张束折叠动作控制部97再次驱动第1及第2辊45a、45b进行旋转。于是,纸张束100向放出方向(图15左侧)送出。 

其后,纸张束折叠动作控制部97在图15(d)的状态下与由辊进行的纸张束100的放出并行地使位于夹压位置NP的折叠板46向待机位置进行移动复位。 

与此同时,横跨此纸张束的折叠位置配置的纸制订书钉60也被与纸张束100一起以脚部61、62作为内侧进行折叠处理。由此,在折叠束状态下,由于脚部61、62处于册子的内侧,所以,能够防止粘接部的剥离、脚部61、62之间的卷缩等。 

[控制构成的说明] 

根据图20的框图说明上述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控制构成。图1所示图像形成系统具备图像形成装置A的控制部(以下称为“主体控制部”)80和纸张后处理装置B的控制部(以下称为“后处理控制部90”)。主体控制部80具备图像形成控制部81、供纸控制部85和输入部83。而且,从设置在此输入部83上的控制板18进行“图像形成模式”、“后处理模式”的设定。图像形成模式如上述那样设定打印输出份数、纸张规格、彩色/单色印刷、放大/缩小印刷、双面/单面印刷及其它的图像形成条件。而且,主体控制部80与此设定了的图像形成条件对应地对图像形成控制部及供纸控制部进行控制,在对规定的纸张形成了图像后从主体排纸口3将纸张依次搬出。 

与此同时,通过从控制板18的输入设定后处理模式。处理模式,例如设定成“打印输出模式”、“订书钉装订整理模式”、“纸张束折叠整理模式”等。因此,主体控制部80向后处理控制部90传送后处理的整理模式、纸张张数、份数信息和装订模式(一个部位装订或两个部位以上的多部位装订)信息。与此同时,主体控制部在每次图像形成的结束时向后处理控制部90传送任务结束信号。 

后处理控制部90,具备与指定的整理模式对应地使纸张后处理装置B动作的控制CPU91、存储动作程序的ROM92和存储控制数据的RAM93。而且,此控制CPU91具备实施被送往搬入口23的纸张的搬运的纸张搬运控制部94、实施纸张的集聚动作的纸张集聚动作控制部95、实施纸张装订处理的纸张装订动作控制部96和实施纸张的束折叠动作的纸张束折叠动作控制部97。 

上述纸张搬运控制部94与上述的纸张搬入路径P1的搬入辊24、排纸辊25的驱动马达M1的控制电路连结,另外,以接收来自配置在此路径上的纸张传感器SE1的检测信号的方式构成。另外,上述纸张集聚动作控制部95,为了在处理托盘29上集聚纸张,与上述正反转辊30的正反转马达M2、后端限制构件32的排纸马达M3的驱动电路连线。并且,上述纸张装订动作控制部96,与内装在处理托盘29的端面装订订书机33和堆叠部35的骑缝装订订书机40中的驱动马达56及紧钳马达122的驱动电路连线。 

上述纸张束折叠动作控制部97,与驱动折叠辊45的辊45a、45b(图中的第1折叠辊、第2折叠辊)旋转的辊驱动马达M6的驱动电路连线。另外,与使向此折叠辊45推入纸张束的折叠板46移动的板驱动马达M7的驱动电路相连。并且,此纸张束折叠动作控制部97与向规定位置移动控制堆叠部35的止挡件38的位移组件MS的控制电路连线。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后处理控制部90使纸张后处理装置进行以下的处理动作。 

“打印输出模式” 

在此模式下,图像形成装置A对一系列的文书例如从第1页起形成图像,从主体排纸口3依次以面朝下的方式搬出。因此,纸张后处理装置使路径切换片27向图3实线的状态移动。由此,送到了纸张搬入路径P1上的纸张被向排纸辊25引导。根据纸张传感器SE1检测出纸张前端的信号,在纸张前端到达处理托盘29的正反转辊30的估计时间后,纸张搬运控制部94使正反转辊30从上方待机位置下降到托 盘上,使此正反转辊30向图3顺时针方向旋转。于是,进入到了处理托盘29上的纸张由此正反转辊30向第1排纸托盘21搬出,收纳在此托盘上上。这样依次向第1排纸托盘21搬出后续的纸张,将其堆积收纳在此托盘上。 

因此,在此打印输出模式下,由图像形成装置A形成了图像的纸张经纸张后处理装置B的纸张搬入路径P1,收容在第1排纸托盘21上,以例如面朝下的姿势按照从1页依次到n页的顺序积载收纳在上方。 

“订书钉装订整理模式” 

在此模式下,图像形成装置A与上述的模式同样地对一系列的文书按照从第1页至第n页的顺序形成图像,在面朝下的状态下从主体排纸口3搬出。因此,使路径切换片27向图3实线的状态移动。由此,送到了纸张搬入路径P1上的纸张被向排纸辊25引导。因此,根据纸张传感器SE1检测出纸张前端的信号,在纸张前端到达处理托盘29的正反转辊30的估计时间后,纸张搬运控制部94使正反转辊30从上方待机位置下降到托盘上,使此正反转辊30向图3顺时针方向旋转。接着,纸张搬运控制部94在纸张后端被搬入到了托盘29上的估计时间后,向图3逆时针方向驱动正反转辊30旋转。于是,从排纸口25a进入了的纸张被沿第1折返式搬运路SP1折返式搬运到处理托盘29上。通过重复进行此纸张搬运,一系列的纸张在面朝下的状态下以束状集聚在处理托盘29上。 

另外,每次在上述的处理托盘29上集聚纸张,后处理控制部90都使侧整合板34b动作,使集聚的纸张的宽度方向位置整合。接着,控制CPU91根据来自图像形成装置A的任务结束信号使端面装订订书机33动作,将集聚在托盘上的纸张束的后端缘装订在一起。此装订动作后,纸张集聚动作控制部95使兼作束搬出组件的后端限制构件32从图3的虚线位置向第1排纸托盘21移动。于是,进行了订书钉装订的纸张束被搬出收纳在第1排纸托盘21上。由此,对由图像形成装置A形成了图像的一系列的纸张进行订书钉装订,然后收纳在第1 排纸托盘21上。 

“纸张束折叠整理模式” 

在此模式下,图像形成装置A由纸张后处理装置B整理册子状。为此,纸张后处理装置B使纸张搬入路径P1的路径切换片27向图3实线的状态移动。由此,送到了纸张搬入路径P1上的纸张被向排纸辊25引导。因此,以纸张传感器SE1检测出纸张前端的信号为基准,在纸张后端通过了路径切换片27的时机停止排纸辊25,同时使路径切换片27向图3虚线位置移动。然后,使排纸辊25反转(图3逆时针方向)。于是,进入到了搬入路径P1的纸张被反转搬运方向,从路径切换片27向第2折返式搬运路SP2引导。然后,由配置在此路径上的搬运辊36、37向第2处理托盘(堆叠器)引导。 

在纸张被从第2折返式搬运路SP2搬入到堆叠部35的时机,成为止挡件控制部的纸张束折叠动作控制部97通过位移组件控制电路MS使对纸张前端进行限制的止挡件38向与纸张长度对应的位置(在此实施例中,Sh1的位置)移动。于是,纸张整体被支承在堆叠部35上。在此状态下,后处理控制部90使上述的整合构件39动作,对纸张进行靠边整合。(另外,此靠边整合也可在最初的纸张不动作,另外,也可不在每次纸张进入时都动作)。 

接着,纸张束折叠动作控制部97使止挡件38向纸张后端进入到上述的折返式进入路35a的位置Sh3移动。于是,支承在堆叠部35的导向件上的纸张后端向折返式进入路35a后退。在此状态下从第2折返式搬运路SP2将后续的纸张送到堆叠部35上,在先行纸张上堆积后续纸张。然后,与此后续纸张的搬入对应地使止挡件38从Sh3位置向Sh1位置那一侧移动。这样,作为止挡件38的停止位置的Sh1、Sh2、Sh3分别与折叠位置、装订位置、下一纸张挡住位置对应。 

接着,与前面同样地使整合构件39动作,对搬入了的纸张和支承在导向件上上的纸张进行靠边整合。通过重复这样的动作,由图像形成装置A形成了图像的纸张经第2折返式搬运路SP2被以份为单位对齐在堆叠部35上。因此,纸张束折叠动作控制部97如果接收到任务 结束信号,则使止挡件38向上述位置Sh2移动,将纸张中央定位设置在装订位置X。 

因此,纸张装订处理动作控制部96使骑缝装订订书机40动作,对纸张中央的两个部位进行订书钉装订。(除了两个部位以外,根据需要,也可以是一个部位或比两个部位更多。)根据此动作的完成信号,纸张束折叠动作控制部97使止挡件38向上述位置Sh1移动,将纸张中央定位设置在折叠位置Y。因此,按照上述的图15(a)至图15(d)所示排序对纸张束100实施折叠处理,将此纸张束100搬出到第2排纸托盘22。 

如以上说明了的那样,本申请装置在对纸张进行折叠处理的折叠位置由纸制订书钉60进行装订,其装订位置在与纸张折叠位置大致交叉的方向上,以连结订书钉脚部61、62的订书钉脚部连结部60a处在与纸张搬运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的方式,横跨纸张折叠位置对纸张进行装订。由此,后处理控制部90由止挡件38进行纸张束的位置设定,以便对纸张束100进行了装订的纸制订书钉的订书钉脚部连结部60a也可与纸张束一起由折叠辊45和折叠板46进行对折。 

因此,能够不像到目前为止那样使用金属订书钉,与不使用金属订书钉的现有技术的装置相比不损毁纸张,另外,能够在对折的位置没有不谐调感地打开册子。 

附图标记说明: 

A   图像形成装置 

B   纸张后处理装置 

X   装订位置 

Y   折叠位置 

29  处理托盘 

34b 侧整合板 

35  堆叠部 

38  止挡件(前端限制构件) 

39  整合构件 

40  骑缝装订订书机 

45  折叠辊 

46  折叠板 

60  纸制订书钉 

60a 订书钉脚部连结部 

61  脚部(一方) 

62  脚部(另一方) 

63  粘接部 

64  折叠位置狭缝部 

65  (脚部一方)折叠位置狭缝部 

66  (脚部另一方)折叠位置狭缝部 

90  后处理控制部 

96  纸张装订处理动作控制部 

97  纸张束折叠动作控制部 

100 纸张束 

140 折叠板长部(自折叠辊45接合点的距离长的部分) 

141 折叠板短部(自折叠辊45接合点的距离短的部分) 

142 折叠板中长部(长部140和短部141的中间位置的部分) 

144 (折叠辊之间的)缝隙 

145 辊大直径部(在纸张宽度方向长) 

146 辊小直径部 

147 辊大直径部(在纸张宽度方向短) 

148 辊中直径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